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8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效果
1
作者 曲柳 贾伟伟 强珂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13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13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运动恐惧[恐动坦帕评分(TSK)]、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aO_(2)、FEV_(1)、FVC、MVV高于常规组,研究组PaCO_(2)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TSK、SDS、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可减轻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运动恐惧、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 ⅱ型呼吸衰竭 运动恐惧 血气指标 肺功能
下载PDF
HI-NPPV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姜锐 李雪娇 +2 位作者 贺银虹 李彦霖 王晓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通气失败的概率较高。本研究...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通气失败的概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力NPPV(high intensity NPPV,HI-NPPV)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3年7月因AE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pH值≤7.25)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NPPV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NPPV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吸气相气道正压(inspire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将患者分为2组:NPPV组(IPAP<20 cmH2O,1 cmH2O=0.098 kPa)和HI-NPPV组(20 cmH2O≤IPAP<30 cmH2O)。NPPV组和HI-NPPV组分别纳入99和95例患者。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数据配比,共匹配得到86对数据。比较2组的主要结局指标(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次要结局指标[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长]。结果:NPPV组和HI-NPPV组的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98%和1.16%,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NPPV组和HI-NPPV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3.26%和9.3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1)。HI-NPPV组治疗后24、48 h的PaO_(2)均高于NPPV组,PaCO_(2)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48 h,2组之间p 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长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NPPV可通过迅速改善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状态,从而降低病死率及插管率,本研究为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严重ⅱ型呼吸衰竭 高压力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震荡呼气正压训练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董巧平 王岚 +1 位作者 韩新瑞 沈凯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震荡呼气正压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气分析指标、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目的:探讨震荡呼气正压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气分析指标、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B组51例予以肺康复训练,A组52例在B组基础上予以震荡呼气正压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效果、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痰液、咳嗽、咳痰量以及呼吸困难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2周后两组上述评分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PaO_(2)、SaO_(2)、PaCO_(2)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2周后两组PaO_(2)、SaO_(2)均高于干预前,且A组高于B组,两组PaCO_(2)均低于干预前,且A组低于B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6MWT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4、8、12周后两组6MWT均增加,且A组长于B组(P<0.05)。结论:将震荡呼气正压训练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可调节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提高运动耐力,加快症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运动耐力 血气分析指标
下载PDF
无创通气AVAPS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
4
作者 张磊 乜庆荣 +2 位作者 刘启蒙 安梦桥 骆海伦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S T模式+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AVAPS模式(S T+VT目标)+内科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通气效果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机不耐受给予内科治疗5例、治疗失败气管插管者8例;观察组40例,呼吸机不耐受2例、治疗失败气管插管者3例,并且插管后进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治疗,无1人死亡,其余患者全都好转出院。机械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均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不同时刻pH值的上升与PaCO_(2)降低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潮气量(VT)(520.00±50.00)ml、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9.77±1.30)L min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16.00±1.00)次min、平均漏气量(Lleak)(18.00±6.00)L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均呼吸机吸氧时间日(TA)(7.35±2.44)h和人均带机时间(TB)(52.89±9.85)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9、6.999、11.366、9.347、7.944、11.672,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依从性90.0%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7.50%、面部压伤7.50%、胃肠胀气5.00%、吸入性肺炎2.50%和眼结膜炎2.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减少呼吸肌做功,人机协调性好,较BiPAP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AVAPS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 价值
下载PDF
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5
作者 柏萍 王烨 《循证护理》 2024年第8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的风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337例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与否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多因素L...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的风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337例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与否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采用R 3.4.3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图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纳入的337例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后,46例撤机失败,失败率为13.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相关肺炎、入院时低磷血症、自主呼吸测试(SBT)前低磷血症、SBT前浅快呼吸指数、拔管时清蛋白水平、拔管时C反应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氧分压、拔管时二氧化碳分压、拔管时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是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CI(0.813,0.9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7%、86.90%;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837,表明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度较好。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较多,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预防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失败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撤机失败 列线图模 预测效能 护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6
作者 赵珂 王少芳 张芳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FVC、FEV_(1)%pred、PEF分别为(1.89±0.23)L、(2.81±0.26)L、(67.26±2.21)%、(53.14±5.30)%、(54.74±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0.18)L、(2.32±0.34)L、(60.78±2.52)%、(48.14±6.98)%、(51.19±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为(82.76±7.5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2±5.34)mmHg,PaCO_(2)为(41.20±6.2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58±5.3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略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提高疗效,且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异丙托溴铵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肺功能 疗效
下载PDF
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的疗效及与NLR和PCT的相关性
7
作者 周华梅 杜丽明 +1 位作者 许丹 郝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及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的关系。方法 以164例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NPPV治疗1周后,统计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及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的关系。方法 以164例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NPPV治疗1周后,统计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对比无效组和有效组患者临床资料、NLR、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对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总有效率为81.10%(133/164)。无效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NLR及PCT水平高于有效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NLR、PCT是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显示,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高于NLR和PCT的0.789和0.793,联合预测效果高于单项。结论 NPPV治疗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功能指标;患者治疗前NLR、PCT水平对NPPV的临床疗效有预测作用,且NLR、PCT两者联合对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治疗效果预测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8
作者 卢三叶 韦尚忠 孙仁权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97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97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n=49)和NIV组(n=48)。HFNC组给予HFNC治疗,NIV组给予NIV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中止治疗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SaO_(2)、Pa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PaCO_(2)高于NIV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GCQ评分高于NIV组,中止治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NIV组(P<0.05)。结论:HFNC与NI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相似,但HFNC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及中止治疗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陈亚宽 张海清 +1 位作者 林杰 吴卓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住院时间、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85.37±7.29)mm Hg(1 mm Hg=0.133 kPa)、OI(296.83±31.95)mm Hg、SaO_(2)(92.54±4.18)%高于对照组的(76.41±7.90)mm Hg、(257.48±29.63)mm Hg、(85.73±4.49)%,PaCO_(2)(39.54±5.47)mm Hg低于对照组的(50.72±6.31)mm Hg(P<0.05)。治疗后,观察组HR(70.36±5.41)次/min、RR(18.90±1.2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82.94±7.52)、(22.97±2.01)次/min(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21±1.75)d短于对照组的(13.68±2.49)d(P<0.05)。结论与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相比,高流量湿化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提升肺通气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ⅱ型呼吸衰竭 高流量湿化 呼吸兴奋剂 疗效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杨小花 何凤珍 +1 位作者 刘雪 袁晓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NIPPV组(75.00%)(P<0.05);治疗后,与NIPPV组及治疗前相比,HFNC组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更低(P<0.05);治疗后HFNC组CRP、IL-6、WBC水平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HFNC组MDA、MPO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SOD高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经HFNC治疗后可改善AECOPD合并Ⅱ-RF患者血气功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下载PDF
有创通气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11
作者 施爽爽 邱黎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40-143,共4页
目的评价有创通气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有创通气呼吸支持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通气(... 目的评价有创通气序贯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有创通气呼吸支持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通气(NIPPV)组和HFNC组,每组60例。NIPPV组撤机后接受呼吸支持,HFNC组撤机后接受HFNC呼吸支持。比较两组的撤机失败率及其失败原因、护理指标(舒适度、呼吸困难、鼻面部皮肤压伤、导管/面罩意外位移)、撤机动脉血气分析和重要生命体征的差异。结果HFNC组撤机失败率低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因不耐受导致撤机失败的人数占该组总失败人数的50.00%(4/8),HFNC组无因不耐受导致撤机失败的患者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NIPPV组,HFNC组鼻面部皮肤压伤和导管、面罩意外位移次数低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 h和24 h,HFNC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有创通气撤机后使用HFNC序贯治疗可以在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对无创通气的耐受性、降低撤机失败率,改善护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经鼻吸氧 呼吸支持 无创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
12
作者 杨阳 柏秋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 目的探讨分析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肠道内营养支持以及经鼻持续低流量吸氧,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营养指标以及住院基本情况。结果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气管切开率和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最大的呼气流量(PEF)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氧气分压(PaO_(2))、血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aO_(2))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方式辅助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血气功能与肺功能方面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吸氧对高原地区COPD合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次仁德吉 秦叶召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在保证基本治疗同时,根据给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无创呼...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在保证基本治疗同时,根据给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无创呼吸机通气给氧,观察组经鼻高流量吸氧。观察两组吸氧后2h、48h后SpO_(2)、PaO_(2)、PaCO_(2)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缺氧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2h、48h后SpO_(2)、PaO_(2)、PaCO_(2)观察指标结果变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出现胸闷、幽闭恐惧等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保证基本治疗同时,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 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BiPAP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动脉压力和外周血EOS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宋晓伟 高翔 张睿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 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G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T2RF)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动脉压力(PAP)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 目的 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G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T2RF)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动脉压力(PAP)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AECOPD合并T2R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BiPAP治疗的对照组(40例)和接受BiPAP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GC治疗的观察组(40例),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症指标,并评估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气容积(FEV_(1))分别为(1.99±0.53) L、(2.55±0.45)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0.46) L、(2.11±0.52)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PaO_(2))为(85.34±12.39)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11.87)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60.11±8.35)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06±9.8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EOS水平分别为(42.37±5.72) ng/L、(23.71±5.21) ng/L、(4.53±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9±6.37) ng/L、(32.63±6.01) ng/L、(8.46±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略高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GC治疗AECOPD合并T2RF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和炎症状态,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ⅱ型呼吸衰竭 双水平正压通气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初探
15
作者 万静怡 鲁杨 +3 位作者 户俊凯 马旭 闫国胜 张宏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ECCO_(2)R)治疗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7月就诊于... 目的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ECCO_(2)R)治疗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7月就诊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用ECCO_(2)R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RRT患者(干预组)11例和同期未应用ECCO_(2)R治疗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CRRT患者(对照组)11例,收集患者开始治疗前和治疗24小时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碱剩余(BE)、碳酸氢根(HCO_(3)^(-))、乳酸(La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ECCO_(2)R治疗前干预组PaCO_(2)较高(Z=2.988,P=0.002),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0,P=0.847);应用ECCO_(2)R治疗24小时后干预组pH值(t=-3.656,P=0.002)、BE(t=3.185,P=0.001)、HCO_(3)^(-)(t=2.791,P=0.004)、Lac(Z=-2.397,P=0.016)较对照组高。干预组应用ECCO_(2)R治疗后,pH值较治疗前升高(t=-2.948,P=0.008),PaCO_(2)较治疗前下降(Z=-3.447,P<0.001)。结论EC-CO_(2)R可纠正合并Ⅱ型呼吸衰竭CRRT患者的高碳酸血症,但能否改善预后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ⅱ型呼吸衰竭 高碳酸血症
下载PDF
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周国平 张鑫 +2 位作者 刘阳 孙文逵 戴山林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65-670,共6页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评价...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评价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156例AECOPD伴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纳入HFNC患者94例,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患者6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比较HFNC及NIV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HFNC应用时机。结果 HFNC组与NIV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时pH、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IV组;通过对HFNC组内的pH、PaCO_(2)及联合诊断的效果评价,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pH是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HFNC的预后判断指标,其临界值为7.318。结论 对于AECOPD伴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HFNC能显著改善pH、PaCO_(2)及P/F,其疗效与NIV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IV;根据ROC曲线分析,pH是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HFNC重要预后判断指标,pH≥7.318的患者HFNC疗效较好,pH<7.318患者HFNC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李广成 祁辉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组(无创呼吸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0例。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CO 2显著低于治疗前,PO 2显著高...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组(无创呼吸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0例。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CO 2显著低于治疗前,PO 2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SI评分与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 1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降低PSI评分与SOFA评分,也可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与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 高龄 ⅱ型呼吸衰竭 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 肺功能
下载PDF
纳美芬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李海滨 周端阳 张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纳美芬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 目的:探讨纳美芬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均予以经鼻低流量氧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运动耐量[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三烯B4(LTB4)、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52/58),高于对照组的75.86%(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SaO_(2)、6MW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CXCR4、LTB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加快症状缓解,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低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老年 ⅱ型呼吸衰竭 肺功能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段晓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兴化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遵医治疗、配合检查、配合护理、生理舒适、心理舒适以及环境舒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提升患者依从性、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