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1
作者 郇金亮 高庆佳 +3 位作者 唐小龙 易宜 吴凯铠 黄雄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 蛋白基因 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胶原蛋白Ⅴ型2链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仇建玲 吴胜文 +1 位作者 俞进友 朱正峰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80-285,F0003,共7页
目的 探究胶原蛋白Ⅴ型2链(COL5A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于2022年1―3月开展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COL5A2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L5A2对胃癌分期的作用及对病人预后的价值。荧光定量... 目的 探究胶原蛋白Ⅴ型2链(COL5A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于2022年1―3月开展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COL5A2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L5A2对胃癌分期的作用及对病人预后的价值。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MGC-803、MKN-45、SGC7901中COL5A2的表达。慢病毒介导稳定转染shRNA-COL5A2、shRNA、NC的MKN-4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肿瘤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肿瘤组织PCNA蛋白。结果 胃癌组织COL5A2相对表达量为4.74±0.4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2.53±0.26(P<0.05),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OL5A2升高,与病人临床分期、预后差有关。GES-1组COL5A2相对表达量为0.25±0.04,显著低于胃癌细胞中MGC-803组0.47±0.05、MKN-45组0.72±0.08、SGC7901组0.54±0.04(P<0.05),其中MKN-45升高幅度最大。与shRNA组细胞相比,shRNACOL5A2组细胞COL5A2表达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在48、72 h的活性、EdU阳性率、迁移和侵袭数量、划痕愈合率均降低,细胞周期阻滞G1/S期,CyclinD1和CDK4表达降低(P<0.05)。异种移植裸鼠成瘤的体积、质量均降低,肿瘤PCNA表达也降低。结论 COL5A2在胃癌中高表达,下调COL5A2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2 裸鼠成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重组Ⅰ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福活因子”的生物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研究
3
作者 全冰华 王勇 +4 位作者 邓宏鸿 庞晓明 滕永慧 李璐 方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浓缩获得重组蛋白,检测理化测试特征。结果:测序证明克隆基因与hCol.1序列高度一致,Blast比对蛋白序列与人Ⅰ型胶原蛋白高度同源,折叠结构与人Ⅲ型胶原蛋白高度类似。表观分子量55~60kD,产量36.4mg/L,纯度>95%。等电点检测、氨基酸组成和圆二色谱等实验结合高级结构预测分析,证明其理化性状与蛋白结构符合胶原蛋白特征。结论:成功将人Ⅰ型胶原蛋白保守功能结构域hCol.1与SUMO等肽段重组融合表达并命名为福活因子(FHTFF),筛选出基因工程菌pET21a(+)-FHTFF/BL21,纯化产物“福活因子”的理化特性、序列和结构与人Ⅰ、Ⅲ型胶原蛋白肽段高度相似,属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蛋白 福活因子 基因工程菌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Ⅰ型胶原α_1链及α_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东风 吴文 +2 位作者 蔡雪珍 林凯 智喜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基因 α2基因 基因多态性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5
作者 张瑞雪 蒋文君 +3 位作者 郭大东 石永伟 毕宏生 温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FBN2敲减组、FBN2重组蛋白组,每组8只小鼠,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入组后,正常对照组小...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FBN2敲减组、FBN2重组蛋白组,每组8只小鼠,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入组后,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干预,阴性对照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空载体(1 mg·L^(-1)),FBN2敲减组及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腺相关病毒(AAV)(1 mg·L^(-1)),4周后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 FBN2重组蛋白(1 mg·L^(-1))。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视觉电生理仪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分别检测小鼠视网膜Rod-b、Max-a波振幅和视网膜结构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FBN2、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MAGP-2)、Ⅰ型胶原蛋白(COL1)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RG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FBN2敲减组和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ERG Rod-b、Max-a波振幅均变小(均为P<0.05);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视网膜ERG Rod-b、Max-a波振幅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OCT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光反射变规则。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组织FBN2 mRNA表达明显升高,COL1、MAGP-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组织FBN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OL1、MAGP-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FBN2重组蛋白可以弥补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小鼠FBN2内源性缺失,通过调控COL1、MAGP-2表达可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2 重组蛋白 视网膜病变 纤维相关糖蛋白-2 蛋白
下载PDF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春梅 郝红梅 +2 位作者 杨晓明 崔晓敬 司函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20例,其中急性...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20例,其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失代偿组)108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稳定组)212例,比较两组血清PⅢNP、sST2等指标。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不良预后事件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17例和预后不良组203例,分析血清PⅢNP、sST2对患者不良预后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失代偿组的PⅢNP、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t=14.621、8.065、23.958、10.497,P<0.05)。失代偿组及稳定组患者PⅢNP、sST2与心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失代偿组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稳定组(χ^(2)=27.822,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PⅢNP、sST2、NT-proBN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明显更高,LVEF水平明显更低(t=8.426、5.905、15.105、9.201、10.348,P<0.05)。ROC曲线显示PⅢNP、sST2的AUC分别为0.810、0.785,敏感度分别为78.2%和77.5%,特异度分别为80.3%和67.3%。结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PⅢNP、sST2表达差异显著,PⅢNP、sST2对CHF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氨基端肽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文祥 包倪荣 +7 位作者 王艺颖 方益春 邱阳 郭耀曼 韦昌辉 钱洪 谢发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就诊的42名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为病例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及rs522616与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分别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 MMP-3多态性位点rs679620基因型分布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与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0~0.99,P=0.044)。COL1A1多态性位点rs110794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994、0.920)。与隐性遗传模型GG相比,GT、TT和G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T与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等位基因A是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保护性因素。MMP-3基因多态性rs522616和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α1 基因多态性 发性冻结肩
下载PDF
Ⅲ型胶原蛋白α1链基因rs1800255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关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晓红 赵敏 +2 位作者 余云湖 周航 付臣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62-6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Ⅲ型胶原蛋白α1(COL3A1)基因rs1800255 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IA)发病关系。方法截止2017年7月31日,联合检索NCBI PubMed、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关于rs1800255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病例-对... 目的系统评价Ⅲ型胶原蛋白α1(COL3A1)基因rs1800255 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IA)发病关系。方法截止2017年7月31日,联合检索NCBI PubMed、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关于rs1800255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检测所纳入研究进行发表偏倚及异质性检验,以合并效应的OR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估rs1800255 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共6个研究数据,包含3 664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遗传模型下,rs1800255 G>A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与GG基因型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增高,整体合并效应的风险比[OR=1.68(95%CI:1.43,1.98)];隐性模型下,与GG+GA基因型比较,AA基因型可升高颅内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合并效应的风险比[OR=1.62(95%CI:1.12,2.35)]。结论 COL3A1基因rs1800255 G>A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对颅内动脉瘤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α1基因 多态性 颅内动脉瘤 发病风险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唐开维 潘禹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procollagen type Ⅰ polypeptide,PICP)、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心...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procollagen type Ⅰ polypeptide,PICP)、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量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ICP、COX-2浓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PICP、COX-2浓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后2周血清PICP、COX-2浓度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患者血清PICP、COX-2、CK、CK-MB、LDH、α-HBD、AST浓度显著升高,LVEF、LVFS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术后1周、术后2周患者的PICP、COX-2、CK、CK-MB、LDH、α-HBD、AST浓度显著降低,且术后2周显著低于术后1周,LVEF、LVFS显著上升,且术后2周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PICP、COX-2浓度均与CK、CK-MB、LDH、α-HBD、AST浓度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且PICP、COX-2二者呈正相关(r=0.489,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2周血清PICP、COX-2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CP、COX-2浓度以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17、0.855,敏感度分别为80.36%、55.36%、83.93%,特异度分别为75.00%、86.36%、72.73%。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ICP、COX-2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但随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和心肌酶谱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蛋白多肽 环氧合酶-2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转染Smad7基因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Smad2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君毅 孙兴怀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Smad2, phosphorylated Smad2 (p-Smad2) and type Ⅰ collagen expressions in the cultured human Tenon′s capsular fibroblasts (HTFs) transfected with Smad7 vector and to el...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Smad2, phosphorylated Smad2 (p-Smad2) and type Ⅰ collagen expressions in the cultured human Tenon′s capsular fibroblasts (HTFs) transfected with Smad7 vector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Smad7 in blocking tissue fibrosis after filtration surgery. NucleofectorTM was used to transfect Smad7 vector into HTFs.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RT-PCR) was then used to detect Smad7 mRNA expression levels. The expressions of HA-probe fusion protein, Smad2, p-Smad2, α2-type Ⅰ procollagen (COL1A2) mRNA and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 (PICP) wer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RT-PCR, Western blot, cellular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and radioimmunoassay. The items mentioned above were also detected after HTFs being stimulated by TGF-β2 (10ng/ml). HTFs and vector-HTFs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s. Clones with Smad7 overexpression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Results of real-time RT-PCR prove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Smad2 mRNA between Smad7 overexpression clon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whether stimulated by TGF-β2 or not. The increase of p-Smad2 expression stimulated by TGF-β2 was inhibited in Smad7 overexpression clone by Western blot assay. It only took 56.01% and 53.48% of control groups. In cellular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he p-Smad2 positive cells in Smad7 overexpression clone only took 31.02% and 29.41% of control groups. Smad7-HTFs could also abolish the increase of COL1A2 mRNA expression and PICP concentration stimulated by TGF-β2. It is possible that Smad7 can block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TGF-β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Smad2 in HTFs. However, it doesn’t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Sma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2 蛋白
下载PDF
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曲格列酮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0,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再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型mRNA和纤连蛋白mRNA表达。结果曲格列酮0.25~5μmol.L-1对HK-2细胞膜完整性无影响,LDH的释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曲格列酮10μmol.L-1组LDH释放率为(10.7±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1,2.5,5和10μmol.L-1单独作用并没有增加HK-2细胞外基质中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的表达,而TGF-β1刺激下胶原Ⅰ型纤维和纤连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曲格列酮提前干预下纤连蛋白mRNA及胶原Ⅰ型mRNA表达下降,曲格列酮2.5,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纤连蛋白mRNA表达(P<0.05,P<0.01);曲格列酮5和10μmol.L-1可显著下调胶原Ⅰ型mRNA表达(P<0.05)。结论曲格列酮可能具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Ⅰ型纤维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格列酮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上皮细胞 肾小管 纤连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IMP-2基因转染后豚鼠形觉剥夺眼后极部巩膜Ⅰ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鲁芹 刘桂香 +4 位作者 王玲 隋爱华 郭强强 李勇子 李瑞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650,共5页
背景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和酶参与眼球后极部巩膜主动的重塑过程,主要通过影响I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发挥作用。目的通过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经脉络膜上腔注入转染有TIMP-2基因的脂质体,观察基质金属蛋... 背景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和酶参与眼球后极部巩膜主动的重塑过程,主要通过影响I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发挥作用。目的通过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经脉络膜上腔注入转染有TIMP-2基因的脂质体,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对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半透明眼罩遮盖36只豚鼠的右眼14d建立FDM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分别于右眼脉络膜上腔注入5p,1TIMP-2脂质体质粒、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每组12只眼,左眼为自身对照。另12只豚鼠持续遮盖右眼为模型对照组。分别于脉络膜上腔注药后的2、7、14d过量麻醉处死豚鼠,获取眼球后极部巩膜组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豚鼠眼巩膜组织中Col-Ⅰ和FNmRNA的表达。结果TIMP-2组豚鼠后极部巩膜Col-Ⅰ mRNA表达降低,FNmRNA表达升高,与自身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TIMP-2后,Col-I mRNA表达水平从第2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时有所回落;FNmRNA表达水平则呈相反变化。二者在第7天、第14天的表达与其他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01.ImRNA和FNmRNA表达水平在注射后第7天与第2天或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P-2注入FDM豚鼠脉络膜上腔可上调Col-I mRNA表达,下调FNmRNA表达,早期可有减缓豚鼠FDM巩膜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细胞外基质 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局部治疗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前胶原蛋白基因原位表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少骏 鲍卫汉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在活体上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的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对局部注射干扰素α 2b后 3天及 7天的 6例增生性瘢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进行了Ⅰ、Ⅲ型胶原蛋白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的测定...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在活体上对增生性瘢痕Ⅰ、Ⅲ型胶原的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对局部注射干扰素α 2b后 3天及 7天的 6例增生性瘢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进行了Ⅰ、Ⅲ型胶原蛋白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的测定。结果 ①干扰素α 2b在局部注射后 7天 ,Ⅰ型胶原蛋白量减少 (P <0 .0 5 ) ,但Ⅲ型胶原蛋白量无明显减少 (P >0 .0 5 ) ;②干扰素α 2b在局部注射后 3天 ,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抑制 ,至注射后 7天 ,Ⅰ型前胶原mRNA被进一步抑制 ,而对Ⅲ型前胶原mRNA抑制缓解。③干扰素α 2b对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抑制要比Ⅲ型前胶原mRNA强。结论 干扰素α 2b通过抑制前胶原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局部治疗 增生性瘢痕 蛋白 蛋白 蛋白 基因位表达
下载PDF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髌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14
作者 蔡冬青 陈启明 +1 位作者 李嘉豪 邓美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57,67,共5页
应用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韧带中的α_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表明:该技术是适用于对一小块髂韧带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 竞争性反转录聚合酶反应 α1-蛋白基因 髌韧带
下载PDF
延边朝鲜族人群Ⅰ型胶原蛋白A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研究
15
作者 张子波 薛亚丽 +3 位作者 杨康鹃 金雄吉 金艳花 傅松滨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朝鲜族人群的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的存在和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 .[方法 ]按酚 氯抽提法提取人类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 [目的 ]了解中国朝鲜族人群的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的存在和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 .[方法 ]按酚 氯抽提法提取人类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 ]12 0名个体中 ,无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为 89例 ,P-P-基因型频率为 74 2 % ;有酶切位点的杂合个体为 2 2例 ,P+ P-基因型频率为 18 3% ;有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为 9例 ,P+ P+ 基因型频率为 7 5 % ;2 4 0个等位基因中MspI酶切位点基因P+ 的频率为 16 7% .[结论 ]延边朝鲜族人群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存在多态性 ,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分布与其它地区人群的分布有所不同 ,可以作为朝鲜族的一个遗传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人群 I蛋白A2 基因多态性 MSPI 多态性位点
下载PDF
小鼠α2(Ⅰ)型原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春芳 王皓 +1 位作者 黄超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33-736,共4页
目的: 明确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子片段,逐段研究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2 kb 的启动子序列。方法: 从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2 kb~+ 54 bp 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 目的: 明确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子片段,逐段研究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2 kb 的启动子序列。方法: 从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2 kb~+ 54 bp 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6 个重组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上述重组体至胶原产生细胞(NIH3T3)和非胶原产生细胞(COS7), CAT-ELISA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 780~+ 54 bp 序列具有最高启动CAT表达活性且有不完全细胞特异性,缺失近转录起始点500 bp, 即- 2~- 0.5 kb 片段的启动子活性最低。结论: 近转录起始点500 bp 的序列为小鼠α2(Ⅰ)原胶原基因启动激活所必需,- 780~+ 54 bp 片段有高启动活性,并有望以此序列发现纤维化相关的特异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启动子 肝纤维化 α2()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蛋白基因
下载PDF
绝经后骨折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甘坤宁 张波 +2 位作者 贺辉 崔向荣 熊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45-849,855,共6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折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PCⅠ)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BMP-2)及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绝经后骨折患者171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骨密度(BMD)分为...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折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PCⅠ)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BMP-2)及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绝经后骨折患者171例作为研究组,根据骨密度(BMD)分为正常亚组55例、减少亚组67例、疏松亚组49例。另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的绝经未骨折女性1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BALP、PCⅠ和BMP-2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BALP、PCⅠ和BMP-2水平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BALP、PCⅠ和BMP-2对绝经后骨折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BALP、PCⅠ水平升高,BMP-2水平降低(t/P=4.173/<0.001、11.693/<0.001、10.038/<0.001);骨密度正常亚组、减少亚组和疏松亚组患者血清BALP、PCⅠ水平依次升高,BMP-2水平依次降低(F/P=9.943/<0.001、83.323/<0.001、63.602/<0.001)。经Spearman法分析,绝经后骨折患者血清BALP、PCⅠ与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β-联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OC)呈正相关(BALP:r/P=0.424/0.001、0.536/<0.001、0.622/<0.001;PCⅠ:r/P=0.503/<0.001、0.510/<0.001、0.497/0.006),血清BMP-2与N-MID、β-CTX、OC呈负相关(r/P=-0.597/<0.001、-0.614/<0.001、-0.544/<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BALP、PCⅠ、BMP-2及三者联合预测绝经后骨折发生的AUC为0.734、0.901、0.845、0.963,三者联合预测价值较单项指标高(Z=8.046、3.377、5.165,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MID高、β-CTX高、OC高、BALP高、PCⅠ高和BMP-2低水平是绝经后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2.223(1.230~3.987)、1.498(1.114~2.014)、3.401(1.713~6.754)、3.560(1.616~7.843)、5.222(1.956~13.941)、3.168(1.986~5.294)]。结论绝经后骨折患者血清中BALP、PCⅠ水平升高,BMP-2水平降低,并且三者均与骨质疏松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绝经后 骨碱性磷酸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质疏松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鼠α2(Ⅰ)胶原基因DNA结合蛋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春芳 王皓 +2 位作者 万伟东 徐庆文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初步分析小鼠α2 ( )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 780~ + 5 4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小鼠α2 ( )胶原基因 - 2 5 8~ + 5 4bp,- 5 19~ - 2 48bp,- 741~ - 5 0 1bp片段 ,Dig- d U TP末端标记 PCR产物 ... 目的 :初步分析小鼠α2 ( )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 780~ + 5 4bp)序列的 DNA结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小鼠α2 ( )胶原基因 - 2 5 8~ + 5 4bp,- 5 19~ - 2 48bp,- 741~ - 5 0 1bp片段 ,Dig- d U TP末端标记 PCR产物 ,与经 SDS- PAGE并转印至膜上的胶原产生细胞的核抽提物进行 DNA -蛋白质结合反应 ,以抗 Dig抗体检测结合反应信号。 结果 : 型胶原基因上游 5′- U TR近端 80 0 bp序列中存在至少 3个不同的核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识别 (consensus)的核蛋白因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12万 ,5万 ,2万。TGF- β1可增强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12万的核蛋白因子的表达。结论 :小鼠 α2( )胶原基因上游 - 780~ + 5 4bp这 80 0 bp片段中存在与不同的核蛋白因子结合的序列 ,可能与 Sp- 1有关。TGF- β1通过增强相对分子质量为 12万核蛋白的表达而促进该蛋白与靶调控序列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α2()基因 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1链Sp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伟 黄春苓 修玲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链Sp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76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COL1A1 Sp1位点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间的关系。结果"s"等位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中...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链Sp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76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COL1A1 Sp1位点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间的关系。结果"s"等位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为3·3%,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组为10%,而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为7·6%,但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SS型较Ss型在腰椎有较高的骨密度(P=0·04),而不同基因型间骨转换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等位基因可能与低骨密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骨质疏松 2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