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论”与“信达雅”——中西方两种译论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锰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4-158,共5页
"目的论"和"信达雅"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来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目的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而严复的&qu... "目的论"和"信达雅"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来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目的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而严复的"信达雅"是更倾向抽象的、模糊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追求忠实性、译文的连贯性和遵守读者适应性等方面有相似性,但在理论系统性、翻译标准和译者地位等方面却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信达雅” 异同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勇 《阅江学刊》 2009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平行文本"指不同语言中话题、体裁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本土文本。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的框架内,系统探讨"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特别是汉英应用翻译中的作用,并列举例证分别阐述在翻译过程、译... "平行文本"指不同语言中话题、体裁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本土文本。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的框架内,系统探讨"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特别是汉英应用翻译中的作用,并列举例证分别阐述在翻译过程、译文评价和翻译教学/培训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平行文本",发挥"平行文本"的参照指导作用,可以使译文实现设定的功能,使译文评价客观而有说服力并且使应用翻译教学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文本” 应用翻译 “目的论” 功能
下载PDF
“目的论”在广告英译中仿拟的运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冯焰 田建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0-62,78,共4页
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了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广告英语中仿拟辞格应用广泛,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运用:仿拟英文广告体例;仿拟英文诗句。
关键词 功能派翻译理论 “目的论” 仿拟 广告
下载PDF
从“目的论”谈旅游公示语的英译 被引量:6
4
作者 魏乐琴 王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中国武夷山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大法则,提出旅游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策略。
关键词 “目的论” 旅游公示语 翻译 策略
下载PDF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浩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功能对等论” 比较
下载PDF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被引量:5
6
作者 袁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9-81,共3页
商务英语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关注,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指导原则亦在各方探讨争议之中。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分析了"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的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而,为了有效地实现其... 商务英语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关注,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指导原则亦在各方探讨争议之中。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分析了"目的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的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而,为了有效地实现其在译语语境中的贸易交际目的,商务英语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商务英语翻译 归化
下载PDF
品牌翻译的“目的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景刚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8Z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品牌翻译 “目的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 人类行为 语言转换 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
下载PDF
企业伦理“目的论”的合理性与成立条件
8
作者 刘曙辉 赵庆杰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企业伦理 “目的论” 成立条件 理性 经济实体 “工具论” 伦理问题 伦理行为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美容中医学名词英译探讨
9
作者 袁红艳 刘弘玮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78-81,共4页
美容中医学名词是《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弗米尔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美容中医学名词词条的英译原则为:“异化”中国特色名词术语、“归化”表述性语言。基于此原则的翻译实践及译文质量评估,既可以保留中国文化元素... 美容中医学名词是《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弗米尔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美容中医学名词词条的英译原则为:“异化”中国特色名词术语、“归化”表述性语言。基于此原则的翻译实践及译文质量评估,既可以保留中国文化元素又能保障译文的可读性,有利于对外宣传中华审美文化的新成就,并促之“走出国门,勇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美容中医学名词 定义 英译
下载PDF
反“目的论”: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结构因果观
10
作者 卞友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9-88,共10页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即由表现因果观转向结构因果观或者"多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区别于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它将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作了根本性区分,否定了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各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场认识论的根本转移,即从同一性到差异性,从"目的论"转向反"目的论",从历时认识走向共时认识。历史由以往简单的线性脉络走向了复杂的不平衡发展脉络,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既与的复杂整体的特殊不平衡结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的结构因果观意在表明各种宏大历史的终结,其对认识过程的祛魅,意义不在于揭露了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假性,而在于表明了意识形态与人们复杂的日常生活的合二为一。尽管阿尔都塞对当时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潮流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历史"整体"而遁入虚无,差异或者不平衡性并非绝对性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构成了整体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目的论” 不平衡性结构因果观
下载PDF
中西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信达雅”与“目的论”之比较
11
作者 李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69-169,173,共2页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于主观、感性;而"目的论"受西方理性分析思维的影响,则倾向于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达雅” “目的论” 思维 异同
原文传递
浅论历史研究中的“目的论”倾向——以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国社会主流的探讨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朝良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9-42,共4页
史学研究者之间对历史的认识产生歧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研究中存在的“目的论”倾向 ,其主要表现就是采取了“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的错误研究方法。比如说 ,认为辛亥革命前十年 ,中国社会的主流是革命派的活动的观点 ,就是典型的应用... 史学研究者之间对历史的认识产生歧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研究中存在的“目的论”倾向 ,其主要表现就是采取了“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的错误研究方法。比如说 ,认为辛亥革命前十年 ,中国社会的主流是革命派的活动的观点 ,就是典型的应用该方法得出的片面结果。为了克服这一倾向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的研究态度 ,重视历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目的论” 辛亥革命 中国 社会主流 革命派
下载PDF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兰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外宣翻译是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本质是文化习俗等意识形态有差异下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古文诗词是外宣翻译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目的论"三大法则为指导,以外宣演讲中引用的古文诗词翻译为... 外宣翻译是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本质是文化习俗等意识形态有差异下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古文诗词是外宣翻译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目的论"三大法则为指导,以外宣演讲中引用的古文诗词翻译为例,探讨外宣古诗词的翻译原则、标准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外宣翻译 古文诗词翻译 策略
下载PDF
产权保护要突破“工具论”进为“目的论”
14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0-20,共1页
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保护提出了十项措施。
关键词 产权保护制度 “目的论” “工具论” 依法保护 知识产权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的苏州评弹翻译
15
作者 罗晓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6-29,共4页
苏州评弹是一种用苏州话进行说唱弹奏表演的地方曲艺,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德国翻译家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目的论”观照下,苏州评弹的演出特点和其“译介”的翻译目的,决定... 苏州评弹是一种用苏州话进行说唱弹奏表演的地方曲艺,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德国翻译家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目的论”观照下,苏州评弹的演出特点和其“译介”的翻译目的,决定了具体的苏州评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著名的苏州评弹曲《四季歌》的翻译,具体展示了“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目的论” 翻译目的 归化策略 意译
下载PDF
再论“忠实”——从“目的论”重新解读翻译标准
16
作者 王欣 《青海教育》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传统中西译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信”或“忠实”,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译文既要忠于原作之美,也要忠于它的不足,也就是说,原作是什么样就尽可能把它译成什么样。不忠的译文或译者招来的往往是责难,因为“信”可以说是翻译的天经地... 传统中西译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信”或“忠实”,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译文既要忠于原作之美,也要忠于它的不足,也就是说,原作是什么样就尽可能把它译成什么样。不忠的译文或译者招来的往往是责难,因为“信”可以说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不是翻译,不以‘信’为理想的人可以不必翻译。虽说大家都明白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但“译者故意添加、删节而导致走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目的论” 忠实 解读 “信” 译文 原作 译者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17
作者 焦艳伟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3期166-167,共2页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安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在促进各国之间教育和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方面起到找个要作...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安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在促进各国之间教育和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方面起到找个要作用。本论文以"目的论"为基础来探究西安高校简介翻译,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西安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西安高校简介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英语编译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志芳 廖莎 《理工高教研究》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针对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等值“无法解释新闻翻译中必要的摘译、编译等现象,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家H.J.弗米尔(H.J.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目的论” 新闻英语 编译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标准 新闻翻译 功能学派 法解释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严复“信、达、雅”再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信、达、雅” “目的论”
下载PDF
翻译也可不“信”——从目的论看戴乃迭的译作《蝴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慧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2期90-92,共3页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 ,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 ,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蝴蝶》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 ,戴乃...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 ,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 ,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蝴蝶》是我国著名作家王蒙的小说 ,戴乃迭在翻译它的过程中 ,依据“目的法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英语翻译 文学翻译 戴乃迭 “目的论” “功能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