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生态价值空间平衡的“生态券”理论解析与交易机制研究:以江阴为例
1
作者 魏璐瑶 靳诚 +2 位作者 吴勇 曹天邦 张世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为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提升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以“生态券”为载体的生态指标交易机制,探讨多元主体参与下生态价值与发展空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为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提升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以“生态券”为载体的生态指标交易机制,探讨多元主体参与下生态价值与发展空间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券”是生态空间占补平衡市场化交易的媒介,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得到,具有可交易、可考核的基本特性;(2)“生态券”交易是多元空间价值平衡的实践探索,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3)“生态券”运行机制包括产生、核发、交易、使用、管理等环节,涉及行政主管方、销售方和购买方等市场主体以及中介经济机构等。建议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明确分工协作制度,基于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生态券”运行保障机制。研究结果将为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推动生态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生态券” 交易机制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生态券”核算方法与交易机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谷晓坤 唐秀美 王学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1-641,共11页
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国土空间规划难以回避且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厘清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耕地占补平衡向生态占补平衡转型的制度演进逻辑,尝试构建基于“生态券”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实证。结果显示:... 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国土空间规划难以回避且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厘清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耕地占补平衡向生态占补平衡转型的制度演进逻辑,尝试构建基于“生态券”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实证。结果显示:(1)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定“生态券”提供了制度基础,“生态券”交易可弥补因国土空间规划而导致的土地发展权的损失。(2)“生态券”是区域生态用地保护量在基准年和目标年的变化量,提出以县级地方政府为交易主体、由国家年度计划管理确定交易总量、采取政府确定底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交易机制。(3)将生态用地类型确定为林地、草地、湿地与水域四类,使用区域自然条件、GDP和人口密度校正后计算的“标准林”面积核算该区域“生态券”。(4)2010—2018年,京津冀“生态券”需求量为142.02×10^(4)hm^(2),主要为海淀、西青、津南、武清、昌黎等地;供应量为74.73×10^(4)hm^(2),主要来自房山、赵县、兴隆、隆化、承德等地。研究结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思路和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区域间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券” 京津冀 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