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地区大气降水(大雨、暴雨)的δ18O特征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晓燕 张美良 +1 位作者 吴夏 潘谋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61,共23页
现代大气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是全球或地区性水循环研究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冰芯、湖泊沉积物、石笋等研究领域中,运用稳定同位素来重建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桂林地区2012年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逐日变化,根据得到的132... 现代大气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是全球或地区性水循环研究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冰芯、湖泊沉积物、石笋等研究领域中,运用稳定同位素来重建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桂林地区2012年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逐日变化,根据得到的132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桂林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8δ^(18)O+17.96,大气降水的δ^(18)O波动范围在-13.56‰^+1.07‰,平均为-5.78‰;δD在-101.52‰^+16.02‰,δD平均为-41.03‰。利用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法(Backwards Trajectory)对桂林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发现夏季(5-10月)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海洋气团的水汽源的控制,降水的δ^(18)O值偏负,平均为-8.02‰(共64组);冬季(11月至次年4月)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来自西太平洋暖湿气团、冬季风冷气团或西风环流所携带的大陆性气团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叠加了局地环流气团、蒸发水汽的补给的影响,降水的δ^(18)O值偏正,平均为-2.86‰(共68组)。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大气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与降水的水汽来源、季风类型、降水云团来源和性质有关,来自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水汽团形成的降水δ^(18)O值较低(或偏负),而大陆性气团或局地蒸发水汽循环形成的降水δ^(18)O值较高(或偏正)。不同的水汽来源是决定降水中δ^(18)O值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降水中的δ^(18)O值,特别是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分析,可以反过来揭示当地降水的水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18o特征 后向轨迹法 水汽来源 桂林
下载PDF
典型厄尔尼诺期间台风降水δ18O变化分析:以2018年22号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云月 许涛 +2 位作者 罗翠榆 刘娟 姜修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1,共8页
台风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带来的降雨有别于一般的暴雨事件,其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与一般的大气降水事件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根据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广州、东莞两地气象资料和每小时间隔的降水样品收集,分析了此... 台风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带来的降雨有别于一般的暴雨事件,其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与一般的大气降水事件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根据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广州、东莞两地气象资料和每小时间隔的降水样品收集,分析了此次台风在两地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广州降水δ18O值变化范围为–5.7‰~–19.2‰,变化幅度达13.5‰,其平均值为–15.5‰;东莞降水δ18O值变化范围为–7.3‰~–20.0‰,变化幅度达12.7‰,平均值为–14.8‰;两地降水δ18O值均呈现为3个阶段倒U型的变化特征。受到蒸发作用的影响,两地台风前端和尾端的降水氧同位素值相对偏正,其中广州为–5.7‰~–9.3‰,东莞为–7.3‰~–8.1‰。两地台风中端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值极端偏负,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6.0‰~–19.2‰(广州)和–13.0‰~–20.0‰(东莞),是该地区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最为偏负的降水δ18O值。分析认为,在厄尔尼诺状态下生成的远源台风"山竹"强度增强,其内部具有更强的对流和水汽循环过程,导致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降水δ18o 微物理过程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双台风“纳沙”“海棠”期间福州降水δ18O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健榕 许涛 姜修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基于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分别来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双台风期间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双台风期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6‰^-17.0... 基于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分别来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双台风期间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双台风期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6‰^-17.0‰,振幅达14.4‰。2个不同水汽来源的台风影响期间,福州降水δ18O的变化均呈现出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近似“几”字形。2个台风的前端和尾端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6.9‰^-8.9‰,接近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而中端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3.4‰和-12.4‰,远低于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研究发现,台风中端降水δ18O值的极端偏负与水汽来源、水汽通道及降水量的变化关系较小,主要受“云雨区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纳沙” 台风“海棠” 降水δ18o 云雨区效应
下载PDF
水文山流域土壤水δ18O空间分布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钊 刘九夫 +4 位作者 HLIN 顾慰祖 廖爱民 王妞 王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共7页
流域非饱和带和土壤层的空间异质性是构成水文过程非线性的主要根源,也是水文实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空间分布,传统研究集中于等值线类型的定性描述。研究通过实验流域土壤水δ18O这一非饱和带的主要空间变量,结合传统统计和地... 流域非饱和带和土壤层的空间异质性是构成水文过程非线性的主要根源,也是水文实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空间分布,传统研究集中于等值线类型的定性描述。研究通过实验流域土壤水δ18O这一非饱和带的主要空间变量,结合传统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层δ18O的变化机制和分布空间的分布变异情况,为地统计学方法对水文参数空间变异定量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5 cm土层土壤水δ18O半方差函数空间模型从纯金模型到高斯和指数模型,再回到纯块金模型,变化剧烈。通过蒸发分馏估算其蒸发强度,得到45cm土层最强(11%),且有关离散性质的极差、标准差和偏度差绝对值也都以45cm土层为最大。说明了在这非饱和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所想象的表面土层,而是中部土层,在水文山实验流域则是地面下的45cm土层;45cm土层的δ18O符合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高斯模型中块金与基台值之比C0/(C0+C1)接近于零,说明在下渗、蒸发、迁移以及和土壤中原有δ18O融合后,形成更强的空间自相关性。80cm深度参与"混合"机制的是46d前降雨的"老水",其δ18O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则呈现明显滞后性,48 h后才呈现出空间的相关性。可见,经典统计学点参数变量和地统计学区域化变量方法在流域水文参数空间定量方面的有效性,同时在流域水文机制方面出现有意外的、特别是与传统概念相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文学 非饱和带 水文示踪 土壤水δ18o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Linkage between precipitation isotopes and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monsoon margin:Evidence from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5
作者 CHEN Fenli ZHANG Qiuyan +3 位作者 WANG Shengjie CHEN Jufan GAO Minyan Mohd Aadil BHAT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355-372,共18页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in precipit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as a tracer of monsoon activity.Compared with the coastal region,the monsoon margin usually has limited precipitation with large fluctuation and is u...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in precipit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as a tracer of monsoon activity.Compared with the coastal region,the monsoon margin usually has limited precipitation with large fluctuation and is usual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Th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monsoon margin should be better planned by 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isotop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In this study,the precipita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five sampling sites(Baiyin City,Kongtong District,Maqu County,Wudu District,and Yinchuan City)of the monsoon margin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in 2022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hydrogen(δD)and oxygen(δ18O)isotopes.W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temperature,precipitation,and relative humidity)on the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isotope at daily level by regression analysis,utilized the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based backward trajectory model to simulate the air mass trajectory of precipitation events,and adopted the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and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to analyze the water vapor sour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MWL),the slope of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δD=7.34δ^(18)O-1.16)was lower,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strong regional evap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δ18O value,while relative humidity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δ18O value.Through the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we found eight primary locations that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tudy area,of which moisture from the Indian Ocean to South China Sea(ITSC)and the western continental(CW)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the study area.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ources and transportation paths of air mas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PSCF and CW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water vapor source areas were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and northwest direction of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monsoon margin stable water isotope transport trajectory air mass d-excess δ18o δD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2 位作者 金爽 冯起 刘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4-641,共8页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δ18O较低,夏季降水δ18O较高。受流域山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各站点大气降水线截距和斜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与日均气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且温度与δ18O之间的相关性优于δD。降水中d-excess值也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d-excess值高于夏季降水。利用HYSPLIT 4.0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源西风环流输送,冬季受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团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δ18o δD 大气降水线 d-excess值 水汽来源 乌鲁木齐河
下载PDF
早全新世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研究——以河南老母洞石笋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银环 杨琰 +6 位作者 杨勋林 殷建军 黄帆 任小凤 赵景耀 刘肖 聂旭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豫西老母洞LM2石笋8个高精度230Th年龄,449个氧碳同位素,建立了达十年际分辨率的8.2~10.9 ka B.P.亚洲季风变化的δ18O记录序列。老母洞石笋δ18O值最为偏负达-12.0‰,最偏正为-8.2‰,振幅达3.8‰。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 基于豫西老母洞LM2石笋8个高精度230Th年龄,449个氧碳同位素,建立了达十年际分辨率的8.2~10.9 ka B.P.亚洲季风变化的δ18O记录序列。老母洞石笋δ18O值最为偏负达-12.0‰,最偏正为-8.2‰,振幅达3.8‰。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内,河南西部老母洞石笋和东石崖石笋,陕西九仙洞C996-2石笋δ18O曲线揭示该时段内季风稳定,而中国南方的衙门洞石笋、三宝洞石笋和极地冰芯GRIP记录揭示该时段季风逐渐增强;同时季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不相同,进一步说明中国南北方早全新世10.13~10.9 ka B.P.时段季风演变过程的差异,可能与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响应机制有关。从早全新世平均分辨率10年的LM2石笋记录中识别出8.2 ka,9.5 ka,10.2 ka和10.9 ka显著弱季风事件,尤其是8.2 ka和9.5 ka事件。对比分析老母洞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发现:石笋所揭示的某些冷事件发生时间在亚洲季风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事件内部变化特征及趋势上。LM2石笋δ18O曲线并没有明显记录9.3 ka弱季风事件,而是在9.3~9.6 ka B.P.左右记录了一个弱季风事件,与DSY09(2009)、Y1、HS-4记录相似,表明在该时段内存在季风的减弱事件,但是氧同位素传输的复杂性,使其在南北方表现不同。此外,在LM2石笋δ18O的8.2 ka B.P.开始时段,氧同位素曲线阶段性下降,且变幅达3‰,与Zhang等研究万象洞石笋提出的"中国8 200阶段"吻合,表明中国北方地区的8.2 ka事件是阶段性的事件,而南方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揭示的8.2 ka事件并未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原因有待于更多北方高精度石笋记录来进一步研究。LM2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在短尺度上季风变化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这与近年来对早全新世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驱动机制是一致的,早全新世亚洲季风的演化与太阳活动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和北半球高纬气候的变化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亚洲季风 δ18o 弱季风事件 太阳活动 老母洞
下载PDF
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道兵 钟其顶 +2 位作者 高红波 程涛 黄占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葡萄酒水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对于葡萄酒真实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反应瓶气密性、样品体积、平衡时间和乙醇含量等因素对葡萄酒水中δ18O测定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比值的在线分析方... 葡萄酒水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对于葡萄酒真实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反应瓶气密性、样品体积、平衡时间和乙醇含量等因素对葡萄酒水中δ18O测定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GasBenchⅡ-IRMS测定葡萄酒水中δ18O比值的在线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当葡萄酒样品体积为200~1 000μL,反应时间为24~48h时,测定同一葡萄酒水中δ18O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标准偏差(1σ)均小于0.1‰。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测定要求,可连续测定大批量样品。模拟实验表明,葡萄酒水中δ18O与自来水加入量呈线性负相关,这个特点可用于葡萄酒掺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Bench Ⅱ-IRMS 葡萄酒 氧同位素比值(δ18o)
下载PDF
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辽宁暖和洞石笋δ^(18)O记录 被引量:47
9
作者 吴江滢 汪永进 董进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0-998,共9页
研究区隶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本文基于该区暖和洞4支石笋16个^(230)h年龄和433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5~0.3kaB.P.东亚夏季风强度时间序列。该序列可划分为3个气候段:1)10.5~5.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峰值落在9.0~5.5ka... 研究区隶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本文基于该区暖和洞4支石笋16个^(230)h年龄和433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0.5~0.3kaB.P.东亚夏季风强度时间序列。该序列可划分为3个气候段:1)10.5~5.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峰值落在9.0~5.5kaB.P.;2)5.5~1.0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强度逐步减弱,进入衰退期;3)1.0~0.3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显示增强趋势。该记录反映的全新世季风演化与不同纬度(阿曼、贵州和湖北)的3个洞穴石笋δ^(18)O记录基本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在亚洲季风区不存在显著穿时性。暖和洞石笋δ^(18)O值的长期演化趋势追随65°N太阳辐射能量变化,也与Cariaco Basin记录的非洲季风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0.67),表明ITCZ位置的南北移动可能控制着低纬季风强度的变化,支持"季风是一个环球系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和洞石笋 δ18o 东亚夏季风 同相位 全新世适宜期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忠方 田立德 +3 位作者 姚檀栋 巩同梁 尹常亮 余武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0-517,共8页
通过研究2005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孜、奴各沙、羊村和奴下4个站点降水中的δ18O变化,揭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季节变化明显,高值出现在季风降水之前的春季,而低值... 通过研究2005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孜、奴各沙、羊村和奴下4个站点降水中的δ18O变化,揭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季节变化明显,高值出现在季风降水之前的春季,而低值出现在季风降水季节,其间降水中δ18O具有明显的“降水量效应”;从空间上看,降水中的δ18O从下游至上游递减,造成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由于“高程效应”以及水汽远距离输送导致其中的18O被贫化的结果。经计算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由于“高程效应”造成的递减率为0.34‰/100m,而水平方向上自东向西由于水汽远距离输送造成的递减率为0.7‰/100km。从季风期间大范围的降水过程来看,降水中δ18O的空间变化主要受“降水量效应”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δ18o 降水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有机物对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植物叶片和茎秆水δ^(18)O和δD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孟宪菁 温学发 +3 位作者 张心昱 韩佳音 孙晓敏 李晓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利用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获得的植物叶片和茎秆水中含有甲醇和乙醇类有机污染物,造成δ18O和δD的IRIS测量值偏离IRMS测量值(2.64±0.43)‰和(3.6±0.8)‰,超过了仪器精度。本研究利用纯水混入不同浓度的色谱纯甲醇或乙醇,结合Los Gatos公司的光谱分析软件确定甲醇(NB)和乙醇(BB)类物质污染程度的光谱度量值,建立了δ18O和δD的光谱污染校正方法。研究表明,同一台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无明显的时间漂移;不同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存在显著差异;IRIS校正值与IRMS测量值的交叉验证表明,IRIS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和茎秆水的δ18O和δD可以被准确地校正,与IRMS的差值分别为(0.11±0.12)‰和(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污染校正 叶片水 茎秆水 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 δ18o δD
下载PDF
云南丽江树轮δ^(18)O记录的大气环流变化信息 被引量:7
12
作者 安文玲 刘晓宏 +3 位作者 陈拓 徐国保 侯书贵 孙维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3-1112,共10页
通过对云南玉龙雪山丽江冷杉年轮晚材纤维素氧同位素(δ18O)的分析,建立了1902-2004时段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将所得序列与相邻的丽江市气象站记录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了树轮δ18O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丽江冷杉年轮晚材中的... 通过对云南玉龙雪山丽江冷杉年轮晚材纤维素氧同位素(δ18O)的分析,建立了1902-2004时段年分辨率的树轮δ18O序列。将所得序列与相邻的丽江市气象站记录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了树轮δ18O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丽江冷杉年轮晚材中的δ18O与其生长季气候因子密切相关。主要与季风期(8-10月)的降水和相对湿度、6-10月总云量、5-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尤其和总云量相关性最高(r=-0.45,P=0.01)。同时,树轮δ18O年际变化与南亚季风指数、东亚夏季风指数呈反相关关系,并与1-5月南方涛动指数负相关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δ18o 降水 总云量 相对湿度 南亚季风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海波 李廷勇 +1 位作者 袁娜 李俊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降水量和温度的相关性发现:(1)6个滴水点δD、δ^(18)O都较均匀地分布在当地降水线附近,表明从降水到形成滴水的过程受蒸发作用影响不大,滴水δD、δ^(18)O体现了当地大气降水δD、δ^(18)O平均水平。(2)受洞穴上覆岩土层的调蓄作用影响,羊口洞各滴水点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46.77~—62.09‰,—7.05~—9.96‰)远小于洞外大气降水(5.17~—115.63‰和—1.44~—16.10‰),且较降水存在明显滞后性。但滴水δD、δ^(18)O总体上也表现出与降水相同的夏季偏轻、冬季偏重的趋势,主要受降水水汽源地季节性差异影响。而各个监测点滴水δD和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可能受滴水点上覆岩层裂隙管道发育、覆盖层厚度、岩溶水滞留时间、形成滴水前的运移路径、滴水点的高度和滴率、滴水点距离洞穴出入口的距离等多种原因影响。(3)降水δ^(18)O表现出"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羊口洞滴水δ^(18)O与降水量总体上也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水温、洞温)的关系则呈现多样化:1#、2#、5#、6#监测点滴水δ^(18)O与温度不相关,3#点为正相关,4#点为负相关,这与各监测点滴水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有关。(4)总体而言,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够明显,利用羊口洞石笋进行季节分辨率的古气候重建可能性较低,但滴水δD和δ^(18)O继承了当地大气降水信息,其石笋δ^(18)O可用于重建年际~十年际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大气降水 δD δ18o 季节变化 降水量 温度
下载PDF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δ^(18)O、δ^(13)C记录(Ⅰ)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庆 周厚云 +4 位作者 迟宏 程珂 王红艳 马倩倩 王常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303个进行了δ18 O、δ13 C测试,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结果显示,最近1000年来Ky1石笋的δ18 O比值变化呈现明显阶段性,显示与小冰期(LIA)和中世纪暖期(MWP)对应的数百年尺度波动。根据δ18 O记录,山东半岛在1482AD前后发生与MWP/LIA转换对应的气候突变,1 482AD前相当于夏季风强烈、降水较多的中世纪暖期,1482AD后则为夏季风微弱、降水较少的小冰期,以1609AD夏季风最弱。Ky1石笋的δ13 C比值变化,也由与MWP、LIA相当的两个阶段构成,其间也存在突变关系。比较而言,δ13 C变化要比δ18 O显著平缓,而且LIA后期以来二者变化明显不同步。最近1 000年来,与MWP/LIA对应的气候突变相当于明朝中期;就各个朝代内部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言,不同朝代之间不尽相同;不同朝代之间的更替期均大致与MWP、LIA内部的次级气候突变时期对应。因此,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内部的次级气候波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比千年尺度上最剧烈的MWP/LIA突变本身更显著。另一方面,洞穴所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着洞穴所在山地的植被的C3/C4植物构成及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到石笋δ13 C比值。从892—1318AD,土地利用对山地植被构成、土壤特征的影响程度尚不及气候变化;1318—1479AD,已达到或超过小幅度的气候变化;1483—1779AD,达到或超过大幅度的气候变化;1779—1894AD,土地利用程度趋于稳定,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则又相对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δ13C比值 开元洞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季风边缘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明军 马潜 +1 位作者 李亚举 王圣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6,93,共8页
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所提供的数据,研究了兰州市δ18 O及其相关要素的变化特征和夏季7—9月的水汽来源.提出大气水线方程为δD=7.01δ18 O+1.53,并与全球及我国的降水线方程进行了比较.根据不同时间尺度下δ18 O与降水量的... 利用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所提供的数据,研究了兰州市δ18 O及其相关要素的变化特征和夏季7—9月的水汽来源.提出大气水线方程为δD=7.01δ18 O+1.53,并与全球及我国的降水线方程进行了比较.根据不同时间尺度下δ18 O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兰州市不存在降水量效应的结论.通过与受中高纬大陆性水汽影响较为强烈的张掖市、受季风影响明显的成都市的对比分析,发现兰州市在湿季(5—9月)的"温度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7—9月,兰州与张掖两市加权平均δ18 O值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但却与成都市的变化类似.应用HYSPLIT 4.9模型,模拟了气团运行轨迹,印证了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时表明,兰州市在夏季7—9月可能受到中高纬大陆性水汽、局地蒸发水汽以及部分季风水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兰州市 水汽来源 加权平均
下载PDF
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中δ^(13)C_(DIC)、δ^(18)O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1 位作者 唐萍萍 刘朋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4-72,共9页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0.24)‰。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26‰~–9.22‰,平均值为(–12.05±1.57)‰;δ18O值范围为–6.97‰~–3.19‰,平均值为(–5.68±0.97)‰。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δ18O值比地下河水的分别偏重1.98‰和0.56‰。通过分析发现,水的循环方式引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同位素差异,地下河以管道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快,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少;同时,出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短,水的δ18O值偏轻。岩溶大泉以裂隙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慢,水岩作用时间长,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多;泉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长,水的δ18O值偏重。Sr/Ca值与δ13CDI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δ18O值的相关性差。这意味着δ13CDIC值与Sr/Ca值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岩溶大泉 δ13CDIC δ18o 桂林
下载PDF
辽宁本溪庙洞降水、滴水和现生碳酸钙的δ18O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芳 孙青 +3 位作者 蔡炳贵 张磊 李苗发 李婷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0-1382,共13页
基于辽宁本溪庙洞降水和滴水的氢氧同位素,以及滴水碳酸钙沉积的氧同位素两年的观测数据(2012~2013年),本文分析了庙洞滴水氧同位素对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继承性,分析并讨论了洞穴滴水碳酸钙沉积的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辽宁本溪庙洞降水和滴水的氢氧同位素,以及滴水碳酸钙沉积的氧同位素两年的观测数据(2012~2013年),本文分析了庙洞滴水氧同位素对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继承性,分析并讨论了洞穴滴水碳酸钙沉积的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石笋古气候重建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庙洞降水δ18Op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降雪最负(-13.43‰),6~9月降雨次之(-9.82‰),而春秋季降雨最正,当地降水线:δD=7.28δ18O+7.10(n=21,r=0.97),与东北地区大气降水线平行,但过剩氘更大;斜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与北京石花洞结果更接近。2)庙洞3个观测点的滴水δ18Ow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约-9.6‰),常年稳定,年际变化微弱(0.2‰),值介于全年降水加权平均值(-9.81‰)与4~10月降雨加权平均值(-9.56‰)之间,更接近于后者,滴水的δD-δ18Ow位于降雨线性回归线的平均位置,与降雪的δD-δ18O回归线明显不同,说明滴水更多记录降雨的平均值,而降雪贡献较小。3)滴水碳酸钙沉积的氧同位素出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滴水较快的点,其δ18Oc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相反,滴水慢的点,则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幅约为0.4‰),其δ18Oc值相对于滴水快的点整体偏正约0.26‰,这种时空差异可能是由滴率太慢引起的动力分馏造成的,其机制可能与蒸发作用增强和(或)CO2逸出比例增大有关。这种动力分馏机制可能是一些相同时段石笋氧同位素出现系统偏差的潜在原因。4)滴水沉积的δ18Oc值较理论计算值δ18Oct偏正,即使是无明显动力分馏的点也相差约0.59‰,这与最近一些室内模拟实验结果类似,暗示洞穴滴水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较常规经验值(1.0313)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滴水 δ18o δD辽宁庙洞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大气降水中δ^(18)O变化与水汽来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华武 章新平 +3 位作者 孙广禄 申林 黄一民 王红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5期7-12,共6页
根据GNIP所提供的长江流域多年月平均降水中δD、δ18O资料以及NOAA-CIRES提供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水汽压、温度和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平均季节尺度下,长江流域大气降水中δ18O... 根据GNIP所提供的长江流域多年月平均降水中δD、δ18O资料以及NOAA-CIRES提供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水汽压、温度和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平均季节尺度下,长江流域大气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水汽压和温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该流域降水中δ18O变化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湿度效应和反温度效应。基于降水中过量氘示踪水汽来源原理,分析了中国长江流域季风区降水中过量氘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印度洋3个海区相对湿度的关系,表明中国长江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上述3个海区,而昆明和成都可能受到其他水汽作用,使其与水汽源区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δ18o 过量氘 水汽来源
下载PDF
低δ^(18)O岩浆岩的成因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少兵 郑永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0-530,共11页
具有显著低于正常幔源岩浆δ18O值的岩浆岩是地球上比较罕见的一种岩石,其形成需要特殊的岩浆过程。虽然岩浆分异过程基本上不改变氧同位素组成,但水岩反应可以明显改变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高温水岩反应会导致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显著降... 具有显著低于正常幔源岩浆δ18O值的岩浆岩是地球上比较罕见的一种岩石,其形成需要特殊的岩浆过程。虽然岩浆分异过程基本上不改变氧同位素组成,但水岩反应可以明显改变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高温水岩反应会导致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显著降低,这得到了理论计算的支持。对黄石高原流纹岩和冰岛玄武岩这两个典型的低δ18O岩浆实例的长期研究发现,在地表遭受了高温热液蚀变的低δ18O岩石部分熔融或者被岩浆同化是形成低δ18O岩浆的重要机制,这通常通过裂谷构造带破火山口的垮塌来实现。塞舌尔和碾子山代表了结晶于低δ18O岩浆的花岗岩实例,其形成需要源区有亏损18O的地壳物质参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亏损18O的幅度和这些亏损18O岩石的分布面积都非常令人瞩目。对这些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进行氧同位素研究,能够为其这些低δ18O岩石的成因提供有力的制约。目前已经在北淮阳花岗岩中报道了具有新元古代年龄和低δ18O值的锆石。研究显示,这些花岗岩可能经历了两次高温水岩反应,第一次导致了低18O岩浆的形成和低δ18O值锆石的结晶,第二次则进一步降低了其它矿物的δ18O值,导致了氧同位素不平衡。对这些低δ18O花岗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进行原位微区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低δ18O岩浆的形成机理,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水岩反应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岩浆 氧同位素 水岩反应 锆石
下载PDF
山脉走向对降水中δ^(18)O垂直递减率的影响——以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建桥 张伟 +1 位作者 周剑 吴玉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67,共9页
准确定量计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垂直递减率对水文、古气候及古海拔高度重建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3个站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降水中δ^(18)O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青藏高原北缘气候特... 准确定量计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垂直递减率对水文、古气候及古海拔高度重建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3个站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降水中δ^(18)O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青藏高原北缘气候特征受西风环流控制,水汽的主要运移路径与祁连山脉走向基本平行,导致降水过程中缺乏水汽沿海拔爬升的过程,以及存在广泛的水汽混合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祁连山区海拔1 600~3 300 m之间降水中δ^(18)O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高程效应,其年均值为-7.1‰.结果说明除水汽来源外,山脉走向与主要水汽运移轨迹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是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的重要因素.最后,讨论了青藏高原降水δ^(18)O垂直递减率的区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δ18o 垂直递减率 祁连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