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未病”理念下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怡静 杨红 +1 位作者 牛颖 李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175-0178,共4页
探讨在健康管理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亚健康... 探讨在健康管理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亚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亚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亚健康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体质辨识 健康管理中心 亚健康人群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璐 毛德文 +3 位作者 王娜 吕建林 宁碧泉 张荣臻 《大众科技》 2017年第2期75-76,87,共3页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被重视,"治未病"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的灵魂,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讨中...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健康养生越来越被重视,"治未病"理念是健康养生文化的灵魂,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探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多方位认识、培养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
下载PDF
“治未病”理念对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及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婕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2期91-93,共3页
分析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原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探讨"治未病"理念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影响。只要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于宫颈癌的防治中,加强全社会育龄妇女对宫颈癌的... 分析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原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探讨"治未病"理念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影响。只要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于宫颈癌的防治中,加强全社会育龄妇女对宫颈癌的预防保健意识,认真执行宫颈癌普查的程序,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切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宫颈癌 预防策略
下载PDF
以“治未病”理念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超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1期17-18,共2页
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 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天人合一论基础之上的,"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融合现代医学和科技,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医学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在糖调节受损及其高危人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小秋 何瑞锋 +4 位作者 唐明慧 李俊 黎崇裕 朱景智 曹国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在糖调节受损及其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与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的糖调节受损及存在其高危因素患者178例,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在糖调节受损及其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与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的糖调节受损及存在其高危因素患者178例,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85)与对照组(n=93)。对照组给予一般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对糖尿病预防的认知程度、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1年后糖尿病转化及血糖正常者比例。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BMI及WHR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两组糖尿病转化率与血糖正常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改善糖调节受损及存在其高危因素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且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健康管理 糖调节受损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种丹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下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徐州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干预的亚健康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93例。... 目的 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下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徐州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干预的亚健康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治未病”理念下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亚健康状况评分、干预有效率、恢复到健康状态率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亚健康状况(精神、疲劳、胃肠、免疫力及心血管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干预有效率、恢复到健康状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治未病”理念下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亚健康人群的护理干预中,能有效改善其健康状况,提升干预有效率及恢复到健康状态率,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体质辨识 健康管理中心 亚健康人群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庆元 吴新民 +1 位作者 雷罗娇 欧吏秀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6期130-131,共2页
目的:观察"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将"治未病"理念运用到常规护理中。对比两组出院时、半年后的... 目的:观察"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将"治未病"理念运用到常规护理中。对比两组出院时、半年后的空腹血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差别不明显,半年后研究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且与出院时差别不明显,同时研究组糖尿病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在常规护理中运用"治未病"理念能有效地维持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糖尿 护理
下载PDF
“治未病”理念在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赖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预防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给予西药降糖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另配合给予&qu...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预防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给予西药降糖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另配合给予"治未病"理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统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西医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远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未病"理念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疗效,还可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2型糖尿 糖尿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黎培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5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工作与休息管理、总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96.43%)及对护理满意度(98.21%)均高于对照组83.93%,78.57%(P<0.05)。结论“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高血压 健康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弘扬“治未病”理念 引领快乐养殖
10
作者 邓仕伟 周友 谢坤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养殖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疫病困扰、从业劳苦、食品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随之而来。"治未病"思想源于传统中医,主张未病先防,其核心是维持机体平衡。规模化养殖需要全面防疫和保健,包括种源、管理、环境、营养、免疫、保健... 养殖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疫病困扰、从业劳苦、食品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随之而来。"治未病"思想源于传统中医,主张未病先防,其核心是维持机体平衡。规模化养殖需要全面防疫和保健,包括种源、管理、环境、营养、免疫、保健六个方面,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做到健康养殖、体面养殖、快乐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快乐养殖 平衡 全面防疫和保健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国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0163-0166,共4页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诊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有146人,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73人,本组病患按照临床常规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接诊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有146人,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参照组有73人,本组病患按照临床常规的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73人,本组病患采用的是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药辨证论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病患采用防治措施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明显要好于参照组病患的血糖水平且改善情况差距显著(P<0.05);统计病患患病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实验组的发生率为5.48%,而参照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92%,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对两组病患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可知,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来说评分结果差异很明显且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的辨证论治理念是一种对于现代医学来说的新理念,将其应用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让血糖更稳定,还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病患也非常满意,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念 糖尿并发症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治未病”理念探讨高校学生压力归因及应对策略
12
作者 郝丽英 田甜 郝丽廷 《大学(思政教研)》 2021年第2期151-152,共2页
“治未病”理念是一种个性化干预健康观,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高度总结,也是防微杜渐、一日三省、绝不重蹈覆辙的决心。本文从某农业大学学生出发,通过简易问卷、走访和谈心谈话的方式,了解并分析了学生存在的压力,如学习... “治未病”理念是一种个性化干预健康观,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高度总结,也是防微杜渐、一日三省、绝不重蹈覆辙的决心。本文从某农业大学学生出发,通过简易问卷、走访和谈心谈话的方式,了解并分析了学生存在的压力,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压力、恋爱压力,并用“治未病”理念进行引导,发现“治未病”思想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减轻学生部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新时代“四有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压力归因分析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13
作者 马家 骆丽燕 俞露婷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2020—2021年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和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2020—2021年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和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患者中医体质积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量表(ECOG-PS)评分、患者对康复护理质量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患者对康复护理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积分、ECOG-P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积分、ECOG-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人群中,进行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康复指导,具有很好的促康复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体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 中医“治未病”理念 康复指导 肿瘤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管理的指导作用
14
作者 江思思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管理的指导作用。方法:从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肿瘤康复患者中随机抽选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住院诊疗期间接...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管理的指导作用。方法:从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肿瘤康复患者中随机抽选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住院诊疗期间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康复管理。对两组癌症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康复管理进行评价,使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最后在出院前调查两组肿瘤患者对本次康复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分析不同康复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调查康复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肿瘤患者康复管理中能取得良好的指导作用,是提升肿瘤患者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还能改善肿瘤患者诊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水平,患者对康复管理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念 肿瘤 康复管理 指导作用
原文传递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2-0175,共4页
探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治未病”... 探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病区整体护治疗及护理人员的综合中医水平。结果 实施后采用消化内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掌握度及中医技术的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顺应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更高水平需求,从单纯追求疾病治愈发展至保持身心具健的现代医学模式,根据消化内科疾病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消化系统疾病不同时期,分别落实“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护理健康管理,有效促进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也促进科室护理人员对中医传统医学再次加深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护理健康管理 消化内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高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879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以我院2022年8月引入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分界点,之前的433例心内科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模式,作为对照组,之...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879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以我院2022年8月引入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分界点,之前的433例心内科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模式,作为对照组,之后的446例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理念临床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防治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心内科疾病防治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对照组(89.83%)要明显低于观察组(96.18%),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91.72±3.18)要明显低于观察组(96.27±2.68),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不仅仅可以直接提升疾病防治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中医“治未病”理念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7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于医院诊疗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执行护理服务;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于医院诊疗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执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专科技术、情志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和患者遵医行为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根据其体验自行评价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指标中专科技术、情志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配合检查、配合注射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可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改善护患关系,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行为,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安全提供多重保障,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念 全程化健康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遵医行为
原文传递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消化内科开展中医护理健康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姣 袁孔林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5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索“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消化内科开展中医护理健康管理的实践作用。方法:医院消化内科自2021年1月起开展“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中医护理健康管理,2021年为实施后,2020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 目的:探索“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消化内科开展中医护理健康管理的实践作用。方法:医院消化内科自2021年1月起开展“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中医护理健康管理,2021年为实施后,2020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水平考核评分、中医护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ADL评分、患者对科室护理管理满意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方案用于消化内科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在科室疾病管理质量提高、中医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患者中医体质改善、中医护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率提高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治未病”理念 中医护理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治未病”理念在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干敏珠 袁菲菲 +2 位作者 何佳佳 谷丹丹 林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7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在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选择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2021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行“治未病”理念下的优化中医健康管...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在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选择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2021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行“治未病”理念下的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管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管理期间健康行为依从情况、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疾病知识得分、中医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科学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规律作息、遵医服药等健康行为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治未病”理念有利于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加深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与中医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改善其健康行为、负性情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利于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水平,易于获得护理管理人员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优化 中医健康管理 价值分析
原文传递
“治未病”理念下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应用
20
作者 徐月燕 叶晓玲 蔡红妃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18期204-206,共3页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下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对临床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内镜中心接收的100例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基...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念下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对临床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内镜中心接收的100例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基于“治未病”理念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管理1 h、2 h、6 h、24 h后的腹胀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腹围、心理舒适度SCL-90评分、生理舒适度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腹围、心理舒适度SCL-90评分、生理舒适度VAS评分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未病”理念下,临床管理中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症状消失,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及生理舒适度,更有利于临床管理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药文化知识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