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脂肪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洪波 陈坚 +2 位作者 任洪强 周琪 赵由才 《中国沼气》 2001年第1期3-5,36,共4页
采用间歇培养实验研究了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等三种长链脂肪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毒性,以及癸酸对辛酸和月桂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癸酸和月桂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有严重抑... 采用间歇培养实验研究了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等三种长链脂肪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毒性,以及癸酸对辛酸和月桂酸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癸酸和月桂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有严重抑制,对厌氧颗粒污泥最大比产甲烷活性产生50%抑制的浓度(IC50)分别是5.6,1.9,4.6 mmol·L-1,其中癸酸的毒性最大。癸酸的存在能够增强辛酸和月桂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抑制。癸酸和辛酸,癸酸和月桂酸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辛酸和月桂酸IC50值因为癸酸的存在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长链脂肪酸 厌氧颗粒污泥 产甲烷活性 协同作用 油脂废水
下载PDF
硫化物在厌氧污泥中的分布和对产甲烷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托 马宏瑞 +1 位作者 杜占鹏 贾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3,共4页
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对硫化物在厌氧污泥中的分布特征及对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浓度低于120mgS·l-1时,抑制作用主要由系统的pH值升高引起的,大于120mgS·l-1时,主要由液相中高浓度的硫化物引... 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对硫化物在厌氧污泥中的分布特征及对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浓度低于120mgS·l-1时,抑制作用主要由系统的pH值升高引起的,大于120mgS·l-1时,主要由液相中高浓度的硫化物引起;当硫化物浓度达160mgS·l-1时,H2S逸出量达到最大,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也趋于饱和.pH值升高增加了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H2S逸出量降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硫化物向液相转移,并使H2S逸出量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硫化物 厌氧污泥 产甲烷活性 抑制作用 中高浓度 温度升高 pH值 逸出量 H2S
下载PDF
MEC产氢过程中抑制产甲烷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厉炯慧 喻涛 +2 位作者 陈英 张孝宁 张璐 《能源环境保护》 2015年第4期45-47,共3页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对抑制产甲烷作用的研究是在微生物电解池(MEC)厌氧消化产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依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主要采用定期曝气、缩短HRT、加入甲烷抑制剂、控制温度、调节SRT、控制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来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其...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对抑制产甲烷作用的研究是在微生物电解池(MEC)厌氧消化产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依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主要采用定期曝气、缩短HRT、加入甲烷抑制剂、控制温度、调节SRT、控制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来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其中,低温,调节SRT和氧化还原电位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MEC反应器而言,是相对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 产甲烷作用 产氢
下载PDF
生物膜中典型腐蚀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下的腐蚀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金峰 王亚楠 +3 位作者 张一梦 郭定 张进凯 段继周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当微生物附着于金属表面,其细胞活动及代谢产物对金属造成的腐蚀影响称为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 Influenced Corrosion,MIC),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被认为是较具代表性的腐蚀性细菌之一。自然界中微生物... 当微生物附着于金属表面,其细胞活动及代谢产物对金属造成的腐蚀影响称为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 Influenced Corrosion,MIC),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被认为是较具代表性的腐蚀性细菌之一。自然界中微生物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多种微生物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群体感应等机制形成生物膜(Biofilm)共同定植在基体表面,这也是微生物腐蚀区别于其他腐蚀形式的重要结构。在混合微生物共存环境中,复杂的种间关系对金属材料可能造成比单一微生物更为严重的腐蚀破坏。针对生物膜及锈层中典型腐蚀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致金属腐蚀现象,分别论述了生物膜形成过程、影响微生物成膜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物膜结构特征及与微生物腐蚀的相关性,系统地对实海金属锈层测序分析发现的典型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下的腐蚀机制进行讨论,包括藻菌体系、铁氧化菌(IOB)与SRB、产甲烷古菌(MA)与SRB等。最后总结了腐蚀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生物膜 微生物共存 种间相互作用 硫酸盐还原菌 铁氧化菌 产甲烷古菌
下载PDF
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两相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新媛 黄耀坤 +2 位作者 吴楠 彭锦星 靳登超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5-1000,共6页
通过两相厌氧发酵批式实验,研究牛粪和餐厨垃圾在不同混合比例下(4∶0,3∶1,2∶2,1∶3和0∶4)的产氢、产甲烷和产能特性,探究混合基质发酵在两相厌氧发酵产能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氢气产率、甲烷产率和能量产率均随着餐厨垃... 通过两相厌氧发酵批式实验,研究牛粪和餐厨垃圾在不同混合比例下(4∶0,3∶1,2∶2,1∶3和0∶4)的产氢、产甲烷和产能特性,探究混合基质发酵在两相厌氧发酵产能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氢气产率、甲烷产率和能量产率均随着餐厨垃圾占比的提高而增大,混合发酵在缩短产气延迟时间和提高最大产氢产甲烷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氢气产率和丁酸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混合发酵和餐厨垃圾产氢均遵循丁酸型代谢途径;牛粪单独发酵时的主要挥发性脂肪酸产物为乙酸,氢气产率很低;混合发酵产氢在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1∶3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而在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3∶1和2∶2时表现出拮抗作用;在产甲烷和产能方面混合发酵呈现协同作用,且协同率随牛粪占比的增加而提高;当牛粪和餐厨垃圾之比为3∶1时,产甲烷协同率和产能协同率分别为23.6%和20.4%,协同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牛粪 厌氧发酵 产氢产甲烷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赵临凯 戴美玲 +1 位作者 李明玉 刘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4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团队心理安全感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科研能力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应用一般资料问卷、知识隐藏行为量表、团队心理安全感量表、科研能力评价问卷对山西省和湖南省5所院校的387名护... 目的探讨团队心理安全感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科研能力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应用一般资料问卷、知识隐藏行为量表、团队心理安全感量表、科研能力评价问卷对山西省和湖南省5所院校的387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硕士研究生团队心理安全感得分为30(26,35)分,知识隐藏行为得分为48(37,57)分,科研能力评价得分为94(80,100)分。团队心理安全感与科研能力呈正相关,知识隐藏行为与科研能力呈负相关,团队心理安全感与知识隐藏行为呈负相关(均P<0.001),团队心理安全感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科研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1.25%。结论团队心理安全感是护理硕士研究生知识隐藏行为与科研能力的中介变量,护理教育者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知识隐藏行为,并增强团队心理安全感,是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硕士研究生 知识隐藏行为 科研能力 团队心理安全感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多元混合物料协同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金平 崔维栋 +2 位作者 黄娟娟 王春龙 吕鹏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4-1032,共9页
为评估农牧废弃物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对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了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结... 为评估农牧废弃物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对产甲烷性能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了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时,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混合原料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3种物料混合厌氧发酵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协同效应作用值为34.85%~70.39%,贡献效果显著(P<0.05);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50:20:30时,甲烷产率、累计甲烷产量和VS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0m L/g VS、20713m L和65.6%,比单一牛粪、蔬菜废弃物以及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32.9%、229.9%和82.0%.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反映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结果的R2均大于0.99,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比例为50:20:30时具有最大产甲烷速率17.34m L/(d·g)和较短的迟滞时间2.97d.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厌氧消化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物料 厌氧消化 协同促进作用 产甲烷速率 累计甲烷产量 VS降解率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中甲烷释放特性和产甲烷菌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美慈 闵航 +1 位作者 吴伟祥 贾伯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从不同母质发育的6种类型土壤(3种旱土和3种水稻土)种稻时的甲烷释放特性和产甲烷菌数量。结果表明,6种不同类型土壤种稻期问的甲烷释放趋势是一致的,即成活期时甲烷释放量较少,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至分蘖盛期达最高,...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从不同母质发育的6种类型土壤(3种旱土和3种水稻土)种稻时的甲烷释放特性和产甲烷菌数量。结果表明,6种不同类型土壤种稻期问的甲烷释放趋势是一致的,即成活期时甲烷释放量较少,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至分蘖盛期达最高,随后又逐渐减少,到分蘖末期后又有回升。不同类型的稻田和旱地土壤在种植水稻后,前者的甲烷释放量明显高于后者。稻田土壤则以pH近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黄松田土壤甲烷释放量为最多,其次是偏碱性的涂砂田,以偏酸性的老黄筋泥田为最少;旱地土壤淹水种稻后的甲烷释放量是黄松土>黄筋泥>成泥土。6种土壤淹水而不种稻时甲烷释放量明显低于种稻时的甲烷释放量。6种土壤淹水后不论种稻与否,产甲烷菌的数量是原先为稻田的土壤比原先是旱地的土壤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释放 母质 产甲烷作用 产甲烷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知识隐藏行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妙芬 肖黎 《生产力研究》 2016年第10期121-124,150,共5页
文章基于对我国中小企业102个组织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隐藏行为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组织运作过程中,良好的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员工的知识隐藏行为在两者... 文章基于对我国中小企业102个组织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隐藏行为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组织运作过程中,良好的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员工的知识隐藏行为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加入知识隐藏行为后组织氛围对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显著下降,且主动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更强;而被动隐藏知识行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企业组织绩效是有利的。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中小企业 知识隐藏行为 组织氛围 组织绩效 中介作用
下载PDF
长期培养和宏组学分析揭示了烃污染环境中的甲基营养型产甲烷途径
10
作者 Yi-Fan Liu Jing Chen +11 位作者 Zhong-Lin Liu Zhao-Wei Hou Bo Liang Li-Ying Wang Lei Zhou Li-Bin Shou Dan-Dan Lin Shi-Zhong Yang Jin-Feng Liu Xiao-Lin Wu Ji-Dong Gu Bo-Zhong M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64-275,I0007,共13页
针对石油烃污染的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石油烃转化为甲烷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修复策略。然而,目前对于微生物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十年的持续富集和转接培养,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够降解正构烷烃(C_(15)~C_(20))并... 针对石油烃污染的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石油烃转化为甲烷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修复策略。然而,目前对于微生物厌氧烃降解产甲烷的机制尚不清楚。经过十年的持续富集和转接培养,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够降解正构烷烃(C_(15)~C_(20))并且产甲烷富集培养体系,并且经过转接培养该培养物在甲烷生产的动力学特性方面得到了持续的提高。综合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的分析结果,发现正构烷烃主要通过Desulfosarcinaceae、Firmicutes和Synergistetes菌通过富马酸加成的方式进行起始活化,然后在Tepidiphilus菌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同时,体系中含量较多的Anaerolineaceae菌主要负责死细胞生物质的回收。根据宏转录组学分析结果,甲烷主要通过H2依赖型的甲基营养甲烷途径产生,主要由候选门Verstraetearchaeta内的Methanomethyliaceae通过利用死细胞生物质回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三甲胺来产生甲烷。这些发现表明,依赖H2的甲基营养产甲烷菌以及甲基营养产甲烷菌可能在含石油烃的地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 石油烃污染 富集培养 正构烷烃 代谢作用 厌氧环境 宏基因组 修复策略
下载PDF
杭州湾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内的碳循环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行良 谭丽菊 +5 位作者 段晓勇 印萍 谢永清 杨磊 董超 王江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0,共10页
杭州湾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浅层生物气,作为温室气体CH4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甲烷厌氧氧化(AOM)及相关碳循环过程,对正确评估浅层生物气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YS6孔柱状沉积物孔隙水、顶空气等地球化学参数的测试... 杭州湾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着大量的浅层生物气,作为温室气体CH4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甲烷厌氧氧化(AOM)及相关碳循环过程,对正确评估浅层生物气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YS6孔柱状沉积物孔隙水、顶空气等地球化学参数的测试分析,基于质量平衡和碳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利用"箱式模型"定量研究了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内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SMTZ位于海底约6~8 mbsf沉积层,其内部碳循环过程除了包含有机质的硫酸盐还原(OSR)、AOM和碳酸盐沉淀(CP)反应外,还隐藏存在"AOM生成的溶解无机碳(DIC)"产甲烷反应(CR),反应速率分别为9.14、7.42、4.36、2.72 mmol·m^-2·a^-1,而有机质降解产甲烷反应(ME)未发生。各反应对SMTZ内孔隙水DIC的补充贡献率为OSR>AOM>ME,而对DIC的消耗贡献率CP>CR。深部含甲烷沉积层向上扩散而来的CH4并不是驱动SMTZ内部SO42-还原的唯一电子供体,CR和OSR反应亦是导致进入SMTZ内硫酸盐扩散通量大于甲烷的重要因素,且SMTZ下边缘沉积层出现明显的13CH4亏损亦与CR反应有关。本研究认为,定量评估海底沉积物中AOM作用的相对强弱时,SMTZ内可能存在的"隐藏的"产甲烷作用(如CR、ME等)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厌氧氧化 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内碳循环 “隐藏的”产甲烷作用 箱式模型 杭州湾
下载PDF
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大蒜素体外抗隐藏管状线虫的作用
12
作者 许正敏 陶永平 +2 位作者 佘波 李萍 张志勇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1-41,48,F004,共3页
关键词 吡喹酮 阿苯达唑 大蒜素 体外作用 隐藏管状线虫 抗蠕虫药
下载PDF
外寄生物疫苗靶向“暴露”与“隐藏”抗原的双重作用
13
作者 冯洁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外寄生物疫苗 “暴露”抗原 “隐藏”抗原 双重作用 抗体滴度
下载PDF
微氧曝气对ABR处理含硫酸盐废水SRB和MPB去除底物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宽峰 沈耀良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111,117,共5页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工艺,考察其处理低C/S比废水时,微氧曝气对削弱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产甲烷菌(MPB)去除底物的抑制作用的影响和效能研究。通过分析曝气位置对反应过程中各隔室中的硫酸根、COD、硫离子、pH等变化的影...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工艺,考察其处理低C/S比废水时,微氧曝气对削弱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产甲烷菌(MPB)去除底物的抑制作用的影响和效能研究。通过分析曝气位置对反应过程中各隔室中的硫酸根、COD、硫离子、pH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相和产甲烷相在ABR中呈现明显的相分离特征,在质量浓度0.4~0.6mg/L的DO能将硫化物质量浓度从45mg/L左右降到5mg/L左右;在硫酸盐还原相和产甲烷相前端曝气能促进SRB与MPB的协同作用,COD去除率从80%提升到95%左右,硫酸盐去除率也从80%提升至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硫酸盐还原菌 产甲烷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孤北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毕研鹏 田世澄 陈永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 孤北地区是沾化凹陷东部一个斜坡构造单元 ,下第三系沉积期间孤岛潜山为其提供陆源碎屑物 ,渤南—孤北洼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以Tr—T6等厚图为基础 ,再现了孤北地区下第三系沉积初古地形样式。指出沿沟谷发育的上倾尖灭砂岩体及断层附近的残丘有利于形成隐蔽圈闭 ,是该区下一步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结合古地貌特征对孤北 35含油区块进行滚动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地区 古地貌特征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砂岩体 残丘 隐藏圈闭 沾化凹陷
下载PDF
高氨氮在厌氧发酵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冰 傅金祥 张荣新 《河南科技》 2009年第3期37-38,共2页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成分复杂,常含有多种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成分,且不同废水所含毒物的种类、浓度相差很大,因而影响到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例如,高浓度的氨氮就是废水厌氧...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成分复杂,常含有多种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成分,且不同废水所含毒物的种类、浓度相差很大,因而影响到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例如,高浓度的氨氮就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产甲烷菌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沼气发酵微生物的核心,产甲烷活性是反映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高浓度有机废水 抑制作用 氨氮 厌氧生物处理 发酵微生物 生物处理技术 产甲烷活性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早期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雪停 刘丽华 +1 位作者 吴能友 程家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17-26,共10页
海洋沉积物中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以有机质降解为基础。按照反应自由能大小,有机质依次被O2、NO-3、Mn4+、Fe3+、SO2-4氧化,在产甲烷菌作用下发生产甲烷作用,形成大量生物成因甲烷,这是海洋沉积物中甲烷主要来源之一。甲烷气体在向上运移... 海洋沉积物中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以有机质降解为基础。按照反应自由能大小,有机质依次被O2、NO-3、Mn4+、Fe3+、SO2-4氧化,在产甲烷菌作用下发生产甲烷作用,形成大量生物成因甲烷,这是海洋沉积物中甲烷主要来源之一。甲烷气体在向上运移过程中既可在水合物稳定带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物,游离态和溶解甲烷也可以在硫酸盐还原菌和甲烷菌联合作用下发生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并与沉积物中的Ca2+、Fe2+结合,形成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这一系列过程埋藏了大量甲烷(碳),成为重要的碳汇。早期成岩作用的各种反应机制,特别是沉积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其产生的阳离子同位素分馏仍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概括了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质降解及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反应机理,黄铁矿、碳酸盐岩等自生矿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同位素分馏特征等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成岩作用 产甲烷作用 硫酸盐还原作用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 自生矿物 同位 素分馏
下载PDF
隐藏的泡沫
18
作者 何玉梅 《董事会》 2008年第4期48-54,共7页
中国平安在回归A股不到一年后,提出巨额再融资方案,市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其行为是恶意圈钱。在其他上市公司再融资传闻的合力作用下,股指狂泻,投资者信心一落千丈。大规模再融资潮的汹涌澎湃,其背后是一个泡沫迅速膨胀的过程。
关键词 泡沫 隐藏 投资者信心 融资方案 合力作用 上市公司 再融资 A股
下载PDF
政策引擎作用凸显 危废处理迎崛起时刻 被引量:2
19
作者 再协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6年第4期14-14,共1页
尽管面临着较大的产业瓶颈,但作为固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危废处理市场前景仍然被广泛看好。据相关专业机构预计,2020年,我国危废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左右。目前,环保行业的知名企业也纷纷进军这片蓝海,我国危废处理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 尽管面临着较大的产业瓶颈,但作为固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危废处理市场前景仍然被广泛看好。据相关专业机构预计,2020年,我国危废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左右。目前,环保行业的知名企业也纷纷进军这片蓝海,我国危废处理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其污染危害呈现出的长期性和隐藏性等特点,极易形成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 固废 污染危害 环保行业 污染隐患 引擎作用 污染源控制 政策面 快速增长阶段 发展阶段
下载PDF
基于矩阵作用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抗量子攻击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黄华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6,共7页
半群作用问题作为离散对数问题的推广,在公钥密码的设计中有着重要应用。通过分析基于整数矩阵乘法半群在交换群直积上的作用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将矩阵看作直积元素的指数,这类矩阵作用具有类似群的指数运算法则。首先证明了若矩阵作... 半群作用问题作为离散对数问题的推广,在公钥密码的设计中有着重要应用。通过分析基于整数矩阵乘法半群在交换群直积上的作用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将矩阵看作直积元素的指数,这类矩阵作用具有类似群的指数运算法则。首先证明了若矩阵作用是单射或隐藏子群的生成元个数小于或等于矩阵阶的平方,则这类矩阵作用问题可在多项式时间归约为矩阵加法群直和的隐藏子群问题。其次证明了交换矩阵作用问题一定可在多项式时间归约为矩阵加法群直和的隐藏子群问题。因此基于这类矩阵作用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无法抵抗量子攻击,该结论对抗量子攻击的公钥密码设计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算法 隐藏子群问题 半群作用问题 公钥密码 抗量子攻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