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嫦娥”六号任务测控系统方案设计与任务实施
- 1
-
-
作者
黄磊
李海涛
孙威
樊敏
贠龄童
程承
-
机构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7期26-33,共8页
-
文摘
“嫦娥”六号任务针对测控需求开展了任务特点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成功解决了发射及早期轨道段X频段测控、多目标X频段同时测控、交会对接段高精度远程导引、轨返分离点导航初值确定、再入返回测量链设计等主要技术难题。通过制定稳妥可靠的测控总体方案,实现了可靠跟踪、精确测量,准确控制,有效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并可为我国后续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和载人探月任务等的测控设计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嫦娥”六号
测控
探月工程四期
月背采样
系统设计
-
分类号
V55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着陆场系统设计与实现
- 2
-
-
作者
孙威
李晨阳
叶建设
-
机构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7期34-39,共6页
-
文摘
“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采样样品于北京时间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返回着陆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完成了我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国家。其中,再入回收段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收官阶段,针对“嫦娥”六号任务再入回收段任务需求,提出了返回过程跟踪测量与实况记录策略,设计了返回器搜索回收及转运方案,实施了高效敏捷的月背样品回收。实践表明,基于该系统设计,任务实现了返回器再入返回和乘伞着陆全过程的跟踪测量与实况记录,返回器着陆后搜索直升机同步降落,按流程通过固定翼飞机安全快速转运到北京,敏捷高效地完成了搜索回收任务,为后续其他返回式航天器的回收任务积累了成功经验。
-
关键词
“嫦娥”六号
着陆场
返回器
再入返回
搜索回收
转运
-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嫦娥”六号任务轨道设计技术创新与启示
- 3
-
-
作者
孟占峰
-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7期14-21,共8页
-
文摘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其飞行任务的轨道设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研制团队在“嫦娥”五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的新任务为目标,以“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任务之间的差异分析为抓手,突破了逆行环月轨道设计与控制、飞行时序适应性调整、三脉冲定时定点与按时起飞的近月制动控制策略、变射向变转移时间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和返回轨道适应性调整等关键技术。首先给出了“嫦娥”六号的飞行阶段划分,随后介绍了轨道设计的技术创新和亮点,最后阐述了轨道设计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与启示。
-
关键词
“嫦娥”六号任务
轨道设计
逆行环月轨道
定时定点着陆与按时起飞策略
飞行时序
-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V412.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综述
- 4
-
-
作者
胡浩
王琼
胡浩德
祝寒友
窦豪
-
机构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7期6-13,共8页
-
文摘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就。阐述了“嫦娥”六号任务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从主要指标、工程系统组成和任务载荷等方面概述了任务总体方案,分析了在大系统中引入“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月球背面与地面测控站后导致的任务实施难度显著增加等任务特点与挑战,并与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嫦娥”五号进行了对比,从科学价值、工程能力突破、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嫦娥”六号任务的创新之处。
-
关键词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采样返回
任务特点
实施情况
-
分类号
V476.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P184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场系统总体设计
- 5
-
-
作者
刘鹰
辛腾达
同江
-
机构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7期22-25,共4页
-
文摘
“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场系统充分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严密组织实施,狠抓质量管控,确保了“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针对“嫦娥”六号任务测试发射需求,制定了该任务发射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实践表明,该总体设计方案可靠保障了“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可为后续深空探测发射任务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嫦娥”六号
运载火箭
发射场
航天发射
测试发射
-
分类号
V5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