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材料专业“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讨——以《物理化学》为例
1
作者 赵早文 卢凌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自从2018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始,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备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土壤。面对这一机遇,海南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海南... 自从2018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始,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备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土壤。面对这一机遇,海南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从材料专业“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出发,通过分析目前材料专业“本硕博”《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和举措,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提出的新需求,为材料专业“本硕博”《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的未来发展给出了建议。在这一课程体系改革中获得的经验和思路可推广到其他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建设的课程体系。在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改革方法也可供其他新兴经济特区高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本硕博”课程一体化 材料专业 海南自贸港
下载PDF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2
作者 林雪 王露 +2 位作者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对现阶段实践效果进行总结,旨在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服务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本硕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
下载PDF
“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魏旭 《大学》 2025年第10期44-47,共4页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都将课程划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独立阶段,“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培养体系是在新时代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能够突破人才培养链条和学科培养中的人为壁垒,为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加...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都将课程划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独立阶段,“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培养体系是在新时代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能够突破人才培养链条和学科培养中的人为壁垒,为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加顺畅的培养通道,也为高校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更完善的机制。其具体内涵包括评价体系、培养课程、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评估体系和质量监督六个方面,因此对“本—硕—博”课程一体化的顶层优化设计需要从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保障人才实践平台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实施深层次和贯通式的课程,为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育新时代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积能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本—博” 一体化 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4
作者 王培军 刘梅 衣振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许多大学还没有对“新工程”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但目前,“新工程”建设仍处于... 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许多大学还没有对“新工程”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但目前,“新工程”建设仍处于探索和尝试的初步阶段,各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统一的指导原则和标准。针对这一现状,深入分析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讨论了这种模式的核心特征及其实施路径,并为高校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同时,还全面分析了土木类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本硕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守刚 张莹 +1 位作者 韩福顺 陈国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76,共5页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承担着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加速学科转型升级、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测绘类人才培养内容重复、周期较长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例,从构建一体...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承担着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加速学科转型升级、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测绘类人才培养内容重复、周期较长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例,从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培养机制、一体化的实践创新平台和一体化的学生支持体系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公益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智能化测绘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测绘 测绘工程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
原文传递
本科教学创新助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磊岩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理念的阶段化特征明显,使大多数本科生不了解硕士、博士的学习性质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且在本科学习阶段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能力培养和潜力... 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理念的阶段化特征明显,使大多数本科生不了解硕士、博士的学习性质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且在本科学习阶段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能力培养和潜力发掘。同样,教师也无法通过本科教学过程,选拔出研究能力强,适合进一步培养的优质学生。文章通过对本科教学创新推动本硕博人才培养理念一体化的论述,从广义角度探讨本科人才培养新策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本硕博人才一体化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新” 教学创新 本硕 一体化培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纺织学科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政 覃小红 +1 位作者 李明 许福军 《纺织服装教育》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进一步助力学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入分析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中可能出现的培养方案制定、分流与退出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在本硕... 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进一步助力学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入分析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中可能出现的培养方案制定、分流与退出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在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工作中开展一系列设计和探索,从培养目标、学制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阐述纺织学科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拔尖创新人才 贯通培养 纺织学科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兽医学“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夏琼 孙永学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双一流建设中,兽医作为学校重点优势学科应培养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衔接和实践训练上缺少连贯性。尽管当前已有的硕博连读或直博模式已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但在当下社会对... 双一流建设中,兽医作为学校重点优势学科应培养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衔接和实践训练上缺少连贯性。尽管当前已有的硕博连读或直博模式已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但在当下社会对人才成效和培养周期更高的期待下,尝试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是对硕博连读模式的创新和延伸。从人才培养现状、现实困境、目标设定、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梳理,提出适合本学科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学 本硕一体化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课程设置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世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6,共7页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计算材料学的课程)、生物材料、电子材料以及能源环境材料课程的增加和工程类硕士生课程的减少。这种调整也许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有关,是对制造产业转移的一种回应。课程设置中,应关注学生在同样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上开展不同方向甚至交叉学科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 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课程建设
10
作者 刘慧勇 孙璇 +2 位作者 康海燕 梁晨 赵博白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有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提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路径,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为例...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有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提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路径,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为例,介绍本硕一体化“技管相融”有效衔接的创新实践,旨在培养具有新工科背景能攻防会管理的高素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网络空间安全 本硕一体化 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价值激活路径研究——基于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视角
11
作者 郑龙涛 王晶晶 戴晓晖 《成才之路》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本硕博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主导,其作用发挥对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本硕... 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本硕博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主导,其作用发挥对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科研、一体化考评角度出发开拓实践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作用,推动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本硕一体化 思政课教师 价值激活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理工类院校学术英语本硕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征 《英语教师》 2022年第16期8-11,共4页
针对当前国内理工类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基于学术英语课程,提出构建理工类院校学术英语本硕博一体化课程。阐述学术英语课程作为本硕博跨层次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学术英语本硕博一体化课程建设顺应当前“新工科”建设趋势,... 针对当前国内理工类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基于学术英语课程,提出构建理工类院校学术英语本硕博一体化课程。阐述学术英语课程作为本硕博跨层次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学术英语本硕博一体化课程建设顺应当前“新工科”建设趋势,通过调整教学方法、设置分层课程、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合理配置平台资源,实现本硕博阶段学术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术语言技能和学科研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科研究,同时有助于理工类院校培养能用英语直接开展学科专业研究的理工类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 本硕一体化课程 理工类院校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实践进路
13
作者 刘勇 宁宇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28,共5页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重要基石...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重要基石。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为此,需要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培养方案、健全选拔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夯实平台基础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探赜
14
作者 吴彤 丁奕元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空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要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这是遵循本硕博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推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空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要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这是遵循本硕博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本硕博一体化建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衔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树立一体化的理念,健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培训机制、衔接机制、整合机制,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统筹、分段实施、系统衔接、循序渐进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构建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体系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清华 彭宇 +1 位作者 彭喜元 王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9年第1期27-30,127,共5页
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仪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为载体,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 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仪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为载体,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教学体系 研究探索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鑫超 韩冰 郝建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4期165-166,共2页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节衔接四方面,探讨一体化课程建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培养 一体化课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3+1+1+X”弹性培养模式下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究——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满根 牟洪善 +2 位作者 宁漾 胡宝群 曾金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个性化成长规律及基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3+1+1+X”本硕博贯通的动态分流弹性培养... 在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个性化成长规律及基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3+1+1+X”本硕博贯通的动态分流弹性培养模式。基于此模式,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课程体系。这种弹性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弹性培养 课程体系 “3+1+1+X”
下载PDF
我国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我国20余年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卓越计划期”两个阶段,已有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本硕贯通双学科分离”“本科双学科混合+教育硕士”“实践嵌入三段式”“高素质复合型本硕一体化”四种类型。这些模式... 我国20余年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卓越计划期”两个阶段,已有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本硕贯通双学科分离”“本科双学科混合+教育硕士”“实践嵌入三段式”“高素质复合型本硕一体化”四种类型。这些模式对推进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目标定位、本硕统合方式、课程体系建构、培养体制、“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本硕一体化”的未来探索中,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培养目标,优化本硕统合方式,加强本硕课程一体化衔接和统整,创新培养体制,促进“师范性”和“学术性”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统合方式 一体化课程体系 培养体制
下载PDF
以学术英语为导向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宗钰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0,共3页
相对于轰轰烈烈的大学英语本科教学改革,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相对滞后,且与本科阶段公共英语教学相脱节现象严重。本文结合本科教学改革现状和国际化时代需求,提出应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加强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与学校学科特色... 相对于轰轰烈烈的大学英语本科教学改革,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相对滞后,且与本科阶段公共英语教学相脱节现象严重。本文结合本科教学改革现状和国际化时代需求,提出应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加强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与学校学科特色紧密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现本硕博无缝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 公共英语教学 本硕一体化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协同创新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文涛 朱大勇 +2 位作者 黄景荣 程晓红 张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分析国内外高校"本-硕-博"连读或直博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实际,从"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手,致力于构建基于协同...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分析国内外高校"本-硕-博"连读或直博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实际,从"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手,致力于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为探索具有工科高校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协同创新 '本--'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