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1
作者 孙思佳 吴小文 +2 位作者 梅乐夫 房明浩 吕国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070-073,共4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实习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校企合作薄弱、与其他实践培养环节联系不紧密、实习成效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制约实习成效。通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实习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校企合作薄弱、与其他实践培养环节联系不紧密、实习成效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制约实习成效。通过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的专业实习新模式,创新实习内容与形式,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与即时反馈,并搭建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贯通衔接体系,可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及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产教融合 专业实习
下载PDF
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
2
作者 王顺民 李玉锋 +2 位作者 朱西平 谢丹 徐继成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习惯,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对劳动教育强化的背景、劳动教育的特点、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践行途径进行了阐述,并... 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习惯,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对劳动教育强化的背景、劳动教育的特点、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践行途径进行了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安徽工程大学以食品专业为试点,基于专业实践平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与食品专业课程交叉融合,提升劳育价值,深化课程教育内涵,助力育人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实践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冯发强 余国图 +5 位作者 何卓羲 沈涵 周媛 齐中 王国华 王少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51-253,共3页
为了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和现有实践教学大纲,发现学生与种业市场的认知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足,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提出了... 为了探讨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业调查实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分析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课程和现有实践教学大纲,发现学生与种业市场的认知和实践的教学内容不足,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提出了针对该专业的种业调查实习计划,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了其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专业知识理解与认知等方面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基于OBE理念设计的种业调查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促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业调查实习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4
作者 宋孝周 张远群 段海燕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同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也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资源、机制等不能完全适应新工科建设倡导的交叉与融合、继承与创新、协调与共享等理念,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与需求不完全匹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滞后于行业工程技术发展、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组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以培养创新型或复合型技术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构建包括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科课程(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公共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通专融合;通过设置多门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科研方法类课程,以及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注重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及时吸收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推进小班授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优化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在知识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基础上,增加能力考核内容和过程性考核方式。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构建“分段—递进—多元”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分4个阶段,从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出发,递进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改革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加强学生专业实验规范和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设计和协同开展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以主体平台为核心、以多元化扩展平台为辅助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体系,通过融合国内外、校内外、政产学研等多方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依托5个维度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扩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以赛促学、就业实践、项目驱动、工作室培养、创新创业训练等5种实践创新能力拓展性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通过建立岗前培训、驻厂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外聘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以充实专业教学团队等,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育人水平。四是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吸纳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课程思政育人维度,使思想价值引领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五是通过构建校、院、系(室)3级组织分工协作的监管机制和多部门及院系协同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以及在专业层面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为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效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元化、主体多元化、能力多元化的“三个多元化”特色并得到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师能力 校企协同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养研修路径探究
5
作者 刘英 郭洋洋 +1 位作者 王强 巫桂芬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对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涉浓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析新农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从人...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对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涉浓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以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析新农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从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校企联合培养、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创新实践型教学团队和结合竞赛契机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养研修路径,以期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素养 人才培养 研修路径
下载PDF
虚拟教研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上的应用
6
作者 郝丽 李锋 +3 位作者 李振兴 杨大俏 巩敏 刘云国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传统的教研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改革,虚拟教研室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虚拟教研室的优势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鲜明的综合性,对虚拟教研室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传统的教研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改革,虚拟教研室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虚拟教研室的优势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鲜明的综合性,对虚拟教研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以及实践教学中予以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展开了探讨,同时针对虚拟教研室应用期间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了虚拟教研室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为虚拟教研室更好地服务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应用 挑战与问题 建议与思考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
7
作者 王明珊 郭秉淑 李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6期81-84,共4页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构建绿色和多元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力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缺少成熟方案参考。总结了...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构建绿色和多元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力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缺少成熟方案参考。总结了西南石油大学从学校学科优势出发,依托传统能源学科优势及在新能源学科的布局与能源大学的战略定位,开展的西南石油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探索,可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新工科 专业建设
下载PDF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8
作者 马鸿翔 许如根 《大学》 202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基础与入门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概括了解学习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范围、培养学习兴趣和巩固专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导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四年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三农”情怀为引领,以“...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基础与入门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概括了解学习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范围、培养学习兴趣和巩固专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导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四年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应以“三农”情怀为引领,以“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人才要求为目标,针对专业导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优化,着力提升学生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专业认知和专业认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种业专业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振兴 教学改革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导论
下载PDF
新工科与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课程为例
9
作者 王丽霞 爨向丹 +2 位作者 付源 余莎莎 孙星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思政课程的引入可以发挥出本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作用,更加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导论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思政课程的引入可以发挥出本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作用,更加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导论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以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通识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思考
10
作者 饶中浩 郑喜颖 +3 位作者 卢晓萍 刘树达 刘新健 李孟涵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技术快速迭代,当前储能领域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储能技术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技术快速迭代,当前储能领域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保障。目前已获批该专业建设的84所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目前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期较短,但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专业的优化方向。本文在分析各高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学科交叉、平台构建、资源配置和影响力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及其未来的优化方向。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学科交叉 专业建设
下载PDF
新工科时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
作者 马天琛 何亮亮 +2 位作者 刘茜 郭森 曹炜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6期144-146,共3页
建立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食品行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资源、制度、方法等层面进行全面改革... 建立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食品行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资源、制度、方法等层面进行全面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满足食品行业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优化思考
12
作者 李振华 黄金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54-56,共3页
针对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课程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引入适合给排水行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升专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课程的智能化水平;发挥应用型本科... 针对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融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课程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引入适合给排水行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升专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课程的智能化水平;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积极与给排水行业、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给排水专业课程的融合点;根据人工智能大模型迭代发展水平,明晰其在给排水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场景和边界,构建安全、可靠、稳定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给排水”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优化
下载PDF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13
作者 卢珍兰 余森艳 +2 位作者 李致宝 何文 李志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25-128,132,共5页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等解决对策,有助于推进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促进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价值链,满足边疆民族地区对食品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培养之浅见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璟 芦春莲 高青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文章就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养问题 ,谈了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应具备的素质 。
关键词 技术人才 素质培养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15
作者 蒋军 黄润州 +2 位作者 徐朝阳 王志强 肖杨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4期71-74,共4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林院校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其中国际留学生培养是该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木材... 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林院校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其中国际留学生培养是该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农林院校的国际留学生教育提供策略建议,促进农林教育国际化的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政策 “双一流”大学 国际留学生 木材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互联网+”创新大赛实践及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艳飞 薛振华 +6 位作者 杨慧 姚利宏 李奇 郝一男 于晓芳 陈鹏 赵胜利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7期61-65,共5页
以“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地位日益突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锤炼意志品质,在比赛中使学生增长智慧才干,将比赛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一些抽象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互联网+”大赛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地位日益突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锤炼意志品质,在比赛中使学生增长智慧才干,将比赛中所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相结合,一些抽象性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与学相结合,可提高教师们的讲课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而教学质量便会逐步提升,从而使学生踏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 教与学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工程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思政建设
17
作者 于启红 张岩 +2 位作者 梁凤兰 刘杰 郑步芹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0期44-47,52,共5页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在工程认证教育的视角下探讨软件工程专业思政建设问题。分析专业思政的必要性,给出软件工程专业思政的总体构思,说明专业思政点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并通过1门专业课程具体显示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阐述如何在课...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在工程认证教育的视角下探讨软件工程专业思政建设问题。分析专业思政的必要性,给出软件工程专业思政的总体构思,说明专业思政点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并通过1门专业课程具体显示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阐述如何在课堂内外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最后,介绍专业思政育人效果。期望能对不同专业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思政 软件工程 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 科学精神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立恒 李海翔 +2 位作者 林华 曾鸿鹄 唐波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9期7-10,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肩负着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对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影响。在传统工科专业本科教...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肩负着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对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影响。在传统工科专业本科教育中,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还可以促进传统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深入挖掘不同模块课程的生态文明要素、提高专业课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拓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及考核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下载PDF
数智时代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9
作者 秦琳玲 李孝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6期23-26,31,共5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现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交叉紧密,推动建立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并颠覆性地持续催生生产新动能。数智化时代教育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现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交叉紧密,推动建立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并颠覆性地持续催生生产新动能。数智化时代教育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光电专业导论、应用光学、工程管理与环境这三门分别开设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探索数智时代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分别分析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三方面明确实际存在的教学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改革对策,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应用光学 光电专业导论 工程管理与环境 创新思维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马伟 席磊 +4 位作者 徐秋良 姜东凤 段海涛 李绚阳 刘统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4期9-12,共4页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紧缺智慧牧业本科人才的新农科专业,该专业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该文以新农科专业建设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学校办学特色与新农科专业建...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紧缺智慧牧业本科人才的新农科专业,该专业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该文以新农科专业建设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学校办学特色与新农科专业建设融合路径和方法,顶层设计专业建设思路框架,四链融合,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贴近产业建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校政企行协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共育人才,旨在为地方院校建设新农科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重大需求提供样板参考和建设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 四链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