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1
作者 孙志红 王心怡 琚望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5,共15页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 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CoVaR方法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4
2
作者 佟孟华 于建玲 费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5,共9页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也能够抑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也能够抑制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风险,“双支柱”调控框架能有效发挥金融稳定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宽松的宏观审慎政策相比,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效果更为明显;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在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缩小影子银行规模,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丰富了“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研究,为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兼论我国中央银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形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吕进中 《福建金融》 2018年第3期4-12,共9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和对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作为金融监管的新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我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和对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作为金融监管的新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提出健全中央银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中国实践 “双支柱”调控框架
下载PDF
政府隐性担保、信贷资源配置与“双支柱”调控——基于BGG-DSGE的模型分析
4
作者 刘力臻 张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底线。政府隐性担保有利于降低信贷融资的摩擦成本,发挥应对危机的兜底作用,但亦会形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信贷获取和偿还约束上的偏向性分布,造成信贷市场的分割和信贷资源的错配,...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底线。政府隐性担保有利于降低信贷融资的摩擦成本,发挥应对危机的兜底作用,但亦会形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信贷获取和偿还约束上的偏向性分布,造成信贷市场的分割和信贷资源的错配,并随着错配度的加深,给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波动。传统的货币政策与新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搭配,被称为“双支柱”调控框架,用以应对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分析表明,当经济面临各种风险冲击时,“双支柱”政策对国有企业的调控效应相比非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有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起到控制非理性抬高杠杆率及抑制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多重目标,提升经济福利,促进信贷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隐性担保 异质性企业 “双支柱”调控框架 BGG-DSGE模型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建臣 赵丹丹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风险易发高峰期,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维护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双支柱"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宏观调控的全面性;关注经济"结构性"和金融"周期性"问题,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控制银行和房地产市场杠杆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前瞻性的风险监测系统,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理论与经验基础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7,共20页
本文从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等"底层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双支柱"调控的现实必要性、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现实基础、实践经验和未来完善方向... 本文从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等"底层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双支柱"调控的现实必要性、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现实基础、实践经验和未来完善方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和宏观经济之间关系的日益深化和复杂化,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但传统旨在维护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有效实现金融稳定,根据"丁伯根法则"和政策比较优势原理,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纳入宏观审慎政策,形成"双支柱"调控框架,分别致力于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目标,既符合客观现实的调控需要,也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的"双支柱"调控实践来看,要进一步形成稳定可靠的政策规则和成熟的操作框架,未来还需重点解决"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三个核心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可能解决路径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政策协调
原文传递
政府债务高杠杆、金融稳定与“双支柱”调控框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莉 王苗 许文立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8,共15页
本文通过BVAR和DSGE模型,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厘清政府高杠杆引致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系统比较不同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在应对财政冲击时稳定金融的效力。研究发现:政府高杠杆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削弱了金融市场的稳健... 本文通过BVAR和DSGE模型,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厘清政府高杠杆引致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系统比较不同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在应对财政冲击时稳定金融的效力。研究发现:政府高杠杆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削弱了金融市场的稳健性;紧盯政府信贷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应对财政冲击;"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防范政府债务高杠杆引致的金融风险。据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债务—金融风险传导隔离机制;针对不同性质和来源的金融风险,恰当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债务高杠杆 “双支柱”调控框架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道平 张玉 郭文璇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41,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检验影子银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越紧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程度越强,且同一方向的两种政策具有相...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检验影子银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越紧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程度越强,且同一方向的两种政策具有相互加强效应;不同政策组合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两项政策同时紧縮的抑制效应最强,货币政策紧缩而宏观审慎政策宽松的调控效应次之,货币政策宽松而宏观审慎政策紧缩的效应稍弱,两项政策同时宽松效应最弱;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双支柱”调控框架通过過制影子银行的扩张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 政策组合
原文传递
“双支柱”调控框架、公司治理与金融去杠杆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郭新明 +5 位作者 高爱武 刘念 彭恒文 唐晓婕 冯娟娟 刘清环 《金融市场研究》 2018年第11期1-15,共15页
近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呈现短期内快速攀升的态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虽然能够通过外部监管调控抑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上升,但其内生扩张的动力依然强劲。据此,本文将公司治理因素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双支... 近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呈现短期内快速攀升的态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虽然能够通过外部监管调控抑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上升,但其内生扩张的动力依然强劲。据此,本文将公司治理因素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双支柱"调控框架对于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效果,并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公司治理 金融去杠杆
原文传递
企业金融化与“双支柱”调控政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毓敏 郗继磊 《债券》 2021年第12期16-19,共4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尝试从企业金融化的视角探讨“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微观稳定效应,考察该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可能渠道以及影响该政策效用发挥的内外部因...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尝试从企业金融化的视角探讨“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微观稳定效应,考察该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可能渠道以及影响该政策效用发挥的内外部因素,并为后续优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企业金融化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异质性作用:基于Co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李成明 刘璐 陈方元 《宏观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共13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支柱”调控框架逐渐成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示剂,防范银行风险溢出已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但“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尚不明晰。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该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银行特征来看,“双支柱”调控对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调控效果更显著;从经济周期来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因经济周期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明显高于上行期;从宏观政策工具类别来看,各类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结果不同,使用信贷类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得“双支柱”调控的风险抑制作用失效。本文基于微观和宏观的异质性视角,为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并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框架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金融监管法制的货币维度——由“宝万之争“”北八道”杠杆资金运作引发的思考
12
作者 许凌艳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7-63,共7页
金融领域杠杆资金的膨胀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尤其当金融产品试图突破限制,对接险资、证券和银行业,构建超高杠杆之时,就需要注意整合宏观审慎框架和金融监管法制,否则就会出现类似"宝万之争"中的监管困境。法律学者对金... 金融领域杠杆资金的膨胀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尤其当金融产品试图突破限制,对接险资、证券和银行业,构建超高杠杆之时,就需要注意整合宏观审慎框架和金融监管法制,否则就会出现类似"宝万之争"中的监管困境。法律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研究必须更深入地进入宏观经济领域并与之产生更紧密的联系。金融监管法制具有货币维度,在金融监管中,被允许的增大的金融机构杠杆和创造类货币化的金融工具都会导致货币的扩张。金融监管法制应高度关注货币政策,建立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模式,重视整合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的货币维度 杠杆 “双支柱”调控框架
下载PDF
“稳汇率”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婧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2,共6页
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重点。"稳汇率"具有"稳币值"、"稳预期"和"稳机制"三重涵义。"稳币值"是"稳汇率... 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汇率"成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重点。"稳汇率"具有"稳币值"、"稳预期"和"稳机制"三重涵义。"稳币值"是"稳汇率"的首要前提,"稳预期"是"稳汇率"的持续保障,"稳机制"是"稳汇率"的根本遵循。在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下,"稳汇率"的政策效果受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货币当局预期管理方式、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货币当局有必要通过协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健全汇率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的协调、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等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管理 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 “双支柱”调控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