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理一体:朱熹与《三礼》的对话(上)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卫民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1期38-56,共19页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q...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行"、"本"与"文"等三对辩证关系的阐释,一方面重新审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演绎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编纂《仪礼经传通解》与《家礼》来完成对《三礼》的重新改造。在"古礼"与"今制"、"王礼"与"家礼"的互动过程中,朱子意欲重构"程序"与"义理"相互支撑的传统礼学二元体系,同时阐释其"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思想。进而言之,朱子想要建构的是"欲治其国,先观其家"的礼学秩序,这种秩序既要回答"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的共时性问题,又要回答"礼从先进之意"的历时性问题;这种秩序是"礼理一体"的性理思想在家国之间的具体实施,既是朱子对《三礼》"仪义互彰"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又直接影响着他"知行合一"的礼经编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体 朱熹 《三礼》 《仪经传通解》 《家礼》
原文传递
略述郑玄校勘《三礼》所遵循的原则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天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三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东汉末年的郑玄在为《三礼》作注的同时,也对这些异文作了校勘和取舍。其取舍异文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习用易晓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不轻改字的原则(在《... 《三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东汉末年的郑玄在为《三礼》作注的同时,也对这些异文作了校勘和取舍。其取舍异文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习用易晓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不轻改字的原则(在《仪礼》中则为存古字的原则)。郑玄校注《三礼》的目的,是为使经义得到准确表述,而又明白易晓,且于每一字之取舍,既考虑其用之于此是否合理,又考虑其字是否符合规范,同时竭力保存古字古义,以期尽量恢复礼书初本之面貌。因此经过郑玄校注的《三礼》能够成为当时最好的本子,且一直流传至今,而其校勘《三礼》所遵循原则,也可为今人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郑玄 校勘 原则
下载PDF
集清儒郑学之成 凿《三礼》郑注之户——读杨天宇著《郑玄三礼注研究》
3
作者 王彦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三礼》 郑学 郑玄 郑注 清儒 学研究 史学界
下载PDF
《三礼》浅谈
4
作者 王洪生 《图书馆建设》 1981年第4期56-57,17,共3页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的合称,这是从东汉郑玄作注以后,在学术史上的习惯称法。一、《周礼》《周礼》最早称《周官》,《汉书艺文志》所载之“《周官经》六篇、
关键词 《三礼》 《仪礼》 《周礼》 记》 《大戴记》 郑玄 郑氏 校定 汉初
下载PDF
礼理一体:朱熹与《三礼》的对话(下)
5
作者 彭卫民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2期56-69,共14页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行"、"本"与"文"等三对辩证关系的阐释,一方面重新审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演绎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编纂《仪礼经传通解》与《家礼》来完成对《三礼》的重新改造。在"古礼"与"今制"、"王礼"与"家礼"的互动过程中,朱子意欲重构"程序"与"义理"相互支撑的传统礼学二元体系,同时阐释其"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思想。进而言之,朱子想要建构的是"欲治其国,先观其家"的礼学秩序,这种秩序既要回答"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的共时性问题,又要回答"礼从先进之意"的历时性问题;这种秩序是"礼理一体"的性理思想在家国之间的具体实施,既是朱子对《三礼》"仪义互彰"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又直接影响着他"知行合一"的礼经编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体 朱熹 《三礼》 《仪经传通解》 《家礼》
原文传递
《十三经注疏》中《三礼》注疏句读辨误
6
作者 万丽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2期61-64,共4页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中三礼部分(主要涉及丧礼部分)存在的句读问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句读失误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归纳出若干义例,以期有助于相关礼制的研究。在此过程中, 参考了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句读处理...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中三礼部分(主要涉及丧礼部分)存在的句读问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句读失误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归纳出若干义例,以期有助于相关礼制的研究。在此过程中, 参考了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句读处理存在较大分歧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经注疏》 《三礼》 句读失误
下载PDF
《三礼》中的教育思想
7
作者 宋宁娜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三礼》是儒家重要经典,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大纲,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对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绵延有重要作用。对《三礼》中“恭俭庄敬礼教也”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乐相错,其成也怿”、“修身至诚,内圣外... 《三礼》是儒家重要经典,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大纲,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对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绵延有重要作用。对《三礼》中“恭俭庄敬礼教也”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乐相错,其成也怿”、“修身至诚,内圣外王”等思想进行分析和提炼,有利于理解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儒家思想 教育思想 政治伦理
下载PDF
《三礼》中的“酒”礼仪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4-76,84,共4页
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标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酒被纳入礼的范畴制定形成酒礼。《三礼》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饮酒礼仪:《周礼》明职官,《仪礼》定礼节,《礼记》重人伦,这对了解周代乃至先秦的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三礼》
下载PDF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
9
作者 骆伟里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81,共8页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骆伟里1《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汉初并无《三礼》之名(《周礼》称《周官》,《仪礼》但称《礼经》,即今《仪礼》十七篇),自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遍注群经,《周礼》《仪礼》、《... 《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骆伟里1《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汉初并无《三礼》之名(《周礼》称《周官》,《仪礼》但称《礼经》,即今《仪礼》十七篇),自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遍注群经,《周礼》《仪礼》、《礼记》郑玄注本流传于世,始有《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郑玄注 《辞源》 《汉语大词典》 《周礼》 辞书释义 《仪礼》 郑注 辞书编纂 路寝
下载PDF
郑玄注《三礼》方法略探
10
作者 雷铭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自郑玄注解《三礼》之后,始有《三礼》之名。郑玄注经,先是统观全局,提纲挈领,总体上纲举目张,以点带面,从而达到"解一卷而众篇明"的目的。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章句之释,吸纳今文经学派和... 自郑玄注解《三礼》之后,始有《三礼》之名。郑玄注经,先是统观全局,提纲挈领,总体上纲举目张,以点带面,从而达到"解一卷而众篇明"的目的。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采今、古,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章句之释,吸纳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互不兼容的注经方式。然后再具体而微,深入到经文的具体字词,兼用直训和义界的方法注解之。如此,从面到点,从全局到具体,郑玄注经犹如层层剥笋,既兼顾得当,有条不紊,又透彻深入,巨细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今文经 古文经 注经方法
下载PDF
《曾子问》对“三礼”的读以致用——曾子阅读的“潜水作业”之七
11
作者 曾祥芹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5年第5期75-80,共6页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将《曾子问》与《周礼》《仪礼》《礼记》互文对读,可以发见曾子对夏商周礼制、礼仪、礼俗的因革损益,领悟到孔子"礼教"和"礼治"的巨大功能。
关键词 阅读的“潜水作业” 曾子 《曾子问》 《三礼》 读以致用 教和 先秦
下载PDF
用在引经据典意义上的“礼”字如何标点之我见——以《汉书》、《三国志》、《新五代史》、《宋史》为例
12
作者 李慧玲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二十四史中引经据典的文字相当多。引的何经,据的何典,如果说得一清二楚,就不会出现标点上的困难。该加书名号的我们就会加上书名号,该加引号的我们就会加上引号。但在引经据典时,如果仅仅使用一个笼而统之的'礼'字(或作'按... 二十四史中引经据典的文字相当多。引的何经,据的何典,如果说得一清二楚,就不会出现标点上的困难。该加书名号的我们就会加上书名号,该加引号的我们就会加上引号。但在引经据典时,如果仅仅使用一个笼而统之的'礼'字(或作'按礼'、'夫礼',是其变体),标点问题就出来了:这个'礼'字加不加书名号?引文加不加引号?加到哪里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名号 《三礼》 《三国志》 《汉书》 《新五代史》 《宋史》
下载PDF
聂崇义《三礼图》编撰体例考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宋建隆三年(962),聂崇义表进《三礼图》。本文以宋淳熙二年(1175)刻本为准,借此版本探究聂书之图与文之关系。通过研究其图和相关解说,我们认为,聂书集"集注"体和"左书右图"体于一书,开创了礼图撰作的新领域,成为... 宋建隆三年(962),聂崇义表进《三礼图》。本文以宋淳熙二年(1175)刻本为准,借此版本探究聂书之图与文之关系。通过研究其图和相关解说,我们认为,聂书集"集注"体和"左书右图"体于一书,开创了礼图撰作的新领域,成为宋之后礼图撰作的范式。"左书右图"体的出现也成为当前出版界"形式与内容的最佳匹配""用图像讲故事"这一新闻理念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图》 编撰 体例
下载PDF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善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鸡彝是古代祭祀用来盛酒的祭器。但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上带有鸡形的图案;另一种说法是鸡彝器型本身上就是鸡的造型。本论文赞同前一种说法,认为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像鸡形的图案。
关键词 鸡彝 《三图》 祭器
下载PDF
张镒《三礼图》辑佚本考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镒 《三图》 《玉函山房辑佚书》 辑佚本
下载PDF
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万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9-110,102-137,共16页
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虞万里一《三礼》汉、文术语释例二《三礼》汉、文术语统计表三《三礼》汉、文之古音系统四古方音微两汉经,有古文,有今文;两汉学,有古学,有今学。至其傅人,清唐晏《两汉三国学案》所列己有七、八十人... 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虞万里一《三礼》汉、文术语释例二《三礼》汉、文术语统计表三《三礼》汉、文之古音系统四古方音微两汉经,有古文,有今文;两汉学,有古学,有今学。至其傅人,清唐晏《两汉三国学案》所列己有七、八十人,实则远不止此。汉初经学守家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古音系研究》 《三礼》 《周礼》 记》 《考工记》 段玉裁 古音学 方言 上古音
下载PDF
北宋文治之风对朝廷祭器制度的影响——再论《三礼图》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顺龙 郭芷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三礼图》或题《三礼图集注》,是北宋第一本解经图录,也是礼器的制作样本,随着疑经改经与古器收藏之风的兴起,文人常言礼图之弊,导致其对礼器建设的影响力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仁宗、哲宗为节点对《三礼图》在徽宗以前各时段的意... 《三礼图》或题《三礼图集注》,是北宋第一本解经图录,也是礼器的制作样本,随着疑经改经与古器收藏之风的兴起,文人常言礼图之弊,导致其对礼器建设的影响力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仁宗、哲宗为节点对《三礼图》在徽宗以前各时段的意义与局限重新进行了评估,认为此图在这场思变风潮中虽暴露了其依赖注疏的局限性,但其崇尚周礼的理念与新儒学“复古”的目标相近,在金石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参考。而宋初三朝,主导礼器建设的五代旧臣多循唐旧,与《三礼图》理念有所冲突,为礼图制度的施行增加了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治 祭器制度 《三图》
下载PDF
从西汉早期礼器文化到《三礼图》图像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善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83,共3页
西汉早期礼器文化是对于中国礼制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礼制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传播的方便,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反映礼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社会礼仪起到了一定约束、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 西汉早期礼器文化是对于中国礼制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礼制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传播的方便,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反映礼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社会礼仪起到了一定约束、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重在讨论从西汉早期礼器文化过渡到用《三礼图》图像来反映社会礼制文化的这种艰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三图》 图像文化
下载PDF
郑玄《三礼注》中“犹”字用法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英波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6-98,共3页
“犹”字在《三礼注》中的用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释句;二、释词。其中释词又包括四个方面: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2、用本字释借字;3、以今语释古语;4、用本义释引申义。
关键词 郑玄 《三注》 “犹”
下载PDF
浅析“三礼馆”诏开之意义
20
作者 林存阳 杨朝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清高宗执政初期,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即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体现。"三礼馆"的诏开,一则昭示了清高宗对其祖圣祖之文化政策,并最终完成了由理学向经学政治... 清高宗执政初期,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其中,"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即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体现。"三礼馆"的诏开,一则昭示了清高宗对其祖圣祖之文化政策,并最终完成了由理学向经学政治取向的转变;一则开启了学术方向上对经学特别是《三礼》学的有规模、成系统的整理和阐发。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三礼馆"的诏开对《四库全书》的汇辑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清高宗 《三义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