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应对城镇化新挑战须有“新思维”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林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化随之快速推进,并出现持续发展的趋势。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诸如民生保障、福利提升、结构优化、社会管理等,这要求我们反思城镇化发展战略,利用"新思维"来处理城镇...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城镇化随之快速推进,并出现持续发展的趋势。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诸如民生保障、福利提升、结构优化、社会管理等,这要求我们反思城镇化发展战略,利用"新思维"来处理城镇化的问题,这包括重新规划城镇化发展战略,新建开发一批大中城市,调整城镇结构。同时,建立城市工作新机制,改变城市行政级别"终身制",并建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管理 “新思维”
下载PDF
试论张謇政治转型时期的“新思维” 被引量:1
2
作者 谷永清 张海林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与知识精英思维方式的转变关系密切。近代中国,理性思辨既是推动知识精英思维方式转化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动政治思想革新、民族新生的重要前提。因为,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许多问题绝非"吃一堑长一智&qu... 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与知识精英思维方式的转变关系密切。近代中国,理性思辨既是推动知识精英思维方式转化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动政治思想革新、民族新生的重要前提。因为,现代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许多问题绝非"吃一堑长一智"旧式思维套路所能处置的。张謇是精英群体中思维方式率先西化的典型代表,他将东西方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分析思考中国的现实及将来,形成了对时局的独特看法,主张政治上要渐进与公正,教育上要独立与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新思维” 秩序 思辩
下载PDF
“新思维”的破产与《资本论》的复兴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蕾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表明,共产主义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认为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表明,共产主义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然选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从强调抽象的全人类利益出发,导致苏联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动荡和经济状况的迅速恶化,被西方认为是共产主义的"终结者"。然而今天,苏联解体以后的全球化进程和伴随这种进程的一波又一波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资本论》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真正指明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共产主义 “新思维” 经济全球化 意识形态 《资本论》
下载PDF
再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危害及其镜鉴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家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27-30,共4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本质上沿袭的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旧思维"。它提倡不分阶级的"民主化"、无限度的"公开性"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客观上为敌对势力的公开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取消了无...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本质上沿袭的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旧思维"。它提倡不分阶级的"民主化"、无限度的"公开性"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客观上为敌对势力的公开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取消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模糊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正确理解,是苏东剧变的思想根源。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吸取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的教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卓有成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苏东剧变 中国 马克思主义 启示
下载PDF
试论理论创新与“新思维”的本质区别
5
作者 刘长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3-35,共3页
本文为清除当前理论创新中的思想障碍,从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所依靠和服务的对象、所追求的目标、所起的历史作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理论创新与“新思维”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 理论创新 “新思维” 本质区别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6
作者 余伟民 《探索与争鸣》 1989年第3期31-34,共4页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大多发端于直接的经济或政治压力,因此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往往缺乏自觉的理论意识,较多地表现出经验的机智。这在改革初期尚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缺乏理论指导日益成为改革实践难以推进的主要障...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大多发端于直接的经济或政治压力,因此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往往缺乏自觉的理论意识,较多地表现出经验的机智。这在改革初期尚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缺乏理论指导日益成为改革实践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诚然,改革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自觉的理论追求,这种再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局部的层次上。局部的认识固然自有其价值,然而它终究无法在总体上解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社会主义 前苏联 教条主义
原文传递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中的东欧政策评析
7
作者 郑永朝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外交 东欧政策 苏东关系
下载PDF
“新思维数学”教学体系通过专家组鉴定
8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6年第9期24-24,共1页
6月8日,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张天孝的小学“新思维数学”教学体系通过专家组鉴定。此次鉴定会由省教育厅教研室、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委... 6月8日,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张天孝的小学“新思维数学”教学体系通过专家组鉴定。此次鉴定会由省教育厅教研室、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委张奠宙教授等组成了一个高水平的鉴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维数学” 教学体系 专家组鉴定 特级教师 张天孝 小学 数学教学 浙江 张奠宙
下载PDF
试论艾特玛托夫与戈尔巴乔夫的同构思维——苏联解体的文学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建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4-38,85,共6页
艾特玛托夫在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和《死刑台》中表现出的“全球性思维”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本质相同的同构思维。同构思维把政治家和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苏联的解体。同构思维及其社会效应再次验证了马克... 艾特玛托夫在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和《死刑台》中表现出的“全球性思维”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本质相同的同构思维。同构思维把政治家和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苏联的解体。同构思维及其社会效应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思维” “新思维” 同构思维 苏联解体 民族意识调控
下载PDF
苏联解体的文学反思——试论艾特玛托夫与戈尔巴乔夫的同构思维
10
作者 韦建国 吴孝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24-30,共7页
艾特玛托夫在《一日长于百年》和《死刑台》中表现出的”全球性思维”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本质相同的同构思维.同构思维把政治家和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苏联的解体.同构思维及其社会效应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艾特玛托夫在《一日长于百年》和《死刑台》中表现出的”全球性思维”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本质相同的同构思维.同构思维把政治家和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苏联的解体.同构思维及其社会效应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力,苏联解体的教训启迪我们对民族意识调控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思维” “新思维”同构思维 苏联解体 民族意识调控
下载PDF
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建英 韩玉贵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8,共9页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及全球外交等。实用主义外交是基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实用主义外交面临着美韩同盟利益与韩国民族利益的冲突、韩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朝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明博政绩认可度等挑战,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外交 韩美同盟 有限平衡外交 朝韩关系 对日“新思维” 经贸外交 能源外交
下载PDF
回望与反思:30年中国电影理论主潮及其变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山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2-37,共6页
影坛"洋务派"全面走向理论界和"影协"讲习班的举办,是中国电影理论开放的两个转折点;克拉考尔的电影美学理念和尼克·布朗对西方学院派理论的诠释和评估,是影响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述理... 影坛"洋务派"全面走向理论界和"影协"讲习班的举办,是中国电影理论开放的两个转折点;克拉考尔的电影美学理念和尼克·布朗对西方学院派理论的诠释和评估,是影响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述理论现象为重心,通过对30年中国电影理论主潮及其变迁的重新梳理和再评价,来总结中国电影理论变革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以期对电影产业的兴起和中国理论在新世纪发展提供学术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新思维” 学院派理论 现代化转型
下载PDF
前苏联民族问题探讨
13
作者 刘常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75-79,共5页
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危机的原因却由来已久,其存在和发展同社会制度、国家民族政策相联系。应当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一系列具体政策更加刺激了民族问题的愈演愈烈。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主义 苏联 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苏联-俄罗斯伦理学研究转向:裂变与分化
14
作者 武卉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新思维”以推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作为对改革“新思维”的回应,俄罗斯“新伦理学”产生并走向与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截然相反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新思维”以推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作为对改革“新思维”的回应,俄罗斯“新伦理学”产生并走向与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截然相反的道路。“新伦理学”带动了俄罗斯伦理学的整体裂变:伦理世界观向传统复归,伦理学研究队伍分化,研究视角向个体迁移,研究方法碎片化……俄罗斯伦理学的实际研究状况,强力证明了反映和回应社会“改革”的俄罗斯伦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整体裂变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维” “新伦理学” 全人类道德
下载PDF
手机软件园
15
作者 杨丹 FF 《数字通信》 2004年第11期89-89,共1页
新思维移动证券基于手机的证券查询交易系统,提供大盘行情、个股排行、实时买卖盘、灵活的自选股功能和每日资讯。
关键词 手机 软件介绍 “新思维移动证券” WebViewer explorer2003
下载PDF
转向“灾难外交”: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戈尔巴乔夫政府的外交行为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菊萍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4-96,共23页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苏联政府围绕事故开展的外交行为,实际上是决策层内部两派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结果,并与决策参与者各自秉持的对外战略思想相关联。一派以葛罗米柯为代表,主张围绕事故开展的政府外交行为应相对保守,即以"...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苏联政府围绕事故开展的外交行为,实际上是决策层内部两派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结果,并与决策参与者各自秉持的对外战略思想相关联。一派以葛罗米柯为代表,主张围绕事故开展的政府外交行为应相对保守,即以"灾难不外交"为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派以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为代表,谋求更加开放的政府外交行为,即"灾难外交"。在救灾过程中,苏联政府的外交行为逐渐由"灾难不外交"转向"灾难外交"。这种转向既是由救灾需求所导致,也有戈氏在外交领域的改革意图作为思想前提。转向"灾难外交"虽意味着苏联政府起初的救灾方式确有失误,但也为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新思维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事故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灾难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