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亚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 与王瑶、逯钦立、袁行霈先生的理解不同,陶渊明《有会而作》一诗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提出了反传统的新观念:在生死关头,不包含改变社会政治文化根本立场这种无理要求的“嗟来之食”可食,体现了诗人尊重人的生命、鄙视并捐弃虚礼的思想。这是陶渊明思想中至今尚未被人发掘、重视的一个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有会而作》 “嗟来之食”
下载PDF
“嗟来之食”的教训
2
作者 吴振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8期13-14,共2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学生读完《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文字后,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了“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学生读完《鱼我所欲也》中的这段文字后,我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述了“嗟来之食”的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双基训练 “嗟来之食”
下载PDF
陶渊明拒绝檀道济馈赠辨析——兼及陶渊明的自卑心理
3
作者 邹平 周晓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历来研陶者均认为,陶渊明要对檀道济所馈之粱肉"麾而去之",是因其不吃"嗟来之食"。然道济之馈粱肉本质上绝不同于黔敖之施舍,而是赠予。事实是檀道济赠物的特殊情境引发了他的自卑情绪,于是道济的平常之言使他觉着... 历来研陶者均认为,陶渊明要对檀道济所馈之粱肉"麾而去之",是因其不吃"嗟来之食"。然道济之馈粱肉本质上绝不同于黔敖之施舍,而是赠予。事实是檀道济赠物的特殊情境引发了他的自卑情绪,于是道济的平常之言使他觉着自己陷入了一种"鱼和熊掌"似的困境,接受道济的馈赠变成了一种侮辱。因这种情绪化的认识,所以毫不客气地对檀道济的馈赠"麾而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檀道济馈粱肉 “嗟来之食” 自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