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周山》试论(上)--鲁迅《故事新编》世界之一 被引量:3
1
作者 松冈俊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11,共6页
该文为"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综合研究--另一种‘国故整理'"之第一篇.文章首先就鲁迅已考虑到的、促成他写作<不周山>的几个主要原因展开论述,适当加入一些推测.其次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对若干疑问作... 该文为"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综合研究--另一种‘国故整理'"之第一篇.文章首先就鲁迅已考虑到的、促成他写作<不周山>的几个主要原因展开论述,适当加入一些推测.其次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对若干疑问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周山》 《故事新编》 鲁迅 历史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学衡派 鲁迅研究 国粹保存派 鸳鸯蝴蝶派
下载PDF
鲁迅从《呐喊》中移出《不周山》之原因新探
2
作者 朱文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4-67,75,共5页
以1930年1月鲁迅在《呐喊》第13次印刷时移出《不周山》一文的举动为研究对象,考察有关鲁迅移出《不周山》的两种观点,试图对鲁迅移出《不周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不周山》 论争说 编书说 心态变化
下载PDF
《铸剑》创作时间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9
3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9,共8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集腋成裘之作,创作时间持续13年之久。但鲁迅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对其评价不高,说“《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成为佳作”①。说整部集,
关键词 创作时间 《铸剑》 考释 《故事新编》 《不周山》 鲁迅 书信
原文传递
利用小说进行考古--鲁迅《补天》中的文学起源问题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光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何种“创造”?鲁迅语焉未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起源问题 鲁迅 小说 《不周山》 考论 文学 考古
原文传递
鲁迅小说的神话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世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小说 《补天》 《呐喊》 《不周山》 女娲 隐喻思维 文学起源 神话性 原始思维
原文传递
论“油滑”: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格及叙事结构方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8,共7页
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㈨这里所说的,是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不周山》。... 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㈨这里所说的,是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不周山》。这篇小说本是写女娲补天及造人的伟业,笔到中途,却突然出现了所谓“古衣冠的小丈夫”等与原本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意图全无关系的内容。鲁迅随后对此解说道:“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叙事意图 结构方式 油滑 修辞格 女娲补天 《不周山》 小说集
原文传递
遮蔽与还原:教科书里的鲁迅作品解读
7
作者 杨云萍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有调查显示,就鲁迅作品的体裁而言,在散文、杂文和小说中,学生们最喜欢的是小说。 其中初中:52.99%,高中:56.14%,均超过了50%。小说是为鲁迅赢得文坛最初声誉和最终走向世界的一种体裁,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写于1918-1922年,共选... 有调查显示,就鲁迅作品的体裁而言,在散文、杂文和小说中,学生们最喜欢的是小说。 其中初中:52.99%,高中:56.14%,均超过了50%。小说是为鲁迅赢得文坛最初声誉和最终走向世界的一种体裁,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写于1918-1922年,共选入小说14篇(后为13篇,1930年版鲁迅删去《不周山》),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后,作者生前共印行22次。13年时间差不多每年重印2次,并很快有了法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作品解读 教科书 还原 遮蔽 小说集 《不周山》 《呐喊》
下载PDF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正格转换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庆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2-6,共5页
《呐喊》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正格”形式;而《彷徨》则是对这种格式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不周山》是鲁迅对小说正格形式的一个突破,却只是正格转换的一个开始。在《奔月》和... 《呐喊》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正格”形式;而《彷徨》则是对这种格式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不周山》是鲁迅对小说正格形式的一个突破,却只是正格转换的一个开始。在《奔月》和《铸剑》的写作中,鲁迅并没有把这种突破进行下去。至《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等的写作,鲁迅对“油滑”的处理,已与前期有质的不同,完全采用了与正格小说不同的写法与格式,达到了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小说 《鲁迅全集》 《呐喊》 “油滑” 《不周山》 《铸剑》 《奔月》 《彷徨》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女神之再生》和《补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傅正乾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二则借以说明目前文学创作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时代、民族、阶级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赋予他们以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女神 女娲 鲁迅 共工 郭沫若 作品 比较研究 《不周山》 创作个性
下载PDF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
10
作者 刘福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4-65,共2页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刘福勤友人满怀盛情将(96)十一月五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署着韩世兑先生大名的文章《绍兴风俗阿Q身世———鲁迅笔下的故乡众生相》剪下寄给我,以满足我搜求鲁迅和《阿Q正传》资料的愿望... 如此奇文:抄袭之外几乎只剩了错误●刘福勤友人满怀盛情将(96)十一月五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署着韩世兑先生大名的文章《绍兴风俗阿Q身世———鲁迅笔下的故乡众生相》剪下寄给我,以满足我搜求鲁迅和《阿Q正传》资料的愿望。收到就展读,却大失所望,其文除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鲁迅全集》 《不周山》 周建人 鲁迅作品 《彷徨》 许广平 《故事新编》 叶灵凤 台湾戏剧
原文传递
“苦闷的象征”
11
作者 倪浓水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 1924年4月8日,鲁迅从书肆上购得了日文版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将给他的创作带来多大影响。也许鲁迅自己也并未觉得,所以回家后他将书往架上一搁就是五个多月,没有仔细阅读,也没有翻译出版。这期间,《呐喊》的销路继续看好,而《彷徨》正在一篇篇的创作中。他已被胡适誉为中国白话小说创作第一人;作为《新青年》的中坚,他的周围簇拥着许多有为的青年学生。但是,鲁迅并未感到怎样的欣慰,因为他的内心一片悲凉,心情异常苦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闷的象征》 鲁迅 周作人 《伤逝》 八道湾 《呐喊》 《孤独者》 小说创作 厨川白村 《不周山》
下载PDF
略谈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12
作者 王才路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3期40-45,共6页
现代中国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根据历史事实敷衍的小说,也包括根据古代神话、寓言而虚构的故事。大体说来,它是以1922年鲁迅创作的《不周山》为发轫、中经许多作家的辛勤创作,使其题材范围不断拓展,... 现代中国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根据历史事实敷衍的小说,也包括根据古代神话、寓言而虚构的故事。大体说来,它是以1922年鲁迅创作的《不周山》为发轫、中经许多作家的辛勤创作,使其题材范围不断拓展,表现形态不断丰富的。它在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一种活泼而不可忽视的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历史小说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鲁迅 黄仲则 郁达夫 《故事新编》 郭沫若 题材 茅盾 《不周山》
下载PDF
《故事新编》浅释(中)
13
作者 李何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3期9-16,共8页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浅释 《不周山》 鲁迅 《补天》 《淮南子》 黑色人 性的苦闷 眉间 神话传说
下载PDF
鲁迅《故事新编》中典故、古诗文诠析
14
作者 武德运 王惠 欣伟 《朝阳师专学报》 1984年第3期56-58,共3页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称为佳作。(《序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原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出唐《六祖...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不周山》的后半是很草率的,决不能称为佳作。(《序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原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出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一》:"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古诗文 典故 鲁迅 《不周山》 《序言》 饮水 自知
下载PDF
三位留日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的主体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共21页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于...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于自我分裂之中的现代主体,辨识中国现代作家在建构主体性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而曲折的文学历程,进而揭示历史所内化在文学文本中的无意识,最后尝试触及鲁迅与创造社同源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作家 《不周山》 《沉沦》 《残春》 主体 文学与历史
原文传递
鲁迅《故事新编》的启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丽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0,共8页
《不周山》的创作是鲁迅人生感知方式和思考角度渐变的集中显现,他更多地从日常生活的个体生存体验出发去感知和思考历史人生,并痛苦地发现分裂性存在是人的基本处境和困境。这一哲理性体悟反复重现于《故事新编》,并辐射到其他众多文... 《不周山》的创作是鲁迅人生感知方式和思考角度渐变的集中显现,他更多地从日常生活的个体生存体验出发去感知和思考历史人生,并痛苦地发现分裂性存在是人的基本处境和困境。这一哲理性体悟反复重现于《故事新编》,并辐射到其他众多文本之中,成为鲁迅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进而影响到他的叙事态度和艺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周山》《故事新编》 日常生活 分裂性存在
原文传递
《补天》中女娲形象对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启示
17
作者 朱玉涛 王路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2,共2页
《补天》写于1922年,原名为《不周山》,最初收在《呐喊》卷末(《呐喊》再版时鲁迅从中抽出此篇),是鲁迅第一篇从古代取材创作的小说。1935年《补天》被鲁迅收入《故事新编》。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这样解释《补天》的创作方法... 《补天》写于1922年,原名为《不周山》,最初收在《呐喊》卷末(《呐喊》再版时鲁迅从中抽出此篇),是鲁迅第一篇从古代取材创作的小说。1935年《补天》被鲁迅收入《故事新编》。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这样解释《补天》的创作方法和动机:"那时的意见,是想以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茀罗特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女娲形象 自我实现 女大学生 《故事新编》 《不周山》 《呐喊》 创作方法
原文传递
从叙述视角看《补天》中的讽刺艺术
18
作者 李志红 《唐山文学》 2017年第4期53-53,共1页
《补天》原名《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其中有解释人和文学源起的意思。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前言里说到:“那时的意思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才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 《补天》原名《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其中有解释人和文学源起的意思。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前言里说到:“那时的意思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才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做的第一篇。首先是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一人和文学一的缘起。”由于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鲁迅在《补天》中表达的文学观也可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讽刺艺术 叙述视角 《故事新编》 《不周山》 弗洛伊德 文学观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