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焦亚星 吴娅琦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94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7)与常规组(n=47)。试验组实施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94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7)与常规组(n=47)。试验组实施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管理后,两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度、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医院感染防控配合度评分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对人文态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环境及设备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实施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及能力,减少患者医院感染风险,有效提升患者感染控制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1M3S感染控制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手术结局、术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针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实验,重点探究1M3S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入院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4年7月的5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均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1M3S护理管理干预,分析相关观察... 针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实验,重点探究1M3S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入院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4年7月的5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均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1M3S护理管理干预,分析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护理后,对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肠道微生态指标与免疫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在肠道微生态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但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其肠道微生态分布,提升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状,综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3S护理管理模式 原发性肝癌手术 手术结局 术后肠道微生态分布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1+3”质量管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压疮防范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莹 谭广 +3 位作者 喻潇葳 杨丽华 王慧 江良县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3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索使用"1+3"质量管理模式用于防范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预防压疮时,我们使用"1+3"质量管理模式:即出现问题时要寻找本源且针对性地完善、制定一套有效流程,并进行分享,以防相似问题再次发生。成立住院患者压疮... 目的探索使用"1+3"质量管理模式用于防范患者压疮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预防压疮时,我们使用"1+3"质量管理模式:即出现问题时要寻找本源且针对性地完善、制定一套有效流程,并进行分享,以防相似问题再次发生。成立住院患者压疮防范管理小组,将重症监护室、放疗科等5个压疮高风险科室作为重点科室进行试点观察。结果自防压疮方案在全院各科室实施后,统计2011年1~6月期间,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降至1.6%,压疮预防管理措施落实缺陷率降至2.7%,压疮诊疗规范缺陷率降至3.8%,环节缺陷率降至21%(P〈0.05)。结论针对病人压疮事件,应及时采用"1+3"质量管理模式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优化防范方案并适当整改,积极主动地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减少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质量管理模式 压疮 高危病人
下载PDF
“1+3”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兰丽梅 杨秋菊 +1 位作者 段碧媛 彭惠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020-302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1+3"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护理服务中鼓励护士每发现或发生一个护理问题,都主动寻找主要原因,然后科室质控小组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或修改制度或流程,避免失误或差错再发生。并将实施前(2010年... 目的探讨实施"1+3"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护理服务中鼓励护士每发现或发生一个护理问题,都主动寻找主要原因,然后科室质控小组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或修改制度或流程,避免失误或差错再发生。并将实施前(2010年2—6月)与实施后(2010年8—12月)护理质量和常见护理问题重复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1+3"安全管理模式,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护理服务、技能考核、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问题重复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实施"1+3"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护理问题及重复发生概率,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安全管理模式 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基于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对提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邱火秀 苏丽彬 谢俏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CSSD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接收的器械985件以及同期工作人员12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6—11月福建省龙岩市第...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CSSD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接收的器械985件以及同期工作人员12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6—11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CSSD采取基于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接收的器械985件以及同期工作人员12名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管理质量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中器械清洗、医疗废弃物品管理、包装知识、设备使用维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管理质量中回收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无菌物品存放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中工作方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质量及安全、工作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可提升医院CSSD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升器械管理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5M1E分析法管理模式 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管理质量 医护人员满意度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景蓉 陈凤朱 +1 位作者 赵菁 胡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所取效果,评估对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检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入住于ICU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划... 目的 探讨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所取效果,评估对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检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入住于ICU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划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执行“1M3S”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评估两种护理模式应用优势以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测定结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19%、31.71%(P<0.05);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测定结果呈现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均较低(P<0.05)。结论 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在预防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3S”护理管理模式 ICU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1+3”质量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红臀防范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红 张梦瑜 +2 位作者 姚海霞 吴俐亚 梁锦晶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1+3"质量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红臀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日~4月20日新生儿室收治的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质量管理;将5月1日~8月1日收治的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1+3"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1+3"质量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红臀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日~4月20日新生儿室收治的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质量管理;将5月1日~8月1日收治的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1+3"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红臀。结果:研究组红臀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1+3"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要因分析、优化护理制度及流程,积极主动为患儿服务,降低了红臀的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加了患儿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质量管理 新生儿 红臀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陈丹燕 刘俊华 崔菲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分析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采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细节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1M3S护理管理模式 细节干预
下载PDF
“3S2E”护理管理模式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功能、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姚桂欢 郝丽丽 母建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分析将“3S2E”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对该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将“3S2E”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对该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3S2E”护理管理模式,并将2组患者的呼吸功能、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各项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观察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及每分通气量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ICU接受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来说,采用“3S2E”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2E”护理管理模式 ICU重症肺炎 呼吸功能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液科输血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0
作者 黄金凤 欧尽南 +1 位作者 李乐之 蒋开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1M3S结构化模式的PDCA质量管理模式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接受输血治疗的4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接受输血治疗的39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 目的:分析基于1M3S结构化模式的PDCA质量管理模式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接受输血治疗的4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接受输血治疗的39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输血流程及质量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基于1M3S模式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返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1M3S的PDCA结构化质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输血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3S 输血护理 PDCA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1M3S 管理模式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卫红 孔珊珊 +1 位作者 刘雁 申海艳 《护理管理杂志》 2020年第7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1M3S管理模式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1M3S管理模式即从规范管理、提高技能、改善服务、保障安全4个方面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运用1M3S体系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间点的... 目的探讨1M3S管理模式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1M3S管理模式即从规范管理、提高技能、改善服务、保障安全4个方面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运用1M3S体系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间点的体温、低体温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1M3S管理模式能降低患者手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能够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3S管理模式 低体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1M3S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申海艳 刘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1M3S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1M3S管理模式,从规范管理、提高技能、保障安全、改善服务四个方面对手术安全核查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果实施1M3S管理模式后,手术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知识的知晓率、手术安全... 目的探讨1M3S管理模式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1M3S管理模式,从规范管理、提高技能、保障安全、改善服务四个方面对手术安全核查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果实施1M3S管理模式后,手术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知识的知晓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手术安全核查单书写完整率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1M3S管理模式能提高手术人员对安全核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及手术安全核查单书写质量,从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3S 手术安全核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心血管内科ICU患者中对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承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给予1M3S护理管理模式后的相关并发症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接诊的138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的心血管内科ICU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1-12月接诊的140例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给予1M3S护理管理模式后的相关并发症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接诊的138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的心血管内科ICU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1-12月接诊的140例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的心血管内科ICU患者为干预组。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对比临床指标、护士执业技能和满意度。结果干预组CLABSI、CAUTI、压疮、溃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特级护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护士执业技能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1M3S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的心血管内科ICU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指标改善,有助于护士执业技能和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ICU 1M3S护理管理 并发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1+3管理模式在降低血液科住院患者未按时服药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秀燕 张烨 +2 位作者 徐亚芬 陶敏丽 徐菊玲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降低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药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1+3管理模式(发现1个问题后,寻找1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1套整改方案或流程,分享一群人)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用问题,从而降低患者的未按时服药率。... 目的降低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药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1+3管理模式(发现1个问题后,寻找1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1套整改方案或流程,分享一群人)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用问题,从而降低患者的未按时服药率。结果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未按时服药率从实施1+3管理模式前的1.29%降低到实施后的0.44%。结论1+3管理模式基于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并优化流程,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管理模式 口服药 用药安全
下载PDF
“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小花 谢开屏 +1 位作者 梁盼 石萍 《全科护理》 2016年第32期3429-3430,共2页
[目的]探讨"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科内项目小组,围绕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讨论,运用"1+3"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 [目的]探讨"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科内项目小组,围绕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讨论,运用"1+3"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采取相应改进方案,如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与患儿及陪护的配合,鼓励护士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改进临床护理用具,规范操作行为等,并对实施"1+3"管理模式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1+3"管理模式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1+3"管理模式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并优化流程,降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管理模式 儿科护士 针刺伤
下载PDF
应用1+3管理模式降低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延期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烨 朱冬红 郭群依 《护理学报》 2012年第8期48-49,共2页
总结1+3管理模式(即发现1个问题后,寻找1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1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在降低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延期率中的效果。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延期这一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发生化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化疗及时性、重要性认识... 总结1+3管理模式(即发现1个问题后,寻找1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1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在降低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延期率中的效果。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延期这一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发生化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化疗及时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低。提出整改方案:加强门诊随访复查,实施化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做好化疗及时性及化疗不良反应认识的宣教,包括制定巩固化疗依从性评估表,完善宣教内容及对象,完善出院流程等;分享改进成果。通过实践,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延期率由原来的69.1%降低到21.1%,减少了治疗风险,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延期 1+3管理模式 健康宣教
下载PDF
“3S2E”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玲娣 耿留兰 +1 位作者 张璇 孙筱晔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3S2E”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3S2E”护理管理模... 目的:探讨“3S2E”护理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3S2E”护理管理模式,由8名责任护士实施对应护理措施。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干预14 d时责任护士临床护理质量;两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吞咽功能等级。结果:干预14 d时,观察组责任护士临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14 d时,两组TP、ALB及Hb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3S2E”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水平,保证体内营养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2E护理管理模式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质量 吞咽功能
下载PDF
探究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1+3”管理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敖永琼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S0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1+3”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开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1+3”管理模式,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对比... 目的探究“1+3”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开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1+3”管理模式,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对比两组贵重仪器设备维修率、报损率以及手术室管理人员设备操作水平等指标。结果最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贵重仪器设备维修率、报损率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术室管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指标数值却远在对照组之上。结论将“1+3”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以及报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设备操作水平,确保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操作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贵重仪器设备 “1+3”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综合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婵 阎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8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800件医疗器械、3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3月未实施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800件医疗器械、3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3月未实施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400件医疗器械),4月至6月实施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400件医疗器械)。比较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综合素质。结果实施后,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工作人员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工作流程、质量控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不仅可提高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5M1E分析法的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消毒灭菌质量 工作效率 综合素质
下载PDF
“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9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月至12月和2020年1月至12月两个时期,我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个时期肿瘤科的护理质量,统计两个...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月至12月和2020年1月至12月两个时期,我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个时期肿瘤科的护理质量,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1+3”模式在肿瘤科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模式 护理安全管理 肿瘤科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