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及其应激复发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卓 颜畅 +2 位作者 李怡芳 栗原博 何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5-1190,共6页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常见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原发感染后,HSV-1在上皮细胞大量复制,然后沿轴突逆行至感觉神经节并潜伏下来。当机体在一定的应激负荷下,潜伏感染的病毒重新激活,从而造成复发性疾病。因此,阐明病毒潜伏...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常见的病原体,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原发感染后,HSV-1在上皮细胞大量复制,然后沿轴突逆行至感觉神经节并潜伏下来。当机体在一定的应激负荷下,潜伏感染的病毒重新激活,从而造成复发性疾病。因此,阐明病毒潜伏感染及应激复发的相关机制,将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预防、治疗和控制带来新的启示。该文就HSV-1潜伏感染与应激复发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 复发 应激 干扰素 免疫逃逸
下载PDF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G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洁 李越希 张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5-58,63,共5页
通过计算机分析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G的氨基酸序列 ,筛选出HSV1 gG蛋白中优势抗原决定簇位点 ,用PCR技术扩增克隆含强抗原决定簇较集中的基因片段。将该段基因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GEX 4T 2内 ,转化大肠杆菌TG1 ,构建成功了高效表达... 通过计算机分析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G的氨基酸序列 ,筛选出HSV1 gG蛋白中优势抗原决定簇位点 ,用PCR技术扩增克隆含强抗原决定簇较集中的基因片段。将该段基因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GEX 4T 2内 ,转化大肠杆菌TG1 ,构建成功了高效表达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工程菌。用纯化的表达蛋白HSV1 gG GST作抗原ELISA分析证实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糖蛋白G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灰树花β-葡聚糖体外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秀 孙红武 徐泽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对其细胞毒性、病毒灭活、吸附和增殖等进行体外抗病毒研究,从而研究其抗病毒效应。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Vero E6细胞上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其IC50为5.18mg/mL,TI为34.1。结果表明... 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对其细胞毒性、病毒灭活、吸附和增殖等进行体外抗病毒研究,从而研究其抗病毒效应。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Vero E6细胞上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其IC50为5.18mg/mL,TI为34.1。结果表明,灰树花β-葡聚糖能明显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PE效应,具有较好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Β-葡聚糖 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幸乐 卢世栋 +4 位作者 马红霞 李懿 叶莹 黄学勇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回顾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合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采用Vero和Vero 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Mi... 目的:回顾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合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采用Vero和Vero 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MiSeq测序技术测定分离株基因组序列,采用MicroSpectrum病原体鉴定分析软件分析非2019-nCoV毒株组分。结果:12例12份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得到5株病毒,其中4株病毒各代培养物均呈2019-nCoV核酸阳性,HN03株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到支原体感染表现并逐渐表现为2019-nCoV核酸阴性。MiSeq测序获得4株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HN03株获得部分2019-nCoV基因序列。HN03株的三代培养物经宏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提示HN03株为HSV-1和猪鼻支原体双阳性。结论:HN03株源病例为2019-nCoV和HSV-1合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合并感染 MiSeq测序
下载PDF
靶向非病毒载体一次及持续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转导卵巢癌细胞的比较
5
作者 刘晓军 霍晓溪 +3 位作者 张新艳 刘彦 金志军 徐丛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比较靶向非病毒载体GE7系统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1-tk)基因一次及持续转导卵巢癌细胞的转导效率及杀伤效应。方法靶向非病毒载体系统GE7分别与标志基因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和治疗基因HSV1-tk基因构成载... 目的比较靶向非病毒载体GE7系统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SV1-tk)基因一次及持续转导卵巢癌细胞的转导效率及杀伤效应。方法靶向非病毒载体系统GE7分别与标志基因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和治疗基因HSV1-tk基因构成载体复合物,一次及持续体外转导卵巢癌细胞CaOV3,通过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吡喃糖甙(X-gaI)染色比较GE7系统一次及持续转导外源基因的转导效率。将丙氧鸟苷(GCV)加入一次及持续转导HSV1-tk基因的卵巢癌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抑制曲线、流式细胞分析等,观察GCV对一次及持续转导GE7/HSV1-tk的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X-gal染色显示,GE7-次转导外源基因的平均转导效率可达80%,持续转导达85%。当GCV为1μg/mL时,GE7/HSV1-tk一次转导的生长抑制率达82%,凋亡指数为15,而持续转导可达90%,凋亡指数为30。在相同的GCV浓度下,持续转导GE7/pCMV-tk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一次转导(P<0.05)。结论GE7载体系统持续转导卵巢癌细胞较一次转导的平均转导效率高,持续转导的GE7/HSV1-tk/GCV基因治疗系统杀伤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体系统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卵巢癌细胞 基因转导 HSV1-TK/GCV HSV1-tk基因 靶向
下载PDF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敏感性
6
作者 胡楠 邹涓 +1 位作者 管怀进 丁润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MC)测定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空斑减数试验(PRA)测定对无环鸟苷(ACV)敏感的HSV-1病毒株(SM44)和对ACV耐药的病毒株(ACVr)对常用抗病毒药物ACV、...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MC)测定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空斑减数试验(PRA)测定对无环鸟苷(ACV)敏感的HSV-1病毒株(SM44)和对ACV耐药的病毒株(ACVr)对常用抗病毒药物ACV、更昔洛韦(GCV)、膦甲酸(PFA)和阿糖腺苷(Ara-A)的敏感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ACVr对ACV和GCV的IC50明显高于SM44(P<0.05),而对PFA和Ara-A的IC50两株病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M法和PRA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74,P<0.01)。结论FCM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药物敏感性 病毒药物 流式细胞技术 空斑减数试验
下载PDF
中药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綦鲁博 张保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50-53,共4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诱导抗病毒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疾病。耐药株...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诱导抗病毒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疾病。耐药株的出现增加了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紧迫性,而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作为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HSV-1潜伏感染及复发的机制、HSV-1感染引发NF-κB激活机制及不同中药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HSV-1感染机制,以期为抗HSV-1的新药研发及控制病毒所致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核转录因子-ΚB 抑制 开发
下载PDF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溶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贺丽卉 徐翔 《北方药学》 2012年第8期45-46,84,共3页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作为载体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效率高和可携带大片段外源基因等优势,将其改造为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是当前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就I型单纯疱疹病毒溶瘤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溶瘤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恶性肿瘤治疗
下载PDF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潜伏期表达微RNA以调控病毒自身mRNA的表达
9
作者 侯晋 陈涛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mRNA 潜伏期 HSV-1 PCDNA3.1 RNA序列 自身 调控
下载PDF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刘亚娜 孟永胜 +1 位作者 张喜丰 石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2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8个月,体重7 kg,临床表现有... 目的 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8个月,体重7 kg,临床表现有发热、肢体障碍、抽搐、运动发育倒退、吞咽功能损伤、表情淡漠等,头颅及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多脑叶、脑干及脊髓受累,予糖皮质激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等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第6天再次出现体温波动,逐渐出现强直状态,吞咽功能消失,在脑脊液及血清中检测出抗NMDAR抗体弱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MDAR脑炎。再次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d^(-1))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1 g·kg^(-1)·d^(-1))冲击治疗,连续应用3 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延长应用至7 d,后每3 d减量5 mg·kg^(-1)·d^(-1),直至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 mg·kg^(-1)·d^(-1)),3个月逐渐减停。患儿体温正常,强直状态消失,吞咽功能完全恢复,表情多样,未再抽搐,肢体障碍仍存在。结论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出现体温波动、强直状态、吞咽功能消失等表现,应注意继发抗NMDAR脑炎,尽早完善血清及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等监测,及早进行个体化的免疫治疗,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急性脑炎 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下载PDF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与Ⅱ型糖尿病危险增加有关
11
作者 熊峰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4期3-3,共1页
据Medscape.com2月14日报道(原载DiabetesCare2005:28:435-436),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使II型糖尿病的危险提高了50%。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中草药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实验研究Ⅱ
12
作者 傅强 郑民实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256-257,共2页
中草药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实验研究Ⅱ傅强,郑民实(微生物学教研究,江西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中草药;动物试验中国号R965.1单纯疮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的病毒性传染... 中草药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实验研究Ⅱ傅强,郑民实(微生物学教研究,江西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中草药;动物试验中国号R965.1单纯疮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使用的化学合成药每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中草药 动物试验
下载PDF
动脉灌注GE7系统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导入大鼠卵巢癌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伟 徐丛剑 +4 位作者 邵志敏 周文江 刘晓霞 田培坤 顾健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采用大鼠诱发性卵巢癌模型,观察经肿瘤动脉灌注结合GE7导入系统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HSV1-tk)转导的效率和靶向性.方法 构建GE7四元复合物,将诱发的荷瘤大鼠9只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经卵巢动脉注入四元... 目的 采用大鼠诱发性卵巢癌模型,观察经肿瘤动脉灌注结合GE7导入系统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HSV1-tk)转导的效率和靶向性.方法 构建GE7四元复合物,将诱发的荷瘤大鼠9只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经卵巢动脉注入四元复合物(8μg/只),B组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C组经尾静脉注入四元复合物(8μg/只).给药72 h后,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的肿瘤、心、肝、脾、肺及肾脏组织的HSV1-tk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肿瘤组织中HSV1-tk mRNA和蛋白均高表达,而其他组织中则无表达或表达极少 B组未见HSV1-tk mRNA及蛋白的表达 C组肿瘤组织中未见HSV1-tkmRNA和蛋白的表达,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组织中则有少量的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A组卵巢肿瘤组织中的HSV1-tk mRNA含量(1.692±0.221)明显高于C组卵巢肿瘤组织(0.012±0.002 P〈0.01).结论 动脉灌注结合GE7导入系统对HSV1-tk有较高的转导率和靶向性,为HSV1-tk/GCV治疗系统在卵巢癌基因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动物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 动脉灌注
原文传递
射干苷元衍生物体外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媛 袁明铭 +5 位作者 周静 郑晓涵 袁崇均 陈帅 罗森 张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428-4435,共8页
体外实验研究一种新合成的射干苷元衍生物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HSV-1)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经CCK-8法检测受试药物和阳性药物阿昔洛韦(ACV)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小鼠小胶质(BV-2)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 体外实验研究一种新合成的射干苷元衍生物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HSV-1)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经CCK-8法检测受试药物和阳性药物阿昔洛韦(ACV)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小鼠小胶质(BV-2)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药物最大无毒浓度和半数毒性浓度(TC_(50)),用HSV-1感染Vero细胞,通过细胞病变法(cytopathologic effects, CPE)测定病毒毒力,计算病毒滴度。测定受试药物对HSV-1所致Vero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影响病毒的吸附、复制及灭活初步研究其抗HSV-1的作用方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HSV-1感染24 h后BV-2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同法测定对Toll样受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射干苷元衍生物对Vero细胞和BV-2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382.804、251.78μg·mL^(-1),TC分别为1 749.98、2 977.50μg·mL^(-1)。在Vero细胞模型中,射干苷元衍生物对HSV-1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4.49μg·mL^(-1),选择指数(SI)为32.12。作用方式研究显示其对HSV-1病毒有明显抑制复制和直接灭活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射干苷元衍生物可明显降低细胞中的病毒载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模型组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3(TLR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的相对表达明显增加,Toll样受体9(TLR9)的相对表达明显降低;经射干苷元衍生物干预后,TLR2、TLR3、TRAF3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LR9表达增加。病毒模型组的炎性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经药物干预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射干苷元衍生物体外有明显抑制HSV-1的作用,且对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同时对Toll样受体TLR2、TLR3、TLR9相关通路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水平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射干苷元衍生物 细胞病变作用 体外
原文传递
急性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成伟 吴尚锋 +1 位作者 陈松平 许强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424-5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不同病理机制多种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16例确诊HSE有脑出血病灶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16例HSE患者均先行CT检... 目的探讨急性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不同病理机制多种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16例确诊HSE有脑出血病灶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16例HSE患者均先行CT检查,根据病情其中有7例患者行MRI检查,对影像学的多种重要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HSE患者发病早期30min^2h在CT影像上基底节密度稍增高,基底节突出显示,即"基底节突显征";发生于基底节、脑灰质及灰白质交界区的细微小灶状、小疱疹样出血,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发生于颞叶脑白质病变多呈水肿、变性样改变,CT上低密度、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多发生于颞叶而基底节未受累呈现"刀切征",则是公认的较为典型征像。结论影像诊断多种检查技术联合应用,总结出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HSE的影像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对HSE患者影像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降低HSE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病毒性脑炎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骁 徐兴丽 李琦涵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5-580,584,共7页
目的研究全球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我国HSV-1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御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全球范围内1980—2018年发表的HSV-1新发感染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 目的研究全球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我国HSV-1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御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全球范围内1980—2018年发表的HSV-1新发感染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合并统计分析、偏倚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女性(OR=1.33,95%CI:1.20~1.47,P<0.001)、年龄超过40岁(OR=2.99,95%CI:1.84~4.86,P<0.001)、初次性交年龄偏低(OR=1.22,95%CI:1.09~1.36,P<0.001)、受教育水平较低(OR=1.68,95%CI:1.23~2.29,P=0.001)、低收入(OR=2.25,95%CI:1.38~3.66,P=0.001)是HSV-1感染的危险因素。既往HSV-2(OR=0.96,95%CI:0.84~1.11,P>0.5)的感染与HSV-1的新发感染无关。结论应重点加强女性、青少年、社会底层人群的性知识及包括HSV-1在内病毒感染的宣传教育,并可根据不同年龄感染HSV-1的危险程度,制定候选疫苗临床试验的接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被引量:50
17
作者 方建国 汤杰 +3 位作者 杨占秋 胡娅 刘云海 王文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单纯疱疹病毒(HSV—1) 病毒作用
下载PDF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方建国 胡娅 +2 位作者 汤杰 王文清 杨占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研究
下载PDF
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新建 王一飞 +2 位作者 张美英 李贵生 岑颖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体外测定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千金藤素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 ,4 8h后观察细胞病变 (CPE)效应。结果 :千金藤素能明显抑制HSV 1对Ver... 目的 :体外测定千金藤素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千金藤素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 ,4 8h后观察细胞病变 (CPE)效应。结果 :千金藤素能明显抑制HSV 1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 ,使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 :千金藤素有较显著的抗HSV 1的作用 ,且抗病毒作用是多方面的 ,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藤素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生物碱 病毒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清热消炎宁抑制潜伏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激活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姜珊 牛杰 +6 位作者 欧阳淑桦 江涛 彭红英 罗卓 栗原博 李怡芳 何蓉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41-1648,共8页
本研究采用情志应激诱导的潜伏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发的“肝郁化火”动物模型,研究清热消炎宁对HSV-1激活复发的作用及机制。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实验分... 本研究采用情志应激诱导的潜伏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发的“肝郁化火”动物模型,研究清热消炎宁对HSV-1激活复发的作用及机制。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实验分为正常组、潜伏组、激活组、清热消炎宁低剂量组(0.658 g·kg^(-1)·day^(-1))、高剂量组(1.316 g·kg^(-1)·day^(-1))和阳性药阿昔洛韦组(0.206 g·kg^(-1)·day^(-1))。除正常组和潜伏组外,其他组小鼠在给药的第4天开始每天拘束12 h,连续拘束4天,在给药7天结束以后,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眼部炎症复发情况。乙醚麻醉小鼠后,取脑组织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HSV-1抗原分布情况;空斑法检测病毒滴度;RT-PCR法检测HSV-1相关病毒基因感染细胞多肽27(ICP27)和糖蛋白B(g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SV-1相关病毒蛋白ICP27和gB的表达、脂质过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和铁死亡相关通路中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铁蛋白转运受体1(TFR1)、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和钙非依赖磷脂酶A2β(iPLA2β)蛋白表达水平;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另一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清热消炎宁能抑制情志应激诱导HSV-1激活复发小鼠体质量比的下降,降低眼部炎症复发率和脑组织HSV-1抗原分布和病毒滴度,显著下调HSV-1病毒基因ICP27和gB、病毒蛋白ICP27和gB的表达水平。此外,清热消炎宁还能明显抑制HSV-1激活复发小鼠脑组织中铁死亡通路正调节相关蛋白DMT1、TFR1和ALOX15的表达,并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物4-HNE和MDA的水平。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清热消炎宁能抑制情志应激介导的HSV-1激活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铁死亡有关。本研究可为清肝泻火中药防治HSV-1激活复发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应激 清热消炎宁 九节茶 肝郁化火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激活 铁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