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被引量:5
1
作者 龚举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全球化 都市化 生态化 电子化 市场化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的八大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举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1-217,共7页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即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多元化 自便化 电子化 市场化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命名的生成、反驳与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玲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新世纪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之一,多方力量共同将这一概念推向了白热化,在提倡者的阐释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而存在,更被视为了对当前文学史分期的一种命名,但这一命名并未取得批评者的一致认可,共识与分... "新世纪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之一,多方力量共同将这一概念推向了白热化,在提倡者的阐释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而存在,更被视为了对当前文学史分期的一种命名,但这一命名并未取得批评者的一致认可,共识与分歧俱在,批评者的热忱瞻望和犀利批判都值得我们冷静反思,对这一命名的意义也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源起 共识 分歧 意义
下载PDF
“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启蒙话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黎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5,共3页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qu... "新世纪文学"是当前批评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新新中国论"和"新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建构。"新新中国论"借助的是西方后现代理论资源,"新现代性"注重的是"现代性"理论的本土特征,但"终结启蒙"却是它们共享的话语前提。消解启蒙的文化语境的同时,肯定这个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时代的合理性因素是其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中国论” “新现代性” “启蒙终结论”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文学图景的空间转向与文学命名的时间焦虑
5
作者 陈雪 刘泰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69-74,共6页
由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以新的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感受世界方式的变化,中国文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改变那种建立在时间框架上的民族国家想象而出现一种有线索可寻的空间转向。这种"空间转向"相... 由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以新的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感受世界方式的变化,中国文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改变那种建立在时间框架上的民族国家想象而出现一种有线索可寻的空间转向。这种"空间转向"相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来说,具有典范转移的意义。"新世纪文学"的提法一方面是这种转向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反映,但是"新世纪文学"这种提法本身却仍然体现出一种依据建立在时间模式上的文学史框架来理解文学图景的空间转向的意识,因而呈现出文学理论与文学现象之间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空间转向 时间焦虑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批评现象综述
6
作者 罗长青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新世纪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最为"时髦"的话题之一。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新世纪文学"为题,检索1990-2009年各类期刊所发表论文,得到检索结果如下:1993(1篇)、1995(1篇)、1998(2篇)、2000(7篇)、2001(20篇)、2... "新世纪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最为"时髦"的话题之一。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新世纪文学"为题,检索1990-2009年各类期刊所发表论文,得到检索结果如下:1993(1篇)、1995(1篇)、1998(2篇)、2000(7篇)、2001(20篇)、2002(11篇)、2003(6篇)、2004(7篇)、2005(18篇)、2006(33篇)、2007(39篇)、2008(28篇)、2009(2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综述 批评 当代文学研究 检索结果 2009年 中国知网 发表论文
下载PDF
不自觉的分歧、错位与湮没——“新世纪文学”命名之争分析
7
作者 徐洪军 《云梦学刊》 2012年第2期25-31,共7页
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论争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有关"新世纪文学"命名的论争中,"新世纪文学"建构者阵营中存在着较大的学术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倡的原因、概念的界... 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论争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有关"新世纪文学"命名的论争中,"新世纪文学"建构者阵营中存在着较大的学术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倡的原因、概念的界定以及文学特征的概括。学术界对"新世纪文学"命名进行批判的时候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错位"现象,基本上没有意识到"新世纪文学"建构者阵营中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分歧 错位 湮没
下载PDF
论“新世纪文学”对当代文学史的建构
8
作者 郁勤 《天中学刊》 2018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一度争议较多的文学批评概念"新世纪文学",渐为部分当代文学史所吸纳,但仍有一些当代文学史否定该概念的合法性。那些将"新世纪文学"概念入史的探索或许还存有许多不足,但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提供...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一度争议较多的文学批评概念"新世纪文学",渐为部分当代文学史所吸纳,但仍有一些当代文学史否定该概念的合法性。那些将"新世纪文学"概念入史的探索或许还存有许多不足,但在某种程度上向我们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期的叙述,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文学史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新世纪文学” 当代性 概念 合法性
下载PDF
有限包容及其问题——“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军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一、问题的缘起:“新世纪文学”和“新媒体文学” “新世纪文学”是对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的命名。产生这一命名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超越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世纪末”的努力和期待。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媒体 包容 有限 文学创作 21世纪 20世纪
原文传递
生活、身体以及文学消费——“新世纪文学”的婚恋叙事
10
作者 徐杨 王确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9,共5页
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我们都不难发现它所指涉的文学景观比之于现代文学、新时期文学来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观念的多元、文学位置的下移、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文学边界的模糊……所以我们不得不... 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我们都不难发现它所指涉的文学景观比之于现代文学、新时期文学来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观念的多元、文学位置的下移、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文学边界的模糊……所以我们不得不以‘新”来为它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学消费 生活 叙事 婚恋 身体 时期文学 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归来”与“走出”——试论中国“新世纪文学”与世界
11
作者 梁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总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从前年以来,我们连续几年像过节一样,纪念着“三十年”“六十年”“九十年”等文学史上“大年”。但如果从2000年进入新世纪开始算起,“新世纪文学”刚刚度过十个年头... “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总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从前年以来,我们连续几年像过节一样,纪念着“三十年”“六十年”“九十年”等文学史上“大年”。但如果从2000年进入新世纪开始算起,“新世纪文学”刚刚度过十个年头,它还相当年轻,如果我们想很快把握它的脉搏,就不能不面对它包含的多元丰富同时又颇有些混杂的内容:从传统现实主义的浮现到后现代主义的探索,从常规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写作到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世界 中国 传统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历史题材 现实题材 文学
原文传递
开展“新世纪文学”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未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研究 中国 自觉意识 文学事实 文学流变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里的中国小说想象——关于“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的随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逸尘 《文艺评论》 2018年第4期25-29,共5页
所谓"视域",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因而它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德国的胡塞尔等现象学家们赋予视域以特殊的哲学意义,认为它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视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个体因处于某种传统和文化之... 所谓"视域",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因而它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德国的胡塞尔等现象学家们赋予视域以特殊的哲学意义,认为它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视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个体因处于某种传统和文化之中,因而居于某个视域里。视域本身总是一个形成的过程,文本的意义便是在这样的视域中被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视域 中国小说 人类命运 共同体 随想 想象 哲学意义
原文传递
大现代文化视域中的“后古代”及“新世纪”文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继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2,共9页
所谓“大现代”,即为“后古代”,是通常言说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三代整合”,由此大现代可与大古代并称,且可构成一种“大历史观”及相应的文化视域。据此观照“后古代”尤其是“新世纪”文学,可以看出后者对19世纪、20世纪文学遗产... 所谓“大现代”,即为“后古代”,是通常言说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三代整合”,由此大现代可与大古代并称,且可构成一种“大历史观”及相应的文化视域。据此观照“后古代”尤其是“新世纪”文学,可以看出后者对19世纪、20世纪文学遗产的积极继承、弘扬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创造精神;领略到“新世纪”文学呈现的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文学生态及现象,涌现出的更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历史大变局中难以避免的文化纠结、交错的现象,其中也包括“创新与复古同在”“主调与复调合奏”“开放与封闭交织”“乐观与悲观互动”等复杂样态。尽管如今人类遭逢“后新冠时代”,但道路虽曲折前途却光明,对我国“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前景我们仍“固执”地持有乐观自信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后古代”文学 大现代文化 大历史观
下载PDF
江南的诗意与失意的江南——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概论
15
作者 韩松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与“新时期文学”命名的饱受争议一样,“新世纪文学”的出现同样引起评论界一片争论,这样的争辩到底意义何在,我们姑且不论,但“新世纪文学”已经不能为研究者所忽视却已是不争的事实。站在新世纪的节点上,回望上个世纪遗留的文学... 与“新时期文学”命名的饱受争议一样,“新世纪文学”的出现同样引起评论界一片争论,这样的争辩到底意义何在,我们姑且不论,但“新世纪文学”已经不能为研究者所忽视却已是不争的事实。站在新世纪的节点上,回望上个世纪遗留的文学话题,并展望即将开始的新世纪的文学图景,似乎已成为评论界的一种时髦和时尚。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对于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的梳理和研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次“赶时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江苏 “新世纪文学” 江南 时期文学 失意 诗意 文学图景
下载PDF
文学的信念和批评家的坚持——孟繁华先生的当下文学现场研究
16
作者 张维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孟繁华先生始终矗立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前沿,以批评的方式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排查问题,探寻方向。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他强调通过总结“新世纪文学”中国经验的方式,凸显中国文学的“新人民性”和“民族性”,借以建构中国文学... 孟繁华先生始终矗立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前沿,以批评的方式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排查问题,探寻方向。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他强调通过总结“新世纪文学”中国经验的方式,凸显中国文学的“新人民性”和“民族性”,借以建构中国文学的主体性,与西方强势文化形成对话而非从属的关系。孟繁华先生坚守批评家的责任与情怀,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化霸权 “中国经验”
下载PDF
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以孟繁华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为例
17
作者 唐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3,共4页
孟繁华先生的文学批评研究自成一脉,他的文学批评研究始终着眼于一种复杂性的辨证展开,即对最新文本的条分缕析,对文学政治的重新理解,以及解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现实,寻脉现代文学的起源等,这在他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一书中有着... 孟繁华先生的文学批评研究自成一脉,他的文学批评研究始终着眼于一种复杂性的辨证展开,即对最新文本的条分缕析,对文学政治的重新理解,以及解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现实,寻脉现代文学的起源等,这在他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一书中有着集中体现。《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既一定程度反映了他丰富而博学的个人学术旨趣,同时也呈现出著者自身复杂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终结之后》 “新世纪文学” 复杂性 不确定性 当代性
下载PDF
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论后文学时代文学史书写之新变
18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21世纪文学进入后文学时代发生了一系列新变:文学样式泛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突出,文学的整个创作、传播、接受过程都逐渐市场化。面对这种现象,以往的文学史书写规则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互联网推动了文学生产力革新...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21世纪文学进入后文学时代发生了一系列新变:文学样式泛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突出,文学的整个创作、传播、接受过程都逐渐市场化。面对这种现象,以往的文学史书写规则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互联网推动了文学生产力革新,“消费读者”和“无限传播”慢慢凸显,成为当代文学发展史书写避无可避的两个核心要素。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世纪”文学从初兴时的书写想象到“宅经济”催生下的书写现实。如果说“消费读者”是文学市场化的驱动器,那“无限传播”就是文学前行的助推器。“新世纪”文学正是在“无限传播”和“消费读者”两大网络时代利器的双重变奏中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时代 “新世纪文学 网络文学 消费读者 无限传播
下载PDF
想象底层与再现底层——从“主旋律”大厂小说到底层文学
19
作者 汪荣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8期10-14,共5页
一、底层的故事:对象、背景与命名在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中,“底层文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创作潮流与文学现象之一。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底层”问题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作家创作的题材来源。该类作品不仅在创作数量上... 一、底层的故事:对象、背景与命名在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中,“底层文学”无疑是最重要的创作潮流与文学现象之一。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底层”问题逐渐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作家创作的题材来源。该类作品不仅在创作数量上蔚为大观,还占据了当代文学话语论争的核心地带。事实上,“底层文学”已经进入了文学史的视野,成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代表。例如,在贺绍俊与巫晓燕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图志》中,“底层文学”就放在“新世纪文学”板块中单列一节。这也意味着,我们对“底层文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文学评论式的趋势研究,更要在宏观的文学史脉络中进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主旋律 小说 想象 创作潮流 结构性转型
下载PDF
学院化:新世纪文学的趋势与忧思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徽昭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面对新世纪,文化或文学研究者“普遍注意到——文化和文学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深刻性已经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表征”。在一些期刊推动下,学界对“新世纪文学”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一种典型的更具全面性的、“以现实... 面对新世纪,文化或文学研究者“普遍注意到——文化和文学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深刻性已经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表征”。在一些期刊推动下,学界对“新世纪文学”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一种典型的更具全面性的、“以现实精神为主导精神,以生活美学为底蕴,以写作的文学观为伦理”的“新世纪文学”似已渐为学界承认。回望十多年来的新世纪文学,我们看到,文化和文学发生“重要的变化”的一个新现象是,学院与文学尤其是精英文学互动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学院化 文化时代 忧思 主导精神 现实精神 生活美学 精英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