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韵”在当代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呈现
1
作者 陈叶蕾 韩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韵”作为独具中国传统审美的特质之一,审美上的造诣对现今的艺术创作仍有千古不朽的影响。深谙“韵”的精神,在影视动画中的意韵营造、节韵律推动、声韵渲染、国韵创新等方面彰显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韵”。本文从“韵”的意象思维和... “韵”作为独具中国传统审美的特质之一,审美上的造诣对现今的艺术创作仍有千古不朽的影响。深谙“韵”的精神,在影视动画中的意韵营造、节韵律推动、声韵渲染、国韵创新等方面彰显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韵”。本文从“韵”的意象思维和“韵”影视内涵两方面出发,以近年来中国影视动画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当代背景和发展现状,探讨中国影视动画与中国之韵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中国影视动画 意境 节奏
下载PDF
听“戏”品“韵” 姜万通钢琴三重奏《戏韵》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珊珊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本文以姜万通创作的钢琴三重奏《戏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旋律构思、润腔表达、结构形态、音响塑型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作品所呈现的独特艺术特色:作品用钢琴三重奏的音乐表现形式,始终突出京剧的风格神韵和精神表达,将中国传统京剧音... 本文以姜万通创作的钢琴三重奏《戏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旋律构思、润腔表达、结构形态、音响塑型的研究,总结归纳了作品所呈现的独特艺术特色:作品用钢琴三重奏的音乐表现形式,始终突出京剧的风格神韵和精神表达,将中国传统京剧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思维巧妙融合,创造出一些既熟悉又新奇的个性化音响,凸显了戏曲音乐的质感和风格韵味的别致。这不仅体现了作曲家姜万通对当代室内乐作品创作的价值追求,也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万通 钢琴三重奏《戏 京剧风格 艺术特色 听“戏”品“韵”
下载PDF
“韵”的美学身份形成考
3
作者 柯丽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8,共10页
“韵”是中国美学、艺术学中的代表性范畴,其肇端于音乐领域。就字形而言,其脱胎于“均”,就字义来讲,与“音”“和”相通。在汉代以后的艺术实践中,通过音乐和文学对音声之韵的强调,“韵”的节奏内涵得以凸显。音声领域的节奏认同,实... “韵”是中国美学、艺术学中的代表性范畴,其肇端于音乐领域。就字形而言,其脱胎于“均”,就字义来讲,与“音”“和”相通。在汉代以后的艺术实践中,通过音乐和文学对音声之韵的强调,“韵”的节奏内涵得以凸显。音声领域的节奏认同,实际上属于集体无意识中人们对生命节奏认同的具体化。以生命节奏为连接点,魏晋人物品藻实现了“韵”从音声之韵向人物之韵的理论进阶,人物品藻所尚之“韵”就是对生命节奏的发现和张扬。在人物品藻的助力下,“韵”在人们认知领域获得了合法性,亦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泛关注。这一过程,起到了反哺艺术审美的作用。“气韵”作为“韵”的次生范畴,不仅实现了对人物品藻中“动”之生命节奏的继承,也初步完成了人物之韵向美学之韵的理论升华。总体上,“韵”作为美学范畴经历了音声之韵、人物之韵、美学之韵的不断成熟过程。无论生活审美中的“以静言韵”,还是艺术审美中的“以动言韵”,都属于“韵”美学化历程的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音声审美 生命节奏 人物品藻
下载PDF
“气”与“韵”在古筝演奏中的具体运用
4
作者 周梅娴 《品位·经典》 2023年第7期132-134,共3页
“气”是构成音乐艺术之美的力量源泉,“韵”可以表现出音乐独特的灵感和生命力,当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时,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在弹奏古筝时,将“气”与“韵”相结合,可以增强其艺术表现能力。文章从古筝的现状入手,... “气”是构成音乐艺术之美的力量源泉,“韵”可以表现出音乐独特的灵感和生命力,当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时,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在弹奏古筝时,将“气”与“韵”相结合,可以增强其艺术表现能力。文章从古筝的现状入手,对“气”与“韵”的运用技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与“韵” 古筝演奏 具体运用
下载PDF
论“韵”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良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4-102,共9页
论“韵”的美学内涵陈良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中国诗学中,“韵”是一个多义术语,有形的韵文之用“韵”(如《文心雕龙·声律》所云“同声相应谓之韵”,“叠韵离句而必”)固然是它的初义,而超越此义作无形的把握,用以品人、... 论“韵”的美学内涵陈良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中国诗学中,“韵”是一个多义术语,有形的韵文之用“韵”(如《文心雕龙·声律》所云“同声相应谓之韵”,“叠韵离句而必”)固然是它的初义,而超越此义作无形的把握,用以品人、品诗、品字、品画乃至在一切文艺样式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美学内涵 “气韵” 司空图 黄庭坚 钱钟书 审美创造 绘画理论 文心雕龙 中国诗学
下载PDF
中国艺术范畴“韵”源考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建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104-107,共4页
"韵"是中国艺术特质的重要概念。"韵"概念的出现与魏晋玄学追求超逸高蹈的思致相关,但将"韵"概念与"神"、"气"、"律"等概念结合起来,成为表达艺术特殊审美境界的概念,则... "韵"是中国艺术特质的重要概念。"韵"概念的出现与魏晋玄学追求超逸高蹈的思致相关,但将"韵"概念与"神"、"气"、"律"等概念结合起来,成为表达艺术特殊审美境界的概念,则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期间佛教般若思想的渗透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促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韵” 般若 艺术特质
下载PDF
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书“韵”论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世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韵” 渊源流变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从姜白石自度曲看词乐创作中的“音”“韵”关系——兼及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修海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9,共10页
本文以姜白石词调歌曲17首的创作为例,同时结合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并作为参照,探讨宋代词调音乐创作中"音""韵"关系的构成特点及度曲法则。文中指出,在姜白石17首词乐作品中,不仅起韵、尾韵、... 本文以姜白石词调歌曲17首的创作为例,同时结合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并作为参照,探讨宋代词调音乐创作中"音""韵"关系的构成特点及度曲法则。文中指出,在姜白石17首词乐作品中,不仅起韵、尾韵、结韵的相对应之音,大多为主音(有三首属"宫调徵起"现象),并且句中韵出现的全部或主要对应于第五级、第六级、第三级、第二级的例子,值得重视,客观上与姜白石词乐创作思维中有意识把握的调式或旋律色彩构成有关。在其作品中,凡起韵、尾韵、结韵一般都记有延长音,其句中韵大多数也记有延长音。本文不是一般地讲"起调"为"起韵"之声,而是指出上、下阕中的"起韵"、"尾韵"、"结韵"和各种句中用韵,呈现有不同现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姜白石如何有意识地在创作中把握"音""韵"关系,从而构成姜白石词乐创作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关系 协畅 起调毕曲 主音(主声) (头句句中起/头句句尾起) (尾)句中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视野中的“韵”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建次 孙青玥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11,共7页
中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古典诗论对“韵”的论说,二是古典词论对“韵”的论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 中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古典诗论对“韵”的论说,二是古典词论对“韵”的论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学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韵”范畴 维面 论说
下载PDF
从术语学论“韵”和“韵部”的定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开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共8页
术语学要求各门学科的术语名称统一 ,内涵固定 ,层级、序列合理。目前汉语音韵学的“韵”和“韵部”不符合这一要求 ,给学习和研究增加困难。造成“韵”、“韵部”混乱的原因是 :(1 )韵书体例的演变 ;(2 )对上古韵部的研究限于音质音位 ... 术语学要求各门学科的术语名称统一 ,内涵固定 ,层级、序列合理。目前汉语音韵学的“韵”和“韵部”不符合这一要求 ,给学习和研究增加困难。造成“韵”、“韵部”混乱的原因是 :(1 )韵书体例的演变 ;(2 )对上古韵部的研究限于音质音位 ;(3)“韵”和“韵部”各自的内涵悄悄演化。汉语音韵学韵母方面的音韵单位可由“韵类”、“韵”、“韵部”、“韵组”、“韵摄”分为五级 ,从小到大形成术语系列。建议工具书在再版时作出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学 “韵” “韵部” 定义 汉语音 书体例 上古语音 单位
下载PDF
论宋代理学与“远”、“逸”、“韵”对艺术思维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丹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5,共8页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远” “逸” “韵” 艺术思维
下载PDF
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建次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时雍 诗歌批评 “韵” “趣” “味” 运用 阐说
下载PDF
余音复来 悠扬婉转——论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对“韵”美风格的艺术共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0-104,111,共6页
"韵"是一个常见的艺术概念,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文章在分析宋代美学风格尚"韵"之美的文化原因的基础上,揭示"韵"的美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韵"之美在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中的体现,以此寻找... "韵"是一个常见的艺术概念,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文章在分析宋代美学风格尚"韵"之美的文化原因的基础上,揭示"韵"的美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韵"之美在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中的体现,以此寻找二者对"韵"之美的艺术共现,由此可窥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诗画相融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山水诗 宋代山水画 “韵”美风格 艺术共现
下载PDF
浅析舞蹈的“气”与“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曼曼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4期209-209,共1页
"气"、"韵"是中国舞蹈美学理论的一大特质,"气"与"韵"不是相互平行的两个不同属概念,而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笔者剖析了"气"与"韵"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并且探讨了二者... "气"、"韵"是中国舞蹈美学理论的一大特质,"气"与"韵"不是相互平行的两个不同属概念,而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笔者剖析了"气"与"韵"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并且探讨了二者结合对于舞蹈质约飞跃的促进作用。使得舞蹈达到"灵"与"形"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气” “韵” 统一灵与形
下载PDF
苏轼的“韵”论
15
作者 徐建芳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138-140,共3页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简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简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至味的内容。"韵"于文艺作品的意义主要在...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简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简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至味的内容。"韵"于文艺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一"、韵"是决定文艺作品是否具有流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二"、韵"是区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重要分水岭。而作家要想创作出富有高韵的作品,必须有深厚广博的学识积淀和超尘脱俗、淡泊虚静的人品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韵” 本质属性
下载PDF
“韵”字小识
16
作者 赵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韵"作为一个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批评用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艺术概念,它不仅指涉到音乐,还有绘画、书法,甚至是文学,特别是诗词歌赋品评的重要标准。从对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用语的梳理分析,"韵"又不仅有着艺术本体论... "韵"作为一个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批评用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艺术概念,它不仅指涉到音乐,还有绘画、书法,甚至是文学,特别是诗词歌赋品评的重要标准。从对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用语的梳理分析,"韵"又不仅有着艺术本体论角度的范畴意义和概念运用,同时还是艺术批评中作品与阅读赏析的重要中介及艺术的审美创造重要尺标。它与"和","同","言意之辩"以及"品味"、"鉴赏"等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艺术批评 传统审美
下载PDF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
17
作者 胡建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论 “韵”范畴 维面 阐说
下载PDF
“韵”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
18
作者 胡建次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韵”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韵”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韵”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韵”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但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 “韵”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韵”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韵”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韵”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但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韵”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对词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及对词韵创造与生成的考察上。上述两个维面,将“韵”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展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韵”范畴 承传
下载PDF
读出新诗的形式美——以苏教版必修一读本新诗“韵”专题为例
19
作者 唐修亮 《语文知识》 2014年第3期60-63,共4页
新诗的“形式”与“意象”是衡量新诗艺术成就的核心指标,对于新诗的阅读与欣赏,需要挖掘出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来。即既要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还要能够读出新诗的形式美,尤其是旋律美来。
关键词 形式美 新诗 “韵” 苏教版 专题 读本 艺术成就 “意象”
下载PDF
中国音乐之“韵”的人本内核与形式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承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韵”是中国音乐乃至一切艺术中普遍具有的审美特质,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一个概念,“韵”的内涵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从“声韵”到“风韵”到“气韵”再到“余韵”这样一个不断转换、拓展、深入... “韵”是中国音乐乃至一切艺术中普遍具有的审美特质,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一个概念,“韵”的内涵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从“声韵”到“风韵”到“气韵”再到“余韵”这样一个不断转换、拓展、深入和积淀的过程。“韵”在不同的艺术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其构成和本质基本相似,都是由形式之韵和意味之韵两个层面构成,又都以人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品格为内核,如沉静通达的魅力人格、厚积薄发的含蓄作风和自然简易的生活品位等。“韵”的这些人本内核离不开特定的呈现方式和生成机制,主要有线化、弯曲、游动、转折、顿挫和呼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有余” 含蓄 自然 人本内核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