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3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对豚鼠紫外线辐射损伤皮肤的修复效果探究
1
作者 刁立琴 李华 +4 位作者 施麟 于月欣 谢媛 王亚如 徐兰举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由于大气臭氧层逐渐被破坏,紫外线辐射量大大增加,导致皮肤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积、晒伤、光老化甚至癌变的发生。以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Ⅲcollagen,rhColⅢ)为研... 由于大气臭氧层逐渐被破坏,紫外线辐射量大大增加,导致皮肤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积、晒伤、光老化甚至癌变的发生。以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Ⅲcollagen,rhColⅢ)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及对豚鼠紫外线辐射光毒性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结果发现,在体外细胞实验中rhColⅢ对L929细胞无潜在的细胞毒性;体内动物实验中rhColⅢ对豚鼠紫外线辐射光毒性损伤皮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可以减少豚鼠皮肤损伤后的皮肤皱纹,改善损伤皮肤组织的表皮增生和真皮层炎症反应,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和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human melanoma black 45,HMB45)在损伤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rhColⅢ的安全性良好,在豚鼠紫外线辐射损伤皮肤的修复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紫外辐射豚鼠皮肤的表皮层增厚和角质化程度,降低真皮层处的炎症反应,有效调节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程度与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结果表明,rhColⅢ对紫外线辐射造成的光损伤皮肤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 紫外辐射 光毒损伤 皮肤修复效果
下载PDF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
2
作者 唐兰 薛痕 +1 位作者 冯万艳 魏书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47-548,I0003,共3页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又名胶原纤维肾小球病(collagenofibrotic glomerulopathy,CG)是一种少见的肾脏疾病,而CG合并Ig A肾病罕见。现将雅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CG合并Ig A肾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1月”入...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又名胶原纤维肾小球病(collagenofibrotic glomerulopathy,CG)是一种少见的肾脏疾病,而CG合并Ig A肾病罕见。现将雅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CG合并Ig A肾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1月”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发热、皮疹及关节痛,于当地医院治疗,颜面部水肿消失,双下肢水肿未缓解,遂至我院。既往从事矿山井下工作10年,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病 双下肢水肿 肾脏疾病 ⅲ型胶原 关节痛 纤维 颜面部水肿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精准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分析
3
作者 王森 权兴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精准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精准脉冲光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3... 目的:观察精准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精准脉冲光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敷料治疗,1次/天,共治疗9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斑(Clinician's erythema assessment,CEA)和皮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红斑、皮损颜色、数量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1.33%)高于对照组(82.00%),观察组红斑CEA评分(1.20±0.4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6±0.6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皮损颜色、数量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3%)与对照组(1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感知、痤疮症状、情感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敷料治疗玫瑰痤疮可减轻患者红斑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脉冲光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 玫瑰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合并Ⅲ型胶原肾小球病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韦乐 杨静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其发病率约16.4%[1]。诊断DKD在临床上仍主要依据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糖尿病肾...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其发病率约16.4%[1]。诊断DKD在临床上仍主要依据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糖尿病肾组织活检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 肾活检
下载PDF
阴茎组织剪切波超声弹性量化测值与Ⅲ型胶原纤维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饶宛婷 申宜昊 +1 位作者 陶秀红 邢晋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阴茎组织剪切波超声弹性量化测值(SWQ)与阴茎组织Ⅲ型胶原纤维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用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5~60周龄)进行实验研究。麻醉大鼠后,对大鼠阴茎进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RT-SWE)检查。成像仪器选择Aixplorer超... 目的:探讨阴茎组织剪切波超声弹性量化测值(SWQ)与阴茎组织Ⅲ型胶原纤维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用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5~60周龄)进行实验研究。麻醉大鼠后,对大鼠阴茎进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RT-SWE)检查。成像仪器选择Aixplorer超声诊断仪,测量指标为SWQ(单位:kPa)。在完成RT-SWE检查后,即刻对大鼠实施安乐死,剪取阴茎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测量阴茎组织内Ⅲ型胶原纤维的含量。采用Ⅲ型胶原纤维阳性区域百分比(PAP)作为含量的定量指标,并对阴茎组织的SWQ与PAP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阴茎组织的SWQ与PA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771。结论:大鼠阴茎组织的SWQ与阴茎组织内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具有相关性,RT-SWE有望成为一种定量评价阴茎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无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阴茎组织 ⅲ型胶原纤维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滚针联合rh-aFGF及Ⅲ型胶原蛋白导入治疗毛孔粗大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郭先荟 杜美毅 +2 位作者 高蕾蕾 鲍婷婷 曲永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0-113,131,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滚针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及Ⅲ型胶原蛋白导入治疗毛孔粗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滚针联合rh-aFGF及... 目的:回顾分析滚针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及Ⅲ型胶原蛋白导入治疗毛孔粗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滚针联合rh-aFGF及Ⅲ型胶原蛋白导入治疗毛孔粗大的125例就医者临床资料。根据皮损特点将就医者分为堵塞型(n=95)、松弛型(n=13)、混合型(n=17),再根据就医者接受治疗次数将各型就医者分为单次组和多次组。分析不同毛孔分型各组就医者治疗前后的毛孔可见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回访统计就医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各类型毛孔可见度评分均较治疗下降,且堵塞型及混合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堵塞型单次组与多次组治疗后毛孔可见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松弛型、混合型多次组治疗后毛孔可见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72.80%,不同毛孔类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医者总满意度为68.00%,治疗舒适度为99.20%。多次治疗可提高就医者满意度。结论:滚针联合rhaFGF及Ⅲ型胶原蛋白导入治疗堵塞型毛孔粗大单次即可见显著疗效,松弛型、混合型多次治疗后疗效较好。整体治疗舒适度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针 毛孔粗大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ⅲ型胶原蛋白 疗效
下载PDF
血清中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对HI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其肝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林兴明 王希会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其肝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临沂市中心医院的12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初次就诊及6个月随访时进行肝穿刺活检。... 目的探究血清中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其肝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临沂市中心医院的12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初次就诊及6个月随访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收集患者血清样本并检测COLⅢ及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水平;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SB)及前白蛋白(PA)的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预测肝纤维化及肝功能障碍的效能,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性。结果与肝纤维化S0期的HIV感染者相比,S1~S4期HIV感染者血清COLⅢ水平逐渐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OLⅢ对HI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效能高于常规肝纤维化标志物独立及联合预测效能;回归分析也表明,COLⅢ是HI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COLⅢ对HIV感染者肝功能障碍程度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且经回归分析表明,COLⅢ是HIV感染者肝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P<0.05)。结论血清中Ⅲ型胶原蛋白的水平能够有效预测HI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可作为此类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及肝功能障碍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蛋白 HIV 肝纤维化 肝功能障碍
下载PDF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羊剑秋 高以红 朱红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观察组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从创口首次清创后第3天开始使用。两组治疗前保证创口干燥和洁净,取适量凝胶在创口处涂抹均匀,每日3次,持续使用12周后停药。治疗前、治疗第6周检测创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治疗前、治疗1、2、4周时分别测量创口容积并计算创口容积缩小率,治疗12周和停药12周进行瘢痕状态VSS评分,停药12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4周观察组创口容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停药12周,观察组VSS评分中瘢痕色泽、厚度以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观察组羟脯氨酸水平、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 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可有效加速创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其机制与创面局部外源性补充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继而抑制Ⅰ型胶原蛋白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口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 瘢痕形成 羟脯氨酸 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振平 郭志坤 +1 位作者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均可分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2)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其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松散、断裂或大量聚集。(3)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心房纤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心房纤颤心肌的间质松散,胶原增多。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心房纤颤时心功能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蛋白 心房纤颤 患者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MASSON 图像分析方法 ⅲ型胶原纤维 含量 组织学分布 心功能异常 蛋白表达 表达 细胞间隙 增多 心房肌 心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大鼠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鑫 石新 +7 位作者 陈贝 曹焱鹏 陈耀武 刘小仁 何雨生 何丽云 李熙莹 刘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5122-5127,共6页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愈合。Ⅰ/Ⅲ型胶原比例在维持皮肤组织稳态及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知之甚少。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愈合。Ⅰ/Ⅲ型胶原比例在维持皮肤组织稳态及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知之甚少。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对大鼠急性创面的修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模型,创面直径20 mm,建立创面模型以后随机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过程中于术后第1,3,7天对创面进行固定高度连续拍照,进而计算和比较创面愈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组织学检测创面组织肉芽组织再生和再上皮化长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提高了Ⅰ,Ⅲ型胶原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②术后第3天开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Ⅰ/Ⅲ型胶原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④上述结果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能通过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比例,增加创面的抗拉伸强度,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急性创面模 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Ⅰ/ⅲ型胶原比例 再上皮化 创面愈合 肉芽组织 创面愈合率
下载PDF
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董莉 李斌 +2 位作者 章云 韩志芬 王振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促进创面修复 (呈皮肤修复 )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以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 ,分别加入生肌方、化瘀方及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药物血清 ,运用细胞化学ABC法检测成纤... 目的 :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促进创面修复 (呈皮肤修复 )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以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对照 ,分别加入生肌方、化瘀方及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药物血清 ,运用细胞化学ABC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生肌方能够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 ,且均高于模型组 (P <0 0 1) ;化瘀方能够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含量 ,且低于模型组 (P <0 0 1) ;生肌化瘀方大、小剂量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 ,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化瘀方 拆方 创面 成纤维细胞Ⅰ ⅲ型胶原 大鼠
下载PDF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康小龙 何承辉 +2 位作者 刘晶 卢军 杨俊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病理及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背部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给予刺山柑总生物碱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皮肤及肺组织C...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病理及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背部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给予刺山柑总生物碱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皮肤及肺组织COL-Ⅲ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刺山柑总生物碱可明显改善SSc小鼠皮肤和肺部炎症及纤维化,降低COL-Ⅲ表达水平(P<0.05)。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对SSc组织纤维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总生物碱 系统性硬皮病 病理 ⅲ型胶原 纤维化
下载PDF
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燕 傅跃先 +3 位作者 邱林 田晓菲 甘立强 肖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7296-7300,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红花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与活体研究尚未进一步展开。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 背景:研究发现红花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与活体研究尚未进一步展开。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及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50%红花注射液由山西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0008。方法:兔耳腹侧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每耳2块。分为5组。术后第45天开始对增生性瘢痕行注射治疗。①正常皮肤组:为自身兔耳腹侧皮肤。②阳性对照组:右耳外侧增生性瘢痕,不予以任何处理。③生理盐水组右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生理盐水。④低浓度红花组:左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125g/L红花液。⑤高浓度红花组:左耳外侧增生性瘢痕,注射500g/L红花液。1次/周,连续注射4次。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增生性瘢痕及皮肤待查。主要观察指标:瘢痕厚度,硬度;Mallory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密度胶原纤维排列及致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块组织Ⅰ、Ⅲ型胶原面密度,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注射后第4,6周,各组增生性瘢痕色泽均逐渐变浅,厚度及硬度均逐渐变小,尤以高浓度组明显,差异与其他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注射后第4,6周,高浓度红花组成纤维细胞密度较其他增生性瘢痕组低(P<0.05)。注射后第4,6周,高、低浓度红花组I型胶原面密度值较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低(P<0.05),且高浓度红花组低于低浓度红花组(P<0.05);各增生性瘢痕组Ⅰ/Ⅲ型胶原比值在注射后第2,4,6周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段,高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所有增生性瘢痕组中最低(P<0.05),低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浓度红花液能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的软化,组织顺应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红花 成纤维细胞 ⅲ型胶原
下载PDF
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创面修复早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斌 王振宜 +2 位作者 肖秀丽 李福伦 范斌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创面修复早期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24 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肌化瘀方组、生肌方组、化瘀方组和模型组。以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对创面修复早期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24 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肌化瘀方组、生肌方组、化瘀方组和模型组。以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创面修复早期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 天,生肌方组和生肌化瘀方组的Ⅰ型胶原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化瘀方组则低于模型组(P <0.05);生肌方组、化瘀方组和生肌化瘀方组的Ⅲ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以化瘀方组更为明显;在创面修复的第7 天,生肌方组、生肌化瘀方组的Ⅰ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生肌方组和化瘀方组的Ⅲ型胶原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法可以促进大鼠创面修复,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化瘀方 创面修复 肉芽组织 ⅲ型胶原
下载PDF
Ⅲ型胶原纤维在实验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向鹏 滑炎卿 +2 位作者 张国桢 卢晨 陆孝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5-209,T001,共6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 ,动态地观察Ⅲ型胶原在平阳霉素诱导的兔肺纤维化中的变化。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 ,在经支气管内灌注平阳霉素诱导纤维化模型之后的第 7、14、2 1和 2 8天 ,分别随机取 3只处死 ,分离两侧肺组织取材进行免疫...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 ,动态地观察Ⅲ型胶原在平阳霉素诱导的兔肺纤维化中的变化。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 ,在经支气管内灌注平阳霉素诱导纤维化模型之后的第 7、14、2 1和 2 8天 ,分别随机取 3只处死 ,分离两侧肺组织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尽管第 1、2周时肺内的改变均以炎性渗出和实变为主 ,但可在增厚的肺泡隔内发现散在的点状、线状红棕色增生Ⅲ型胶原。 3、4周后随炎性反应进行性减弱 ,被染色的Ⅲ型胶原反而显著地进行性增多 ,在病变区形成杂乱的网格样分布。而且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胶原显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VG染色。结论 纤维化的早期胶原沉积以Ⅲ型胶原的增生为主 ,大量Ⅲ型胶原的沉积表明纤维化处于活动阶段或早期状态 ,从此意义上这个观察过程均可称作早期阶段。这对于临床通过穿刺组织分析来评价疾病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平阳霉素 免疫组织化学 ⅲ型胶原纤维
下载PDF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振涛 韩丽华 +2 位作者 朱明军 柴松波 曹程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建立DCM大鼠模型,8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16周时,处死...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建立DCM大鼠模型,8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16周时,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法(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间质内Ⅰ、Ⅲ型胶原大量增生,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西药联用组、大剂量组心肌内Ⅰ、Ⅲ型胶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差别(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大鼠心肌呈明显纤维化,与Ⅰ、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内较高的表达存在密切关系。抗纤益心方能够抑制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益心方 扩张心肌病 心室重构 Ⅰ、ⅲ型胶原 免疫组化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肺纤平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燕萍 樊茂蓉 +4 位作者 王书臣 苗青 王伟 张元元 林家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观察肺纤平对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用博莱霉素注入大鼠气管内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1天... 目的观察肺纤平对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用博莱霉素注入大鼠气管内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1天给予相应药物,分别于第7、14、28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造模后第14天开始大鼠肺组织肺泡间壁内出现淡染、增生的胶原纤维,肺泡间壁略有增厚,第28天较第14天时病变更加明显;模型组胶原纤维增生最多,各治疗组病变较模型组轻,且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P<0.05),肺纤平高剂量组给药14天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其减少程度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肺纤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胶原的异常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平 肺纤维化 ⅲ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生地对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力 唐岚 +1 位作者 徐德生 陈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生地对原代分离的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 last,Fb)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地经提取分离后得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经原代分离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生地提取物及生地注射液作... 目的:研究生地对原代分离的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 last,Fb)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地经提取分离后得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经原代分离传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生地提取物及生地注射液作用72 h,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中Ⅰ、Ⅲ型胶原的量。结果:水提醇沉上清液中以低聚糖为主的部分除个别浓度外,其余浓度对ColⅠ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对ColⅢ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沉沉淀部分2×10-2g/mL的浓度对ColⅠ表达抑制作用明显,各浓度对ColⅢ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生地注射液各浓度均对ColⅠ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5×10-3g/mL)对ColⅠ、ColⅢ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生地中某些成分能够抑制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ColⅠ、ColⅢ的表达,是生地对肺纤维化起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 纤维化 ⅲ型胶原
下载PDF
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新疆 齐翠花 +5 位作者 郑勇 曹玉文 李睿 宋丽秀 赵强 陈卫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结束后,D组给予2‰DMSO溶液3 mL/(kg?d),SB组给予SB203580溶液10 mg/(kg?d),N组、HF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 d.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组(H F组)、S B203580溶剂组(D M S O组)和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平均秩分别为4.50、22.50、24.00和15.00;SSS评分分别为2.750±0.707、15.875±0.835、16.000±0.926和11.625±0.9 1 6;Ⅰ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1.5 7 5±0.249、7.650±0.621、7.725±0.501和4.625±0.495;Ⅲ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2.375±0.518、4.025±0.446、4.075±0.544和3.375±0.167;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020±0.003、0.012±0.002、0.009±0.002和0.016±0.005;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412±0.772、0.773±0.137、0.799±0.116和0.572±0.862.HF组与N组相比,Ⅰ、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1);D组与HF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HF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型胶原显色指数P<0.001,Ⅲ型胶原显色指数P=0.04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P=0.005),同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降低(P=0.005),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15).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03580 肝纤维化 ⅲ型胶原
下载PDF
转染Smad7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鸿 陈琦 +2 位作者 刘晔 赵仲华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MsC克隆ColⅠ、ColⅢ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7的阳性MsC克隆(S-22与S-26),并证实两阳性MsC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其中S-22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表达分别降低47%和56%,其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5%和54%。结论Smad7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内ColⅠ及ColⅢ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SMAD 7 ⅲ型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