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韵》《类篇》“一曰”义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小卫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集韵》《类篇》中收有一些"一曰"义,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假借、引申、通假是"一曰"义的最重要来源。《集韵》《类篇》中的"一曰"义反映出宋代人已经意识到语义的系统性,用"一曰"的... 《集韵》《类篇》中收有一些"一曰"义,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假借、引申、通假是"一曰"义的最重要来源。《集韵》《类篇》中的"一曰"义反映出宋代人已经意识到语义的系统性,用"一曰"的形式区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假借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韵》 《类篇》 “一曰”
下载PDF
《韩非子·内外储说》之“一曰”探解
2
作者 蒋淑香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59-62,共4页
探讨了《韩非子内外储说》中的特殊形式"一曰"的含义,认为其写作者可初定为韩非。又从"一曰"的内容和形式出发,简要概括了"一曰"与原版本故事之间的异同,从而推测出韩非写作"一曰"的多种缘由。... 探讨了《韩非子内外储说》中的特殊形式"一曰"的含义,认为其写作者可初定为韩非。又从"一曰"的内容和形式出发,简要概括了"一曰"与原版本故事之间的异同,从而推测出韩非写作"一曰"的多种缘由。"一曰"虽然大多集中在《内外储说》中,但是对中国古代寓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韩非子·内外储说》 “一曰”
下载PDF
敦煌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曰”刍论
3
作者 曹洁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王一》中使用了“一曰”这一术语,与《说文》旨在区别形、音、义不同,《王一》“一曰”主要在于释义时兼存异说。《王一》“一曰”义或继承于《说文》,或引自其他古籍,或记录了韵书编纂当下比较常用的意义。“一曰”的主要作用是字义... 《王一》中使用了“一曰”这一术语,与《说文》旨在区别形、音、义不同,《王一》“一曰”主要在于释义时兼存异说。《王一》“一曰”义或继承于《说文》,或引自其他古籍,或记录了韵书编纂当下比较常用的意义。“一曰”的主要作用是字义别说和一物二名。“一曰”的价值在于体现了汉字字义的变化和发展,折射出编纂者在语义上具有了一定的系统观念,侧面反映了时代风貌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王一》) 一曰 首义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一曰”条例探析
4
作者 王红岩 王中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0-93,共4页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在《说文》中运用到了许多解说体例,"一曰"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对《说文》中"一曰&...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在《说文》中运用到了许多解说体例,"一曰"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对《说文》中"一曰"的体例进行归纳,可归为四类:物之别名、形之别说、声之别说、义有两歧,由此窥探《说文》体例的优点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一曰 解说体例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一曰”或义类分析
5
作者 刘卓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2-66,共5页
《说文解字》中的"一曰"是说解字义的重要训诂术语。研究本义和"一曰"后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认识许慎对一字多义现象的理解。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可以将"一曰"前后的两个义分为引申、假借与其他... 《说文解字》中的"一曰"是说解字义的重要训诂术语。研究本义和"一曰"后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认识许慎对一字多义现象的理解。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可以将"一曰"前后的两个义分为引申、假借与其他三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训诂术语 一曰 或义
下载PDF
宋跋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曰”芻論
6
作者 曹潔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王三》中使用了'一曰'這一術語,與《説文》旨在區别形音義不同,《王三》'一曰'主要在於釋義時兼存異説。《王三》'一曰'義或繼承於《説文》,或引自其他古籍,或記録了韻書編纂當下比較常用的意義。'一曰&#... 《王三》中使用了'一曰'這一術語,與《説文》旨在區别形音義不同,《王三》'一曰'主要在於釋義時兼存異説。《王三》'一曰'義或繼承於《説文》,或引自其他古籍,或記録了韻書編纂當下比較常用的意義。'一曰'的主要作用是字義别説和一物二名。'一曰'的價值在於體現了漢字字義的變化和發展;折射出編纂者在語義認識上具有了一定的系統觀念;側面反映了時代風貌與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刊謬補缺切韻》 “一曰” 首義 訓詁學
原文传递
《説文》“湑”字“一曰露皃”探源
7
作者 羅濤 《汉语史学报》 2019年第1期185-192,共8页
《説文·水部》"湑"字"一曰露皃"非本義"莤酒也"的引申。其意義來源於"浞"字的假借,同時二字字形也非常接近,屬於"形音皆近"的關係。由於"浞"字典籍罕見,加之受到毛傳... 《説文·水部》"湑"字"一曰露皃"非本義"莤酒也"的引申。其意義來源於"浞"字的假借,同時二字字形也非常接近,屬於"形音皆近"的關係。由於"浞"字典籍罕見,加之受到毛傳對"湑"字注解的影響,所以"一曰露皃"綴於"湑"字之下,其與"浞"的關係也淹没難尋。"湑"字本義及"一曰"義都能在毛傳中找到本源,可見《説文》的詁訓依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説文 一曰 詩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