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顿代步”——似是而非的英诗汉译格律移植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查建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常用规范,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现代汉诗的"顿"是实际话语的兼顾语音和语义的节奏单位,英诗的"步"却是形式分析的割裂语义的节奏单位,二者不存在形式上和功... "以顿代步"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常用规范,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现代汉诗的"顿"是实际话语的兼顾语音和语义的节奏单位,英诗的"步"却是形式分析的割裂语义的节奏单位,二者不存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对等,也无从谈起意义容量上的相当,因而,"以顿代步"很难实现理想的格律移植,应该探索基于其他节奏单位对等的格律移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顿代步” 英诗汉译 格律移植 节奏单位 意义容量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以顿代步”策略的运用研究
2
作者 张晓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
英诗汉译中"以顿代步"策略的运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卞之琳、孙大雨和黄杲炘等翻译家都先后提出"以顿代步"的译诗原则,他们主张用汉语的"顿"来代替英语中的"步",再现原诗的节奏,全面传达原诗... 英诗汉译中"以顿代步"策略的运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卞之琳、孙大雨和黄杲炘等翻译家都先后提出"以顿代步"的译诗原则,他们主张用汉语的"顿"来代替英语中的"步",再现原诗的节奏,全面传达原诗的内容、意境和韵律。但是,译者在英诗汉译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运用"以顿代步"的译诗策略,而应该灵活运用该译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汉译 “以顿代步” 灵活运用
下载PDF
“以顿代步”能否再现原诗的节奏感 被引量:6
3
作者 喻云根 辛献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顿代步”能否再现原诗的节奏感喻云根,辛献云英语格律诗由于其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感而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翻译实践中,人们摸索出了种种翻译方法。有的套用中国传统诗词的格律,将英诗中的抑扬顿挫纳入中国诗词的平仄之中;... “以顿代步”能否再现原诗的节奏感喻云根,辛献云英语格律诗由于其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感而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翻译实践中,人们摸索出了种种翻译方法。有的套用中国传统诗词的格律,将英诗中的抑扬顿挫纳入中国诗词的平仄之中;有的将原诗的节奏和音乐感置诸脑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顿代步” 节奏模式 节奏感 “顿” 等时距 重音节 新格律诗 音乐效果 音乐感 现代汉语
下载PDF
探析“以顿代步”译诗法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以顿代步"作为英诗汉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回顾"以顿代步"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萌芽阶段、雏形阶段、确立和进一步发展阶段),客观总结和描述这一英诗汉译方法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求对... "以顿代步"作为英诗汉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回顾"以顿代步"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萌芽阶段、雏形阶段、确立和进一步发展阶段),客观总结和描述这一英诗汉译方法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求对这一方法有一个总体宏观的把握,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汉译 “以顿代步 发展历程 趋势
下载PDF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音乐美的英诗汉译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76-80,共5页
传统的英诗汉译研究注重其形式和内容的翻译,音乐性对于中英诗歌至关重要,英语诗歌的节奏是音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译音乐性也是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在英诗汉译时可采取以顿代步、复制韵式及双声叠韵等传译方法,以求在音乐性层面迻译... 传统的英诗汉译研究注重其形式和内容的翻译,音乐性对于中英诗歌至关重要,英语诗歌的节奏是音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译音乐性也是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在英诗汉译时可采取以顿代步、复制韵式及双声叠韵等传译方法,以求在音乐性层面迻译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音乐性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 双声叠韵
下载PDF
诗人译诗的诗学解读:兼评查良铮译《西风颂》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70,112,共8页
有关诗歌翻译,翻译界的一个共识是:诗歌最好是由诗人来译。本文以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的著名翻译《西风颂》为例,从诗学的角度分析了他在几个主要诗学元素(押韵、节奏、建行和意象)上的处理方式,解析了这些方式背后的诗学理据,同时也... 有关诗歌翻译,翻译界的一个共识是:诗歌最好是由诗人来译。本文以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的著名翻译《西风颂》为例,从诗学的角度分析了他在几个主要诗学元素(押韵、节奏、建行和意象)上的处理方式,解析了这些方式背后的诗学理据,同时也从诗学和翻译技术的层面指出了该译诗中的细微不足,尤其是对"以顿代步"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够体现原诗的节奏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诗人译诗 “以顿代步” 查良铮
下载PDF
论译诗(下)——《中国古诗汉英比译五十三首》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重德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3,39,共4页
论译诗(下)——《中国古诗汉英比译五十三首》序刘重德那么,格律派和自由派目前的情况又如何呢?就杜诗英译而论,周维新、周燕评论说:“虽然是百花齐放,因人而异,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典型流派。其一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派。其二... 论译诗(下)——《中国古诗汉英比译五十三首》序刘重德那么,格律派和自由派目前的情况又如何呢?就杜诗英译而论,周维新、周燕评论说:“虽然是百花齐放,因人而异,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典型流派。其一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派。其二是:工整贴切的严谨派。两派虽然异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格律诗 诗歌翻译 卞之琳 翻译原则 古诗英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 英诗汉译 “以顿代步”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论英语格律诗汉译“三兼顾”译法的“三貌似”
8
作者 杨敏 查建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7-89,共3页
黄杲炘在"以顿代步"基础上"兼顾顿数、字数和韵式"的"三兼顾"译诗法为英语格律诗汉译设定量化模型,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这一貌似科学的译诗"必经的途径"抵制如民族化译法、创造... 黄杲炘在"以顿代步"基础上"兼顾顿数、字数和韵式"的"三兼顾"译诗法为英语格律诗汉译设定量化模型,旨在实现格律对应和诗体移植,然而,这一貌似科学的译诗"必经的途径"抵制如民族化译法、创造性移植等诸多有益经验,并失之于因生硬移植而貌似忠实的流弊,主要缘于汉诗"顿"与英诗"步"作为节奏单位的貌似对等,应予以重新审视,并探索基于其他节奏单位对等的格律移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兼顾”译诗法 “以顿代步” 英语格律诗汉译 格律移植 节奏单位
下载PDF
诗歌的格律可以翻译吗? 被引量:1
9
作者 劳陇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40-43,共4页
各种语言,根据其不同的语音特征,形成不同的诗体格律。本文认为,格律是不可翻译的语言现象,英诗中以“一抑一扬”为基调的音步不可能移植到汉诗中来,正如汉诗中以“仄仄平平”(抑抑扬扬)为基调的格律不可能移植到英诗中去一样;... 各种语言,根据其不同的语音特征,形成不同的诗体格律。本文认为,格律是不可翻译的语言现象,英诗中以“一抑一扬”为基调的音步不可能移植到汉诗中来,正如汉诗中以“仄仄平平”(抑抑扬扬)为基调的格律不可能移植到英诗中去一样;所谓“以顿代步”的方法,不符合构成节奏的两个基本条件:节拍均匀和抑扬有致,所以不可能体现原诗的节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顿代步” 语音特征 诗的格律 节奏感 诗歌翻译 “节奏” “顿” 语言现象 基本条件 民间歌谣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的折射:再探译诗的修改
10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翻译,以两种文学系统为其考量参照,亦可理解为对原作的"折射"。在将一部作品由原文学系统带入目的语文学系统时,翻译所体现出的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等,更是两种文学观念的妥协。在这一不同的视角下再次重新审读英诗之汉译及对原... 翻译,以两种文学系统为其考量参照,亦可理解为对原作的"折射"。在将一部作品由原文学系统带入目的语文学系统时,翻译所体现出的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等,更是两种文学观念的妥协。在这一不同的视角下再次重新审读英诗之汉译及对原译的再修改,新的折射一直在持续发生,其目的正是向原作无限逼近,竭尽所能力求更真切地呈现原作之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英诗汉译 “自由化”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逆向修改
下载PDF
翻译对“异”的考验与英诗汉译的发展
11
作者 王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32-140,共9页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的接纳;蕴含于原作中的"异"在译作中得以释放,此间不可忘记的正是译家们所做的大胆尝试及艰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的考验 “民族化”译法 “自由化”译法 “字数相应”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下载PDF
也谈杨德豫先生译诗——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12
作者 蒋坚霞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64-69,共6页
英诗汉译名家杨德豫先生的译诗方法和译品备受专家学者的青睐与推崇,众多的赞赏之辞近年来屡见于国内各主要外语刊物,造成轰动效应。例如:他“在英诗汉译中提出的‘以顿代步’”,“是有实际意义的探索”;“1959年他所出版的译著《人生... 英诗汉译名家杨德豫先生的译诗方法和译品备受专家学者的青睐与推崇,众多的赞赏之辞近年来屡见于国内各主要外语刊物,造成轰动效应。例如:他“在英诗汉译中提出的‘以顿代步’”,“是有实际意义的探索”;“1959年他所出版的译著《人生礼赞》”,是150年来“六种汉译中”“最为理想的”一种;“他译的《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是“我国白话格律诗体译诗流派主流中”“具有典型性的成功之作”;“有不少堪称力求神形皆似的成功范例”;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强”,“能透彻理解原文”,“锤字炼句,精雕细刻”,“笔到神来”,“把汉字汉文像手中的泥团那样,按照自己的意志(根据原文要求),用来塑造文学形象”;“译拜伦的杨德豫”在“八十年代”这一“英诗汉译的黄金时代”,向“人间”“贡献”了自己的“妙译”。杨先生深信,在英诗汉译这个“舞台”上,凭借“以顿代步”和“悉依原韵”作为“法度”和“规矩”,我们的“舞步”“一定会跳得更从容、更潇洒、更飘逸、更轻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为圆满地传达原诗的内容,再现原诗的风格和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汉译 《中国翻译》 女主人公 “以顿代步” 抒情诗 《现代汉语词典》 英语格律诗 光影 追求名利 诗体译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