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研究之不足 启研究之新境——读赵望秦、张焕玲《古代咏史诗通论》
1
作者 耶磊 《商洛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5-56,92,共3页
赵望秦、张焕玲《中国古代咏史诗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当前咏史诗史研究领域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文本,弥补了此前这一领域缺少完整意义上的通史文本的不足,这对于改变咏史诗与咏史诗史研究领域只重宋以前而忽略元明清的研... 赵望秦、张焕玲《中国古代咏史诗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当前咏史诗史研究领域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文本,弥补了此前这一领域缺少完整意义上的通史文本的不足,这对于改变咏史诗与咏史诗史研究领域只重宋以前而忽略元明清的研究格局的改观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通论》对于咏史诗与蒙学以及平话、演义小说等通俗文学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当前的咏史诗研究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此外,《通论》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理清和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貌与规律,亦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咏史诗通论》 通史 蒙学 通俗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与历史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真瑜 常楠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8-94,共7页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咏史诗 历史阐释方式 历史观念
下载PDF
刺露异锋 各显其锐──中国古代咏史诗咏物诗及寓言诗的讽刺艺术
3
作者 陈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5-21,共7页
刺露异锋各显其锐──中国古代咏史诗咏物诗及寓言诗的讽刺艺术陈华咏史讽刺诗、咏物讽刺诗和寓言讽刺诗,篇章巨万,内容富衍,是中国古代讽刺诗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咏史、咏物、寓言形式进行讽刺,也是中国古代讽刺诗的重要特色。这三... 刺露异锋各显其锐──中国古代咏史诗咏物诗及寓言诗的讽刺艺术陈华咏史讽刺诗、咏物讽刺诗和寓言讽刺诗,篇章巨万,内容富衍,是中国古代讽刺诗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咏史、咏物、寓言形式进行讽刺,也是中国古代讽刺诗的重要特色。这三种类型诗歌的讽刺艺术,可谓刺锋异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诗 咏物诗 咏史诗 讽刺艺术 中国古代 寓言诗 刘禹锡 李商隐 托古讽今 《促织》
下载PDF
咏史诗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4
作者 陈以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96-100,共5页
咏史诗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陈以鉴咏史诗,作为“文学式的史学研究”①,在我国争奇斗艳的文坛史苑居有独特的地位。它不是一般观念中的文学作品,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史学著述,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以诗歌... 咏史诗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陈以鉴咏史诗,作为“文学式的史学研究”①,在我国争奇斗艳的文坛史苑居有独特的地位。它不是一般观念中的文学作品,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史学著述,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以诗歌的形式直接吟咏历史题材,严格遵循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中国古代 历史人物 历史教科书 门阀士族制度 课堂教学 教学中 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学史贵会通——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的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立群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0,共2页
200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对本科生教学计划做了新的修订,其中之一是,为世界史专业大一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通论'.我接受学院的委派,讲授该课.
关键词 中国古代通论 高等院校 历史教学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述略 学术观念 研究方法 文学创作 文学文献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PDF
古代文论横向研究的开拓之作——读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
7
作者 刘飞 《西部学刊》 2015年第8期20-23,共4页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建立了以文学批评为考察中心的研究范式。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且具良好发展趋势。相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写作来说,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属于对中国古代文论做横向研...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建立了以文学批评为考察中心的研究范式。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且具良好发展趋势。相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写作来说,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属于对中国古代文论做横向研究的著述,其着重于对中国古代文论理论体系架构的探索,从问题出发,综合文献,从而对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其学术意图与贡献在横向研究上堪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运用,亦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傅庚生 《中国文学批评通论》 横向研究
下载PDF
在传统文化的精神谱系中梳理并建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评俞为民、孙蓉蓉教授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良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第6期80-82,103,共4页
将杂糅而零散的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条理化;将模糊而多义的古代戏曲理论简单明了化;将有歧义的观点辨证化;将论点的梳理和持论的范围全面化,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的显著特点。为了梳理和建构更全面、更精准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 将杂糅而零散的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条理化;将模糊而多义的古代戏曲理论简单明了化;将有歧义的观点辨证化;将论点的梳理和持论的范围全面化,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的显著特点。为了梳理和建构更全面、更精准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体系,俞为民、孙蓉蓉先生以上迄先秦,下至民国时期的各种戏曲理论及现象作为纵向框架,以精审的学理性论断与发凡作为横向标尺,既有序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萌芽、成熟、发展、繁荣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重心转移",直至"旧曲学的终结与新曲学的兴起"的全貌,又建构了完整、兼具传统文化与哲学深度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传统文化 精神谱系
下载PDF
推陈出新 贵在独创——评《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
9
作者 张涛 《保定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古代小说通论综解》 特点 全面性 丰富性 研究方法 体例编排
下载PDF
宏通视野之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10
作者 谭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进入20世纪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无论是从业学者还是成果积累,都稳居学界首位。同时,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到了亟须加以整合、优化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 进入20世纪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无论是从业学者还是成果积累,都稳居学界首位。同时,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到了亟须加以整合、优化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学术史 全球化语境 理论化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20世纪 系统化
下载PDF
教育哲学通论选篇——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11
作者 黄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曾与道家思想结合而出现魏晋玄学,与佛家思想...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曾与道家思想结合而出现魏晋玄学,与佛家思想结合而出现宋明理学,同近现代西方哲学和科学思想结合而出现所谓新儒学。儒家思想,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也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现就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作些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 哲学通论 儒家思想 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 现代西方哲学 百家争鸣
下载PDF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多角度宏观把握的探索与尝试——《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简介
12
作者 刘爽 《学术动态(北京)》 2006年第17期12-14,共3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傅璇琮、蒋寅主持,院内外专家共同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近日完成,同名专著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宏观把握 辽宁人民出版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简介 重点项目 傅璇琮 研究员
下载PDF
咏史诗:阅尽兴亡千古事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建新 张映梦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咏史诗滥觞于《诗经》,经魏、晋日渐成熟,至唐、宋达至艺术巅峰,元明清时期,虽然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不断崛起,不断地瓦解着传统文化中的诗的地位,但咏史诗仍然独占一隅,原因是咏史诗篇幅虽小,而其效能却非常巨大,常常是笔挫... 咏史诗滥觞于《诗经》,经魏、晋日渐成熟,至唐、宋达至艺术巅峰,元明清时期,虽然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不断崛起,不断地瓦解着传统文化中的诗的地位,但咏史诗仍然独占一隅,原因是咏史诗篇幅虽小,而其效能却非常巨大,常常是笔挫万物、形笼千象,给人以言尽而意无穷之阅读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中国古代文化 诗歌流派 艺术成就 概括性 包容性
下载PDF
论《昭明文选》中的咏史诗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7-73,共7页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昭明文选》 《文选》 《咏史》 乐府诗 谢灵运 秋胡妻 中国古代诗歌 历史人物 昭明太子
下载PDF
谈谈中国古代的儿童教材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承涤 《课程.教材.教法》 198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教育兴起的时期也很早,向来重视儿童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教材传授给学生的。关于我国古代儿童教材的编写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本文只是简略地谈一些情况。
关键词 儿童 中国古代 《三字经》 《急就篇》 千字文 《论语》 《孝经》 《小学》 百家姓 咏史诗
下载PDF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读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有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勤华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6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自1985年出现研究传统法律文化热潮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已发表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功力和最为系统的当推俞荣根教授的《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 儒家法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自1985年出现研究传统法律文化热潮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已发表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功力和最为系统的当推俞荣根教授的《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该书,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儒家法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儒家法思想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思想 儒家伦理法 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法学 自然法 方法论 刑法志 通论 儒家法
下载PDF
大江东去: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索──对晚唐咏史诗的一种描述
17
作者 成松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2-97,共6页
大江东去: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索──对晚唐咏史诗的一种描述成松柳(一)咏史这一诗体最早见于班团赞美孝女缇萦的《咏史》。但那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诗。“质木无文”,毫无诗意。魏晋六朝间,咏史诗“渐渐多了起来,《文选7)中已专列... 大江东去: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索──对晚唐咏史诗的一种描述成松柳(一)咏史这一诗体最早见于班团赞美孝女缇萦的《咏史》。但那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诗。“质木无文”,毫无诗意。魏晋六朝间,咏史诗“渐渐多了起来,《文选7)中已专列《咏史卜一类。此时也出现了不少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晚唐诗人 李商隐 忧患意识 古代诗人 政治格局 中国古代文人 非理性 《咏史》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评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
18
作者 韩俊伟 胡益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评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韩俊伟胡益民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戏剧作为中国古代文化... 评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韩俊伟胡益民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戏剧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我们留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学 通论》 中国戏剧 中国古代 古希腊戏剧 中国悲剧 王国维 印度梵剧 戏剧文献 山林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寓言繁荣的文化心理原因
19
作者 胡立根 《云梦学刊》 1993年第2期53-58,共6页
在中国、印度、欧洲这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中国寓言体系呈现出相当突出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它源远流长,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过寓言创作的,且数量巨大,艺术成就很高,以一国之力与整个欧洲、印度(南亚中东),鼎足而三,可谓甚矣... 在中国、印度、欧洲这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中国寓言体系呈现出相当突出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它源远流长,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过寓言创作的,且数量巨大,艺术成就很高,以一国之力与整个欧洲、印度(南亚中东),鼎足而三,可谓甚矣!而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基本上始终处在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鼎足而三 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诗歌 世界寓言通论 含蓄蕴藉 矛盾现象 虚实相生 二律背反 陈蒲清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教”分辨
20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17年第7期49-55,共7页
假如比较古代东西方教育而要分析出一个最具特色性的东西,我以为,诗教堪称中国的“国教”. 尽管,中西方都以诗歌开始人类最初的文化活动,但嗣后的重视,并以之切入教育的常态性内涵,则唯有中国.可以说,中国的诗性文化,曾经支撑着中国古... 假如比较古代东西方教育而要分析出一个最具特色性的东西,我以为,诗教堪称中国的“国教”. 尽管,中西方都以诗歌开始人类最初的文化活动,但嗣后的重视,并以之切入教育的常态性内涵,则唯有中国.可以说,中国的诗性文化,曾经支撑着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生活,中国古代文人最大的雅趣是把时间抛掷在诸如“旗亭画壁”这样的生活行状中,不经意为后世的儿童提供了足以影响他们心智发育和发展取向的最为直观的“教学挂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诗经》 《神童诗》 《唐诗三百首》 诗歌创作 诗性文化 古代文人 精神宇宙 咏史诗 孔子删诗 训蒙诗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