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N、P循环
被引量:
24
1
作者
张帆
隋鹏
+1 位作者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3-1100,共8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循环。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输出分别为153.50 kg/hm...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循环。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输出分别为153.50 kg/hm2和59.03kg/hm2,其中鸭产品N、P输出分别是23.98 kg/hm2和3.10 kg/hm2;"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P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存在严重的N和P亏缺;鸭子系统N、P输入对系统外饲料投入依赖高,自持能力较差;鸭粪N、P参与当季的稻田养分循环,其循环率分别为10.66%和2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N循环
P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帆
李海露
程凯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6-1213,共8页
重金属镉(Cd)通过污染的饲料和化肥而影响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注的焦点。为完善"稻鸭共生"系统的肥料和饲料管理,建立合理的物质产投结构及降低重金属Cd的生态毒理风险,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重金属镉(Cd)通过污染的饲料和化肥而影响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注的焦点。为完善"稻鸭共生"系统的肥料和饲料管理,建立合理的物质产投结构及降低重金属Cd的生态毒理风险,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桐林坳社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Cd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入量为:肥料>饲料>秧苗>雏鸭,其中肥料Cd输入主要是磷肥输入。"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出主要是水稻籽粒Cd和成鸭Cd。"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内循环的Cd主要是鸭粪Cd、杂草Cd、害虫Cd及归还给系统的水稻秸秆Cd和根系Cd。鸭所摄食的Cd主要来自鸭饲料,大鸭饲料Cd输入大于小鸭饲料Cd输入。在"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沿食物链的转化、迁移过程以鸭粪Cd形式放大,且鸭粪Cd高于鸭饲料Cd输入。稻田土壤Cd输出来看,"稻鸭共生"和常规稻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常规稻作还是"稻鸭共生",水稻植株Cd含量次序为根>秸秆>籽粒。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没有增加水稻植株Cd含量和Cd积累。糙米和鸭肉镉含量分别为0.033 mg·kg-1和0.008 mg·kg-1,短期来看,"稻鸭共生"能够提供安全无Cd污染的农产品(鸭和稻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重金属镉
物质产投结构
食物链
稻
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对水稻植株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q...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对水稻植株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稻鸭共生"后,稻田可增加鸭粪碳229.87 kg.hm 2、鸭粪氮18.22 kg.hm 2、鸭粪磷17.75 kg.hm 2。"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分别为1 491.21 kg.hm 2、66.02 kg.hm 2、25.14 kg.hm 2,比常规稻作分别提高20.43%(P>0.05)、55.81%(P<0.05)、379.00%(P<0.05)。"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表现为碳>氮>磷,归还的碳、氮量以水稻根碳、氮占明显优势,归还的磷量以鸭粪磷占明显优势。与常规稻作相比,土壤全氮含量提高5.73%,全磷含量显著提高6.25%;"稻鸭共生"提高了早、晚稻根和秸秆的全氮、全磷含量及早、晚稻籽粒的全磷含量,增加了早、晚稻秸秆的氮、磷吸收量和早、晚稻根的磷吸收量,降低了双季稻产量及籽粒的氮、磷积累量。"稻鸭共生"对水稻植株磷的影响效果好于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养分归还
早
稻
晚
稻
氮吸收
磷吸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循环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帆
高旺盛
+1 位作者
隋鹏
陈源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8-3208,共11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42.21%;水稻秸秆C占38.42%;气态C(CH4和CO2)占18.50%;鸭产品C仅占0.87%。"晚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53.80%;水稻秸秆C占35.12%;气态C占8.67%;鸭产品C仅占1.07%。两季稻作里,"稻鸭共生"土壤截存C量是2103.2 kg/hm2,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固定的C量是15109.96 kg/hm2,水稻根固定的C量是1261.34 kg/hm2,归还给土壤的鸭粪C量是229.87 kg/hm2。鸭子系统C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C,早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60.53 kg/hm2和2.75 kg/hm2,晚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3.64 kg/hm2和6.73 kg/hm2。对"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的分析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碳汇,且固碳潜力大于常规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C循环
碳收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
7
5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
-鳖-鱼-
鸭
”复合
共生
模式
稻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磷循环
被引量:
15
6
作者
张帆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3-1389,共7页
稻鸭共生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共...
稻鸭共生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输出为52.28kg·hm-2,其中鸭产品P为1.71kg·hm-2;"晚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输出为83.24kg·hm-2,其中鸭产品P为6.17kg·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P养分投入水平下,降低了土壤P的亏缺量;鸭子系统P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P;鸭粪P在系统内循环利用,两季循环率分别为12.5%和13.5%;两季稻作后,"稻鸭共生"土壤截存的P量为195.41kg·hm-2,比常规稻作显著提高了36.9%;"稻鸭共生"可对稻田土壤增加鸭粪P为17.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P循环
原文传递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作季节氮循环
被引量:
6
7
作者
张帆
陈源泉
+1 位作者
隋鹏
高旺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8-184,共7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2010年5—10月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了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氮(N)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早稻-...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2010年5—10月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了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氮(N)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239.5kg·hm-2,其中鸭产品N是12.77kg·hm-2."晚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338.7kg·hm-2,其中鸭产品N是23.35kg·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均存在N亏缺;鸭子系统N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N;鸭粪N作为系统内被循环利用的养分,早、晚稻两季循环率分别为2.5%和3.5%.两季稻作后,土壤截存的N量是178.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N循环
原文传递
信息网专版
8
《中国禽业导刊》
2002年第16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鲜蛋
市场价格
畜牧业
大鹅加工
“稻鸭共生”
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N、P循环
被引量:
24
1
作者
张帆
隋鹏
陈源泉
高旺盛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3-110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田复合生物共生循环模式与技术研究(2007BAD89B01)
文摘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循环。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N、P输出分别为153.50 kg/hm2和59.03kg/hm2,其中鸭产品N、P输出分别是23.98 kg/hm2和3.10 kg/hm2;"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P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存在严重的N和P亏缺;鸭子系统N、P输入对系统外饲料投入依赖高,自持能力较差;鸭粪N、P参与当季的稻田养分循环,其循环率分别为10.66%和28.16%。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N循环
P循环
Keywords
late rice
rice-duck mutual ecosystem
duck sub-system
soil sub-system
N cycling
P cycling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帆
李海露
程凯凯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6-12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37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3)资助~~
文摘
重金属镉(Cd)通过污染的饲料和化肥而影响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注的焦点。为完善"稻鸭共生"系统的肥料和饲料管理,建立合理的物质产投结构及降低重金属Cd的生态毒理风险,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桐林坳社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Cd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入量为:肥料>饲料>秧苗>雏鸭,其中肥料Cd输入主要是磷肥输入。"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出主要是水稻籽粒Cd和成鸭Cd。"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内循环的Cd主要是鸭粪Cd、杂草Cd、害虫Cd及归还给系统的水稻秸秆Cd和根系Cd。鸭所摄食的Cd主要来自鸭饲料,大鸭饲料Cd输入大于小鸭饲料Cd输入。在"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沿食物链的转化、迁移过程以鸭粪Cd形式放大,且鸭粪Cd高于鸭饲料Cd输入。稻田土壤Cd输出来看,"稻鸭共生"和常规稻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常规稻作还是"稻鸭共生",水稻植株Cd含量次序为根>秸秆>籽粒。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没有增加水稻植株Cd含量和Cd积累。糙米和鸭肉镉含量分别为0.033 mg·kg-1和0.008 mg·kg-1,短期来看,"稻鸭共生"能够提供安全无Cd污染的农产品(鸭和稻米)。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重金属镉
物质产投结构
食物链
稻
田
Keywords
Rice-duck mutual ecosystem
Heavy metal Cd
Input-output structure
Food chain
Paddy field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X95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帆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9B01)资助
文摘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对水稻植株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稻鸭共生"后,稻田可增加鸭粪碳229.87 kg.hm 2、鸭粪氮18.22 kg.hm 2、鸭粪磷17.75 kg.hm 2。"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分别为1 491.21 kg.hm 2、66.02 kg.hm 2、25.14 kg.hm 2,比常规稻作分别提高20.43%(P>0.05)、55.81%(P<0.05)、379.00%(P<0.05)。"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表现为碳>氮>磷,归还的碳、氮量以水稻根碳、氮占明显优势,归还的磷量以鸭粪磷占明显优势。与常规稻作相比,土壤全氮含量提高5.73%,全磷含量显著提高6.25%;"稻鸭共生"提高了早、晚稻根和秸秆的全氮、全磷含量及早、晚稻籽粒的全磷含量,增加了早、晚稻秸秆的氮、磷吸收量和早、晚稻根的磷吸收量,降低了双季稻产量及籽粒的氮、磷积累量。"稻鸭共生"对水稻植株磷的影响效果好于氮。
关键词
“稻鸭共生”
养分归还
早
稻
晚
稻
氮吸收
磷吸收
Keywords
Rice-duck mutualism
Nutrient return
Early rice
Later rice
N uptake
P uptake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循环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帆
高旺盛
隋鹏
陈源泉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胡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8-3208,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农业系统物能循环调控技术研究(2012BAD14B03)
文摘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42.21%;水稻秸秆C占38.42%;气态C(CH4和CO2)占18.50%;鸭产品C仅占0.87%。"晚稻-鸭"生态系统碳输出中,水稻籽粒C占53.80%;水稻秸秆C占35.12%;气态C占8.67%;鸭产品C仅占1.07%。两季稻作里,"稻鸭共生"土壤截存C量是2103.2 kg/hm2,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固定的C量是15109.96 kg/hm2,水稻根固定的C量是1261.34 kg/hm2,归还给土壤的鸭粪C量是229.87 kg/hm2。鸭子系统C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C,早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60.53 kg/hm2和2.75 kg/hm2,晚稻季鸭所食的杂草C和害虫C分别为3.64 kg/hm2和6.73 kg/hm2。对"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的分析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碳汇,且固碳潜力大于常规稻作。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C循环
碳收支
Keywords
rice-duck mutual ecosystem
duck sub-system
soil sub-system
C cycling
soil carbon budget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
7
5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出处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本级)"新型水稻绿色生产模式的开发与示范"(16301020170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科研启动专项经费"稻鳖共生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zjky201602)
文摘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稻
-鳖-鱼-
鸭
”复合
共生
模式
稻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Keywords
rice-turtle-fish-duck compound symbiosis mode
paddy field ecosystem
planting and farming technique
benefits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磷循环
被引量:
15
6
作者
张帆
陈源泉
高旺盛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3-138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3)资助
文摘
稻鸭共生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对比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的输入输出及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输出为52.28kg·hm-2,其中鸭产品P为1.71kg·hm-2;"晚稻-鸭"共生生态系统P输出为83.24kg·hm-2,其中鸭产品P为6.17kg·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P养分投入水平下,降低了土壤P的亏缺量;鸭子系统P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P;鸭粪P在系统内循环利用,两季循环率分别为12.5%和13.5%;两季稻作后,"稻鸭共生"土壤截存的P量为195.41kg·hm-2,比常规稻作显著提高了36.9%;"稻鸭共生"可对稻田土壤增加鸭粪P为17.75kg·hm-2。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P循环
Keywords
rice-duck mutual ecosystem
duck subsystem
soil subsystem
phosphorous cycling.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作季节氮循环
被引量:
6
7
作者
张帆
陈源泉
隋鹏
高旺盛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9B01)资助
文摘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2010年5—10月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了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氮(N)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239.5kg·hm-2,其中鸭产品N是12.77kg·hm-2."晚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338.7kg·hm-2,其中鸭产品N是23.35kg·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均存在N亏缺;鸭子系统N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N;鸭粪N作为系统内被循环利用的养分,早、晚稻两季循环率分别为2.5%和3.5%.两季稻作后,土壤截存的N量是178.6kg·hm-2.
关键词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鸭
子系统
土壤子系统
N循环
Keywords
rice-duck mutual ecosystem
duck sub-system
soil sub-system
N cycling.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信息网专版
8
出处
《中国禽业导刊》
2002年第16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鲜蛋
市场价格
畜牧业
大鹅加工
“稻鸭共生”
技术
分类号
F7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N、P循环
张帆
隋鹏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张帆
李海露
程凯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循环
张帆
高旺盛
隋鹏
陈源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徐建欣
徐志军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季磷循环
张帆
陈源泉
高旺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原文传递
7
“双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稻作季节氮循环
张帆
陈源泉
隋鹏
高旺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原文传递
8
信息网专版
《中国禽业导刊》
200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