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岳《秋兴赋》对宋玉《九辩》悲秋的承继与发展探赜——以“象喻”言说机制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视点 |
张英伟
|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
2023 |
0 |
|
2
|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悲秋文学英译——以宋玉《九辩》为例 |
胡纯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3
|
不宜把《九辩》定为宋玉的唯一代表作 |
程本兴
张法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重评《九辩》 |
陈桐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5
|
杜甫《秋兴》八首与“悲秋之祖”《九辩》——杜甫对宋玉悲秋意识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
李金坤
|
《云梦学刊》
|
2020 |
3
|
|
6
|
试论宋玉《九辩》的情感与心态 |
梅桐生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7
|
宋玉《九辩》的赋化倾向 |
宗明华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
8
|
从《九辩》看屈宋关系 |
黄震云
|
《云梦学刊》
|
1994 |
1
|
|
9
|
论柳永对宋玉《九辩》的继承 |
邱苑妮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0
|
是自伤 非代言——关于《九辩》性质的两个问题 |
范学新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11
|
《九辩》层次及其他 |
周秉高
|
《职大学报》
|
2000 |
0 |
|
12
|
论宋玉《九辩》的悲秋模式 |
孟修祥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3
|
《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
力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5
|
|
14
|
《九辩》《招魂》《大招》的作者与主题考论 |
方铭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8 |
6
|
|
15
|
《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 |
周春艳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16
|
山川萧瑟写秋心——宋玉《九辩》的艺术特色 |
顾福生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4 |
0 |
|
17
|
从“春女善怀”到“秋士易感”——论柳永对宋玉《九辩》的接受 |
李青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8
|
屈原的《离骚》与宋玉的《九辩》 |
李金锡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1982 |
1
|
|
19
|
析宋玉《九辩》的忠君思想 |
王芳
|
《职大学报》
|
2016 |
0 |
|
20
|
试论《九辩》的悲秋主题 |
汤树德
|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