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绘事后素”语义考辨
1
作者 高查清 蔡满园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2-76,94,共6页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 以朱熹和郑玄为代表的两派对《论语》中“绘事后素”之“后素”在解读上截然对立。前者解“素”为“粉地”,名词,解“后素”为“后于素”,即布好粉地然后在上面作画;后者解“素”为“以素粉勾勒”,动词,解“后素”为“后素之”,即绘画中“布完众色之后以素粉分布其间”。二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孔子“起予者商也”之内涵,亦没有将“绘事后素”之语义与整个对话语境结合起来加以审视。基于对《论语》“绘事后素”章节文本结构的逻辑分析,从对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参悟双方意图,推敲其“言外之意”,认为占据学术主流的“朱派”观点理据不足,“郑派”则对“后素”的本义作出了准确判断,惜乎对“素以为绚兮”的解释仍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 逻辑分析 言外之意 语义
下载PDF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尚儒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论语》 以为绚” “绘事后素” 孔子 朱熹 全祖望
下载PDF
“绘事后素”之我见——读王文娟《论儒家的色彩观》之“绘事后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龙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是子夏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但从汉郑玄、宋朱熹至今,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孔子《论语.八佾第三》中“绘事后素”一文的理解上存在断章取义、肢解孔子原文精神指向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对《论语.八佾第三》中“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礼后乎”前后语境及其内在联系的客观、理性的分析,证明了孔子在此文中所表述的精神内涵是关于外表形式与内在美的关系,而不是在述说“礼”与绘画理念的错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绚兮” “绘事后素” “礼后乎”
下载PDF
“绘事后素”与“白贲无咎”——浅谈中国绘画色彩美学中的儒、道合一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天成 《书画艺术》 2009年第5期70-71,共2页
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工艺,非常注重色彩的使用。《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色彩... 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工艺,非常注重色彩的使用。《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色彩美学传统,抑“彩”扬“墨”,即贬抑美艳的色彩而推重淡雅的水墨,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个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美学 中国 “绘事后素” 白贲 中国传统 《周礼》 历史进程 美学传统
下载PDF
“绘事后素”
5
作者 王富仁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0-35,共6页
从孔子的"绘事后素"的艺术主张谈起,论述了艺术心境的特征,并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不充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理"(理性、理论、思想)先"文"(文学、文学创作)后的创作模式,这破坏了作家艺术感觉的纯正性... 从孔子的"绘事后素"的艺术主张谈起,论述了艺术心境的特征,并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不充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理"(理性、理论、思想)先"文"(文学、文学创作)后的创作模式,这破坏了作家艺术感觉的纯正性和完整性,无法达到"绘事后素"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艺术感觉 艺术心境
下载PDF
阅读素养:阅读习惯的“绘事后素”
6
作者 陈林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阅读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反思自我、建构意义、激发行为的过程,与任何一种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素养”是处理某件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必然的行为质态,主要跟习惯有关。阅读素养的形成是各种阅读习惯的“绘事后素”,是诸多阅... 阅读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反思自我、建构意义、激发行为的过程,与任何一种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素养”是处理某件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必然的行为质态,主要跟习惯有关。阅读素养的形成是各种阅读习惯的“绘事后素”,是诸多阅读习惯合力而成的最终呈现。需要形成“三个转变”:一是变“重文本探讨”为“惯常方法修习”;二是变“传统指导模式”为“闲适课程修养模式”;三是变“被动运用”为“主动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阅读习惯 “绘事后素”
下载PDF
“绘事后素”辨——对《论语》一处译文的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昌红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前《论语》的各种版本对“绘事后素”的注解有很大不同,妨碍了读者对经文原意的正确理解,实有辨正之必要。综合可靠的文字证据、现代绘画色彩技法、文言虚词用法、历史文化知识及对《论语》内容的分析,文章对该句作了重新翻译。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论语》 译文 历史文化知识 画色彩 文言虚词 经文 实有
下载PDF
“绘事后素”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景志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77,共2页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的一句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怕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关键词 孔子 《论语·八佾》 “绘事后素” 训诂 注释 《论语译注》古代汉语 《论语批注》
下载PDF
基于“绘事后素”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银萍 张珊珊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第6期68-69,共2页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零起点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13 年8 月,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年5月,上海市推...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零起点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13 年8 月,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年5月,上海市推出了《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13〕59 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 “绘事后素” 实践 基础教育 语文课程 征求意见稿 质教育
下载PDF
《论语》“绘事后素”与《考工记》“后素功”考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鑫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3-89,共7页
《论语》"绘事后素"常常和《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联系考虑,或互为借鉴。经典释读史上有"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争,两者都是绘画的具体工艺。"后素功"承接"杂四时"... 《论语》"绘事后素"常常和《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联系考虑,或互为借鉴。经典释读史上有"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争,两者都是绘画的具体工艺。"后素功"承接"杂四时",应该是对绘画工艺的总结。所谓"先画后素""先素后画"之说偏离了章句结构,局限性明显。经过文本分析,并结合绘画过程,"素"当意为绘画中的单色颜料;"后"非"后(後)",而是古汉字"后",意为滋生,为单色颜料排列对比、杂糅调合的滋生过程;"功"为功绩之意。"凡画缋之事后素功"意为画缋是利用各种单色颜料的对比、杂糅错合的敷彩过程,以成就符合场合礼数的大功;"绘事后素"意为素色颜料杂糅生成画面的绚烂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绘事后素” 《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功”文本分析 释读 古汉字“后”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画论的“绘事后素”
11
作者 沈宁波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7期84-85,共2页
“绘事后素”这一论题所蕴含的“后于素”与“达于素”的意义指向具有丰富的艺术蕴含。“绘事后于素”,要有良好的媒介质地才可作画,绘画毕竞以写形为基础,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构图与设色的问题。
关键词 “绘事后素”“绘事达于素”“以色貌色”
下载PDF
基于“绘事后素”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略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彩弟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3期249-249,共1页
“绘事后素”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能够对“绘事后素”理念有所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是作用。本文先阐述“绘事后素”理念,接着提出基于... “绘事后素”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能够对“绘事后素”理念有所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是作用。本文先阐述“绘事后素”理念,接着提出基于“绘事后素”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以此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小学语文
下载PDF
孔子“绘事后素”思想之启示
13
作者 徐鼎一 《中国书画》 2014年第7期92-95,共4页
中国画发展有其真精神所在,故或显或晦,或宏或微,连绵不绝,命脉坚韧顽强。虽20世纪初叶以来,西学东渐,国学隐没,杂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国学以中国精神之血脉融入国人身体之中,潜滋其性。中国画自陈师曾倡"文"情怀、黄宾虹标"学"思想... 中国画发展有其真精神所在,故或显或晦,或宏或微,连绵不绝,命脉坚韧顽强。虽20世纪初叶以来,西学东渐,国学隐没,杂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国学以中国精神之血脉融入国人身体之中,潜滋其性。中国画自陈师曾倡"文"情怀、黄宾虹标"学"思想,命脉一线,未曾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孔子 20世纪初叶 西学东渐 中国精神 中国画 真精神 陈师曾
下载PDF
论“绘事后素”之“素地说”对水墨花卉烘晕法的阐述
14
作者 翁毓衔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6期18-19,共2页
"绘事后素"的释义经过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阐发已成为重要的儒家美学思想。而就绘事角度而言,大抵可概括为由郑玄与朱熹对"绘事后素"的两种不同注解衍生而来的"素功说"与"素地说"。文章基于朱... "绘事后素"的释义经过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阐发已成为重要的儒家美学思想。而就绘事角度而言,大抵可概括为由郑玄与朱熹对"绘事后素"的两种不同注解衍生而来的"素功说"与"素地说"。文章基于朱注而来的"素地说",联系朱熹在《跋汤叔雅墨梅》中所言的"倒晕素质"之新法,并通过分析其后的水墨花卉作品在此法上的传承关系,阐述朱熹所注"绘事后素"的文本意义与水墨花卉中"倒晕素质"法的图像之间的互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朱熹 “倒晕质” 水墨花卉 烘晕法
下载PDF
礼以遂其美——《论语》“绘事后素”章旨研味
15
作者 周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5,共10页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章的诠释传统,以郑玄、朱熹为代表,大致形成了素在后与素在先两条路向,或曰天然禀赋待礼以修治,或谓道德品质乃礼之根本。分歧的核心是如何看待礼的性能和意义。参详该章的师生问答,“素以为绚兮”是话...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章的诠释传统,以郑玄、朱熹为代表,大致形成了素在后与素在先两条路向,或曰天然禀赋待礼以修治,或谓道德品质乃礼之根本。分歧的核心是如何看待礼的性能和意义。参详该章的师生问答,“素以为绚兮”是话题之由,若对其中的“为”字足够重视,当可从动态塑造的向度给解读带来启发。由子夏“何谓也”之款叩到孔子“可与言《诗》”之欣叹,以美事之遂成作为潜台词,连贯的义脉乃得显发:献疑于容色,解喻以绘功,触悟在礼意;进而回思开端,由礼观诗。塑造和转化之功,贯穿于问答的始终。人的自我完善亦须礼以成全,谦约成身而成之于行,切己成就深具教养的纯正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事后 仁-礼 塑造与转化 成全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新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冬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7,共2页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回答子夏提问时所说的一句名言,其言简,但意却不赅,干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对其注疏、阐释,然理解和结论莫衷一是,至今仍在争论之中。又因言中涉及“绘事”二字,此句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画论之一。
关键词 新释 “绘事后素” 成语 词义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考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东义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关于孔子“绘事后素”一语,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绘事后素”一语载于《论语·八佾》,其文曰: 子夏问曰: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关于孔子“绘事后素”一语,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绘事后素”一语载于《论语·八佾》,其文曰: 子夏问曰: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考释 《诗》 孔子 论语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在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中之呈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艳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绘事后素”理念是孔子整个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论语·八佾篇》中孔子回答子夏提问时发表的言论。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后素”理念是孔子整个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论语·八佾篇》中孔子回答子夏提问时发表的言论。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对“绘事后素”的阐释,目前众说纷纭,各有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写意花鸟画 八大山人 政治思想 伦理道德 美学思想 哲学思想 孔子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琳 《艺术评论》 2007年第6期65-66,共2页
《论语》记载孔子答子夏问的一句话“绘事后素”,现代学人视为画论及美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时出新解,诉讼不己。本文拟从文献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论语》 美学理论 文献学 子夏 孔子 记载 命题
原文传递
“素以为绚”与“绘事后素”的注疏与英译 被引量:2
20
作者 鄢秀 郑培凯 《东方翻译》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论语·八佾》第八章是一段子夏与孔子的问学对答,其中有两段文句“素以为绚”与“绘事后素”,最能反映历代经解的复杂多样,以及汉代解经学与宋代解经学的对立情况。当今通行的各家英译,大多数遵循朱熹的解释。近来由“企鹅经... 《论语·八佾》第八章是一段子夏与孔子的问学对答,其中有两段文句“素以为绚”与“绘事后素”,最能反映历代经解的复杂多样,以及汉代解经学与宋代解经学的对立情况。当今通行的各家英译,大多数遵循朱熹的解释。近来由“企鹅经典丛刊”出版的金安平新译《论语》,则恢复了汉代解经的诠释。本文分析各家译文的异同,并涉及经典翻译与英译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事后素” 英译 注疏 《论语》 解经学 第八章 汉代 文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