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政策出台过程的多源流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慧子 曾荔丹 彭虹斌 《教育导刊》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教育任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源流理论常用于透视政策制定的过程,对政策何以出台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以此分析发现:问题源流立足于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教育任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源流理论常用于透视政策制定的过程,对政策何以出台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以此分析发现:问题源流立足于育人的困境如何破解,政策源流汇聚了多方共议的最终结果,党的执政理念转变与公众对教育的追求与期望则形成了持续催化与渗透的政治源流,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教育减负政策的持续推进、政策共同体的积极倡导以及借鉴国外成熟的协同育人经验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三大源流实现汇合,合力促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的出台。未来应充分凝聚三大源流的力量,持续完善协同育人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政策制定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殷子骏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延展育人空间,协调育人资源,整合育人理念。困境: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的均衡性亟须优化,育人手段受到限制约束;惯习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育人活力难以完全释放。路径:建立开放交流的三方协同体系,将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建立灵活有效的反思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家校社”协同 以体育人 场域理论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推进医学生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3期57-60,共4页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同向互促,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贴合共融。医学高校劳动教育的顺利施行关系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关系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完善提升,关系医学生职...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同向互促,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贴合共融。医学高校劳动教育的顺利施行关系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关系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完善提升,关系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当前形势下,劳动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教育各方协同努力,因此基于当前高等教育中劳动育人要求,通过分析医学生专业特性及劳动育人新特征,论证“家校社”协同推进医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合理性、目标一致性及操作可行性,对于医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见行见效及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家校社”协同 医学生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李鸥 王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041-0044,共4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发展需求,在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因机制、投入、研究等问题存在着发展的困境,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发展需求,在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因机制、投入、研究等问题存在着发展的困境,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通过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化合作机制,实施“个性化定制”的创新运行机制,保障协同育人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机制得以实施,最终真正实现提高青年学子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高职院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5
作者 赵远远 徐昕迪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5期195-19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价值、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价值主要有促进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预...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价值、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价值主要有促进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塑造青少年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现阶段,“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面临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家长对体质健康的观念存在偏差、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转变家长体育教育观念、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增强社会体育支持力度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青少年 体质健康
下载PDF
高等院校视角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驻盐高校为例
6
作者 张雨清 《学周刊》 2024年第15期4-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普遍的社会实践,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打破“学校教育模式化、家庭教育边缘化、社会教育漠视化”的困境,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家...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普遍的社会实践,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打破“学校教育模式化、家庭教育边缘化、社会教育漠视化”的困境,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形成更广泛的以党的二十大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驻盐高 “家校社”协同育人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7
作者 周漫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9期127-129,共3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化了教育治理结构,为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我们要确立一致的教育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并提升主体的胜任能力。这... “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化了教育治理结构,为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我们要确立一致的教育理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并提升主体的胜任能力。这些措施完善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育理念 资源共享
下载PDF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萍 《中小学德育》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深化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内涵与价值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我国传统的家校社合作长期存在合作内涵有待提升、家长责任有待明晰、社区联动机制有待健全等实践困境,亟需政府、家庭、学校和社区加强互动,突破制约和... 深化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内涵与价值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我国传统的家校社合作长期存在合作内涵有待提升、家长责任有待明晰、社区联动机制有待健全等实践困境,亟需政府、家庭、学校和社区加强互动,突破制约和桎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家校合作联动机制,创新以学校为主体的互动合作模式,丰富以家长为主力的家校社合作内容,拓宽以社区为资源的家校合作渠道,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实践困境 新时代 庭教育促进法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网课爆破”成因及治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萍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2期27-30,共4页
“网课爆破”成因复杂,包括法律追责制度有待完善、在线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家长对网课监管不到位等,亟需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完善在线教学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未来学校”建设,唤醒家长责任意识,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网课爆破”成因复杂,包括法律追责制度有待完善、在线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家长对网课监管不到位等,亟需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完善在线教学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未来学校”建设,唤醒家长责任意识,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课爆破 在线教学 “家校社”协同育人 网络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学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长合 梁妍 《天津科技》 2023年第11期71-73,77,共4页
分析了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1+3+N”科普教育活动实践体系,以育人为核心,坚持家校社协同,以内容形式、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增值评价等多维度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发展,不断提高... 分析了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1+3+N”科普教育活动实践体系,以育人为核心,坚持家校社协同,以内容形式、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增值评价等多维度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发展,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科学素质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互联网+”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世虹 赵文斌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9-63,共5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互联网+”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是探索“未来社区+数字化家长学校”的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尝试。构建“互联网+”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赋能,促进未来家庭教育的高...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互联网+”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是探索“未来社区+数字化家长学校”的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尝试。构建“互联网+”全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赋能,促进未来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体系具有完整性、实用性、动态性等特点,在“学段与主题相互交错、问题预防与问题解决相互补充、家长学习与亲子互动学习相互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相互交织”原则和“以学科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理念下构建起整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互联网+ 庭教育课程体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在初中信息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12
作者 伊明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18期21-23,共3页
“双减”背景下,在初中信息科技教育中应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双减”背景下,在初中信息科技教育中应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然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推进其在初中信息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信息科技 “家校社”协同育人 “双减”
下载PDF
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社”协同策略
13
作者 周丹丹 《学苑教育》 2025年第7期7-9,共3页
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初中生常因学业、人际、身体变化等压力,面临极度焦虑与沉重心理负担。文章聚焦于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家校社”协同开展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初中生常因学业、人际、身体变化等压力,面临极度焦虑与沉重心理负担。文章聚焦于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分析“家校社”协同开展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困境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社”协同策略以及实施保障,旨在整合三方力量,为困境学生筑牢心理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社”协同策略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逻辑转换与实践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霞 范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变革的价值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价值理念、问题结构、演进动力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支撑条件和行动理据。基于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机遇的研判,在...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变革的价值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价值理念、问题结构、演进动力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支撑条件和行动理据。基于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机遇的研判,在其逻辑转换的基础上,探索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即从主体联动机制、融合共育机制以及需求驱动机制三个方面,把协同育人实践各个结构部分链接起来,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实现协同育人工作的切实落实和实践深化,从而以高效能协同育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与现实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家--”协同 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价值 主体联动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家校社”推进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现实困境与协同路径研究
15
作者 傅玥 田翠翠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0期229-232,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进行解读,审视“家校社”推进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协同路径。研究认为,体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生为本”,充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进行解读,审视“家校社”推进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协同路径。研究认为,体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诉求,以高水平、高质量、高公平的体育课后服务回应学生对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家校社”在推进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家庭体育教育功能发挥不足、学校体育课后服务资源受限、社会体育课后服务乱象横生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体育课后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家校社”耦合衔接的体育课后服务内容体系、搭建“家校社”多元化的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联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体育课后服务 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
下载PDF
拯救枯萎的花朵:家校社协同育心创新路径研究
16
作者 丁一鑫 马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1期4-9,共6页
当前,外在环境复杂多变,叠加后疫情时代的深远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让家校社协同联动成了重大议题。实践表明,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中心可作为解决之策,有着整合社会资源、专业心理服务定位、擅长微观视角的重大意义。但现实中,... 当前,外在环境复杂多变,叠加后疫情时代的深远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让家校社协同联动成了重大议题。实践表明,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中心可作为解决之策,有着整合社会资源、专业心理服务定位、擅长微观视角的重大意义。但现实中,社区心理中心建设存在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受到学术研究冷落、布局仍处起步阶段、各地分布不平衡的困境。对此,可以采取加大立法与政策扶植力度、明确专业服务职能、鼓励社区心理学主动作为、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策略作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问题 “家校社”协同联动 区青少年心理中心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数字韧性培育: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魏军锋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1-95,共5页
青少年数字韧性是基于社会连接所形成的,在遭遇数字风险时恢复适应的能力。韧性形成的连接系统内存在着价值理念的异质性、责任归属的模糊性和阻力屏障的多重性等矛盾。这些矛盾势必给青少年数字韧性培育造成诸多困难。文章基于家校社... 青少年数字韧性是基于社会连接所形成的,在遭遇数字风险时恢复适应的能力。韧性形成的连接系统内存在着价值理念的异质性、责任归属的模糊性和阻力屏障的多重性等矛盾。这些矛盾势必给青少年数字韧性培育造成诸多困难。文章基于家校社协同的理念,从完善政府主导的协同保障机制、健全教育部门主导的协同管理体系、建立学校主导的协同供给机制三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一个协同高效的保障体系,以期能为青少年数字韧性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韧性 “家校社”协同 会连接
下载PDF
“家—校—医—社”协同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巍 《辽宁教育》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向服务模式扩容。辽宁省实验学校确立“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施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探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有效策略,...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向服务模式扩容。辽宁省实验学校确立“家—校—医—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施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探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有效策略,对于破解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情况紧急、责任重大、专业不强、人力不足、难成合力”的瓶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医—”协同 中学生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19
作者 陈子轶 《青少年体育》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解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优化政策执行力度,健全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主体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解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优化政策执行力度,健全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主体地位,有效推进学训结合;依托社区资源,完善服务育人体系;激发社会企业支撑,拓展协同育人路径;转变家长旧有观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以网络家庭体育平台为载体,畅通青少年体育参与渠道。这些优化路径对落实健康中国政策、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协同 青少年体育 体育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