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匮要略》与《内外伤辨惑论》浅析张机与李杲应用黄芪之异同
1
作者 王猛 吕翠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16-2019,共4页
黄芪为临床常用补虚药,但是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各个医家对于黄芪的认识各有异同,其中以张机和李杲为代表。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张机《金匮要略》与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中对于黄芪的应用特点。得出张机应用黄芪治病以缓急... 黄芪为临床常用补虚药,但是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各个医家对于黄芪的认识各有异同,其中以张机和李杲为代表。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张机《金匮要略》与李杲《内外伤辨惑论》中对于黄芪的应用特点。得出张机应用黄芪治病以缓急为主,李杲以缓为主;二者运用黄芪补中气,异曲同工;黄芪配伍人参,二者差异明显;黄芪功用发挥,二者各有特色;二者黄芪用法有生炙之异。张机与李杲应用黄芪有同有异,其在补虚方法认知一致,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与时代特色又有所区分,张机常以生黄芪走表,李杲常以炙黄芪入里。并且二者在剂量方面的灵活运用与认知亦值得当代医者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内外伤辨惑论》 张机 李杲 黄芪应用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中补中益气汤之创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相鲁闽 《河南中医》 2011年第3期217-217,共1页
补土派首创医家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先生。金.元间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金大定20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享年72岁。李氏幼年时好医药之学,曾师从张元素,尽得其所传。以治疗伤寒、痈疽、眼目病为专长。其... 补土派首创医家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先生。金.元间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金大定20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享年72岁。李氏幼年时好医药之学,曾师从张元素,尽得其所传。以治疗伤寒、痈疽、眼目病为专长。其在诊疗过程中所接触的病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李杲
下载PDF
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炮制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国娥 刘统治 李董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8-400,共3页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降、调理气机酒炙升散、纠偏以护正等。可见李东垣在临证之中灵活运用炮制类药物,既蕴含其重视脾胃在全身气血生化和调节气机升降中的重要地位,亦表现出炮制药物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炮制 气机升降 李东垣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浅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夏洁楠 张琰琨 徐世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qu...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发挥和完善。东垣先生对脾胃疾病的论治,在师承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发明"内伤"。以清晰和有序的态度着重介绍了内伤与外感发热的区分方法,内伤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缘由,以及脾胃与众多疾病的关系、用药宜忌和因时节病症不同用药加减的变化等方面,并在继承和发扬其师张元素的从脾胃论治疾病的理论、方法,创立了"甘温除热"思想及诸如补中益气汤、羌活胜湿汤、升阳散火汤等著名方剂,为后人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发展和推动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及从脾胃论治疾病的方法。另外,其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脾胃元气,以甘温益气之药,升阳补中,从而治疗多种疾病,值得后世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 “内伤”学说 从脾胃论治 “甘温除热”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中内伤思想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元泽 孙志佳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9期45-46,共2页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杲的代表作,其创造性地提出内伤、外感之异,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就其内伤辨证思想进行总结,并对其思想传承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李杲 内经思想 仲景思想
原文传递
浅谈《内外伤辨惑论》用药炮炙 被引量:2
6
作者 许萍 刘统治 黄维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2期1673-1674,共2页
《内外伤辨惑论》是融东垣老人中年以来的临证经验和对时医用药偏误所感而撰之书,即《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所言“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在此书所载46首方剂中... 《内外伤辨惑论》是融东垣老人中年以来的临证经验和对时医用药偏误所感而撰之书,即《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所言“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在此书所载46首方剂中运用了丰富的炮炙药物,对于这些炮炙药物运用意义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李东垣治疗疾病时重视脾胃学术思想的认识;也可以加强在临床上对于炮炙药物的知识和运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扩大中药的临床运用,保护部分中药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炮炙 中医临床 脾胃
下载PDF
从《内外伤辨惑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帆 黄建平 +1 位作者 杨军 林菲菲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2-5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病”的描述具有很多共通点。有“内伤”基础的患者易感染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内伤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脾胃一虚,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病”的描述具有很多共通点。有“内伤”基础的患者易感染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内伤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似;“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新冠肺炎虽发为肺,实损在脾胃,该疫或为“土疫”。临证治疗可辨病气有余不足,补其中缓泻其邪。李东垣的医学观点和经验对当前新冠肺炎中医临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外伤辨惑论》 内伤病 中医病机 扶正祛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8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22-22,共1页
【组成】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白术黄芩、黄连各9g,泽泻6g。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关键词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消食导滞 清热祛湿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内外伤辨惑论》的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健 李勉力 +5 位作者 陈新博 黄彦子 李海文 李京伟 康建媛 郭绍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20-425,共6页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方剂46首,涉及中药79味,其中白术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陈皮、炙甘草、人参、枳实、神曲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6对;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6首。分析结果提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以辛甘温类药物及归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善用风药,慎用苦寒;核心药物组合为补中益气汤和枳术丸的组成药物,强调"补其中,升其阳,泻阴火"的立法原则;根据内伤脾虚食滞、湿滞、气滞等不同的病理特点,常佐以行气消食、分消其湿或祛风胜湿之法。数据挖掘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李东垣的用药特色和学术思想,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组方规律 白术 陈皮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原文传递
李东垣内伤病辨治思路探析及思辨
10
作者 赵妍婕 刘世威 宋素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著作之一,其卷中部分主要论述了内伤病的病机证治等内容。李东垣所论内伤病是由脾胃受损所导致的一种不足之病,生理基础主要与脾胃的生成和布散精微功能有关,核心病机为脾胃受损所导致的精气不足及阴火上冲,时令主气也会改变内伤病的主要矛盾。针对不断变化的病机,李东垣立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等法,又有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方随于后,形成了完整的内伤病辨治体系。李东垣理法十分精妙,多脱胎于先贤经典,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甘温除热、按而收之、风药升阳三点,思辨推敲其本义,以便灵活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 时令 气机升降 甘温 生发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的内伤治疗用药规范
11
作者 贺玉琢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5年第6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用药规范 治疗 内伤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伤寒论》 李东垣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
12
作者 刘钰婉 李娜 +5 位作者 白建英 杨江霞 李付平 张秀芬 郭新娥 张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当归补血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中医甘温除热法的典型方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当归补血汤中医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667条,涉及古籍189部。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处方来源... 当归补血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中医甘温除热法的典型方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当归补血汤中医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667条,涉及古籍189部。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处方来源、组成剂量、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制法用法、药物炮制与基原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归补血汤源于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2味药物组成,主治血虚发热证。后世主治病证共有587条,多遵李东垣之说,并有所扩展,用于血虚气弱引起妇人产后发热头痛、无乳、烦渴引饮,甚则昏晕不语;月经先期、下血崩漏;疮疡溃后,久不收敛等。当归补血汤方药简力专、配伍独特,“名曰补血而以黄芪为君,阳旺能生阴血”,意在治其本。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以期为经典名方传承、研发、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经典名方 《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古籍 历史沿革 制方原理 文献探析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欢 文颖娟 +1 位作者 陈茉 陈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 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具有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升阳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现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凡符合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升降失调等病机的疾病皆可使用本方,所治疾病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脑病、皮肤病等,疗效显著。现代临床扩大了升阳益胃汤的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参考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健脾益胃 清热除湿 升阳益气 异病同治 名方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对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敏 唐文庄 林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腹膜因各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 , UFF)[1]。UFF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而容量超...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腹膜因各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 , UFF)[1]。UFF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而容量超负荷会导致患者严重水肿、顽固性高血压、肺淤血、心血管并发症等,成为了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也是大多数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22例腹膜透析并发 U FF的患者,选用《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进行辅助治疗,与60例进行腹膜透析但未发生U FF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治疗 超滤衰竭 自我管理 遵医行为 《内外伤辨惑论》 心血管并发症 肾病患者 容量超负荷
下载PDF
李杲治疗内伤饮食用药特色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江 蔡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27-29,共3页
探讨李杲治疗内伤饮食用药特色。注重伤饮和伤食的不同。同时根据所伤饮食的寒凉温热特性和时节寒暑之不同,将平衡药性、结合时令之气作为选药组方原则;攻下导滞同时不忘健脾胃以顾护胃气。
关键词 《内外伤辨惑论》 李杲 内伤饮食 用药特色
原文传递
李东垣风药妙用浅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昭荣 单兆伟 《中医药通报》 2012年第6期35-37,共3页
风药的运用是李东垣的一大特色。其立足于脾胃内伤学说,将风药创造性的应用于各种内伤病证,创立了一系列名方,至今仍广泛使用。从其著作中可以发掘出风药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李东垣 风药《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下载PDF
李东垣用药组方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光耀 周铭心 《新疆中医药》 2003年第6期49-52,共4页
李东垣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擅长从脾胃论病,主张保护元气,开创了内伤脾胃学说及补土派的先河,其代表作<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料.今仅对近二十余年来各界研究李东垣用药组方规... 李东垣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擅长从脾胃论病,主张保护元气,开创了内伤脾胃学说及补土派的先河,其代表作<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料.今仅对近二十余年来各界研究李东垣用药组方规律的资料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用药组方规律 研究 综述 《脾胃论》 《兰室秘藏》 《内外伤辨惑论》 苦寒泻火药
下载PDF
枳实导滞丸临证偶拾 被引量:3
18
作者 谷建军 李海波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4期39-39,共1页
枳实导滞丸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主治湿热积滞内阻,胸脘痞闷,下痢或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是通因通用的代表方之一,也是临床常用方。方中大黄、枳实攻下破气,排除积滞,积滞... 枳实导滞丸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主治湿热积滞内阻,胸脘痞闷,下痢或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是通因通用的代表方之一,也是临床常用方。方中大黄、枳实攻下破气,排除积滞,积滞消除,则腹部胀痛立减,即所谓“通则不痛”;黄连、黄芩燥湿清热;泽泻、茯苓利湿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临证 里急后重 大便秘结 通因通用 腹部胀痛 通则不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勇 《光明中医》 2021年第9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探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药物组方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ffice 2010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聚类分析,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的用药规律进行... 目的探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药物组方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ffice 2010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聚类分析,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脾胃论》高频中药有:人参、陈皮、升麻、当归、白术;《内外伤辨惑论》中高频中药有:白术、陈皮、炙甘草、人参、枳实。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出几组常用药物组合,两书中方剂的使用与其治疗特色相符合。结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挖掘《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规律研究中,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病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生脉临床运用举隅
20
作者 韦祥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1837-1837,共1页
关键词 临床运用 生脉散 《内外伤辨惑论》 慢性心力衰竭 病毒性心肌炎 生脉注射液 心血管疾病 益气生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