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三维三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化工类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洁 陈李斌 +4 位作者 梁艳 郑美红 王佳瑜 卢文玉 刘宁宁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文章基于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现状,首先阐述了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当前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三维三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键词 “三维三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类研究生 新工科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
2
作者 殷文 柴强 +4 位作者 樊志龙 胡发龙 赵连豪 赵财 于爱忠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65-69,共5页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要义,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指出这一理念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远影响。随后,该文详细探...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优化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要义,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指出这一理念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远影响。随后,该文详细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强调高等农业院校需将创新创业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实践性建设,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最终,旨在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育人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优化 模式改革
下载PDF
以“三业”融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李晶晶 郭莉莉 马丽娜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为解决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推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简要分析了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基础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研究了以“三业”融合能力... 为解决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推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简要分析了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基础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研究了以“三业”融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文章从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专业“五实”教育实施路径、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满足行业与社会对信息与通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一轴两翼、三维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孙庆 《高教学刊》 2021年第17期44-47,54,共5页
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北部湾大学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以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轴,构建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集群,构建“三全三赋... 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北部湾大学向应用型转变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以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轴,构建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集群,构建“三全三赋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三维互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将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产教融合 一轴两翼 三维互动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三段式”导师制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金柱 王北艳 +6 位作者 冯振月 刘哲 于永忠 佟春玉 王艳红 王景伟 余丽芸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为了提高高校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三段式"导师制结合"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核心,创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个周期的研究与实践,量化评价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热... 为了提高高校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三段式"导师制结合"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核心,创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个周期的研究与实践,量化评价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热情及创新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实施"三段式"导师制结合"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后,学生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作为大学生创新项目主持人的人数比例提高了3倍,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互联网+"大赛获奖人数比例分别提高了2.3倍和3.3倍,研究生升学人数比例提高了2.8倍。说明"三段式"导师制结合"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段式”导师制 多元化教学方法 生物技术 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依托“三创”教育 探索建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菊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8,共4页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求高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依托"三创"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求高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依托"三创"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链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东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33,共5页
立足“三链融合”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通道。基于“三链融合”视域,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政策... 立足“三链融合”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有效通道。基于“三链融合”视域,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理论基础,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政策与现实逻辑,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内外部”机制衔接形式,构建了职业院校应用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路径为:健全“三链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三链融合”生态系统;增强“三链融合”培训供给;打造“三链融合”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链 产业链 创新 链融合 应用型工匠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 构建“三梦”全链条双创育人新生态 被引量:1
8
作者 鞠斌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7期1-1,共1页
创新创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驱动器。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者,高校要顺应新时代形势,革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引梦”“筑梦”“圆梦”--“三梦”全链条创新创... 创新创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驱动器。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者,高校要顺应新时代形势,革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引梦”“筑梦”“圆梦”--“三梦”全链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经济发展 双创 育人模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做创联贯机制的创新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唐祥金 周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1-74,87,共5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而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学做创联贯机制。知识通过学习,技能通过练习,思维通过实践而获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岗位能力分析,阐释融学做创于一体的"...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而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学做创联贯机制。知识通过学习,技能通过练习,思维通过实践而获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岗位能力分析,阐释融学做创于一体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义和理据,并侧重探究学做创联贯机制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以期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创联贯机制 创新实践
下载PDF
第三次工业革命视域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俊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0-13,共4页
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交互融合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正扑面而来,它必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同时,第三次工业革... 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交互融合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正扑面而来,它必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从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人才素质要求入手,从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手段、机制、师资等方面,整体构建高职教育应对并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工业革命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下载PDF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宇静 陈静 +2 位作者 王晓轩 张馨予 林锦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前,社会对测绘信息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课程需要做出相应创新,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就业为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型课堂理念,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结合... 目前,社会对测绘信息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课程需要做出相应创新,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就业为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型课堂理念,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结合翻转课堂理念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模块,既要有验证性教学内容和设计性内容,还需要明确综合性实验顺联模式,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对技能方面进行强化。在上述教学基础上,成立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积极开展竞赛,将社团作为载体,在助建、助学和助教中将竞赛作为依托进行促进。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保证教学模式的良性闭环,既要有教学内容和练习过程,又要有比赛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可有效地促进实践和教学的同步开展,从而为创新性测绘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意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4期26-2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认可,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认可,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研究立足于“三全育人”的背景,分析当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双创教育定位不准、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校企协同合作等,并通过合理分析,探讨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育人” 双创人才培养 模式 创新对策
下载PDF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双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文铭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18期257-258,共2页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双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三个核心技术一体化为专业建设理念,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三双四融入&q...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双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三个核心技术一体化为专业建设理念,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三双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功,将打破校企深度合作难以实现的僵局,对于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质量都将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 双四融入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下载PDF
“三进三升”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4
作者 谢胜利 吴宗泽 +3 位作者 万频 周郭许 谢云 蔡述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15期12-14,共3页
面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剖析校企融合面临的难点,探索"三进三升"校企深度融合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计划、校企互动的培养机制,在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探索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升”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 应用创新人才
下载PDF
机械专业“三赛三训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曦 张晓君 +1 位作者 刘健 李媛 《中国冶金教育》 2017年第6期61-63,共3页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构建"三赛三训三结合"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竞赛和专业教育融入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衔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机械专业 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
下载PDF
全科融通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肖翔 吕冠锦 唐正权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第9期97-99,109,共4页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变化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创新,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才能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提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通过与产业对接建设机电专业群,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对接构建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设置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为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融通 线四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宏烈 顾晓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130,共2页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创”型人才及其特征,然后探讨了大学生“三创”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指出“三创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三创教育”相结合,提出三段式“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措施。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创造 创新 创业 培养措施 创教育” 大学生 高校
下载PDF
“双元基础、三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18
作者 乔龙阳 高进 +1 位作者 涂廷保 王祥祯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7期149-153,共5页
针对工学交替模式难实施、企业培训质量难把控问题,以产业园培训中心同园区企业组成双元育人主体中的一元,与学校形成稳定的校企双元结构,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交替教学模式,解决企业培训“谁来做、怎么做、做得好”的难题,构建学校+培训中... 针对工学交替模式难实施、企业培训质量难把控问题,以产业园培训中心同园区企业组成双元育人主体中的一元,与学校形成稳定的校企双元结构,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交替教学模式,解决企业培训“谁来做、怎么做、做得好”的难题,构建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双元基础、三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基础 方协同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静 袁艺标 袁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96-299,共4页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医学院校的“双创”教育普遍落后于其他学科高校或综合型高校,探索适宜的“双创”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归纳出医学院校“双创”教育...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医学院校的“双创”教育普遍落后于其他学科高校或综合型高校,探索适宜的“双创”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归纳出医学院校“双创”教育的现实困境,包括“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不紧密,“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医学生“双创”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双创”教育系统不够完善,“双创”活动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等。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提出医学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和实践模式,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医学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螺旋”理论
下载PDF
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少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B09期55-58,共4页
围绕国家对复杂机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航空航天为特色,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械电子工程"三维专业教学体系和实现环境。深入探讨了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内涵,凝练... 围绕国家对复杂机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航空航天为特色,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械电子工程"三维专业教学体系和实现环境。深入探讨了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内涵,凝练和优化了各维课程体系知识能力要素布局。有效利用国外优质高水平教育资源,引入动态国际课程,提升了研究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拓展研究生学术研究视野和学科前沿把握程度。建成了创新实践平台,提供了自主创新环境,培养具有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优秀研究型人才。实践证明,面向信息驱动、强化知识要素、注重科技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生命周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创新体系可以全面提升"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机械电子工程 三维课程体系 创新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