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流媒体女性典型报道的现状、困境与出路--基于《人民日报》“三八红旗手”报道的内容分析(2013—2023)
1
作者 李敏 张津硕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三八红旗手”是全国专项表彰妇女先进人物的最高荣誉,相关报道对女性典型人物的再现和评价,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女性核心品质的期望。以《人民日报》“三八红旗手”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讨论女性典型报道的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人民... “三八红旗手”是全国专项表彰妇女先进人物的最高荣誉,相关报道对女性典型人物的再现和评价,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女性核心品质的期望。以《人民日报》“三八红旗手”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讨论女性典型报道的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将生活伦理事件和性别因素作为人物道德成长轨迹的辅助性叙事要素,丰富了人物的面向,报道得以脱离泛道德化的窠臼。另一方面,性别议题结构仍显表层化,尚未充分阐释人物基于性别的个体经验,难以呈现出与男性典型的差别;静态的叙事视角弱化了人物成长的动态性和历史性。培养问题意识,重新建构道德、生活与性别话语的逻辑关系,将人物经验置于国—家—人的关系网络,寻找时代的精神诉求与人物道德世界的契合点;从个人生活事件中发现人物道德成长的动因,呈现人物在这一过程中的性别体认,是改进女性典型报道的有效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典型报道 “三八红旗手” 主流媒体 《人民日报》
下载PDF
雷锋形象之变与学雷锋活动演变——基于近六十年《人民日报》的雷锋报道
2
作者 王丽娜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回溯学雷锋活动实践历程,雷锋身上的群众属性是“不变”的核心,具体体现为“平凡性”“效仿性”与“先进性”。群众属性促使群众对雷锋产生共情与认可,推动雷锋从沈阳走向全国,也使“雷锋”成为各时期普通优秀群众的代名词,形成变化的... 回溯学雷锋活动实践历程,雷锋身上的群众属性是“不变”的核心,具体体现为“平凡性”“效仿性”与“先进性”。群众属性促使群众对雷锋产生共情与认可,推动雷锋从沈阳走向全国,也使“雷锋”成为各时期普通优秀群众的代名词,形成变化的雷锋形象。梳理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民日报》对雷锋的报道发现,雷锋形象历经了从政治典型到奉献楷模再到奋斗榜样的三次演变,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雷锋形象的“变”是雷锋群众属性“不变”的表征,赋予了学雷锋活动新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随着精神内涵的确立、学雷锋激励保障机制和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学雷锋活动日趋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雷锋活动 《人民日报》 群众属性 雷锋形象
下载PDF
《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的话语嬗变与启示
3
作者 潘慧芳 《记者摇篮》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本文通过梳理《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的发展脉络,发现冬奥会新闻报道的话语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在话语导向上由民族国家话语转向个体价值话语,在话语内容上从赛场公告话语转向多场景叙事话语,在话语形态上由单一型逐渐走向复合型。中... 本文通过梳理《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的发展脉络,发现冬奥会新闻报道的话语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在话语导向上由民族国家话语转向个体价值话语,在话语内容上从赛场公告话语转向多场景叙事话语,在话语形态上由单一型逐渐走向复合型。中国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国际形象转变的需要、受众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媒介技术的革新共同推动了冬奥会话语的演进。在未来的冬奥会新闻报道中,传统主流媒体应继续优化冬奥新闻议题设置,提升舆论引导力;提升新闻品质,促进“柔性”传播;重视文化元素,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冬奥会 新闻报道 话语嬗变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的“五一”纪念宣传研究
4
作者 张保军 孙建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五一”纪念所承载的政治功能日益凸显,因而在规格上也随之逐渐提高,形成了部署更为具体、形式更为多样的总体格局。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自然也担负了“五一”纪...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五一”纪念所承载的政治功能日益凸显,因而在规格上也随之逐渐提高,形成了部署更为具体、形式更为多样的总体格局。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自然也担负了“五一”纪念宣传的重任。在话语上,《人民日报》运用了革命叙事,以社会主义阵营团结、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和任务为聚焦点;在策略上,采取了大众视角,以介绍盛况、树立典型、刊载竞赛为切入点。《人民日报》的持续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党群互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群众革命意识、引导群众从事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五一”纪念 宣传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研究
5
作者 尼鲁法尔·艾买提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2000年至2023年期间以张桂梅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使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关于张桂梅的相关报道,其数量在早期和后期较少,于2021年达到顶峰;报道主题以... 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2000年至2023年期间以张桂梅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报道,使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中的张桂梅媒介形象。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关于张桂梅的相关报道,其数量在早期和后期较少,于2021年达到顶峰;报道主题以先进事迹介绍为主,体裁以通讯和消息为主,版面分布丰富,以“要闻”为主。其中主要呈现了张桂梅爱生如子的好教师、获奖无数的女强人、行善助学的慈善家等媒介形象,这样的形象建构能够为读者树立爱党爱国的党员榜样和逆境前行的勇者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张桂梅 媒介形象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中美经贸摩擦新闻报道的框架研究
6
作者 章凯嘉 慕子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挑起与中国的经贸摩擦,破坏中美双方经贸关系。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积极承担起报道和评论的责任,持续刊登相关报道和评论,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立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有关报道进行基于话语和新闻框架... 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挑起与中国的经贸摩擦,破坏中美双方经贸关系。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积极承担起报道和评论的责任,持续刊登相关报道和评论,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立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有关报道进行基于话语和新闻框架的分析研究,辨析相关新闻的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倾向等,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新闻报道模式和策略,探究新闻媒体报道如何通过新闻话语有效地表达中国政府与社会对中美经贸摩擦冲突的坚定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中美经贸摩擦 新闻报道分析 《人民日报》
下载PDF
职业教育议题的质性分析——基于1978—2022年《人民日报》“职业教育”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邓云川 任小艺 徐鑫鑫 《当代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信息时代网络报道是传递职业教育文化,树立职业教育形象,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以“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78—2022年“职业教育”报道为研究对象,借助MAXQDA质性分析软件,从阶段、内容和形式三方面挖掘职业教育议题报道的基... 信息时代网络报道是传递职业教育文化,树立职业教育形象,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以“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78—2022年“职业教育”报道为研究对象,借助MAXQDA质性分析软件,从阶段、内容和形式三方面挖掘职业教育议题报道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职业教育议题呈现报道趋向与国家发展进程相统一,报道内蕴与人民群众需求相统一,报道形式与传统新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的议题报道应从内容去扁平化、主体去中心化、方式去传统化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职业教育议题 网络 质性分析
下载PDF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的女共产党员
8
作者 杨丽兵 曹瑞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从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相关报道来看,女共产党员的身份有全国民主妇联主席、副主席,东北抗联政委,护厂模范,农村女支书、妇女会主任等,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全世界妇女大团结、妇女儿童工作、革命解放事业、支持新婚姻法、保护国家财产... 从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相关报道来看,女共产党员的身份有全国民主妇联主席、副主席,东北抗联政委,护厂模范,农村女支书、妇女会主任等,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全世界妇女大团结、妇女儿童工作、革命解放事业、支持新婚姻法、保护国家财产、农业生产、农村妇女识字学文化、妇女思想教育等方面树立了行为典范作出了突出的的贡献。她们积极生产、忘我工作,在困难中冲在前面,在党的利益面前,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共产党员优秀品质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对女共产党员的相关报道研究具有时代意义及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共产党员 中国 建国初期 《人民日报》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涉疫社论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9
作者 徐微洁 孔明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6-58,共13页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涉疫社论中战争、旅途、建筑等隐喻的使用频次较多,语篇结构紧凑,内容积极向上,以一对一映射为主;《朝日新闻》涉疫社论的主要隐喻类型为旅途隐喻、拟人隐喻和战争隐喻,呈现出论述主体庞杂,语义氛围紧张,同一源域对应多个目标域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是中日两国在疫情期间的不同政治诉求;二是中日两国对待“灾难与生存”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朝日新闻》 涉疫社论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类型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国农民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三农”报道为例
10
作者 黄加振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词、关键词和“农民”的搭配词等角度,分析了《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所塑造的中国农民形象。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塑造的中国农民既有依靠土地、种植农产品的传统农... 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词、关键词和“农民”的搭配词等角度,分析了《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所塑造的中国农民形象。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塑造的中国农民既有依靠土地、种植农产品的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形象,又有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和规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象,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象更为凸显。它既构建了中国农民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三农”经营主体形象和国民经济经营主体形象,又塑造了他们弱势群体经济形象和获益后的受益者形象以及以“培训”为途经的新型职业农民形象。文章认为这些特征及其形象的形成是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也与中国政府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政策举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人民日报》 “三农” 中国农民形象
下载PDF
党报时政报道融媒体产品的创新——以《人民日报》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
11
作者 韩鹏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导向为魂,创新为要,守正创新是党报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不竭动力。党的二十大报道既为党报时政报道创新实践提供了大的舞台,也为党报时政报道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以《人民日报》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个案,从内容生产的视角分析《人... 导向为魂,创新为要,守正创新是党报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不竭动力。党的二十大报道既为党报时政报道创新实践提供了大的舞台,也为党报时政报道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以《人民日报》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个案,从内容生产的视角分析《人民日报》创作的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媒体产品,发现其创新之处在于:化繁为简,打造轻量化融媒体产品;推陈出新,打造迭代化融媒体产品;去粗取精,打造极致化融媒体产品;由分到合,打造合作化融媒体产品。创新的背后,隐藏着生产者对用户的心理洞察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简约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用户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报道 融媒体产品 创新 《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
下载PDF
重大国际事件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框架与话语建构--以《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的俄乌冲突报道为例
12
作者 王旖旎 谭敏 《对外传播》 2023年第7期77-80,共4页
俄乌冲突对国际局势造成了严重冲击。《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的报道建构了积极努力的劝和者、命运与共的合作者、以人为本的关怀者、国家统一的捍卫者以及美式霸权的谴责者五类中国国家形象。这五大框架的构建使用了多重隐喻塑造国际关... 俄乌冲突对国际局势造成了严重冲击。《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的报道建构了积极努力的劝和者、命运与共的合作者、以人为本的关怀者、国家统一的捍卫者以及美式霸权的谴责者五类中国国家形象。这五大框架的构建使用了多重隐喻塑造国际关系与彰显国家定位、多元论据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和引用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中国话语体系这三方面的策略,对主流媒体关于国际战事报道的话语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包括引用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中国话语体系;多元论据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多重隐喻塑造国际关系,彰显国家定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国家形象 《人民日报》 新闻框架
下载PDF
《人民日报》创刊初期发行工作之历史考察
13
作者 吴锋 靳潇倩 《海河传媒》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在《人民日报》发展史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2年时间既是中央党报发行管理体制和发行政策框架的初步成型期,也是我国党报发行思想和发行工作方法论的初步确立期。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发行工... 在《人民日报》发展史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2年时间既是中央党报发行管理体制和发行政策框架的初步成型期,也是我国党报发行思想和发行工作方法论的初步确立期。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发行工作是实现传播价值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从1948年6月创刊,到1950年3月率先开启“邮发合一”体制,《人民日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不断完善发行制度、管理方式和发行网络,发行工作经历了从战争环境到和平环境、从合并磨合到统一高效、从农村发行到城市发行、从局部发行到全国发行的重大转变,确立了党中央机关报发行工作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范式,有力地发挥了党在这一历史关键时期的舆论引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早期发行 历史考察
下载PDF
共同富裕发展历程与时代主题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报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丹丹 赵秀凤 王紫玉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与孜孜追求。以1949-2022年5月《人民日报》213篇以“共同富裕”为标题的文章为样本进行文本分析,共同富裕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同富、先富、后富、共富和全富五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面临... 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与孜孜追求。以1949-2022年5月《人民日报》213篇以“共同富裕”为标题的文章为样本进行文本分析,共同富裕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同富、先富、后富、共富和全富五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课题,运用LDA主题模型对文本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将结果融入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能够得出共同富裕发展的五个时期所强调的时代主题分别为“农民”与“道路”、“经济”与“先富”、“差距”与“帮扶”、“公平”与“奋斗”、“人民”与“新征程”。借助中央媒介和数字手段,从历史发展角度认识共同富裕发展阶段和时代主题,既能深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又能够坚定未来走向共同富裕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先富 时代 《人民日报》
下载PDF
体育精神的时代变迁与新闻话语建构——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怡莹 郭振 刘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8,共10页
对体育精神的认识影响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及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以1949-2020年《人民日报》中体育精神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代码编写与文本分析,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对体育精神的认识影响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及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以1949-2020年《人民日报》中体育精神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代码编写与文本分析,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与框架理论探讨主流媒体话语反映的社会主流观念及其建构的体育精神意涵。发现:《人民日报》有关体育精神的报道从第1阶段(1949-2002年)的“国民体育,大众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国争光,祖国至上”,到第2阶段(2003-2008年)的“融入奥运精神”“传播体育文化”“展示国家形象”,再到第3阶段(2009-2020年)“更开放”“更包容”“更综合”,体育精神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其内涵演变不仅是中国社会对体育的认知发生变化的过程,更是民族自信的展现、国家发展的印证和社会进步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精神 时代变迁 新闻话语 话语建构 《人民日报》
下载PDF
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的情感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桢 庄严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3期81-83,共3页
本文以《人民日报》进驻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对主流媒体公众号如何处理好理性与情感、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平衡问题,引领正确传播导向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新时代 主流媒体 移动社交短视频 《人民日报》抖音号 情感传播
原文传递
从语用指示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美娟 任志萍 《传媒论坛》 2023年第7期38-41,共4页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是其新闻报道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在对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大事件的报道、主流价值观的塑造、热点话题的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称指示、语篇指示和标点符号指示...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是其新闻报道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在对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大事件的报道、主流价值观的塑造、热点话题的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称指示、语篇指示和标点符号指示分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认为其具有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拉近距离和表达情感态度和立场等语用目的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新闻标题 语用指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特点——对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人民日报》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外事工作相关文献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晓伟 张雨寒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本质、原则等基本内容,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向国际社会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 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本质、原则等基本内容,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向国际社会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期间,在党的二十大结束初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各类外交活动,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立足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向国际社会全面详细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担当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人民日报》
下载PDF
从被动赋予到主动创造:《人民日报》报道中女性形象呈现的历时性分析(1978-2021)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培源 李澈 张睿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人民日报》对我国妇女事业的报道与女性形象的呈现具有示范与引领的作用。研究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情况分析,党和国家对于妇女事业的发展保持了一以贯之的关注与重视。通过语料库... 《人民日报》对我国妇女事业的报道与女性形象的呈现具有示范与引领的作用。研究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情况分析,党和国家对于妇女事业的发展保持了一以贯之的关注与重视。通过语料库话语分析的方法,借助关键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LDA主题建模,从微观语汇与宏观主题两个层面,发现《人民日报》女性报道呈现四个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被保护的中国女性;第二阶段是与世界接轨的妇女事业;第三阶段是积极主动创造价值;第四阶段是走向前台建功立业的女性形象,我国女性发展事业与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出从被动赋予向主动创造转变的趋势。在报道呈现中,《人民日报》努力弥合社会分歧,并通过主动引领的方式,推动多重话语在女性议题讨论上的互动、互补、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事业 女性形象 《人民日报》 主题分析
下载PDF
《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情感传播策略研究
20
作者 张桢 庄严 《海河传媒》 2023年第3期23-26,共4页
移动社交短视频的“井喷式”发展为主流媒体的引领传播场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人民日报》率先进驻抖音短视频平台,以人民为聚焦的中心,激发情感共鸣;紧扣社会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情感传播策略,获得受众高度认可。但是过度使用... 移动社交短视频的“井喷式”发展为主流媒体的引领传播场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人民日报》率先进驻抖音短视频平台,以人民为聚焦的中心,激发情感共鸣;紧扣社会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情感传播策略,获得受众高度认可。但是过度使用情感传播会激化网络空间的情绪化表达、对冲主流媒体时政信息的客观性、严肃性与权威性。因此,处理好理性与情感、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平衡是当下主流媒体公众号引领传播导向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短视频 《人民日报》抖音号 情感传播 社会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