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明时期白族火葬墓中的石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考述
1
作者 谭凌峰 《中国佛学》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关于云南地区遗存梵文金石资料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其问题。以这类梵文墓幢、墓碑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为出发点,将此文本与其他传世的梵文本和译本进行比勘,对云南本的溯源做出进一步推论。尝试总结归纳... 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关于云南地区遗存梵文金石资料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其问题。以这类梵文墓幢、墓碑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为出发点,将此文本与其他传世的梵文本和译本进行比勘,对云南本的溯源做出进一步推论。尝试总结归纳这类梵文碑的特征、功能与意义,以论证佛教信仰融入白族丧葬习俗。为进一步研究密教在云南当地的发展、西南丝绸之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的特殊意义,提供更为确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火葬墓 梵文碑 《佛顶尊胜陀罗尼》
下载PDF
四川地区新发现的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研究
2
作者 张媛媛 董华锋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是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创作的经变类图像,在敦煌地区较为发达,浙江亦见四例,四川此前仅见两处。据经文辨识出资中西岩、眉山丈六院、广元皇泽寺开凿了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将四川地区这类经变的总数提升至6铺...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是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创作的经变类图像,在敦煌地区较为发达,浙江亦见四例,四川此前仅见两处。据经文辨识出资中西岩、眉山丈六院、广元皇泽寺开凿了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将四川地区这类经变的总数提升至6铺。敦煌、浙江、四川三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在图像形式、组合方式、人物形象、情节选取上的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推测是在各地熟悉经文的前提下独立创作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经变 四川石窟 《佛陀罗尼经》
下载PDF
《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的文本旅行
3
作者 孙齐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166,共15页
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译出和流行,也出现了多种相关的灵验记,《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就是这些灵验故事的一部汇编。目前公布的日本石山寺本,显示出它在9世纪经由渤海国传入日本,并因此得以保存。此书虽然在中国古代... 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译出和流行,也出现了多种相关的灵验记,《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就是这些灵验故事的一部汇编。目前公布的日本石山寺本,显示出它在9世纪经由渤海国传入日本,并因此得以保存。此书虽然在中国古代大藏经中已经亡佚,但在唐、宋、辽代的多种经幢、塔铭上,还保留有其中部分篇章。此外,北宋之后,此书又被改编成《劝善书》得以流传,并被南宋中期的《玉皇本行集经》改造出了道教的版本。《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的传播不仅是跨载体的,也是跨地域的,同时还是跨宗教的,展示了8世纪以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东亚世界多元多样的流布和演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句灵验陀罗尼记》 《佛陀罗尼经》 经幢 灵验记
下载PDF
房山石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尤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在政权更迭频繁、多元文化交汇的背景之下,华北北部民间社会的佛顶尊胜信仰保持了很强的延续性;此信仰在辽中后期也影响到契丹贵族;辽代密教的渊源除了唐密,还包括杂密和直接来自印度的因素。辽中后期,汉族民众也为契丹统治者建造经幢... 在政权更迭频繁、多元文化交汇的背景之下,华北北部民间社会的佛顶尊胜信仰保持了很强的延续性;此信仰在辽中后期也影响到契丹贵族;辽代密教的渊源除了唐密,还包括杂密和直接来自印度的因素。辽中后期,汉族民众也为契丹统治者建造经幢祈福。这些都是中古时期不同文化交融互动和族群关系演进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石经 《佛陀罗尼经》 经幢 密教
下载PDF
从写经题记看敦煌地区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凯源 《史志学刊》 2022年第5期44-52,共9页
敦煌写经题记作为记载写经者身份、写经时间、写经目的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其对分析和研究敦煌社会历史背景、各阶层民众生活及信仰心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相关写经文献题记的整理与分析,可发现唐宋时期佛顶... 敦煌写经题记作为记载写经者身份、写经时间、写经目的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其对分析和研究敦煌社会历史背景、各阶层民众生活及信仰心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相关写经文献题记的整理与分析,可发现唐宋时期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在敦煌地区广泛流行,敦煌民众不仅抄写相关佛经,还举行相关仪轨活动。从敦煌写经题记所记录的情况来看,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具有信仰群体的广泛性、信仰动机的功利性以及与佛教其他信仰的交融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写经题记 《佛陀罗尼经》 陀罗尼信仰
下载PDF
山东临朐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考
6
作者 郎丰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现存临朐县博物馆。经幢于唐开元十八年建造(730),金贞元三年重立(1155)。文章对经幢所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经幢的建造与重立以及唐、金时期青州地区的尊胜陀罗尼信仰状况。此经幢为研究山...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现存临朐县博物馆。经幢于唐开元十八年建造(730),金贞元三年重立(1155)。文章对经幢所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经幢的建造与重立以及唐、金时期青州地区的尊胜陀罗尼信仰状况。此经幢为研究山东佛教史、文化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临朐 唐、金时期 《佛陀罗尼经》经文 经幢
下载PDF
长沙东牌楼出土“佛顶尊胜灵验陀罗尼幢”及其相关问题浅析
7
作者 雷永利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8年第1期421-428,共8页
2011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工地内进行考古的工作中,发掘了一座平面呈方形塔基地宫(H29),其中出土了一件石质经幢,幢名'佛顶尊胜灵验陀罗尼幢'。该经幢结构保存完整,制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 2011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工地内进行考古的工作中,发掘了一座平面呈方形塔基地宫(H29),其中出土了一件石质经幢,幢名'佛顶尊胜灵验陀罗尼幢'。该经幢结构保存完整,制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根据该经幢的形制结构对比以及经文内容,初步判断其时代为唐代中晚期。这一发现为研究长沙地区唐代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唐代 《佛陀罗尼经》 不空译本
原文传递
温县慈胜寺五代经幢艺术特征浅析
8
作者 陈琳旭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位于河南温县慈胜寺内的五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五代后晋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佛教文物。该经幢造型精美,保存较为完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慈胜寺经幢建造于造幢活动繁荣的五代时期,它的造型继承了唐代的一些特点,又独具时代及地方... 位于河南温县慈胜寺内的五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五代后晋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佛教文物。该经幢造型精美,保存较为完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慈胜寺经幢建造于造幢活动繁荣的五代时期,它的造型继承了唐代的一些特点,又独具时代及地方特色。其中"城"的造型非常罕见,且与其他地区经幢中"城"的造型有明显区别,表现了不同的佛教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佛陀罗尼经》 “城”
下载PDF
成县大云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百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寺石窟 题壁 石刻 开窟年代 “千 《佛陀罗尼经》石幢 儒、释、道三教融合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会昌三年王从俭墓幢研究
10
作者 李小琴 王自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5,共12页
西安月登阁村唐墓中出土一件经幢,保存情况较好,刻文清晰,由幢顶、幢身和幢座构成。幢顶结构复杂,有顶刹、伞盖、束腰和宝盖。其中,束腰四面皆雕刻佛龛,龛内刻佛像,龛门两侧刻二弟子像。幢身呈八棱柱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佛... 西安月登阁村唐墓中出土一件经幢,保存情况较好,刻文清晰,由幢顶、幢身和幢座构成。幢顶结构复杂,有顶刹、伞盖、束腰和宝盖。其中,束腰四面皆雕刻佛龛,龛内刻佛像,龛门两侧刻二弟子像。幢身呈八棱柱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题记内容包括书刻者、立幢者、立幢时间、立幢目的等相关信息。该经幢是重要的文物,所刻文字也是特殊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唐代墓幢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提供了基础资料,也对研究唐代译经活动、经本的流行与传播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经幢的出土情况、形制及刻文内容,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会昌三年 墓幢 《佛陀罗尼经》
下载PDF
辽上京地区经幢分析
11
作者 曹嘉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2-99,105,共9页
辽上京地区发现的近20座经幢中,以墓幢为主,一般经幢次之,记事幢数量最少。各类经幢虽然功能和用途不同,但其上刊刻的陀罗尼经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及《智炬如来心破地狱真言》《生天真言》等各类包含破地狱... 辽上京地区发现的近20座经幢中,以墓幢为主,一般经幢次之,记事幢数量最少。各类经幢虽然功能和用途不同,但其上刊刻的陀罗尼经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及《智炬如来心破地狱真言》《生天真言》等各类包含破地狱思想的陀罗尼经。辽上京地区发现的经幢,不仅体现出时人对密教的信仰,也体现出上京地区辽人的家国情怀。经幢的树立通常由僧俗合建,在这一过程中僧尼作为指导,俗家信徒出资出力,双方皆可获得建幢的功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墓幢 《佛陀罗尼经》
下载PDF
唐东都洛阳履道坊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建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53岁的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届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开始了“吏隐”生活,“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并于同年秋在洛阳购买了宅院。宅院位于履道坊西北隅...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53岁的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届满后,被皇帝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开始了“吏隐”生活,“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并于同年秋在洛阳购买了宅院。宅院位于履道坊西北隅,是“故散骑常侍杨凭宅”。此后白居易又短期外任。至大和三年(公元82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宅院 大和九年 经幢 《佛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原文传递
试论洛阳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的咒语版本
13
作者 韩建华 《西部考古》 2019年第1期208-226,共19页
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唐代东都洛阳履道坊发掘了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刻铭残石多件,其中刻'大和九年''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字样的两块较大石块,系同一六面体经幢的残块。该经幢是唐代流行... 1992—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唐代东都洛阳履道坊发掘了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刻铭残石多件,其中刻'大和九年''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字样的两块较大石块,系同一六面体经幢的残块。该经幢是唐代流行的陀罗尼经幢。所刻经文应包括两部,前部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部为《大悲心陀罗尼经》,均为咒语。本文拟就该幢所刻两部咒语的版本进行探讨。根据陀罗尼经咒语的文字、注音和句读,可推断白居易宅院的陀罗尼经采用的是东都福先寺西律院勘定本。该勘定本是以地诃婆罗的《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为底本的。唐代伽梵达摩翻译的《大悲心陀罗尼经》,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通行本八十四句,而白居易宅院的《大悲心陀罗尼经》采用的是七十八句的咒本,是比较早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宅院 大和九年 经幢 《佛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