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山石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尤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在政权更迭频繁、多元文化交汇的背景之下,华北北部民间社会的佛顶尊胜信仰保持了很强的延续性;此信仰在辽中后期也影响到契丹贵族;辽代密教的渊源除了唐密,还包括杂密和直接来自印度的因素。辽中后期,汉族民众也为契丹统治者建造经幢... 在政权更迭频繁、多元文化交汇的背景之下,华北北部民间社会的佛顶尊胜信仰保持了很强的延续性;此信仰在辽中后期也影响到契丹贵族;辽代密教的渊源除了唐密,还包括杂密和直接来自印度的因素。辽中后期,汉族民众也为契丹统治者建造经幢祈福。这些都是中古时期不同文化交融互动和族群关系演进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石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经幢 密教
下载PDF
灭罪与超度:辽时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晋北地区的造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伟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唐时,佛陀波利来华到五台山拜求文殊师利菩萨,途中受人点化,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土。这部佛典被辽人所崇奉,并造有大量经幢。其目的有三:祈福于当世,灭罪与度亡,回报师恩。山西晋北地区亦流行,是为当地佛教活动昌盛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陀罗尼 造幢 晋北地区
下载PDF
四川地区新发现的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研究
3
作者 张媛媛 董华锋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是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创作的经变类图像,在敦煌地区较为发达,浙江亦见四例,四川此前仅见两处。据经文辨识出资中西岩、眉山丈六院、广元皇泽寺开凿了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将四川地区这类经变的总数提升至6铺...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是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创作的经变类图像,在敦煌地区较为发达,浙江亦见四例,四川此前仅见两处。据经文辨识出资中西岩、眉山丈六院、广元皇泽寺开凿了四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将四川地区这类经变的总数提升至6铺。敦煌、浙江、四川三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在图像形式、组合方式、人物形象、情节选取上的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推测是在各地熟悉经文的前提下独立创作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经变 四川石窟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下载PDF
《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的文本旅行
4
作者 孙齐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166,共15页
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译出和流行,也出现了多种相关的灵验记,《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就是这些灵验故事的一部汇编。目前公布的日本石山寺本,显示出它在9世纪经由渤海国传入日本,并因此得以保存。此书虽然在中国古代... 随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译出和流行,也出现了多种相关的灵验记,《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就是这些灵验故事的一部汇编。目前公布的日本石山寺本,显示出它在9世纪经由渤海国传入日本,并因此得以保存。此书虽然在中国古代大藏经中已经亡佚,但在唐、宋、辽代的多种经幢、塔铭上,还保留有其中部分篇章。此外,北宋之后,此书又被改编成《劝善书》得以流传,并被南宋中期的《玉皇本行集经》改造出了道教的版本。《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的传播不仅是跨载体的,也是跨地域的,同时还是跨宗教的,展示了8世纪以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东亚世界多元多样的流布和演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句灵验陀罗尼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经幢 灵验记
下载PDF
宋元明时期白族火葬墓中的石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考述
5
作者 谭凌峰 《中国佛学》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关于云南地区遗存梵文金石资料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其问题。以这类梵文墓幢、墓碑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为出发点,将此文本与其他传世的梵文本和译本进行比勘,对云南本的溯源做出进一步推论。尝试总结归纳... 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关于云南地区遗存梵文金石资料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其问题。以这类梵文墓幢、墓碑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为出发点,将此文本与其他传世的梵文本和译本进行比勘,对云南本的溯源做出进一步推论。尝试总结归纳这类梵文碑的特征、功能与意义,以论证佛教信仰融入白族丧葬习俗。为进一步研究密教在云南当地的发展、西南丝绸之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的特殊意义,提供更为确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火葬墓 梵文碑 《佛陀罗尼
下载PDF
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1,共11页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尊胜幢的大量流行有关。川渝地区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石窟中有较多尊胜信仰的遗存,这些遗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地狱救赎,与其他题材的造像组合出现,构成了现世、死后及来生不同阶段不同信仰需求的有机整体。而与同样担负地狱救赎的地藏信仰相关遗存的共同出现,显示出民众生前、死后均需地狱救赎,以达到地狱救赎"双重保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经变 大邑县药师岩 9世纪至10世纪初 敦煌 地藏信仰
下载PDF
莫高窟第449窟东壁北侧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辨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殷光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40,共8页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进行了辨析,并说明经变中的经架并非判别《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唯一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49窟 报父母恩重经变 经架 陀罗尼经变 辨析
下载PDF
莫高窟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的看相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俊叶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佛顶尊胜罗尼经变中绘有婆罗门看相情节,画面中的主人夫妇、建筑风格、坐具均具有西域粟特人的特点。敦煌阴氏家族与粟特人有着较深的源渊关系,通过对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画面及发愿文分析,推测这幅经...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佛顶尊胜罗尼经变中绘有婆罗门看相情节,画面中的主人夫妇、建筑风格、坐具均具有西域粟特人的特点。敦煌阴氏家族与粟特人有着较深的源渊关系,通过对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画面及发愿文分析,推测这幅经变画或是与阴家有关系的旅华粟特人发愿出资所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17窟 陀罗尼经变 看相 粟特 发愿文
下载PDF
五台山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祝英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47-53,共7页
石经幢的兴起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志静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所讲述的佛陀波利礼五台,被文殊点化的神异故事影响更为广泛。在此经的流传过程中,随即也兴起了建立经幢之风。唐代开始,全国各个寺院几乎都建有石... 石经幢的兴起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志静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所讲述的佛陀波利礼五台,被文殊点化的神异故事影响更为广泛。在此经的流传过程中,随即也兴起了建立经幢之风。唐代开始,全国各个寺院几乎都建有石经幢。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以来的近30座石经幢,这些经幢承载着大量的佛教历史信息,为研究五台山佛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现对此经的兴起以及五台山石经幢的形制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陀罗尼 石经幢
下载PDF
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山西的流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改萍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非常盛行的背景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流行于全国各地。因此,山西亦出现数量可观的佛顶尊胜经幢。这些经幢的产生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照,且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宣扬的宗教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唐代 山西 陀罗尼经幢
下载PDF
从写经题记看敦煌地区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凯源 《史志学刊》 2022年第5期44-52,共9页
敦煌写经题记作为记载写经者身份、写经时间、写经目的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其对分析和研究敦煌社会历史背景、各阶层民众生活及信仰心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相关写经文献题记的整理与分析,可发现唐宋时期佛顶... 敦煌写经题记作为记载写经者身份、写经时间、写经目的等内容的重要材料,其对分析和研究敦煌社会历史背景、各阶层民众生活及信仰心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相关写经文献题记的整理与分析,可发现唐宋时期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在敦煌地区广泛流行,敦煌民众不仅抄写相关佛经,还举行相关仪轨活动。从敦煌写经题记所记录的情况来看,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具有信仰群体的广泛性、信仰动机的功利性以及与佛教其他信仰的交融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写经题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陀罗尼信仰
下载PDF
忻州新发现金代七通“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慧明 《博物馆研究》 2014年第2期74-84,共11页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金代佛教诸宗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情况。试经度牒内容可补正史之不足,确定金代实行这一制度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 陀罗尼
下载PDF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黑水城佛顶尊胜曼荼罗木板画题写经咒考
13
作者 王荣飞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的科兹洛夫藏品中有两件黑水城出土的佛顶尊胜曼荼罗木板画。现有研究几乎全部围绕绘画内容开展,但对布满板面的西夏文经咒的研究却极为缺乏。这首咒语确切来说应名为《顶尊总持》,是佛教著名密咒《佛顶尊...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的科兹洛夫藏品中有两件黑水城出土的佛顶尊胜曼荼罗木板画。现有研究几乎全部围绕绘画内容开展,但对布满板面的西夏文经咒的研究却极为缺乏。这首咒语确切来说应名为《顶尊总持》,是佛教著名密咒《佛顶尊胜陀罗尼》在西夏时代的新译本,不同于传统汉、藏文本。这首咒语在形式上是“尊胜心咒”与“尊胜咒”的合编,而使其成为西夏传本独有的特色。两幅木板画将“书写”与“坛法”这两种密咒使用方法合而为一,使西夏文《顶尊总持》不仅是供修行者念诵的陀罗尼,而且更具有了加持木板画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黑水城 总持 曼荼罗木板画
下载PDF
山东临朐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考
14
作者 郎丰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现存临朐县博物馆。经幢于唐开元十八年建造(730),金贞元三年重立(1155)。文章对经幢所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经幢的建造与重立以及唐、金时期青州地区的尊胜陀罗尼信仰状况。此经幢为研究山...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现存临朐县博物馆。经幢于唐开元十八年建造(730),金贞元三年重立(1155)。文章对经幢所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经幢的建造与重立以及唐、金时期青州地区的尊胜陀罗尼信仰状况。此经幢为研究山东佛教史、文化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临朐 唐、金时期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 经幢
下载PDF
灵隐寺吴越国经幢短柱造像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相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天兵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3,共8页
叙录灵隐寺吴越国两经幢短柱所镌造像,与经文及其他相关佛教图像的比照,确定经幢主体造像(一级短柱造像)的依据为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造像可视作最为简化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相,是该经变相的晚期形态。造像性质的揭示亦明... 叙录灵隐寺吴越国两经幢短柱所镌造像,与经文及其他相关佛教图像的比照,确定经幢主体造像(一级短柱造像)的依据为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造像可视作最为简化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相,是该经变相的晚期形态。造像性质的揭示亦明确了经幢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相的一种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隐寺 吴越国时期 经幢造像 陀罗尼经及其序文
下载PDF
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天兵 《文物世界》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因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经幢盛行于中土大唐,流播五代、辽、宋、金。经幢造像为经幢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叙录了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844年)经幢所镌佛教造像,通过图像与经文的比照,初步考证其主体造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经文的... 因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经幢盛行于中土大唐,流播五代、辽、宋、金。经幢造像为经幢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叙录了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844年)经幢所镌佛教造像,通过图像与经文的比照,初步考证其主体造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经文的变相,揭示了经幢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宁 安国寺 会昌四年 经幢 陀罗尼 变相
下载PDF
唐宋辽金时期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明悟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经幢从唐代开始在中国兴起,主要为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及佛顶尊胜陀罗尼所建,唐宋辽金为建立经幢高峰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过多次翻译,因而经幢上陀罗尼的版本各不相同。本文梳理了从唐代一直到金代诸多... 经幢从唐代开始在中国兴起,主要为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及佛顶尊胜陀罗尼所建,唐宋辽金为建立经幢高峰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过多次翻译,因而经幢上陀罗尼的版本各不相同。本文梳理了从唐代一直到金代诸多经幢的拓本和实物,对其上镌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进行了辨别梳理,发现各地经幢的佛顶尊胜陀罗尼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六大版本,其流布有着较为明显的时间和地域规律,宋、辽两大对应政权之间几乎没有版本交流。进而分析出每一个版本的源流和发展,并且借此厘清《大正藏》中佛顶尊胜陀罗尼版本混乱的问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 版本 分布
下载PDF
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永兴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8,共2页
据记载,眉县在20世纪初仅县城及周围地区,就有各种庙宇101座之多,眉县的普救寺(古称静觉寺)就是其中的一个.普救寺位于县城南门外(今眉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医院部分区域),传为北魏时达摩禅祖主持兴建,由于历经沦桑,原貌已被湮没.据记载,... 据记载,眉县在20世纪初仅县城及周围地区,就有各种庙宇101座之多,眉县的普救寺(古称静觉寺)就是其中的一个.普救寺位于县城南门外(今眉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医院部分区域),传为北魏时达摩禅祖主持兴建,由于历经沦桑,原貌已被湮没.据记载,原寺内面积与城东禅坛寺面积相当,均有30亩之大,寺东有3座大殿(分别为前、中、后殿),西边为众僧住宅区.寺内古树参天,小径通幽,香烟缭绕,扶(扶风)、岐(岐山)、周(盩屋)、凤(凤翔)十方众僧和八方尊佛的善男信女终年不绝,虔诚膜拜,消灾避难,超度今生,修善来世.民国以前,寺院香火绵延,遐迩闻名,岁久年湮,墉垣宅塌,殿宇荡然无存,善众目不忍睹,会首聚众,公议各方,布施赀财,择基营建大雄宝殿.今普救寺另有新建筑,在原寺100米以南,规模仅是原普救寺的四十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救寺 陀罗尼经幢
下载PDF
金天眷元年《谷积山院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垒 《文物春秋》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谷积山院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出土于京西谷积山灵鹫禅寺,是有关金代谷积山院历史的直接记录,是研究金初燕京经幢建造等级的珍贵史料。因属新发现文物,迄今尚无人对其研究和公布。笔者通过对石幢所刻佛经及题记进行释读和分析,明确该... 《谷积山院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出土于京西谷积山灵鹫禅寺,是有关金代谷积山院历史的直接记录,是研究金初燕京经幢建造等级的珍贵史料。因属新发现文物,迄今尚无人对其研究和公布。笔者通过对石幢所刻佛经及题记进行释读和分析,明确该经幢为继昭大师门人长寿为报先师教诲之恩所建,属于密教陀罗尼经幢,所刻文字以佛经为主,用于传播赞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神奇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谷积山院 陀罗尼 经幢
下载PDF
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凯源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1-64,共4页
敦煌石窟中存有大量经变画,学术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7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但当前学术界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结合经文对经变画的内容进行考释和解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试图对佛顶... 敦煌石窟中存有大量经变画,学术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7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但当前学术界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结合经文对经变画的内容进行考释和解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试图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研究历史进行回顾,以期对后续研究工作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陀罗尼经变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