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与流动特征及在“甜点”评价中的意义
1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5 位作者 蒲秀刚 刘诗局 关铭 刘伟 李永新 董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 咸化湖盆主要发育混积型页岩,长英质、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有机质形成液态烃时间偏早,但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且页岩油密度、黏度较高,流动性总体偏差。分析中国典型咸化湖盆页岩岩石组构、页岩油物性与流动性特征,总结提出“甜点”评价关键要素。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TOC>1.5%或者2.0%)且单层集中段厚度较大(10~15 m或更大)的咸化湖盆页岩,在中低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_(o)<0.8%)就可形成较多滞留烃,且纵向上具良好的源储组合,有利于页岩油近源微运移,形成富集段;混积型页岩黏土含量较低,对液态烃吸附总量较小,且页岩具有较好脆性,可保证地下可动烃数量较多,人工改造也可形成较好导流效果;页岩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层微纳米孔隙和碳酸质与长英质层超压成因的微裂缝和构造缝中,非均质性极强,但多组分烃和非烃通过混相可改善重质烃和非烃组分的流动性,支撑中低熟液态烃有较高的流动量。此外,良好封闭性是形成异常高压的重要条件;足够高的现今地层温度(最好大于120℃)可提高中低熟页岩油地下流动性,合理的生产制度可保障多组分烃和非烃最佳混相从而形成最大流动量。具备上述条件的咸化湖盆中低熟页岩油称为“甜点”靶体,可用水平井和体积改造等非原位转化技术进行开发,并与需原位转化的淡水湖盆中低熟页岩油并列,构成中国中低熟页岩油两种主要类型,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是陆相页岩油革命得于发生的重要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熟页岩油 非原位转化型 多组分烃与非烃混相 烃组分流动 控制因素 吸附性 “甜点”评价 咸化湖盆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钻进中的储层“甜点”评价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0,共7页
随钻自然伽马探测手段在四川盆地涪陵国家级页岩气产能示范区水平井导向实践中暴露出储层特征显示不明确、"甜点"层钻遇率低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该区页岩标志层、"甜点"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特征,建立其与已测... 随钻自然伽马探测手段在四川盆地涪陵国家级页岩气产能示范区水平井导向实践中暴露出储层特征显示不明确、"甜点"层钻遇率低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该区页岩标志层、"甜点"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特征,建立其与已测量的自然伽马值的对应关系,总结得出了该区页岩储层"甜点"判别方法,以此作为LWD随钻地质导向轨迹实时控制的依据。焦页14-3HF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实钻水平段1 540 m,"甜点"钻遇率和储层钻遇率均为100%,优质"甜点"钻遇率达93.6%,单井完井测试平均无阻流量达到103.24×10~4 m^3/d,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论认为,该储层"甜点"层判别和识别技术能够更好地指示钻头在"甜点"层中钻进,有利于全面发挥地质导向技术在页岩气水平井钻井中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页岩气 储集层 “甜点”评价 水平井 地质导向 LWD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57
3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陶士振 崔景伟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5,共11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低和地层非均质性较强两项特征,须优选规模型“甜点区”来稳步推进工业上产。页岩层系液态烃“进源找油”,应着力开展地质、工程和经济“三品质”“甜点区”综合评价,成熟度是控制“甜点区”分布的首要因素。中国陆相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R。值为0.8%~1-3%,TOC值大于2%,岩性为纹层状页岩或致密孔隙性储集层,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大于8%,页岩油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高(致密储集层大于70%,页岩大于40%),含油饱和度50%-90%,原油黏度较低或地层压力较高,天然裂缝发育。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增强海陆相页岩层系液态烃形成分布地质认识,对持续关注、推动这一重大领域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评价 非常规油气 细粒沉积 致密储集层
下载PDF
潜江凹陷盐间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管文静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5-17,共3页
页岩油有利区优选及“甜点”评价技术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选取评价指标和建立评价标准是页岩油评价最关键的技术。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北美勘探经验和国内页岩油勘探实践,制定了“甜点”的评价标准,并应用此标准评价潜江组潜34-10... 页岩油有利区优选及“甜点”评价技术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选取评价指标和建立评价标准是页岩油评价最关键的技术。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北美勘探经验和国内页岩油勘探实践,制定了“甜点”的评价标准,并应用此标准评价潜江组潜34-10韵律有利区,认为其“甜点”区主要位于蚌湖-王场地区。区内Byy1HF、Byy2口井均钻遇油层的实践证实了“甜点”评价标准的实操性和可靠性,为后期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盐间页岩油 “甜点”评价标准 盐湖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山西组2~3亚段致密砂岩气储层“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龙梅 文桂华 +4 位作者 李星涛 李翔 李永洲 时小松 杨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1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区勘探开发效益的核心问题。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地震、岩心、录井、测井、压裂试气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系统分析,刻画沉积微相特征,对山2~3亚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综合评价,预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山2~3期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3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其砂体叠置样式可划分为孤立型、垂叠型、侧叠型和空叠型等4种,其中以垂叠型为主,其余次之;(2)山2~3亚段储层以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型、接触型和次生加大型,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粒间溶孔和粒间孔为主,属于低排驱压力—细喉道储层;(3)山2~3亚段发育东西两条砂带,砂岩主要分布在东砂带内,主体砂岩厚度大于6 m,西砂带河道呈现窄条带状,主体砂岩厚度大于4 m;(4)山2~3亚段可划分为3类'甜点区',其中Ⅰ类区位于水下分流主河道位置,地震响应明显,测井曲线以钟形—箱形为主,砂体厚度大,叠置样式以垂叠型为主,生产效果好;(5)研究区可优选出8个'甜点区',合计面积为60.7 km^2,其中Ⅰ类区1个,Ⅱ类区2个,Ⅲ类区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区块 早二叠世 沉积微相 致密砂岩气藏 叠置样式 储集层特征 “甜”评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页岩油“甜点区”评价与关键技术应用——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52
6
作者 郭旭光 何文军 +6 位作者 杨森 王江涛 冯右伦 贾希玉 邹阳 王霞田 黄立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8-1179,共12页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着手点,开展页岩油形成与富集的地质条件、"甜点"评价及预测技术方法等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勘探成果,梳...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着手点,开展页岩油形成与富集的地质条件、"甜点"评价及预测技术方法等研究。通过总结近年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勘探成果,梳理出页岩油"甜点"形成的关键地质条件:(1)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2)致密的储层中发育物性较好的"甜点"段;(3)源岩层系内频繁的源储薄互层构成源内高效的成藏组合。明确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受控于烃源岩、岩性、物性、含油性、敏感性、脆性、地应力各向异性等参数,并基于现场实验参数建立了其评价标准。以"甜点"分布的地质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一套多参数"甜点"分布预测技术,涵盖地质、测井、物探以及工程等方面。形成的地质认识丰富了我国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认识,相关技术方法为准噶尔盆地其他地区页岩油领域以及国内陆相盆地页岩油的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页岩油 “甜点”评价 技术方法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勘探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宋永 杨智峰 +6 位作者 何文军 甘仁忠 张融 黄立良 徐佩 赵辛楣 陈志祥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2,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巨大资源潜力,是盆地下一步油气增产上储的重要战略接替新领域。通过回顾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应用地质、岩心分析、钻井、测井、录井与三维地震资料,...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与巨大资源潜力,是盆地下一步油气增产上储的重要战略接替新领域。通过回顾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页岩油的勘探历程,应用地质、岩心分析、钻井、测井、录井与三维地震资料,剖析玛湖凹陷碱湖型页岩油的典型地质特征,系统总结页岩“甜点”的地球物理评价方法与储层改造技术,指出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玛湖凹陷风城组发育全球迄今最古老的广覆式碱湖型优质烃源岩,具有多源混积、孔隙—裂缝—缝合线三重储集介质、优势岩相控油与“甜点”分散的地质特征,其中风二段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2)创新形成了页岩油“甜点区”高分辨率地震预测、“甜点段”三品质测井综合评价与工程“甜点”配套储层改造3项关键核心技术,厘定玛湖凹陷风城组1200km^(2)的“甜点区”,纵向识别17层“甜点段”。(3)针对目前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仍需强化风二段页岩油“甜点”的精细刻画,深入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攻关,以实现风城组页岩油的全面突破与规模效益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页岩油 地质特征 “甜点”评价 储层改造技术
下载PDF
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238
8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1 位作者 张国生 侯连华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董大忠 王玉满 郭秋麟 王岚 毕海滨 李登华 武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7,27+26,共14页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找油思想从“源外找油”深入到“进源找油”。非常规油气甜点着眼于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以页岩气为例,中国有利页岩气TOC大于2%,纹层状硅质钙质或钙质硅质页岩,孔隙度3%~8%,脆性矿物含量50%~80%,含气量2.3~4.1m0/t,压力系数1.0~2.3,天然裂缝发育;北美有利页岩气TOC大于4%,硅质页岩、钙质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4%~9%,脆性矿物含量40%-70%,含气量2.8~9.9m3/t,压力系数1.30~1.85,天然裂缝发育。重点论述了“甜点区”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方法与技术:提出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其中页岩油蜀大于2mg/g)、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大于10%,页岩油气大于3%)和微裂缝发育;阐述了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内涵及其实施需要具备“批量布井、标准设计、流水作业、重复利用”4要素;通过地下含油气地层各方向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大型人工缝网系统“人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有序聚集 协同发展 “甜”评价 平台式“工厂化”生产 “人造油气藏”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致密气 “进源找油”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内涵、特征、潜力及挑战 被引量:201
9
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12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侯连华 查明 付金华 邵雨 刘可禹 曹宏 袁选俊 陶士振 唐晓明 王岚 李婷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1-2,共15页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 致密油是当前全球非常规石油发展的亮点领域,页岩油是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资源。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地质特征系统研究,提出致密油与页岩油的"甜点区"分布,应着眼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并指出中国有利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液态烃TOC〉2%(S1〉2mg/g),纹层状页岩或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页岩油储集层孔隙度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大于40%,含油饱和度60%~90%,较低原油黏度或较高地层压力,天然裂缝发育;对比北美有利页岩层系地质特征表明,北美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TOC大于4%,呈纹层状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大于7%,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含油饱和度50%~80%,API〉40°及压力系数大于1.30,天然裂缝发育。围绕中国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沉积储集层,初步提出陆相细粒沉积分布模式、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储集层岩石分类方案,初步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致密油约(20~25)×108t,页岩油约(30~60)×108t。陆相湖盆细粒沉积成因与分布、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结构、页岩层系液态烃充注及流动机制、页岩层系液态烃地球物理响应模型、资源潜力及"甜点区"评价预测等,将成为新时期非常规油气地质面临主要挑战与创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细粒沉积学 “甜”评价 岩石物理 混积岩 原位加热改质技术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 被引量:142
10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8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朱如凯 侯连华 袁选俊 张国生 吴松涛 庞正炼 王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理论。非常规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 D。而常规油气,在上述标志和参数方面表现明显不同,孔隙度多介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 D。非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烃源岩特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及匹配关系,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生、储、盖、圈、运、保'六要素'及最佳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有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10%,页岩油气】3%)和微裂缝发育;常规油气核心评价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重点评价优质烃源灶、有利储集体、圈闭规模及有效的输导体系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相同点是,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烃源系统、相同的初次运移动力、相似的油气组成等。基于成因和分布上的本质联系,常规—非常规油气表现为'有序聚集',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一套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遵循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两类油气资源整体考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常规油气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油气 有序聚集 “甜”评价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胜东 赵思远 杨宏拓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65-66,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北美引导的页岩革命,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方面取得战略突破,改变了世界能源分布格局。本文系统阐述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差异,梳理了近年来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详细分析了非常规勘探“... 进入21世纪,以北美引导的页岩革命,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方面取得战略突破,改变了世界能源分布格局。本文系统阐述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差异,梳理了近年来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详细分析了非常规勘探“六特性”测井评价技术系列和非常规“甜点区”评价的4项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非常规油气取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工业理论技术、世界能源结构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地质理论 “甜”评价 页岩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