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线”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1
作者 陈琪 张光明 +1 位作者 张丹 何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年第3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三线”企业 人才管理 经济待遇 环境建设
下载PDF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航天“三线”企业的出路
2
作者 刘汉华 《航天工业管理》 1993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航天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 发展战略 “三线”企业
下载PDF
安徽小三线企业调迁刍议——以企业与城市互动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 1986年前后,安徽根据国家政策,立足省情,决定将大部分小三线企业调迁至城市。小三线布局弊病、城市若干优势、邻近地区三线调迁推动了安徽调迁决策形成。企业与城市双向选择受双方利益、职工籍贯、关系网络交织影响。调迁初期,大部分小三线企业力争以迁并路径搬迁至城市,实践中,拟合并双方企业利益平衡及小三线企业优势因素决定了迁并能否付诸实施。调迁中,小三线企业困难重重,接收城市在政策、组织、资金方面给予其帮助并推动省级层面优惠政策出台,这对安徽小三线调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企业 调迁 安徽 城市发展 后小三线建设时代
下载PDF
从“黎阳现象”看“三线”企业的发展之路
4
作者 罗强 《航空企业管理》 2002年第5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黎阳现象” “三线”企业 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 企业发展
原文传递
挑战“100高”——“三线”企业大会战侧记
5
作者 刘凡君 王晓莉 《当代党员》 2009年第10期23-25,共3页
1964年,全国“三线建设”拉开帷幕。在当年9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明确要求,把重庆作为全国“三线”三个重点建设基地之一,提出“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游地... 1964年,全国“三线建设”拉开帷幕。在当年9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明确要求,把重庆作为全国“三线”三个重点建设基地之一,提出“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把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材料基地,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企业 侧记 国务院副总理 长江上游地区 重庆地区 原材料基地 三线建设 机器设备
原文传递
新中国航空工业史料选编航空工业首批三线企业——三江机械厂建厂纪实
6
作者 唐正才 《航空档案》 2004年第7期60-61,59,共3页
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有那么几次发展的高潮。始于六十年代中期的那次轰轰烈烈、颇为壮观的支援三线建设,便是其中的一次。
关键词 中国 航空工业史料 三江机械厂 “三线”企业
下载PDF
“天之骄女”伴“山鹰”翱翔——王敏芹家庭的三线“二次创业”见证
7
作者 魏兰 《当代贵州》 2008年第24期55-58,共4页
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贵州"三线"企业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与初次创业不同,这次创业是"三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生存危机下的涅和自我证明。一批新"三线人"辛勤奉献,成为这场战... 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贵州"三线"企业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与初次创业不同,这次创业是"三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在生存危机下的涅和自我证明。一批新"三线人"辛勤奉献,成为这场战役的生力军。王敏芹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创业” “三线”企业 王敏 家庭 改革开放 市场竞争
下载PDF
“兰炭”成功改制的路径及启示
8
作者 魏彦珩 《发展》 2008年第11期43-45,共3页
一、兰炭集团基本情况1965年,中央决定按照当时的吉林炭素厂模式,在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组建“三线”企业——205厂,1971年建成投产,1972年更名为兰州炭素厂,1996年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兰州炭素有限公司,1999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组... 一、兰炭集团基本情况1965年,中央决定按照当时的吉林炭素厂模式,在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组建“三线”企业——205厂,1971年建成投产,1972年更名为兰州炭素厂,1996年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兰州炭素有限公司,1999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组建为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兰炭集团”)。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兰炭集团组建为“债转股”公司,股东及股权比例为:甘肃省政府国资委46.45%,省工业交通投资公司16.14%,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制 有限责任公司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集团组建 路径 “三线”企业 交通投资公司 “债转股”
下载PDF
科技铸城 一路前行
9
作者 戚军凯 《四川省情》 2016年第10期1-1,共1页
绵阳,一座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中心的城市,为何能成为中国的军工重镇、电子产业城和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实施“三线建设”,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 绵阳,一座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中心的城市,为何能成为中国的军工重镇、电子产业城和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实施“三线建设”,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长虹机器厂、涪江机器厂等宝贵的“三线”企业,为绵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新中国成立 长虹机器厂 自动化研究所 国防科研院所 “三线”企业 区域中心
下载PDF
陕汽加速动力何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励 《西部大开发》 2007年第8期10-12,共3页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个极端困难的"三线"企业,最困难时期职工连续4个月发不出工资,如今却是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中第一个年总产值上百亿的企业,连续几年荣登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成为中国重卡汽车前三强,被评...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个极端困难的"三线"企业,最困难时期职工连续4个月发不出工资,如今却是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中第一个年总产值上百亿的企业,连续几年荣登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成为中国重卡汽车前三强,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企业"……这个被业界称为"创造了典型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的集团公司,其迅速做大做强的奥秘在哪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线”企业 跨越式发展模式 装备制造业 集团竞争力 困难时期 集团公司 国有企业
下载PDF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公司原名峨眉铁合金厂,1964年经国家批准建设和“三线”企业。1998年经四川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整体兼并,更名为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铁合金厂 四川省 集团 “三线”企业 国家批准 人民政府 兼并 投资
下载PDF
四川川投峨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I0008-I0009,共2页
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镇。公司原名峨眉铁合金厂,是1964年经国家批准建设的“三线”企业。199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整体兼并.更名为四川川投峨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 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九里镇。公司原名峨眉铁合金厂,是1964年经国家批准建设的“三线”企业。199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整体兼并.更名为四川川投峨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是国家512户重点企业,全国六大重点骨干铁合金企业之一.国家首批520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人民政府 有限责任公司 铁合金厂 集团 国有独资企业 “三线”企业 国家批准 峨眉山市 重点企业 兼并
下载PDF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西宁特钢又好又快发展
13
作者 陈显刚 《冶金财会》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西宁特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钢)的前身为西宁钢厂,属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迁新建“三线”企业,原设计年产钢13万吨,钢材8.5万砘。40多年来,西钢几代人历尽艰辛,立足高原,艰苦创业,使西钢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西钢贯彻落实... 西宁特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钢)的前身为西宁钢厂,属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迁新建“三线”企业,原设计年产钢13万吨,钢材8.5万砘。40多年来,西钢几代人历尽艰辛,立足高原,艰苦创业,使西钢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西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引领企业发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实施了循环经济战略、资源持有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人才战略和构建战略联盟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企业的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单一的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的根本性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根本性转变,由“两头在外”向“两头在内”的根本性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单一的特钢冶炼加工到“铁矿采选、煤炭焦化、钢铁制造”三大产业板块的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拥有了年产百万吨铁精粉、百万吨煤、百万吨焦、百万吨铁、百万吨钢、百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了我国西部高原特钢联合企业集团,为我国的特钢事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西钢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通道。展望西钢的未来,我们满怀信心!预祝西钢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特钢 西宁 “三线”企业 企业发展战略 产品差异化战略 混合所有制 “十五”期间
下载PDF
奋进的三线建设继承者
14
作者 江山 《现代班组》 2018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典型的“三线”企业,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集团见证了“三线”建设的光辉岁月,江山的老一辈三线建设者深刻地诠释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走进新时代,作为三... 作为典型的“三线”企业,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集团见证了“三线”建设的光辉岁月,江山的老一辈三线建设者深刻地诠释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走进新时代,作为三线建设的继承者,新一代江山人坚守在这片热土上,不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三线精神和兵工精神,编织梦想,耕耘收获,创新公司管理,深化企业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继承者 “三线”企业 “三线”建设 深化企业改革 工业集团 勇于创新 艰苦创业
原文传递
“不搞出名堂来就不是天铁人”——天铁集团用凝聚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刘志嘉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26,共3页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河北省涉县太行山腹地,是1969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个“三线”企业。作为老国有企业,天铁集团除设备落后、产品单一、体制陈旧等诸多不利因素外,还有一个无法甩掉而必须面对的先天不足——企...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河北省涉县太行山腹地,是1969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个“三线”企业。作为老国有企业,天铁集团除设备落后、产品单一、体制陈旧等诸多不利因素外,还有一个无法甩掉而必须面对的先天不足——企业办社会:2.6万职工、近3万家属和企业一起共生在偏僻荒凉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铁集团 核心竞争力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凝聚力 “三线”企业 实践 企业办社会 国有企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