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2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地协调观下初中地理“和谐”课堂的构建
1
作者 纪亚男 《亚太教育》 2023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为了满足人地协调观的发展需求,教师需借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教学渗透,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并有效了解“人地协调观”的基本含义和践行策略。基于人地协调观,结合地理“和谐”课堂的内涵及意义,从核心素养、学习兴... 为了满足人地协调观的发展需求,教师需借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教学渗透,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并有效了解“人地协调观”的基本含义和践行策略。基于人地协调观,结合地理“和谐”课堂的内涵及意义,从核心素养、学习兴趣、课堂探研、生活情境化以及问题链引领等角度提出构建初中地理“和谐”课堂的路径,旨在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观 初中地理 “和谐”课堂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高校分层教学探索 被引量:62
2
作者 周光明 彭红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6期69-71,共3页
针对目前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有必要在高校推行分层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就推行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和西南大学的做法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关键词 高校教学 分层教学 “和谐”教学模式
下载PDF
“和谐”系列电力机车传动系统接地检测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伟 郭晓燕 张波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69,74,共4页
介绍了"和谐"系列电力机车传动系统和接地检测装置,包括HXD1、HXD2、HXD3这3种车型。比较分析了3种车型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并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XD1和HXD3接地检测系统符合正常运用的要求,HXD2机... 介绍了"和谐"系列电力机车传动系统和接地检测装置,包括HXD1、HXD2、HXD3这3种车型。比较分析了3种车型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并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XD1和HXD3接地检测系统符合正常运用的要求,HXD2机车接地时可能出现两点接地,其接地检测有必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接地检测 交流传动系统 “和谐”机车 主电路
下载PDF
试论中药配伍中的中医“和谐”观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家刚 覃骊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3-504,共2页
通过对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索,分析中药配伍规律的具体应用,发现中医"和谐"观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和谐&... 通过对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科学实质进行探索,分析中药配伍规律的具体应用,发现中医"和谐"观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药配伍应用中不断体现着中医"和谐"观的内涵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中医“和谐”
下载PDF
解读“和谐”校园建设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芳 姚则东 +1 位作者 陈呈频 蔡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7期158-160,共3页
校园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子系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园建设中应确立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理念,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廉政的管理运作系统。在校园建设中应正确解读和把握“和谐”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校园建设和谐地开展。
关键词 校园建设 “和谐”理念 内涵
下载PDF
发展我国篮球“和谐”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户蕴情 孔维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精神主导地位。建设体现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篮球文化与处理我国职业篮球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创建CBA品牌、拓展CBA发展空间都有很好的契合点。...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精神主导地位。建设体现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篮球文化与处理我国职业篮球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创建CBA品牌、拓展CBA发展空间都有很好的契合点。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发展CBA主场文化、培养明星及国际球员等是发展、传播我国篮球“和谐”文化的主要途径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 “和谐”文化 发展
下载PDF
朝鲜北学派“和谐”思想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宗勋 陈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6,共4页
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王朝统治日渐腐朽、各种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又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北学派先驱洪大容、朴齐家、朴趾源等提出"北学中国"的倡议,体现了他们在思想上坚持传统儒... 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王朝统治日渐腐朽、各种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又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北学派先驱洪大容、朴齐家、朴趾源等提出"北学中国"的倡议,体现了他们在思想上坚持传统儒家"和而不同"、"包容并蓄"的思想理念,在经济上提出"利用厚生"发展生产的务实主张。以大力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科学技术等方面来"和谐"朝鲜王朝各种社会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朝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北学派 “和谐”思想
下载PDF
传统“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汉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是一项需要良好的文化传统支撑的系统工程。"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包容、存异、平衡的本质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是一项需要良好的文化传统支撑的系统工程。"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包容、存异、平衡的本质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本质特征 “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下载PDF
和谐之美如何在服饰设计中成为可能——试谈“和谐”理念在上海世博服饰色彩、图案设计中的体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辉 张庆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18,共4页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故此,秉承"和谐&q...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故此,秉承"和谐"的设计理念进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服饰设计,不仅将会使服饰在外观上赏心悦目,而且可以使服饰的意象更加突出,让上海世博会的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首先将"和谐"理念的哲学寓意在上海世博会文化中进行演绎,并对服饰"和谐"美的美学法则进行探讨,从而为"和谐"理念在世博会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理念 世博会 服饰 美学
下载PDF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汤一介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B期4-5,共2页
对孔孟的思想应该进行分析,一些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我们不仅应该对其阐发很清楚,而且应当给它以现代性的诠释。
关键词 现代诠释 “和谐” 儒家 现代社会生活 和谐社会 现代性 孔孟
下载PDF
实施分级教学构建高校“和谐”教学新体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艳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4-105,共2页
目前高校学生差异性、层次性明显,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分级教学以多元智力、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等作为理论基础,在学生、教学、教材及评价等方面实行分层。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 目前高校学生差异性、层次性明显,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分级教学以多元智力、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等作为理论基础,在学生、教学、教材及评价等方面实行分层。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关注各层级学生间的动态,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武装教师等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分级教学 “和谐”教学模式
下载PDF
“和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理想”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2期14-20,共7页
东西哲学的两大源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固然各有自己的具体生长环境和理论特点,但即使在源头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切入点.“哲学”讲的是一个“理路”,是对世上万事万物作“探本寻源”顺着一条“理路”“思(考)”下去,“理... 东西哲学的两大源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固然各有自己的具体生长环境和理论特点,但即使在源头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切入点.“哲学”讲的是一个“理路”,是对世上万事万物作“探本寻源”顺着一条“理路”“思(考)”下去,“理”到之处,任何事物的“奥秘”之“门”都要为之洞开,然后再是经验地、仔细地去具体研究其“奥秘”之内容.这是具体经验科学的事.哲学这种“探本求源”的精神,据亚里士多德说来源于“好奇心”.“好奇心”不是纯主观的,而是“被激发”、“被唤醒”的:“宇宙”之“奇妙”“唤起”了人们(有智慧的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乎上穷碧落下黄泉,打破砂锅“问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孔子 “理想” 拉底 《易》 “灵魂” 苏格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古代希腊
下载PDF
论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瑾 华先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著名翻译家季羡林虽然没有具体的翻译理论,但他独特的翻译"和谐"观为翻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思想,为翻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论文对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进行反思,并用季羡林的翻译思想全新阐释严复"... 著名翻译家季羡林虽然没有具体的翻译理论,但他独特的翻译"和谐"观为翻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思想,为翻译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论文对季羡林的翻译"和谐"观进行反思,并用季羡林的翻译思想全新阐释严复"信、达、雅"中的"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翻译活动 “和谐” 翻译思想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与“和谐”概念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楠森 《理论视野》 2006年第5期9-11,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同时,也针对时下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概念 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
下载PDF
“和谐”思想与儒家的政治价值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增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4-115,共2页
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现实国情,是建立有... 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现实国情,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历史文化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阐述从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观 “和谐” 先秦儒家 社会构建 传统文化 笔谈 政治哲学 “和” “礼”
下载PDF
从“中国特色”走向“小康”与“和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0,共5页
我们几乎总是用英国18世纪形成的概念、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实践,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总会不断地遇到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的时候,总是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己的经验错了。我们很少会去怀疑理论本身,我们很少会想,用这些概念来分... 我们几乎总是用英国18世纪形成的概念、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实践,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总会不断地遇到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的时候,总是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己的经验错了。我们很少会去怀疑理论本身,我们很少会想,用这些概念来分析中国可能会有什么错。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是不是一定要用英国式的工业化这种方式来组织?是不是就有可能,问题不是出在经验、实践上,而是出在理论、概念上?我们今天有没有可能再次回到当年《实践论》提出的问题,或者就像歌德“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那句老话说的一样,不是实践本身错了,而是概念、理论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也许不是错不错的问题,而是那个滋生理论的经验基础和我们的现实实践差得太远,而这个现实实践本身其实是完全可以产生出别的理论、别的概念、别的阐释框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 “和谐” “小康” 《实践论》 现实实践 18世纪 经验基础
下载PDF
论蒲伯“温沙森林”中的“和谐”伦理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89,共6页
本文以英国18世纪诗人蒲伯的早期作品“温沙森林”为例,分析贯穿于蒲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伦理思想———“和谐”。诗歌中蒲伯在对广袤的大自然混杂现象的观察中,引发了对人、社会和历史的联想。通过描绘自然界、社会和历史中... 本文以英国18世纪诗人蒲伯的早期作品“温沙森林”为例,分析贯穿于蒲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伦理思想———“和谐”。诗歌中蒲伯在对广袤的大自然混杂现象的观察中,引发了对人、社会和历史的联想。通过描绘自然界、社会和历史中的种种杂乱、不协调和非理性现象,以及对英国社会生活中某些政治与历史事件的议论和回顾,蒲伯阐述与论证了他的“和谐”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伯 “温沙森林” “和谐”
下载PDF
“和谐”在课堂社会中的体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茂森 曹丹丹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社会活动 “和谐”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课堂社会 师生关系
下载PDF
论击壤与人文奥运“和谐”理念的契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登富 崔雪梅 崔海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2-65,共4页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q...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战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大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击壤,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在深层次上与人文奥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诠释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中国体育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壤 人文奥运 “和谐”理念 契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