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选》与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
1
作者 张凯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0年代诗歌”所重点讲述的对象。从想象力角度来看,该刊推动了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建构,其中的诗歌作品通过“死亡”“衰老”等元素的书写,与90年代初期诗歌想象之间形成深刻的对话,并由此建构了“中年”的想象方式,展示了诗人在时代语境中对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本身的被动指认。这些作品还呈现出对90年代中后期诗歌写作的观念预设,即诗人不再以一种主观的姿态来建构诗学想象,转而生发出客观的“看风景”心态,赋予诗学想象“客体化”属性。“客体化”诗学想象容纳了此时期诗人对于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要素的综合考量,使诗歌写作的层次与空间得到拓展,有力地承担起90年代诗歌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 1990年代诗歌 想象维度
下载PDF
文学共同体:《中国现代诗选》的新诗传统预设
2
作者 陈夏临 《江汉学术》 2023年第4期75-83,共9页
《中国现代诗选》作为首部白话新诗英译本,是哈罗德·阿克顿与陈世骧基于中西文化共同体意识,向英语世界传播以新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智慧结晶。译者以古今中西文学互为共同体的理论高度,自觉打破文化壁垒,通过对20世纪早... 《中国现代诗选》作为首部白话新诗英译本,是哈罗德·阿克顿与陈世骧基于中西文化共同体意识,向英语世界传播以新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智慧结晶。译者以古今中西文学互为共同体的理论高度,自觉打破文化壁垒,通过对20世纪早期新诗进行甄选与翻译,尝试以对当时国内尚未定型、仍在争论的新诗传统,进行以译介为目的之预设。首先,译者对中西合璧的新诗意象进行译评,具体从古代中国意象、现代中国意象、外来文化意象三个维度展开。其次,译者以仿古创新为标准,概述新诗通过扬弃古典诗歌传统,在气韵与章法上的探索与发展。在新文学运动炽盛之际,新诗译者基于文学共同体意识,对新诗传统在中西与古今文学间的碰撞与交融、扬弃与博采进行了考辨。《诗选》完成了新诗传统在译介层面的回溯与再诠,推广了以古典、唯美、传统、雅韵为标准的中国新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诗传统 阿克顿 陈世骧
下载PDF
艾克敦和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会娟 管兴忠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歌英译史上,由艾克敦和陈世骧编选、翻译的《中国现代诗选》(Modern Chinese Poetry)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但是因该选集在国内较为难得等原因,至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诗选内容、艾克敦的自传中对其30年代... 在中国现代诗歌英译史上,由艾克敦和陈世骧编选、翻译的《中国现代诗选》(Modern Chinese Poetry)是英语世界第一部英译中国新诗选。但是因该选集在国内较为难得等原因,至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根据诗选内容、艾克敦的自传中对其30年代英译中国文学的记载以及相关评论,全面地介绍和探讨这部最早的英译诗集的编选原则、译者对中国新诗诗人的评价、新诗的翻译困难以及译诗的接受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克敦 《中国现代诗选》 翻译
下载PDF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被引量:2
4
作者 方长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5,共12页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为起点的现代新诗发展史,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主题不断彰显、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的历史;《中国新诗选(1919—1949)》以此为历史框架和话语依据,打破既有的新诗知识体系,重新遴选诗人、诗作,通过取与舍而拼构出一个全新的新诗地图,生产出满足那个时代要求的现代新诗知识。该选本发行量大,曾经是一代人阅读、了解新诗最重要的读本,但长期以来学界未能对其进行客观而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它对诗人、诗作的取与舍,既是遮蔽也是敞开,将其放在现代新诗百年选本史上考察,放在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的现代新诗经典化历史中理性审视,则不难发现其对于现代新诗经典遴选、塑造具有独特的历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1919-1949)》 编选语境 新诗史重构 知识生产 经典化功能
下载PDF
《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编选与代序修订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102-119,共18页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版,增加徐志摩的两首诗《大帅》、《再别康桥》。1979年9月第3版出版时,臧克家对"代序"进行大量的"修改",体现在对胡适、冰心、闻一多、卞之琳等诗人评价上,选辑诗人及其诗作也有较大"改动",删掉了王希坚和袁水拍的诗歌,诗歌数量在诗人地位变化中有所变化,最终形成82首诗。《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变迁,是臧克家在特定时代留下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文人思想变化中复杂的一面:《中国新诗选》背后的政治因素制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中国诗选(1919-1949)》 版本 编选 代序修订 政治因素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没有一种爱不是可怕的虚设——《中国第4代诗人诗选》对爱情的一种书写
6
作者 梁笑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第4代诗人诗选》 爱情题材 个体自由 时代精神 性爱 世俗化
下载PDF
对历史做出的交待——《中国·四川新时期诗选》谈片
7
作者 蒋登科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1-42,共2页
在新时期中国诗坛上,四川诗歌创作引人注目。培贵主编的《中国·四川新时期诗选》具有精、全、信三大特点,较完整地勾勒出四川新时期诗歌发展的历史面貌。
关键词 《中国·四川新时期诗选》 四川新时期诗歌发展 诗歌艺术探索
下载PDF
谈谈邹绛先生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8
作者 万龙生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吕进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为代表的一批诗论或诗史著作,都谈及邹绛先生为现代格律诗的代表人物。其实,邹绛先生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格律诗再起的先驱和功臣,而且还是20世纪中国诗坛少有的集诗人、理论家、翻译家、选家、导... 以吕进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为代表的一批诗论或诗史著作,都谈及邹绛先生为现代格律诗的代表人物。其实,邹绛先生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格律诗再起的先驱和功臣,而且还是20世纪中国诗坛少有的集诗人、理论家、翻译家、选家、导师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 再起
下载PDF
古韵重拾:林庚新诗的唯美编译
9
作者 陈夏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阿克顿 《中国现代诗选》 林庚 唯美主义 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陈世骧与哈罗德·阿克顿交游考
10
作者 陈夏临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18,共4页
陈世骧与哈罗德·阿克顿,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系结下了师生缘。陈世骧在阿克顿的引导下,走上了终其一生的中西文学互鉴之路。阿克顿的纯粹唯美主义汉学思想,经陈世骧的中国文化视角诠释后更显纯熟;身为青年汉学学者的陈世... 陈世骧与哈罗德·阿克顿,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系结下了师生缘。陈世骧在阿克顿的引导下,走上了终其一生的中西文学互鉴之路。阿克顿的纯粹唯美主义汉学思想,经陈世骧的中国文化视角诠释后更显纯熟;身为青年汉学学者的陈世骧,也因邂逅良师阿克顿,而与汉学结下不解之缘。阿克顿与陈世骧在20世纪30年代,合作在原北大英文系系主任温源宁主编的《天下月刊》上翻译白话文新诗,又于1936年合译《中国现代诗选》,以“以诗译诗”的精湛译笔,首次将古韵典雅的中国白话新诗推向英语世界。20世纪40年代,师生为同筑未尽“还乡”梦,联手再译《桃花扇》,《桃花扇》全译本以卓越学术水准和纯粹诗化风格,成就了中英文学翻译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阿克顿 陈世骧 《天下月刊》 《中国现代诗选》 《桃花扇》
下载PDF
《中国新诗选》与“十七年时期”新诗阅读评价问题
11
作者 徐勇 王冰冰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2期59-71,共13页
“十七年时期”臧克家编《中国新诗选》是当时现代新诗方面的重要选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不仅涉及到现代新诗的评价问题,还涉及到文学作品(特别是新诗)的阅读问题。但选本编纂终究不同于文学史叙述,其“选”和“编”之间总是有着某种... “十七年时期”臧克家编《中国新诗选》是当时现代新诗方面的重要选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不仅涉及到现代新诗的评价问题,还涉及到文学作品(特别是新诗)的阅读问题。但选本编纂终究不同于文学史叙述,其“选”和“编”之间总是有着某种难以弥合的裂缝,可以说正是这一裂缝的存在为我们充分认识当时文学的丰富复杂性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 “十七年时期” 选本编纂 诗歌阅读与评价
原文传递
西方诗影与绮艳文藻:哈罗德·阿克顿对邵洵美新诗的选译
12
作者 陈夏临 崔栋森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
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选译了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的新诗,既是西方唯美主义诗歌与东方唯美主义新诗的再认,亦代表了阿克顿对20世纪30年代新诗人对西方文学过度借鉴的反思。史料研究视角,阿克顿对《蛇》的翻译语言与简... 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选译了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的新诗,既是西方唯美主义诗歌与东方唯美主义新诗的再认,亦代表了阿克顿对20世纪30年代新诗人对西方文学过度借鉴的反思。史料研究视角,阿克顿对《蛇》的翻译语言与简介线索处理,潜在揭示了《蛇》的文本与诗风来源,从而更加明确邵洵美对史文朋与波得莱尔同主题诗歌间的借鉴关系。而阿克顿对邵洵美代表作《蛇》的选译,不仅可作唯美主义翻译的范本,突显了邵洵美的唯美—颓废的绮艳文藻,更足见译者阿克顿的精湛语言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阿克顿 邵洵美 唯美 《中国现代诗选》 《蛇》
下载PDF
剑的源流与咏剑诗词
13
作者 钟尚钧 《阿坝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18-22,共5页
这是一篇给《中国咏剑诗选》的序言。本文追溯源流,对中国剑的产生与发展,对咏剑诗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剑的精神特质都作了较为充分论说。
关键词 《中国咏剑诗选》 序言 起源
下载PDF
交游、交融、交流——论中国现代诗的两个早期英译选集
14
作者 刘月悦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哈罗德·阿克顿与陈世骧合作编译的《中国现代诗选》和罗伯特·白英编译的《当代中国诗选》,是最早的两部中国现代新诗英译选集。他们的外国编译者在旅居中国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世界对现代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文学知之甚少,希... 哈罗德·阿克顿与陈世骧合作编译的《中国现代诗选》和罗伯特·白英编译的《当代中国诗选》,是最早的两部中国现代新诗英译选集。他们的外国编译者在旅居中国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世界对现代中国尤其是现代中国文学知之甚少,希望通过诗歌翻译增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开始了对中国现代诗的译介。两本诗集的译源选择,既受到译者在中国交游的影响,也呈现出中西方文学观念的交融与碰撞。两个集子在欧美产生的影响和在中国引起的争议,体现出了译者与批评者之间在传播价值与学术价值之间的不同取舍。本文希望通过两个个案的对比研究,在“同”与“异”之间,还原中国现代诗歌早期英译的历史现场,总结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经验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选》 《当代中国诗选》 英译 现代诗
原文传递
“她们自己的房间”——《中国女诗人诗选2018》作品研讨
15
作者 杨庆祥 戴潍娜 +14 位作者 施施然安琪 布非步 陆丽霞 刘启民 王士强 李屹 师力斌 陈巨飞 严彬 一度 谢尚发 沈建阳 杨碧薇 谈雅丽 王曦堇 《西湖》 2019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时间:2019年5月25日14∶30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杨庆祥: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中国女诗人诗选2018》。这次的研讨会比较特殊,我们集中讨论女诗人的作品和她们的写作状态。今天会议的主持人是戴潍娜女士,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戴... 时间:2019年5月25日14∶30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杨庆祥: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中国女诗人诗选2018》。这次的研讨会比较特殊,我们集中讨论女诗人的作品和她们的写作状态。今天会议的主持人是戴潍娜女士,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戴老师。戴潍娜:大家下午好,今天的研讨会是我参加过的最艳丽的研讨会。诗歌是文学圈的理工科,女性经常扮演着蝴蝶与蜜蜂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诗人 九十年代 《中国女诗人诗选2018》 女性诗歌 女性诗人 傅天琳 第三代诗人 女性写作
原文传递
胡同贵族中国梦--艾克敦对中国文学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管兴忠 马会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本文梳理上世纪30年代居住在北京的英国贵族哈洛德·艾克敦译介中国诗歌、古典小说和戏曲的工作,综述《中国现代诗选》、《戏剧之精华》、《胶与漆》和《桃花扇》4部作品的英译情况,回顾有关评论,介绍其新发现的戏剧及其他翻译作品。
关键词 哈洛德·艾克敦 《中国现代诗选》 《戏剧之精华》 《胶与漆》 《桃花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