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恶搞”行为的刑法规制边界
1
作者 孙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网络“恶搞”行为呈现泛化与异化趋势。网络“恶搞”由反文化向亚文化演进,其被赋予了表达与传播的功能并逐渐从个体向大众流变。网络“恶搞”的中性化、传播化、大众化使刑法对网络“恶搞”行为的介入... 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网络“恶搞”行为呈现泛化与异化趋势。网络“恶搞”由反文化向亚文化演进,其被赋予了表达与传播的功能并逐渐从个体向大众流变。网络“恶搞”的中性化、传播化、大众化使刑法对网络“恶搞”行为的介入与规制面临着现实困境。从法益类型化的视角来看,网络“恶搞”行为涉及的犯罪可以分为侵害国家法益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犯罪与侵害个人法益犯罪。在刑法介入网络“恶搞”行为时,其行为涉及的内容应为刑法所禁止的内容;在主观层面,行为人应当具有实际恶意与不法目的;在客观层面,网络“恶搞”行为须具有法益侵害的危害结果;在法律后果方面,以“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为代表的保安处分应当谨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搞” 刑法边界 法益 类型化 表达传播
下载PDF
网络“恶搞”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萌欣 欧阳一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2,共2页
目前,网络“恶搞”之风已逐步蔓延至高校,对大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及行为方式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形成的原因以及网络“恶搞”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目前,网络“恶搞”之风已逐步蔓延至高校,对大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及行为方式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形成的原因以及网络“恶搞”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阐述了网络“恶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应对
下载PDF
网络“恶搞”背后的文化隐忧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9-72,共4页
网络“恶搞”的实质是以图文和动画等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是将“正常”、“常规”的东西解构为颠覆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有学者认为它是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网络“恶搞” 文化隐忧 对策 虚无主义思潮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恶搞”文化:凸显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新利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恶搞”作品经互联网传播,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也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恶搞”现象广受关注。网络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方式之一,而提供娱乐,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之一。在这场以“恶搞”为代表的全民狂欢中,网络传...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恶搞”作品经互联网传播,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也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恶搞”现象广受关注。网络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方式之一,而提供娱乐,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之一。在这场以“恶搞”为代表的全民狂欢中,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得到彰显。但同时,娱乐应有限度,“恶搞”需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网络传播 娱乐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恶搞”的成因与疏解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士密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52,74,共5页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qu...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一种"正邪不两立"的姿态,进行色厉内荏的指责和打压,而应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建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疏导体系,引领网络"恶搞"朝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 “恶搞” 疏解策略
下载PDF
“恶搞”的符号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晗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在符号政治学视阈里,“恶搞”是一种符号实践。“恶搞”以方言为策略,抵抗共同语的同质化运动,以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恶搞”对人本主义美学的原创幻觉失去了信心,只相信拼贴。“恶搞”将拼贴到一起的符号去历史化、去... 在符号政治学视阈里,“恶搞”是一种符号实践。“恶搞”以方言为策略,抵抗共同语的同质化运动,以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恶搞”对人本主义美学的原创幻觉失去了信心,只相信拼贴。“恶搞”将拼贴到一起的符号去历史化、去语境化,在一个共时性的文本空间里重新缔结一种新型的语境关系,另建一种不同于原初语境的新意义,与原初意义形成反讽关系。“恶搞”在精神维度上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状态的回忆和怀念,是对人的日常生活中森严的秩序感及其无处不在的压抑感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符号政治学 差异性 拼贴 狂欢
下载PDF
对“红色经典”改编热和网络“恶搞”现象的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军 李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5,共3页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改编"红色经典"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从而赋予它"一个时代的新生命"。近年来在网络上...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改编"红色经典"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从而赋予它"一个时代的新生命"。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恶搞"红色经典影片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超越了文化和道德的底线,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定型的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改编 网络“恶搞”
下载PDF
大众文化:从“大话”到“恶搞”——兼评大众文化与文化民主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育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大众文化是目前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喜剧性、游戏性娱乐文化尤其势头强劲。它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明晰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从“大话”到“恶搞”。它取得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在文化多元... 大众文化是目前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喜剧性、游戏性娱乐文化尤其势头强劲。它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明晰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从“大话”到“恶搞”。它取得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它的文化精神是尤其需要反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话” “恶搞” 反讽 文化民主化
下载PDF
网络“恶搞”电影作品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对电影作品的网络"恶搞"是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新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显著特点。网络"恶搞"能够迅速流行有深刻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从性质上说,网络"恶搞"属于新型文艺评论,也具备构成改编作品的条... 对电影作品的网络"恶搞"是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新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显著特点。网络"恶搞"能够迅速流行有深刻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从性质上说,网络"恶搞"属于新型文艺评论,也具备构成改编作品的条件。网络"恶搞"在网络的传播可能对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关主体的名誉权和肖像权构成侵犯,尽管如此,我们应当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寻求对其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搞” 著作权 言论自由 文艺评论
下载PDF
“恶搞”文化现象之符号学意义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燕 杨劲松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以恶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符号学意义。具体而言,即研究符号运作背后以何种符号思维推动并以什么符号工具实现符号运作过程。将恶搞与狂欢化理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三个层面存在相似性,从而提出狂欢化符号思维是恶搞符号运作背... 以恶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符号学意义。具体而言,即研究符号运作背后以何种符号思维推动并以什么符号工具实现符号运作过程。将恶搞与狂欢化理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三个层面存在相似性,从而提出狂欢化符号思维是恶搞符号运作背后的驱动力量;通过对具体恶搞文本中符号片面化、符号降解和伴随文本三种符号工具的分析,例证狂欢化符号思维这一隐含的社会文化规约是如何驱动恶搞符号运作过程的。恶搞文化现象的符号学意义在于,在后现代主义观照下,以"狂欢化"符号思维主导的恶搞符号运作通过夸张、讽刺、搞笑等外显表达层面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是在解构颠覆既定世界,重构新的意义世界,它隐含着对新生、创新、变革和多元化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后现代主义 狂欢化 符号运作
下载PDF
网络“恶搞”汉译英现象的类型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小佳 许曦明 徐格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6期38-41,共4页
网络言论相对自由,"恶搞"汉译英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恶搞"汉译英主要分为客观型和主观型,客观型又分为文本客观型与译者客观型;主观型分为态度型和动机型,而动机型则主要包括利... 网络言论相对自由,"恶搞"汉译英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恶搞"汉译英主要分为客观型和主观型,客观型又分为文本客观型与译者客观型;主观型分为态度型和动机型,而动机型则主要包括利益动机型和娱乐动机型。网络"恶搞"汉译英的主要动因在于自身难译和不可译、译者语言文化驾驭能力有限或缺乏严谨求实的翻译态度、网络传播媒介的利益驱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公众追求娱乐的心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搞” 汉译英 类型 动因
下载PDF
“恶搞”风行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国蓉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124,56,共2页
关键词 媒介素养 英国 保护主义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恶搞”
下载PDF
广告遭遇“恶搞”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文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16-519,共4页
带有颠覆性和娱乐性的"恶搞"已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时尚,并初步显示出其商业价值,而广告活动自然需要从这种新兴的媒介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今,将"恶搞"引入广告活动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在其运用过程中... 带有颠覆性和娱乐性的"恶搞"已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时尚,并初步显示出其商业价值,而广告活动自然需要从这种新兴的媒介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今,将"恶搞"引入广告活动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在其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文化 广告
下载PDF
“恶搞”文化与青少年视觉素养培养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查晶晶 王清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0期90-91,共2页
"恶搞"文化是近年来流行的次文化,对于成人,它的娱乐作用我们不置可否。但对于尚未形成正确审美的青少年却是一种荼毒。本文在分析为什么"恶搞"文化比主流文化更引人入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认知、交... "恶搞"文化是近年来流行的次文化,对于成人,它的娱乐作用我们不置可否。但对于尚未形成正确审美的青少年却是一种荼毒。本文在分析为什么"恶搞"文化比主流文化更引人入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认知、交往及游戏过程中融入视觉文化元素的策略,使得青少年引发对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逐步形成高品质的审美品位,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文化 视觉素养 反思
下载PDF
经典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恶搞”版《西游记》之我见 被引量:4
15
作者 竺洪波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并作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版《西游记》 大众传媒时代 消解与颠覆 命运
下载PDF
大学生“恶搞”现象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红艳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5-27,共3页
大学生"恶搞"门类繁多,主要有影视"恶搞"、歌曲"恶搞"、图片"恶搞"、文字"恶搞"、校园地标"恶搞"五大类。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现代网络技术... 大学生"恶搞"门类繁多,主要有影视"恶搞"、歌曲"恶搞"、图片"恶搞"、文字"恶搞"、校园地标"恶搞"五大类。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行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恶搞"盛行的原因。善意的"恶搞"可以适当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培养创新思维,但是恶意的"恶搞"却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过度的"恶搞"施以正确引导,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恶搞” 校园文化
下载PDF
媒体“恶搞”行为的文化心理分析
17
作者 沈文慧 蔡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5-78,共4页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狂欢化的娱乐心理、祛"神圣"化的解构心理、关注社会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恶搞经济"驱动下的逐利心理,是促发"恶搞"行为的主要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行为 青年亚文化 心理机制
下载PDF
探析网络“恶搞”之存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向菊 《声屏世界》 2007年第3期25-26,共2页
记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开创了视频“恶搞”的先河。在这段视频中,制作者剪接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的片断并重新配音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此后,网络“恶搞”作品日渐盛行,《一个馒头引... 记忆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开创了视频“恶搞”的先河。在这段视频中,制作者剪接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的片断并重新配音为“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此后,网络“恶搞”作品日渐盛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其达到高潮。随着雷锋等英雄形象和《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成为恶搞的对象,由《光明日报》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于2006年8月10日召开。网络“恶搞”的根源是什么?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作些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在十月》 《闪闪的红星》 中央电视台 《光明日报》 专家座谈会 新闻评论 红色经典 网络“恶搞”
下载PDF
话说“恶搞” 被引量:1
19
作者 应学凤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11期52-53,共2页
几年前。“恶搞”虽然风行,但流传的范围还仅限于网络世界。随着陈凯歌导演的《无极》被胡戈以视频剪辑戏谑了一把.网络“恶搞”轰动了现实社会。
关键词 网络世界 视频剪辑 “恶搞” 词汇
下载PDF
“恶搞”英雄人物是自毁长城
20
作者 邓伟志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A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恶搞” 主流意识 英雄人物 精神空虚 长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