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静云 《南方文物》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即曾经从天文星象解释"帝"字,郭静云的文章则更加形象地为甲骨文"帝"字提出了新解。郭静云《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一文认为商周时期"帝"是指自然界中,居于极高天位的崇拜对象,位居天中。如果从当前的天象看,自然界的天中必然相当于北辰。殷商时,北极天中没有可见的星星,离北极最近的一颗星即"帝"星。在帝星两侧,约相等距离的位置上有太子星(左)和庶子星(右),在北极另一侧有北斗柄上的天权、玉衡、开阳三星。如果从帝星到玉衡星、太子与天权、庶子与开阳之间也各画一条直线,则三条线的交会处,恰好正落在北极点上。在北极的左右有两颗较小的星星:右枢星和少尉星,将这两颗星连线,则与上述星星的连线构成帝字形状。在殷商时期如果要正确标示出北极的位置,可用骨、竹、树枝等简单的材料,制作一种"帝"字形的仪器,用以观察北极的仪器,这是一种既容易又不失准确的基本方法。由此推论,甲骨文中的"帝"字即由此而来。就这种天相形状看,由此释"帝"字有相当的可信性,但同其他用天象解释甲骨文的考证文章一样,缺陷都在于缺乏其他资料的支持,导致可信性难以确定。甲骨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形成和演变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帝是最重要的神灵,"帝"字的出现应当也很早,即甲骨文中的"帝"字已经经过长期的擅变,已经距离其原义较远。文献称"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长发》),甲骨卜辞中帝则是命令和控制诸神的至上神,帝已经完全是一种人格化的神灵,而非某种具体的事物,即"帝"已经远离帝字的本义。所以,由甲骨文出发探求造字的本义,已经很难。虽然,"帝"字内涵已经超越了其本源,但探求"帝"字的本义,对于认识需要解决"帝"的人格化问题以及商周时期的宗教信仰,乃至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天命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字形 信仰 殷商 “上帝” “上” 甲骨文 法解释
下载PDF
远古时代“帝”义的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仓林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5,共5页
"帝"字是原始时代男子形象在文字中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帝的最古的意义不是天神,而是指对氏族群体的蕃衍作出贡献的父祖辈人物。历史上的一些帝得以流传下来,主要是因其领袖地位及其生存时代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帝的意义经历了... "帝"字是原始时代男子形象在文字中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帝的最古的意义不是天神,而是指对氏族群体的蕃衍作出贡献的父祖辈人物。历史上的一些帝得以流传下来,主要是因其领袖地位及其生存时代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帝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从在世的父祖到祖先、到人王、到神灵意义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男子 父亲 祖先 人王 神灵 远古时代 意义变迁
下载PDF
生命崇拜与“帝”崇拜——一种对商人形成中的宇宙意识的探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洪杏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就"帝"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帝"的原型当是花蒂。不过,"帝"崇拜并不是一种普泛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殖崇拜。在商人那里,无论是对玄鸟(包括王亥等祖先神)的崇拜,还是对风、云、雷、土(社)、日、月、星... 就"帝"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帝"的原型当是花蒂。不过,"帝"崇拜并不是一种普泛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殖崇拜。在商人那里,无论是对玄鸟(包括王亥等祖先神)的崇拜,还是对风、云、雷、土(社)、日、月、星辰、方、水等的崇拜,抑或是对河、岳的崇拜,都发动于对"生"之"命"的眷注,也都辐辏于"帝"崇拜。"帝"崇拜,说到底,是对生命的崇拜。在这种崇拜中,寄托了崇拜者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命的秘密的眷注。商人崇"帝"的这种生命崇拜意识并没有随着武王伐纣、周取代商而成为一种历史的绝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生生之谓易"为主题词的《周易》和由此拓辟开来的以生成性、整体性为特征的宇宙论,都可以溯源到"帝"崇拜;这一点反过来又为"帝"的原型乃是花蒂作了绝佳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崇拜 生命崇拜
下载PDF
论《山海经》的“帝”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赟 《贵州文史丛刊》 2004年第4期43-47,共5页
“帝”是《山海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神,在历代的《山海经》研究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山海经》文本出发,探讨“帝”的身份和来源,初步认定“帝”是《山海经》里的一个后起的至上神,在长期口头的流传中渗入远古的神话传说中,... “帝”是《山海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神,在历代的《山海经》研究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山海经》文本出发,探讨“帝”的身份和来源,初步认定“帝”是《山海经》里的一个后起的至上神,在长期口头的流传中渗入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并与帝俊、黄帝、西王母等几个大神的身份发生重叠,从而形成《山海经》文本里“帝”与其他天帝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帝” 神话传说 太一神
下载PDF
试释“帝”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2-93,110,共3页
关于"帝"字的本义,向无定释,学者们各有所主,至今无一定论。从"帝"字产生的社会,意识背景去解释此字,能正确理解"帝"字的来源及含义演变。"帝"字与造字时代人们的土地崇拜有关,也与人们对于天... 关于"帝"字的本义,向无定释,学者们各有所主,至今无一定论。从"帝"字产生的社会,意识背景去解释此字,能正确理解"帝"字的来源及含义演变。"帝"字与造字时代人们的土地崇拜有关,也与人们对于天、地、帝、神等自然、社会的理解有关。对"帝"字的正确理解,可以审视先人造字方法及当时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本义 土地崇拜
下载PDF
论商周祭祀诗乐中的“帝”观念
6
作者 熊申英 罗南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3,共4页
祭祀活动中诗乐的使用在商周时期非常突出,通过祭祀诗乐殷周统治者彰显了他们的"帝"观念。殷人祭帝的层级化论证了殷王权的合法性;周人在殷人的传统上把祀神活动进一步制度化,各个神的层极关系通过祭祀之乐的不同而得以明确显... 祭祀活动中诗乐的使用在商周时期非常突出,通过祭祀诗乐殷周统治者彰显了他们的"帝"观念。殷人祭帝的层级化论证了殷王权的合法性;周人在殷人的传统上把祀神活动进一步制度化,各个神的层极关系通过祭祀之乐的不同而得以明确显示,同时,周人还建构了一条"以德配天"的与帝相通的现实路径。祭祀诗乐中的"帝"观念印证了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祭祀诗乐 “帝”
下载PDF
中学语文的跨文化教学——以理雅各对“天”“帝”的解读与误读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31,71,共3页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却不重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与外在关联,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容易形成语文教学的块状教学。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代,关注和了解跨文化阅读同一文本时出现的理解误区及其成...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却不重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与外在关联,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容易形成语文教学的块状教学。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代,关注和了解跨文化阅读同一文本时出现的理解误区及其成因,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造陛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适当引入跨文化教学,通过比较借鉴,使之融入并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三译《诗经》的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解读和误读《诗经》中的“天”“帝”为例,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跨文化教学 “帝” “天” 理雅各 误读 解读 知识结构
下载PDF
论孔子仁学形成的历史逻辑进程——从“帝”到“天”到“德”到“仁”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国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孔子仁学的形成蕴含了三个阶段的文化发展历程。从"帝"到"天"阶段,人的道德追求还未进入关注范围,人的行为以及整个自然界都在"帝"意志的影响下。从"天"到"德"阶段,人的道德伦理追... 孔子仁学的形成蕴含了三个阶段的文化发展历程。从"帝"到"天"阶段,人的道德追求还未进入关注范围,人的行为以及整个自然界都在"帝"意志的影响下。从"天"到"德"阶段,人的道德伦理追求介入"天命"信仰之中,形成"伦理宗教",在宗教信仰中转出"敬民"思想,关注善之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人文主义得以高扬。从"德"到"仁"阶段,明确人之为人的根本乃是因为"仁",摆脱道德追求的"天命"主宰,将神性之"天"转化理性道德之"天",使道德追求成为人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了孔子仁学从"帝"到"天"到"德",再到"仁"的发生学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天” “德” “仁”
下载PDF
《诗经》“帝”“天”辨义
9
作者 蔡茗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8,共4页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帝” “天”
下载PDF
论《周易》中的“帝”与生命本体论
10
作者 张齐 《武陵学刊》 2021年第3期8-12,共5页
在殷周变革之际,"帝"崇拜的意识逐渐减弱,被"天"所取代,但"帝"并未就此消失,在《周易》经传文本之中仍有残留,并且随之附丽上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在看似杂糅的"帝"义之中,实际上可以找到一... 在殷周变革之际,"帝"崇拜的意识逐渐减弱,被"天"所取代,但"帝"并未就此消失,在《周易》经传文本之中仍有残留,并且随之附丽上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在看似杂糅的"帝"义之中,实际上可以找到一条明确的线索,即贯穿着以"生"为内核的价值理想。在帝崇拜的回响中,已经体现出生命本体论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帝” 生命本体论
下载PDF
谢亚龙将取代郭敬明称“帝”
11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08年第10期57-57,共1页
美国有专评好莱坞烂片的“金酸莓”奖,中国有专门评选“年度最恶搞人士”的“金乌鸦”奖。从2004年第一届“金乌鸦奖”起,这个完全由网民投票产生的奖项已经诞生了四届“鸦帝”、“鸦后”。“鸦帝”、“鸦后”的含义是“最让人恶心男... 美国有专评好莱坞烂片的“金酸莓”奖,中国有专门评选“年度最恶搞人士”的“金乌鸦”奖。从2004年第一届“金乌鸦奖”起,这个完全由网民投票产生的奖项已经诞生了四届“鸦帝”、“鸦后”。“鸦帝”、“鸦后”的含义是“最让人恶心男女艺人”。郭敬明曾连续蝉联3届“鸦帝”,而在今年,大部分网友都把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看作了搞笑的娱乐明星,将“最恶心男艺人”的票投给了谢亚龙。据最新票数统计,谢亚龙取代郭敬明称帝几成定局。网友的投票理由很简单:“谢主席只懂叉腰肌,却搞不起中国足球,让球迷失望,还大放厥词,恶心死大家了!”由谢亚龙领导的中国男足也受牵连,将把“最恶心团体”奖收入囊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敬明 “帝” 中国足协 娱乐明星 中国足球 恶心 好莱坞 副主席
下载PDF
陈则立:打造B2B行业新“帝”标
12
作者 张文胜 《企业研究》 2009年第7期68-69,共2页
“海量网商,全球推广”。中国海商网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则立这样向笔者解释网站名称的寓意,搜海量网商,赢天下财富,在茫茫“网海”中让客户立刻找到你。
关键词 “帝” B2B 行业 首席执行官 网站名称 创办人 海商 财富
下载PDF
“帝”不再是君主专称
13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11年第11期64-64,共1页
“帝”本来是封建帝王的称谓,在封建时代谁要是敢私自称帝,就是大逆不道,就会摔脑袋并且会被夷灭九族。然而时至今日,“帝”的称号一落千丈,不再专指君王,任什么人都可以被称为“帝”。例如:艺术成就高,获得最高奖项的电影演员... “帝”本来是封建帝王的称谓,在封建时代谁要是敢私自称帝,就是大逆不道,就会摔脑袋并且会被夷灭九族。然而时至今日,“帝”的称号一落千丈,不再专指君王,任什么人都可以被称为“帝”。例如:艺术成就高,获得最高奖项的电影演员,就可以被称为“影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君主 封建 封建时代 艺术成就 电影演员 称号 君王
下载PDF
“帝”造经典 走进厦门帝元维多利亚大酒店
14
作者 徐依娜 《中国会展》 2018年第20期82-85,共4页
酒店的华丽外观固然是吸引宾客留恋的记忆点,但一枚极具特色的logo总是先声夺人地闯进人们的视野,逐渐蜕变成酒店缩影留在宾客心中.“帝元”可追溯至秦朝统一中国开创帝国元年,统一币制,进入繁华盛世,另钱币内以秦汉时期的四龙纹表达其... 酒店的华丽外观固然是吸引宾客留恋的记忆点,但一枚极具特色的logo总是先声夺人地闯进人们的视野,逐渐蜕变成酒店缩影留在宾客心中.“帝元”可追溯至秦朝统一中国开创帝国元年,统一币制,进入繁华盛世,另钱币内以秦汉时期的四龙纹表达其时代的特征和意义,展示帝王尊贵气概,也暗示了厦门帝元维多利亚大酒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 LOGO 秦汉时期 维多利亚 记忆点 酒店 特征和 宾客
下载PDF
略论长安献帝朝廷的地方控制
15
作者 章义和 韩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典籍 东汉末年 汉献 王允
下载PDF
《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一) 饕餮纹鼻部解密:帝星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4期4-16,共13页
该文为作者所创伏羲学的第三部分《青铜之道》系列论文之一。根据考古、文献双重证据,论证商周饕餮纹的鼻部纹样是帝星纹,对应华夏天文第一要素:北极帝星。饕餮纹的鼻部纹样具有精确的天文对位和宗教内涵。
关键词 北极 上古星纹 “帝”形天 菱形星纹 陶文“帝” 甲骨文“帝” 终极星纹 鼻祖纹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中的形近讹误字
17
作者 熊灵萱 喻威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11-18,共8页
《黄帝内经》中存在不少异文现象,有些异文是由形近讹误所造成的。依据《黄帝内经太素》萧延平按语、《天回医简》等相关语言文献材料,对部分异文进行分析,揭示了15组形近讹误字,如“摶”与“搏”、“蛂”与“蛟”、“内”与“肉”、“... 《黄帝内经》中存在不少异文现象,有些异文是由形近讹误所造成的。依据《黄帝内经太素》萧延平按语、《天回医简》等相关语言文献材料,对部分异文进行分析,揭示了15组形近讹误字,如“摶”与“搏”、“蛂”与“蛟”、“内”与“肉”、“乃”与“及”、“温”与“湿”、“感”与“惑”等。对《黄帝内经》中既往关注较少的文字讹误现象进行探析,可以校订传世医籍中的误字,补充形近讹误字例证,这对解决相关问题、解读《黄帝内经》均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内经》 形近讹误字 《天回医简》 《黄内经太素》 古籍校勘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帝”——中国原始宗教的古文字考察之一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继娥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6-181,共6页
本文对甲骨文中的“帝”字考察了其字形的造字义 ,并结合文献和卜辞说明了其原始的宗教含义。“帝”字原型是花蒂图腾 ,后来发展为专司生殖的自然神 ,慢慢发展为全能的上帝而形成上帝崇拜。
关键词 甲骨文 “帝” 中国 原始宗教 崇拜
原文传递
《诗经》中“帝”字的英译研究——以《诗经》的四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晓龙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4期94-102,共9页
"帝"是《诗经》中重要的宗教色彩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原始的宗教文化。以"帝"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经》四译本中"帝"字翻译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帝"字的文化内涵基础,根据翻译目的论比较四... "帝"是《诗经》中重要的宗教色彩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原始的宗教文化。以"帝"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经》四译本中"帝"字翻译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帝"字的文化内涵基础,根据翻译目的论比较四个译本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翻译风格差异的内在成因,并最终建议"帝"字音译,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帝” 英译 目的论
原文传递
《诗经》“履帝武敏歆”句释义纠谬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远斌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5期132-133,共2页
《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刊载了李会玲女士《〈诗经?生民〉“履帝武敏歆”释义辨正——兼及历代阐释的学术史考察》一文,文中对“履帝武敏歆”句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文章考证,“帝”指“上帝”;“履帝武”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诗性语... 《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刊载了李会玲女士《〈诗经?生民〉“履帝武敏歆”释义辨正——兼及历代阐释的学术史考察》一文,文中对“履帝武敏歆”句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文章考证,“帝”指“上帝”;“履帝武”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诗性语言比喻姜嫄遵行上帝的旨意,按照上帝的规则生活”;“敏”,“在上古三代是指一种德性,并且曾作为衡量人、神关系的标准”;“履帝武敏”,“是指姜嫄勤勉地按照上帝的旨意与规则生活行事”;“歆”指“上帝‘歆饗’”。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生民》首章中姜嫄的怀孕原因是她‘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地献祭求子,又因她‘履帝武’的‘敏’德,上帝‘歆飨’了她的献祭,于是回应了她的求子祈求,而不是因为她踩踏了上帝的脚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释义 “上帝” 纠谬 《文学评论》 诗性语言 《生民》 “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