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士”的精神与大学生人格修养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永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士志于道"是"士"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士"禀赋着鲜明的人格特征,如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 "士志于道"是"士"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士"禀赋着鲜明的人格特征,如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中庸乐和的处世态度等。大学教育应当自觉继承先贤的优秀思想文化,并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将既有助于青年成人成才,又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精神 成人教育 人格修养
下载PDF
论“士”的精神与民国高校著名校长特质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争录 任建华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人格独立、追求真理、捍卫道统、不畏权贵、学必济世,是我国古代"士"的精神,民国高校校长因继承发扬了古代"士"的精神,为我国高教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前我国高校校长应当继续传承、发扬古代"士"的... 人格独立、追求真理、捍卫道统、不畏权贵、学必济世,是我国古代"士"的精神,民国高校校长因继承发扬了古代"士"的精神,为我国高教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前我国高校校长应当继续传承、发扬古代"士"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精神 民国著名校长 特质
下载PDF
由“士”到知识分子:“士”的精神的演变及挑战——读《中国历史精神》
3
作者 庄鑫 《真情》 2020年第6期16-17,共2页
“士”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汉以后的政府也被称为“士人政府”,社会是由士人来领导的,以士人为中心。“士”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如此地位,得益于“士”的精神。古代的士以“道”自重,“道”是士人的最高价值标准。近代以来,... “士”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汉以后的政府也被称为“士人政府”,社会是由士人来领导的,以士人为中心。“士”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如此地位,得益于“士”的精神。古代的士以“道”自重,“道”是士人的最高价值标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士”完成了向“知识分子”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士”的精神得到升华,“科学理性”精神、“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士”的精神逐渐淡化,这是来自知识分子自身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士”的精神 挑战
下载PDF
抗战中的老舍:“士”的精神与“国家至上”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光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士”的精神 “国家至上” 老舍 抗战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