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泛函理论与分子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
1
作者 罗辉 吕慧栋 +3 位作者 周嘉安琪 邓文安 李传 南国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6,共8页
为准确描述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力学(MM)方法研究π-π堆积的势能面、质心距离(Re)和相互作用能(ΔEe)。结果表明,DFT-D、DFT/mGGA、MM以及采用DNP+基组的DFT/GGA方法在描述苯和沥青质的S型、T型... 为准确描述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力学(MM)方法研究π-π堆积的势能面、质心距离(Re)和相互作用能(ΔEe)。结果表明,DFT-D、DFT/mGGA、MM以及采用DNP+基组的DFT/GGA方法在描述苯和沥青质的S型、T型和PD型二聚体时均可得到典型的势能面;DFT/mGGA-M06L方法的精确度最高,得到的Re和ΔEe与苯的参考值相比,误差均小于4.60%;S型沥青质二聚体的Re与苯的非常接近,均为0.388 nm,但ΔEe比苯的大十余倍;T型沥青质二聚体中近距离作用的原子数越多,ΔEe越大,但近距离作用的原子数只有一个或几个,导致ΔEe明显小于S型;PD型沥青质二聚体的ΔEe大于S型,且质心垂直距离(Rv)在约0.35 nm时ΔEe最大(接近S型的2倍),此时二聚体的片层间距明显小于S型,结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聚集体 π-π堆积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力场
下载PDF
Solvents incubatedπ-πstacking in hole transport layer for perovskite-silicon 2-terminal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27.21%efficiency
2
作者 Qiaoyan Ma Jufeng Qiu +10 位作者 Yuzhao Yang Fei Tang Yilin Zeng Nanxi Ma Bohao Yu Feiping Lu Chong Liu Andreas Lambertz Weiyuan Duan Kaining Ding Yaohua Ma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5-30,I0002,共7页
Room temperature sputtered inorganic nickel oxide(NiO_(x))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hole transport layers(HTL)for perovskite-sillion 2-terminal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the aid of ultrathin and compact organic layer... Room temperature sputtered inorganic nickel oxide(NiO_(x))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hole transport layers(HTL)for perovskite-sillion 2-terminal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the aid of ultrathin and compact organic layers to passivate the surface defects.In this study,the aromatic solvent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 groups was used to regulate the conformation of poly[bis(4-phenyl)(2,4,6-trimethylphenyl)am ine](PTAA)layer.As a result,the single-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PSC)gaine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20.63%,contributing to a 27.21%efficiency for monolithic perovskite/silicon(double-side polished)2-terminal tandem solar cell,by applying the alkyl aromatic solvent to enhance theπ-πstacking of PTAA molecular chains.The tandem solar cell can maintain 95%initial efficiency after aging over 1000 h.This study provides a universal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NiO_(x)/polymer-based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and other single junction inverted 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 solar cells Low temperature deposition Hole transporting property π-πstacking Alkyl aromatic solvent
下载PDF
三苯基Corrole及其铜配合物的π-π堆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海洋 郭平叶 +3 位作者 徐志广 应晓 江焕峰 张启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4-508,共5页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5,10,15-tris(pentafluorophenyl)corrole (F15TPC), 5,10,15,20-tetra(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 (F20TPP), and their copper complexes in DCM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UV-Vis spectro-sco...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5,10,15-tris(pentafluorophenyl)corrole (F15TPC), 5,10,15,20-tetra(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 (F20TPP), and their copper complexes in DCM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UV-Vis spectro-scopic method. F20TPP and F20TPPCu exhibited strong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in DCM, and the intermolecular dimerization constants turned out to be 1.82 × 103 and 17.2 × 103 L·mol-1 respectively. However,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of F15TPC and F15TPCCu at soret band remained unchanged with increasing in their concentrations from 1.0 to 40.0 μmol·L-1, indicating they remained monomeric in DCM solution. Based on DFT calculation and the π-π stacking geometries observed in crystal structures of metal octaethylcorrole complexes, destroy of π-π interactions in F15TPC and F15TPCCu may be understood by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surfaces (EPS) features of the molecules and steric repulsions caused by the introducing of three phenyl at the meso- positions of corrole macro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CORROLE 铜配合物 π-π堆积效应 DFT
下载PDF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π-π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强 龙军 +1 位作者 代振宇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1-758,共8页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随着分子芳香环数的增加而增大;分子中含有的杂原子显著增加了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随着分子芳香环数的增加而增大;分子中含有的杂原子显著增加了沥青质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能;沥青质分子的支链长度及类型能够影响π-π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当沥青质分子聚集体中含有多个π-π相互作用时,其分子间的聚集作用力会大大增加;沥青质分子间形成π-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子间有少量的电子转移;色散作用是π-π相互作用中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沥青质分子聚集体 π-π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吖啶荧光化合物超分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迎辉 张慧东 +4 位作者 叶开其 张晶莹 李伟 杨柏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获得长方和线状的微米晶体,用荧光显微镜考察了微米晶体的形貌.研究了MBA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BA是一种具有蓝光发射特点的有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相互作用 超分子结构 有机微晶
下载PDF
层叠苯环π-π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范育波 陶凤岗 +1 位作者 徐伟 华中一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DFT B3LYP/3-21G方法,对多个平行重叠排列的苯环体系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平行苯环对称中心的距离(d)在0.40~0.46nm之间时,苯环以倾斜的方式层叠,即平行移位结购排列,体系能量有最小值,苯环平面的法线与各苯环中心连线的夹角(A)... 利用DFT B3LYP/3-21G方法,对多个平行重叠排列的苯环体系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平行苯环对称中心的距离(d)在0.40~0.46nm之间时,苯环以倾斜的方式层叠,即平行移位结购排列,体系能量有最小值,苯环平面的法线与各苯环中心连线的夹角(A)根据距离的不同分别为:d=0.40nm,A=25°;d=0.42nm,A=29°;d=0.44nm,A=34°d=0.46nm,A=40°.此结果与聚苯乙烯STM图像中苯环的排列结构十分吻合,测得值:d=0.43nm,A=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象 DFT 聚苯乙烯 π-π相互作用 层叠苯环
下载PDF
芳环超分子体系中的π-π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宇宙 吴安心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7-1011,共15页
π-π作用是芳环超分子体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弱相互作用.本文对π-π作用的特征、形式、有效参数和表征方法等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小结了影响π-π作用的一些重要因素,最后还概述了近年来π-π作用在超分子组装、不对称催化... π-π作用是芳环超分子体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弱相互作用.本文对π-π作用的特征、形式、有效参数和表征方法等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小结了影响π-π作用的一些重要因素,最后还概述了近年来π-π作用在超分子组装、不对称催化、有机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作用 芳环 超分子
下载PDF
具有分子内π-π作用的锌卟啉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瑛 阮文娟 +4 位作者 王传忠 朱志昂 陈荣悌 缪方明 文欣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分子内π-π作用的锌卟啉衍生物,分子力学和核磁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这种分子内π-π作用的存在,碱基与卟啉环之间的π-π作用以及卟啉环中心的锌与碱基上N 之间的二级化学键降低了主体与客体氨基酸酯的结合能力.
关键词 π-π作用 碱基 锌卟啉 二级化学键 分子识别
下载PDF
氢键和π-π诱导的二维双层Zn(Ⅱ)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劲松 刘希慧 +2 位作者 石建军 邢宏龙 何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448,共5页
本文以间苯二吡啶(1,3-dpb)和4,4′-二苯醚二甲酸(H2oba)为配体,溶剂热合成了一个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oba)(dpb)].H2O}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C2/c。相邻的Zn(Ⅱ)离子通过连接oba2-和... 本文以间苯二吡啶(1,3-dpb)和4,4′-二苯醚二甲酸(H2oba)为配体,溶剂热合成了一个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oba)(dpb)].H2O}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C2/c。相邻的Zn(Ⅱ)离子通过连接oba2-和dpb形成二维波浪形面,两个相邻的面相互互锁形成2D→2D的结构,并且面与面之间存在氢键。两组2D→2D的结构通过π-π作用进一步形成双层的二维超分子网络。此外,本文也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氢键 π-π作用 荧光
下载PDF
高压下DPP-11超分子结构中的π-π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奥雷 王凯 +1 位作者 赵宇 邹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通过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和同步辐射远红外光谱研究了压力对DPP-11[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固体及其在水溶液中胶束体系的影响... 通过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EDXD)和同步辐射远红外光谱研究了压力对DPP-11[2,5-二-(11-十一醇基)-3,6-二-(2-噻吩基)-1,4-二酮吡咯并[3,4-c]吡咯]固体及其在水溶液中胶束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准静水压条件下,DPP-11固体没有发生相变,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在DPP-11胶束中发现了DPP-11固体中新的远红外吸收峰,此峰随着压力的增加而蓝移,这是由于胶束中π共轭染料基团的π-π相互作用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2 5--(11-十一醇基)-3 6--(2-噻吩基)-1 4-二酮吡咯并[3 4-c]吡咯(DPP-11) π-π相互作用 同步辐射 远红外光谱
下载PDF
酚与4,4′-联吡啶π-π叠加作用的核磁氢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新华 姜胜天 +1 位作者 刘新友 张国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1,共3页
通过核磁氢谱法研究酚类化合物与4,4′-联吡啶季铵盐π-π叠加作用,研究了吡啶环上α-H,β-H及氧乙基上的α′-H,β′-H的化学位移值及其改变的情况.结果表明,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及苯酚使上述氢的化学位移降低,其化... 通过核磁氢谱法研究酚类化合物与4,4′-联吡啶季铵盐π-π叠加作用,研究了吡啶环上α-H,β-H及氧乙基上的α′-H,β′-H的化学位移值及其改变的情况.结果表明,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及苯酚使上述氢的化学位移降低,其化学位移降低次序为: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而8-羟基喹啉和间硝基苯酚导致上述氢的化学位移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氢谱 π-π叠加作用 4 4’-联吡啶 化学位移
下载PDF
四[对-(羧基甲氧基)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M=Zn,Cu,Ni)的π-π配合及其二丁基锡(Ⅳ)酯衍生物的抗癌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高义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93-1995,共3页
Tetra\{\[4\|carboxymethoxyphenyl\]\}porphyrin copper(Ⅱ), nickel(Ⅱ), zinc(Ⅱ) complex and their dibutyltin(Ⅳ) ester derivativ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the aggregation o... Tetra\{\[4\|carboxymethoxyphenyl\]\}porphyrin copper(Ⅱ), nickel(Ⅱ), zinc(Ⅱ) complex and their dibutyltin(Ⅳ) ester derivativ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the aggregation of the metal porphyrin an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π\|π coordination with phenothoroline have been measured by using UV\|Vis titr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K \-\{CuP\}> K \-\{NiP\}> K \-\{ZnP\}. The vitro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dibutyltin(Ⅳ) metal porphyrinate has some relation with the ability of aggreg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th ligand of the metal porphy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对-(羧基甲氧基)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 二丁基锡酯 体外抗癌活性 衍生物 π-π配合
下载PDF
水溶液中几种芳香族氨基酸π-π自堆叠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新根 朱玉青 +3 位作者 余生 张贺娟 刘飞 于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9-734,共6页
利用精密的流动混合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D/L-色氨酸、L-色氨酸、L-组氨酸和L-苯丙氨酸四种天然芳香族氨基酸水溶液的稀释焓,根据所建立的拟等步自堆叠作用的化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得到模型参数KΔHm.该化学作用参数与Mc... 利用精密的流动混合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D/L-色氨酸、L-色氨酸、L-组氨酸和L-苯丙氨酸四种天然芳香族氨基酸水溶液的稀释焓,根据所建立的拟等步自堆叠作用的化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得到模型参数KΔHm.该化学作用参数与McMillan-Mayer理论模型中的焓对作用系数具有高度一致性,即hxx=KΔHm.结合文献报道的结果,认为芳核π-π自堆叠作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疏水-疏水作用,一般表现为吸热效应;取代基空间位阻、芳核以外部分的静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 π-π自堆叠 稀释焓 微量热法 化学作用模型
下载PDF
氢键和π-π诱导的三重穿插的二维Zn(Ⅱ)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劲松 汪茂灿 +2 位作者 石建军 吴小雨 何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本文以(4-羧基苄基)-4,4′-二羧基二苯胺(H3L)和1,10-菲罗啉(Phen)为配体,溶剂热合成了一个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HL)(Phen)]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21/c。相邻的Zn(Ⅱ)离子通过连接H... 本文以(4-羧基苄基)-4,4′-二羧基二苯胺(H3L)和1,10-菲罗啉(Phen)为配体,溶剂热合成了一个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HL)(Phen)]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21/c。相邻的Zn(Ⅱ)离子通过连接HL2-和Phen形成一维之字形的链,该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形成三重穿插的二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氢键 π-π作用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基于氢键和π-π堆积的网络化合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天慧 于海涛 付宏刚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含有氢键作用点的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方法得到了两个氢键网络。化合物[C6H4 (COOH)2 ]n 1为由强的分子间O-H…O氢键和π-π堆积控制的邻苯二甲酸有机网络,化合物[Ni(IN)2 (H2O)4 ] (IN=异烟酸)2具有由O-H…O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 利用含有氢键作用点的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方法得到了两个氢键网络。化合物[C6H4 (COOH)2 ]n 1为由强的分子间O-H…O氢键和π-π堆积控制的邻苯二甲酸有机网络,化合物[Ni(IN)2 (H2O)4 ] (IN=异烟酸)2具有由O-H…O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控制的新颖超分子层结构。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氢键 π-π堆积作用
下载PDF
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的二维超分子配合物[Cu_2(phon)_2(μ_2-Cl)_2Cl_2]·DMF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海燕 杨芙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11-415,共5页
利用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on)与二水合氯化铜反应得到了超分子配合物[Cu2(phon)2(μ2-Cl)2Cl2].DMF(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铜离子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 利用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on)与二水合氯化铜反应得到了超分子配合物[Cu2(phon)2(μ2-Cl)2Cl2].DMF(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铜离子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中,分子间通过C—H…Cl and 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网络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邻菲啰啉-5 6-二酮 双核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π-π堆积
下载PDF
π-π堆积构筑超分子结构概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丽娟 孔亚杰 《济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3-47,共5页
π-π堆积是一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通常存在于相对富电子和缺电子的两个芳香环之间,在超分子自组装、分子识别、晶体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π-π堆积的本质,其次列举了利用苯环间的π-π堆积,苯环-五氟苯环间的π-π堆积及... π-π堆积是一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通常存在于相对富电子和缺电子的两个芳香环之间,在超分子自组装、分子识别、晶体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π-π堆积的本质,其次列举了利用苯环间的π-π堆积,苯环-五氟苯环间的π-π堆积及五氟苯环间的π-π堆积构筑超分子结构的实例,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堆积 超分子 苯环 五氟苯环
下载PDF
基于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的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_2(Hhbd)_2(mphen)_2]·2H_2O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峰 余红斌 +3 位作者 董金亮 钱延安 王宝军 李东升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Hhbd)2(m phen)2].2H2O(H3hbd=羟基丁二酸,m phen=5-甲基-1,10-邻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m;晶胞参数:a=1.1222(11)nm,b=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Hhbd)2(m phen)2].2H2O(H3hbd=羟基丁二酸,m phen=5-甲基-1,10-邻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m;晶胞参数:a=1.1222(11)nm,b=1.2701(12)nm,c=1.2941(12)nm,β=103.498(7);°Z=4;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两个羟基丁二酸根(Hhbd)采取三齿配位方式连接两个畸变的八面体Cu(II)配合单元,形成了新颖的双核结构。毗邻的双核结构通过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装为具有隧道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二酸 氢键 π-π堆积 超分子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共平面的μ-S桥联(1,10-菲咯啉)钯(Ⅱ)双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π-π堆积(英文)
19
作者 俞玫 李一志 +2 位作者 王流芳 黄海平 于澍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3-966,共4页
A novel μ-S-bridged di-palladium(Ⅱ) complex, {[(phen)Pd( μ-SPr)2Pd(phen)](NO3)2·2H2O} (1)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1H NMR, element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A novel μ-S-bridged di-palladium(Ⅱ) complex, {[(phen)Pd( μ-SPr)2Pd(phen)](NO3)2·2H2O} (1)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1H NMR, element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2.165 1(3) nm, b=1.291 4(2) nm, c=2.716 2(3) nm, β=111.987(3)°, and V=7.041 8(16) nm3, Z=8, R=0.054 4, wR=0.127 4.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wo 1,10-phenanthroline palladium(Ⅱ) moieties were bridged by two n-propylmercapatan molecules in coplanar fashion with the dimensions of 1.55 nm × 0.88 nm. The plane-to-plane distance of the complex 1 is 0.33 nm, which reveals strong aromatic-aromatic π-π interaction. CCDC: 292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巯基桥联 双核钯配合物 1 10-菲咯啉 π-π堆积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给体和受体取代的苯乙烯衍生物的π-π相互作用
20
作者 杨文胜 姜月顺 +2 位作者 庄家骐 李铁津 田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729,共3页
具有电子给体(D)和电子受体的给-受体(D-π-A)分子, 由于在光诱导下可以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发态, 可作为非线性光学和光电转换等材料[1,2]. D-π-A分子由于共轭体系一端是推电子取代基, 另一端是吸电子取代基, 所以其HOMO能级较... 具有电子给体(D)和电子受体的给-受体(D-π-A)分子, 由于在光诱导下可以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发态, 可作为非线性光学和光电转换等材料[1,2]. D-π-A分子由于共轭体系一端是推电子取代基, 另一端是吸电子取代基, 所以其HOMO能级较高, LUMO能级较低[3,4], 在基态容易发生HOMO-LUMO非定域化作用(π-π相互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取代基对π-π相互作用的影响, 我们设计合成了以不同长度烷基链的氨基[(CH3)2N, (C12H25)2N, (C18H37)2N]作为给体、弱的受体吡啶基和强的受体吡啶盐基取代的6种苯乙烯衍生物, 利用稳态电子光谱研究了这些给-受体分子的聚集行为. 结果发现, D-π-A分子除了ICT激发态的特殊电荷分离功能外, 在基态有很强的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分子 π-π相互作用 J-聚集体 H-聚集体 苯乙烯衍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