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程亚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这是陶渊明思想中至今尚未被人发掘、重视的一个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有会而作》
“嗟来之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嗟来之食”的教训
2
作者
吴振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8期13-14,共2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学生读完《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文字后,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了“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学生读完《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文字后,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了“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双基训练
“嗟来之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拒绝檀道济馈赠辨析——兼及陶渊明的自卑心理
3
作者
邹平
周晓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历来研陶者均认为,陶渊明要对檀道济所馈之粱肉"麾而去之",是因其不吃"嗟来之食"。然道济之馈粱肉本质上绝不同于黔敖之施舍,而是赠予。事实是檀道济赠物的特殊情境引发了他的自卑情绪,于是道济的平常之言使他觉着...
历来研陶者均认为,陶渊明要对檀道济所馈之粱肉"麾而去之",是因其不吃"嗟来之食"。然道济之馈粱肉本质上绝不同于黔敖之施舍,而是赠予。事实是檀道济赠物的特殊情境引发了他的自卑情绪,于是道济的平常之言使他觉着自己陷入了一种"鱼和熊掌"似的困境,接受道济的馈赠变成了一种侮辱。因这种情绪化的认识,所以毫不客气地对檀道济的馈赠"麾而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檀道济馈粱肉
“嗟来之食”
自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程亚林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文摘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这是陶渊明思想中至今尚未被人发掘、重视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
陶渊明
《有会而作》
“嗟来之食”
Keywords
TAO Yuanming
A Writing Brought by the Sparkle of Thoughts
food handed out in contemp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嗟来之食”的教训
2
作者
吴振华
机构
吴江市南麻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8期13-14,共2页
文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学生读完《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文字后,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了“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双基训练
“嗟来之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拒绝檀道济馈赠辨析——兼及陶渊明的自卑心理
3
作者
邹平
周晓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文摘
历来研陶者均认为,陶渊明要对檀道济所馈之粱肉"麾而去之",是因其不吃"嗟来之食"。然道济之馈粱肉本质上绝不同于黔敖之施舍,而是赠予。事实是檀道济赠物的特殊情境引发了他的自卑情绪,于是道济的平常之言使他觉着自己陷入了一种"鱼和熊掌"似的困境,接受道济的馈赠变成了一种侮辱。因这种情绪化的认识,所以毫不客气地对檀道济的馈赠"麾而去之"。
关键词
陶渊明
檀道济馈粱肉
“嗟来之食”
自卑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
程亚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嗟来之食”的教训
吴振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陶渊明拒绝檀道济馈赠辨析——兼及陶渊明的自卑心理
邹平
周晓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