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帕奈号”事件及美国对其采取温和路线的原因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德教
赵文莉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教育基金会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
文摘
"帕奈号"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一桩恶性事件,其目的是用火力侦察的手段试探美国对其扩大侵华战争的反应。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应是激烈的、愤怒的,其严重程度足以引发一场战争。然而,美国最终对其采取了温和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是:罗斯福总统不愿采取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措施;当时的公众舆论也不利于美国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孤立主义者有效地利用了民众的反战情绪;美国政府担心此事件会影响美日贸易。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在日本扩大侵华战争面前所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态度。
-
关键词
“帕奈号”事件
温和路线
-
分类号
K14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试论日美“帕奈号”事件对两国关系之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孟明铭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
文摘
1937年12月12日,即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栽本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奈号”被日军飞机击沉。虽然表面上看这一事件由于日本的迅速“道歉”和美国的克制而平息,但实质上这一事件不仅对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羁绊和日本“南进”战略的确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日美关系愈发紧张和恶化.而且对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具有不可忽略的“催化”作用。
-
关键词
二战
“帕奈号”事件
日美关系
-
分类号
K1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被引量:8
- 3
-
-
作者
陈志刚
张生
-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
文摘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
关键词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
Keywords
Americans in China
Asiatic Fleet
the t Sth Infantry Regiment
the Panay incident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731.51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