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心大剧院》:影像诗学与历史重现的交织
1
作者 柴波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兰心大剧院》是一部呈现历史情境与现实交织的电影。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和影像风格,导演娄烨将“诗”与“史”融合,艺术化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影像诗学结合影像艺术和诗学理论,探讨影像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 《兰心大剧院》是一部呈现历史情境与现实交织的电影。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和影像风格,导演娄烨将“诗”与“史”融合,艺术化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影像诗学结合影像艺术和诗学理论,探讨影像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传达诗意与情感。针对电影《兰心大剧院》采取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与独特的影像风格,尝试探讨导演如何重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塑造多重且个性化的角色。本文主要分析电影中的影像风格、叙事结构、角色塑造,以阐释其对历史的再现,以及对影像诗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诗学 历史重现 《兰心大剧院》 叙事结构 角色塑造
下载PDF
《兰心大剧院》:复调叙事中的文本赋格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复调叙事这一概念自苏联文学家巴赫金提出之后,一直以来在文本研究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角色。复调本身意在强调文本中多种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对于以个体的社会体验为主要创作内容的文本来说,文本中的复调现象不仅是一种观念上... 复调叙事这一概念自苏联文学家巴赫金提出之后,一直以来在文本研究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角色。复调本身意在强调文本中多种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对于以个体的社会体验为主要创作内容的文本来说,文本中的复调现象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激辩,更是主人公自我探索、自我确认的重要内容,这种叙事现象不仅在文本中发挥着叙事层面的意义,更在主人公自我表现、突出创作者创作意图等层面上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以《兰心大剧院》为例,结合复调叙事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提出“叙事的赋格”这一概念,试图将自我表现式的文本创作现象独立为一种创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叙事 叙事的赋格 《兰心大剧院》
下载PDF
想象与再造——娄烨《兰心大剧院》从小说到电影的城市空间叙事建构
3
作者 李蕾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娄烨电影《兰心大剧院》改编自畅销书作家虹影小说《上海之死》,本文考察娄烨电影与虹影小说的改编和合作,从三个研究维度讨论了电影文本和小说文本的城市空间叙事:城市空间形象的构建和特征,身体空间的转向和历程,上海“传奇”的想象... 娄烨电影《兰心大剧院》改编自畅销书作家虹影小说《上海之死》,本文考察娄烨电影与虹影小说的改编和合作,从三个研究维度讨论了电影文本和小说文本的城市空间叙事:城市空间形象的构建和特征,身体空间的转向和历程,上海“传奇”的想象和再造。进而分析电影与小说文本之间的互动生成,解读多重空间的内涵,最终呈现出对城市精神文化的现代性诠释,并提供了一个电影改编小说的媒介融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兰心大剧院》 虹影小说 城市 空间叙事
下载PDF
试论娄烨电影创作的美学风格——以《兰心大剧院》为观察中心
4
作者 林华浩 《人文天下》 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作者风格,他的作品可以形成由风格串联起来的时空勾连。而2021年正式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更能看出娄烨“反类型化”的作者书写,体现出娄烨在尝试着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形态,但同时也...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作者风格,他的作品可以形成由风格串联起来的时空勾连。而2021年正式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更能看出娄烨“反类型化”的作者书写,体现出娄烨在尝试着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形态,但同时也暴露出电影作品商业转型时的一些问题。本文以《兰心大剧院》为观察中心,试图分析娄烨在处理作品传情表意元素时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不仅是娄烨作品符合后现代美学风尚的重要标签,已然成为娄烨电影中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更体现出其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电影作者论 反类型化 《兰心大剧院》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戏中戏,梦中梦——以《兰心大剧院》为例简析娄烨电影与话剧的互文性
5
作者 张雨婷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3期54-57,共4页
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擅长用纪实性的镜头探索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叙事上,娄烨钟爱非线性叙事和套层结构,将影片的题材和风格完美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银幕效果。2021年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是娄烨第一次尝试打破虚... 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擅长用纪实性的镜头探索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叙事上,娄烨钟爱非线性叙事和套层结构,将影片的题材和风格完美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银幕效果。2021年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是娄烨第一次尝试打破虚构和现实,采取“戏中戏”的模式进行的类型片首作,但在此之前,娄烨的多部作品都已展现出对话剧的拼贴、模仿和戏拟等互文手段。文章以互文性的视角,以《兰心大剧院》为解读对象,通过纵向线性梳理,总结娄烨电影对话剧的互文性指涉,并探究该互文特征对娄烨电影风格、主题塑造、叙事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娄烨电影 戏剧 互文性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下的《兰心大剧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慧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娄烨历来擅长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拆解与重建空间,在其新片《兰心大剧院》中,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熟悉的上海。娄烨对1941年的上海这一物理空间进行了三个层面上的再现:第一层也即最外围的空间,是正处于“孤岛”时期的上海;第二层空间... 娄烨历来擅长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拆解与重建空间,在其新片《兰心大剧院》中,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熟悉的上海。娄烨对1941年的上海这一物理空间进行了三个层面上的再现:第一层也即最外围的空间,是正处于“孤岛”时期的上海;第二层空间是人物在上海的主要活动地点,即华懋饭店、兰心大剧院以及船坞酒吧;第三层空间即最内层的空间,便是兰心大剧院的舞台上下。娄烨赋予空间不同于观众印象的内涵与底蕴,建构起了特定时代下属于中国的复杂社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兰心大剧院》 空间生产理论
下载PDF
《兰心大剧院》从文学到电影的表达策略探析
7
作者 胡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是近几年国内影视剧作品制作中的一股风潮,电影《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电影保留了原著小说的人物和故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影的呈现方式进行影像化的改编,赋予了作品新的生... 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是近几年国内影视剧作品制作中的一股风潮,电影《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电影保留了原著小说的人物和故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影的呈现方式进行影像化的改编,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同时呈现出极具导演娄烨个人风格特色的作品。本文将从叙事策略和影像策略等方面对《兰心大剧院》从文学到电影的表达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文学 电影 表达策略
下载PDF
娄烨的商业转型试水之路——重新解构《兰心大剧院》
8
作者 崔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第四部正式走进院线的电影。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娄烨的电影每一部都极具话题性和后现代主义审美风格与特色,并多次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绽放异彩。他独特的电影视角、剑走偏锋的拍摄手法和现实主...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第四部正式走进院线的电影。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娄烨的电影每一部都极具话题性和后现代主义审美风格与特色,并多次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绽放异彩。他独特的电影视角、剑走偏锋的拍摄手法和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使其在商业电影的浪潮中独树一帜。本文在“娄烨的商业转型试水之路”视域下重新解构《兰心大剧院》,深度分析了本部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及娄烨未来拍摄商业片的前景与空间,以供电影爱好者进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娄烨 商业转型 解构
下载PDF
互文性理论下电影《兰心大剧院》的文本改编探析
9
作者 刘新亚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6期118-120,共3页
互文性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时,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能够利用文本互文性建构故事网络。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上海之死》和《上海》两部小说,其在影像与语汇、空间与叙事、流派与主题等方面都与原... 互文性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时,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能够利用文本互文性建构故事网络。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上海之死》和《上海》两部小说,其在影像与语汇、空间与叙事、流派与主题等方面都与原著文本呈现出互文性特征。本文对影片及其两部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和比较,借互文性理论探讨电影改编中的逻辑转换,避开以往“忠实性”改编原则的分析路径,客观把握影片的内在思想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上海之死》 互文性 文学文本 新感觉派
下载PDF
论《兰心大剧院》的文本改编与娄烨电影的类型重塑
10
作者 谢可儿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9期153-156,共4页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在商业类型片领域的初次尝试,它颠覆了传统谍战电影的叙事套路,用娄氏电影语法将个人审美一以贯之,在极简的黑白影调中描摹出一场旧上海的浮世绘,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东方传奇。本文试图通过对《兰心大剧院》的文...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在商业类型片领域的初次尝试,它颠覆了传统谍战电影的叙事套路,用娄氏电影语法将个人审美一以贯之,在极简的黑白影调中描摹出一场旧上海的浮世绘,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东方传奇。本文试图通过对《兰心大剧院》的文学改编策略进行探讨,并论述影像修辞对谍战类型片的包装重塑,从而加深对娄烨作者风格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 《兰心大剧院》 文学改编 类型重塑
下载PDF
无限的舞台,失控的角色——《兰心大剧院》电影叙事风格
11
作者 王温懿 《影视制作》 2022年第12期69-73,共5页
本文总结电影《兰心大剧院》的戏剧结构及叙事特征,强调该片扰乱线性叙述,促使角色不断形成分身的可能性;浅析作为电影作者的娄烨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虚实交错的叙事 断续性电影空间 分身
下载PDF
堇花凋落——《兰心大剧院》原著小说赏析
12
作者 马媛 《华北电业》 2020年第3期76-77,共2页
特德·蒋,美国华裔科幻作家,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等多项荣誉。他用倒叙的手法,在《你一生的故事》里,写了一个女语言学家,因为外星人入侵地球,被军方征召,去学习外星人的语言。这期间,她与一同工作的男物理学家产生了感情。
关键词 休伯特 《兰心大剧院》
下载PDF
《兰心大剧院》:异质元素的装配与艺术坚持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可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6,共4页
本文分析娄烨导演如何以一种装配的方式进行创作、处理自己电影中的各种异质性元素,以及他长期坚持的艺术技法对电影文本的影响。这种装配的艺术策略和技法坚持来自其现代主义艺术思维,带有对抗公众的精英意识,但与他其他的艺术目标产... 本文分析娄烨导演如何以一种装配的方式进行创作、处理自己电影中的各种异质性元素,以及他长期坚持的艺术技法对电影文本的影响。这种装配的艺术策略和技法坚持来自其现代主义艺术思维,带有对抗公众的精英意识,但与他其他的艺术目标产生内在矛盾。这种焦虑的矛盾心态,不仅作为集体潜意识出现在中国电影创作中,也在中国当代文化界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这需要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娄烨 手持摄影 装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