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下载PDF
辽东兰花岭地区古元古代Ⅰ型花岗岩类与辽吉A型花岗岩对比研究
3
作者 顾玉超 鞠楠 +3 位作者 陈仁义 杨凤超 胥嘉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39,共23页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_(2)O/Na_(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_(Hf)(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岩浆作用 型花岗岩类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半岛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4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5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介观离散力学模型及其Ⅰ型断裂强度负效应机理
6
作者 沈雷 吴杰 +3 位作者 邓通发 曹茂森 徐磊 李田雨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细聚丙烯(PP,直径小于100μm)纤维混凝土Ⅰ型断裂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机理尚不明晰。而且由于纤维数量过多,现有数值方法无法精细刻画细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对此通过考虑细PP纤维亲水性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的... 细聚丙烯(PP,直径小于100μm)纤维混凝土Ⅰ型断裂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机理尚不明晰。而且由于纤维数量过多,现有数值方法无法精细刻画细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对此通过考虑细PP纤维亲水性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的强度正效应和纤维桥接力强度贡献低于砂浆的强度负效应,并引入纤维直径等效系数(rf),实现介观尺度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FRC)力学行为模拟。研究表明:纤维直径等效系数(rf)建议小于10;当纤维微量添加时,细PP纤维提升基体局部水灰比,使基体强度上升,此时正效应高于负效应;随着纤维含量增加,由于纤维桥接力贡献无法补偿相应面积基体强度,负效应持续增长,PFRC宏观Ⅰ型断裂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聚丙烯纤维 混凝土 介观 离散模型 型断裂强度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7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腰淋巴结转移 125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结果假阴性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路遥 袁文涛 +2 位作者 江波 任书文 何成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临床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结果假阴性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方法 分析1例cTnⅠ检测结果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严重不符案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cTnⅠ检测系统进行复检,检测样本的抗核抗体谱和cTnⅠ自身抗体(cTn... 目的 探讨1例临床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结果假阴性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方法 分析1例cTnⅠ检测结果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严重不符案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cTnⅠ检测系统进行复检,检测样本的抗核抗体谱和cTnⅠ自身抗体(cTnⅠAAb),通过向样本中加入cTnⅠ-肌钙蛋白C(TnC)抗原,明确cTnⅠAAb对cTnⅠ检测的负性干扰程度;以“cTnⅠ免疫学检测干扰”和“cTnⅠAAb”为关键词,对知网和SCI数据库从1995年至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 患者因右下肢动脉栓塞入院,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全心增大,B型钠尿肽(BNP)水平大幅度升高,而cTnⅠ检测结果正常,其余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大幅度升高;cTnⅠ复检结果正常,抗核抗体SSB、Scl-70、CENPB均显示为弱阳性,cTnⅠAAb强阳性;血清样本加入cTnⅠ-TnC抗原后,cTnⅠ回收率随着加入cTnⅠ-TnC抗原量的增多而上升,呈正相关(P<0.0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5篇,排除15篇,最终保留文献20篇。结合病历分析和文献复习,该文主要从临床上干扰cTnⅠ免疫检测的角度出发,重点叙述cTnⅠAAb的研究进展,总结cTnⅠAAb干扰cTnⅠ免疫检测的成因和机制等研究现状。结论 cTnⅠAAb可与cTnⅠ特异性抗体竞争性结合cTnⅠ检测结果抗原表位负性干扰cTnⅠ的免疫检测,临床上遇到cTnⅠ检测结果和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严重不符时,应当积极寻找原因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免疫检测 负性干扰 抗原 心肌肌钙蛋白自身抗体
下载PDF
猪丹毒丝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陈超 高春阳 +5 位作者 刘刚 姜志康 柳宇 张雪莲 袁生 韩先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 敏感的猪丹毒丝菌检测方法, 本试验将猪丹毒丝菌的 grol 基因与载体TA/ Blunt- Zero 相结合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 DNA 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 立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 为建立一种快速、 敏感的猪丹毒丝菌检测方法, 本试验将猪丹毒丝菌的 grol 基因与载体TA/ Blunt- Zero 相结合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 DNA 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 立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测定。 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在 2×10^(2)~2×10^(9)copies/ μL 浓度范围内的质粒标准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 R^(2)=0.999 5,标准曲线为 y=-3.231x+41.834,未见非特异性扩增。 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浓度为 20 copies/ μL,敏感度比普通 PCR 提高了 1 000 倍。 用该方法检测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猪链球菌 3 型(Ss3)、猪链球菌 2型(Ss2)、大肠杆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m)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 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运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 20 株疑似猪丹毒丝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 60%,高于普通 PCR 检出率(50%)。 综上,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合临床上快速诊断丹毒丝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丝菌 grol基因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ABAQUS平台考虑T应力的Ⅰ型裂纹扩展模拟开发
10
作者 杨立云 韦鹏 +2 位作者 王青成 陈美霞 杨登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1,共8页
工程结构在制造工艺过程中或使用期间会产生裂纹,对结构断裂路径的预测和研究是防治工程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在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常数项T应力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criterion,MTS)和最小... 工程结构在制造工艺过程中或使用期间会产生裂纹,对结构断裂路径的预测和研究是防治工程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在考虑裂纹尖端应力场常数项T应力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criterion,MTS)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Minimum strain energy density criterion,SED)进行修正,采用Python语言对ABAQUS的前、后处理和有限元计算模块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计算最优解的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将修正后的准则编入裂纹自动扩展程序脚本中。利用上述二次开发程序对初始纯Ⅰ型裂纹的扩展路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采用ABAQUS脚本程序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表明了程序的有效性,进而实现考虑T应力的多种断裂准则对裂纹扩展路径的预测;当T应力值处于一定范围内时,修正的MTS准则无法预测裂纹发生的偏转现象,扩展路径呈直线,此时可采用修正的SED准则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数值模拟 扩展路径 型裂纹 T应力
下载PDF
“心衰Ⅰ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令谆 何安霞 +4 位作者 李婕 徐天 韩捷 湛武逸 陈建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等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证患者按区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口服,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 R)-133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气短、乏力、心悸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各单项积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LVID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患者LVIDs、SV、FS、LVEF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i R-133a、TGF-β1、CT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患者mi R-133a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皮肤黏膜淤青、黑便、肌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心衰Ⅰ号”能有效改善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mi 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室重构有关,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衰 心脏超声指标 miR-133a/TGF-β1/CTGF通路 心室重构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Ⅰ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蓝天 陆云燕 郭秋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2,共5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难题之一。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其重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是探索新型抗癌疗法的天然宝库,具有很高的...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难题之一。化疗和靶向治疗是其重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是探索新型抗癌疗法的天然宝库,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清热解毒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重楼,其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足厥阴肝经,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之功效。重楼主要适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以及惊风抽搐等症。重楼皂苷Ⅰ是中草药重楼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其化学结构为C_(44)H_(70)O_(16)。大量实验表明,重楼皂苷V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自噬、逆转肿瘤耐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EMT、调节肿瘤微环境等途径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查阅国内外关于重楼皂苷Ⅰ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重楼皂苷Ⅰ抗肿瘤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及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 抗肿瘤 凋亡 细胞周期 自噬
原文传递
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13
作者 林勇 孟立锋 +2 位作者 覃柳菊 李鹏 许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A组给予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B组给予甲泼尼龙+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行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β_(2)-GPⅠ/ox-LDL复合物;观察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A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长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BUN、Cys C、Scr、24 h尿蛋白定量、ET-1、vWF、β_(2)-GPⅠ/ox-LDL复合物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低分子肝素 肾病综合征 β2糖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Ag(Ⅰ)与氯苯基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14
作者 王卓渊 林香凤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8-11,39,共5页
本文合成了Ag(Ⅰ)与2-(o-氯苯基)苯并咪唑(OCBM)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UV、IR、摩尔电导率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199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08nm和247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 本文合成了Ag(Ⅰ)与2-(o-氯苯基)苯并咪唑(OCBM)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UV、IR、摩尔电导率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199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08nm和247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601nm和613nm处,荧光寿命τ601和τ613分别为0.40ns和0.35ns。Ag(Ⅰ)配合物可发射橙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是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氯苯基)苯并咪唑 Ag()配合物 合成 圆二色性 荧光性质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李利香 郭晋文 +5 位作者 李春蕾 任杰 杨国东 王晶 赵国磊 沈剑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62-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Ⅰ及颈血管彩超的检测。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载脂蛋白A-Ⅰ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最大流速(V max)、最小流速(V min)、阻力指数RI、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大小、颈动脉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A-Ⅰ水平越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水平越高,且载脂蛋白A-Ⅰ与颈血管血流、颈动脉狭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可应用载脂蛋白A-Ⅰ水平控制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干预指标,有助于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载脂蛋白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层理方向对含预制裂纹页岩Ⅰ型断裂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勇 胡双杰 +3 位作者 桂辉高 孙传猛 甘涛 李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层状页岩受内部层理方位分布特征的影响,其力学性质常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为了探究层理方向对层状页岩Ⅰ型断裂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层理倾角β、预制裂纹角度为0°的半圆盘试件开展三点弯曲静态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试... 层状页岩受内部层理方位分布特征的影响,其力学性质常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为了探究层理方向对层状页岩Ⅰ型断裂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层理倾角β、预制裂纹角度为0°的半圆盘试件开展三点弯曲静态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Ⅰ型标准化应力强度因子YⅠ会随着层理倾角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与层理倾角呈现出良好的三次函数关系,且仅在层理倾角β为0°和90°时,试件表现为纯Ⅰ型断裂模式,即层理倾角的变化会改变试件的断裂模式。同时,试件的Ⅰ型断裂韧度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与层理倾角呈二次函数关系;当层理倾角与预制裂纹角度垂直时,试件的Ⅰ型断裂韧度最大;而当层理倾角和预制裂纹角度平行时,试件的Ⅰ型断裂韧度最小。另外,基于扩展有限元法(XFEM),对半圆盘层状页岩试件的破断机制进行研究,验证了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层理方向 型断裂 断裂韧度 扩展有限元法 裂纹扩展
下载PDF
浅析OBE理念下的《汽车构造Ⅰ》一流课程建设
17
作者 金标 王书海 +1 位作者 费强 江深 《时代汽车》 2024年第8期105-107,共3页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文章以《汽车构造Ⅰ》课程为例,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遵循OBE理念,加强课程总体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A...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文章以《汽车构造Ⅰ》课程为例,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遵循OBE理念,加强课程总体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AEEA”的三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过程化、多元化、混合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专任教师开展一流课程建设与实施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AEEA教学模式 汽车构造
下载PDF
OBE理念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水质工程学Ⅰ课程设计”为例
18
作者 马玉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OBE理念和过程管理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课程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教学课程,缺少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会导致设计质量下降,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现OBE理念和加强过程管理成为目前亟需解...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OBE理念和过程管理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课程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教学课程,缺少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会导致设计质量下降,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现OBE理念和加强过程管理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水质工程学Ⅰ课程设计”网上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从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超星泛雅平台等作为过程管理和师生交互平台,规范了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实现了OBE理念和过程管理。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规范化和过程管理等改革与实践措施可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改革 OBE理念 过程管理 水质工程学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致胃肠道反应和电解质紊乱1例
19
作者 田鹤 胡如波 杨同聚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34-35,共2页
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筛检结直肠和远端回肠末端疾病的工具,在临床应用广泛。研究[1]表明,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检查前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有密切关联,肠道准备不佳,不仅会对检查效果及治疗情况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服用... 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筛检结直肠和远端回肠末端疾病的工具,在临床应用广泛。研究[1]表明,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检查前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有密切关联,肠道准备不佳,不仅会对检查效果及治疗情况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Ⅰ)行肠道准备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胃肠道反应 电解质失调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陈孝军 侯子言 +2 位作者 彭元涛 詹道开 徐璐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257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情...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257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干预的时间节点(2021年1月1日)为界限将其分为对照组(1212例)与干预组(1358例),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及合理率。结果:对照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为60.81%,高于干预组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率为60.89%,低于干预组的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率9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专项点评、医嘱审核、抗生素培训等措施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生素使用率,并提高其使用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类切口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