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解读定准位,破解密码重表达——以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为例
1
作者 纪波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1期70-71,共2页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新增单元,它的编排体现着“读写结合”特征。笔者发现,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读和写的关系。为了让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很好地为习作服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现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新增单元,它的编排体现着“读写结合”特征。笔者发现,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处理读和写的关系。为了让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很好地为习作服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现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为例,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助力单元习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课文 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 《匆匆》 语文素养 写作知识 引领学生 习作能力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匆匆》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王炜骅 雷鹏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8-61,80,共5页
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以朱自清散文《匆匆》为源文本,张培基和朱纯深英译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析两个译文的译者风格以及译者风格对易读性/可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词汇层面,张译本形符/类符比... 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以朱自清散文《匆匆》为源文本,张培基和朱纯深英译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析两个译文的译者风格以及译者风格对易读性/可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词汇层面,张译本形符/类符比和词汇密度较高,在传递原文本信息方面译者采用显性化处理策略,朱译本与张译本相比相对较短,信息传递较为隐晦;在句法层面,张译本句子较短,句式较复杂,朱译本句子较长,结构简单清晰。译者风格对可读性/易读性有明显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张译本文本难度更高,可读性与易读性更低,而朱译本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则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英译本 语料库 译者风格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匆匆》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以张培基、朱纯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叶 李晋逸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翻译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一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桥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张培基和朱纯深译本《匆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展开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译... 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翻译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一种语言信息传递的桥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张培基和朱纯深译本《匆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展开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译本虽然都不同程度上体现功能对等原则,但二人在词汇选择和句子处理方面各有千秋:张译注重词汇的选择,即意义的对应;朱译则倾向于句子结构的工整,力求韵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功能对等 词汇对等 句法对等
下载PDF
从翻译美学角度赏析张培基英译散文《匆匆》
4
作者 熊海霞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3期766-771,共6页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美学价值的传递是散文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发表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创作,其中《匆匆》一文以其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受到大众喜爱,也被众多翻译家们译为英文广为传诵。其... 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美学价值的传递是散文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发表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创作,其中《匆匆》一文以其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受到大众喜爱,也被众多翻译家们译为英文广为传诵。其中,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本被誉为经典译本之一,很好地传递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值得后辈学习。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对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从语音、词汇、句法、意象和情志几个方面进行赏析,探索其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希望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翻译 翻译美学 《匆匆》
下载PDF
从《匆匆》中学情感表达
5
作者 袁君君 《湖北教育》 2023年第14期65-65,共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笔者结合散文《匆匆》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情感表达方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笔者结合散文《匆匆》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情感表达方法。《匆匆》开篇即选用了一串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难道作者想要描绘一幅春景图吗?其实不然。作者只是想通过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引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紧接着,作者以三个追问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排比句 真情实感 引出问题 体会情感 桃花 情感表达 表达情感
下载PDF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比分析《匆匆》英译本——以张培基、朱纯深译本为例
6
作者 刘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7-12,共6页
《匆匆》一文意境深邃、质朴清秀、引人入胜,使人感同身受,引得包括张培基和朱纯深等代表性翻译大家流连驻足。国内学者对《匆匆》的研究大多从翻译理论、美学价值及语言学视角下的修辞手法等角度出发,鲜有文章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其英... 《匆匆》一文意境深邃、质朴清秀、引人入胜,使人感同身受,引得包括张培基和朱纯深等代表性翻译大家流连驻足。国内学者对《匆匆》的研究大多从翻译理论、美学价值及语言学视角下的修辞手法等角度出发,鲜有文章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该文借助文学文体学具有的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双重优势的特性,从语音、语相、词汇、语义、句法等层面对张、朱翻译的《匆匆》英译本进行剖析得出:二位译者均在实现译文的“信、达、雅”基础上,做到保留原散文的韵律感,实现“视野融合”的同时,发掘出了文学语篇的美学意义,使读者能够置身于原作的精神世界之中。但因翻译的侧重点不同,二者的译文中仍不乏独具匠心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文学文体学 对比分析 韵律 视野融合 散文
下载PDF
“听读先行,情动声发”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举隅——以部编版第十二册《匆匆》一文为例
7
作者 沈珣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助其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其中一条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匆匆》一文是朱自清散文名篇,学生对文本较为熟悉,但对其中的内蕴情感并不一定能深刻体会或产生共鸣,倘若只是趋于表面从破解文字内容的角度去指导背诵,恐有“支离破碎”之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朗读训练 朗读能力 部编版 策略举隅 重视朗读 朱自清散文 教学建议
下载PDF
《匆匆》两译本修辞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闵西鸿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朱自清用诗化的语言让《匆匆》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其修辞风格的翻译至关重要。通过对比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本,研究两种译本对排比、拟人、比喻、疑问等修辞的处理,阐述翻译时如何更好地再现原文的修辞风格。
关键词 《匆匆》 修辞 朱纯深 张培基 翻译
下载PDF
从阅读教学取向看课程性质之误读——以阅读教学观摩大赛特等奖《匆匆》一课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云姬 施茂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共4页
阅读教学取向,即选取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阅读教学取向最根本的因素无疑是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全国小语会先后举办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巧合的是,两节体现不同教学取向的《匆匆》均... 阅读教学取向,即选取教学内容的方向。影响阅读教学取向最根本的因素无疑是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全国小语会先后举办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巧合的是,两节体现不同教学取向的《匆匆》均荣获特等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两节《匆匆》在此前后执教,其教学取向之变为考察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阅读 教学取向 《匆匆》 课程性质 教学观摩 特等奖 大赛 语文课程标准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以《匆匆》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红叶 邓睿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4-135,共2页
译者风格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依靠统计数字和语言实例得出结论,客观性强,具有说服力。借助语料库相关工具,从实词密度、复杂句密度、并列关系显化、主语显化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朱自清《匆匆》的两种不同译本,结... 译者风格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依靠统计数字和语言实例得出结论,客观性强,具有说服力。借助语料库相关工具,从实词密度、复杂句密度、并列关系显化、主语显化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朱自清《匆匆》的两种不同译本,结果发现,张译本书面化程度较低,译本难度较小;朱译本书面化程度较高,译本难度较大。张译本倾向于借助并列连词,显化原文隐含的并列关系;朱译本倾向于借助重复、标点、合并语义等多种方式,保留隐含的并列关系。张译本多用补充主语"我"的翻译策略显化主语;朱译本则综合运用了补充主语、省略主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显化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语料库 《匆匆》
下载PDF
《匆匆》课堂实录及评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捷(执教) 黄国才(评析) 《小学语文》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师:同学们,现在离正式上课还有十分钟。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关键词 课堂实录 《匆匆》 课前谈话 课堂气氛 语言学习 同学 上课 游戏
下载PDF
《匆匆》英译本中修辞风格的再现——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子惠 刘凌玲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37-40,共4页
《匆匆》英译本的赏析备受学者的关注,《匆匆》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他认为有三种方式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基... 《匆匆》英译本的赏析备受学者的关注,《匆匆》一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的是在翻译中用最切近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他认为有三种方式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保留原作的修辞格"的处理方式为依据,可阐释朱纯深《匆匆》的英译本中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风格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英译本 功能对等 修辞风格 朱纯深
下载PDF
从《匆匆》的英译文看张培基散文翻译特色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结合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的英译文,简要评析了张培基先生散文翻译的艺术成就,认为先生将辨义和措辞与传达作品的意韵糅合在一起,凸显了卓越的翻译功力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散文翻译 张培基 《匆匆》 英译
下载PDF
谈译文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张培基和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散文《匆匆》 被引量:7
14
作者 辛春晖 《长春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43-46,共4页
通过对张培基、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的比较分析,从音韵层面、结构层面和意义层面说明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在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关系。
关键词 翻译 形式 内容 多元关系 《匆匆》
下载PDF
组块教学: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评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忠豪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第1期4-9,共6页
[实录]板块一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生:(齐答)认识了。师:(板书:息)认识吗?生:不认识。
关键词 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模式 《匆匆》 薛法根 阅读 组块 字词 课文
下载PDF
个性化语言在散文翻译中的再现——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登贤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散文诗《匆匆》口语化语言生动自然,各种修辞手法兼容并蓄,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独特美,是朱自清"白话美术文"的代表作之一。张培基准确理解原文,精确选词,合理安排句子结构,恰当使用修辞手法,重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成功再现了朱... 散文诗《匆匆》口语化语言生动自然,各种修辞手法兼容并蓄,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独特美,是朱自清"白话美术文"的代表作之一。张培基准确理解原文,精确选词,合理安排句子结构,恰当使用修辞手法,重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成功再现了朱自清散文的形象化语言,保证了行文的流畅自然,突出了原文的艺术效果,是个性化语言在散文翻译中成功再现的经典。对张培基的英译文进行细胞式微观分析,致力于总结出个性化语言在散文翻译中成功再现的一般规律,以便为后人的文学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个性化语言 散文翻译 再现
下载PDF
指向表达的新设计——人教版六下《匆匆》教学案例及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捷 吴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一、古往今来谈时光师:(板书:匆匆)预习过课文,你们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生:说的是时光匆匆,也可以说是时间匆匆。师:是的。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达的。
关键词 教学案例 《匆匆》 人教版 设计 指向 时间 课文 预习
下载PDF
从《匆匆》英译本对比看论说性散文翻译中的衔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鹏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论说性散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虽篇幅短小,但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动态表达其深邃的思想与精辟的论辩是翻译中的难点。近年来,篇章分析在翻译... 论说性散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虽篇幅短小,但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动态表达其深邃的思想与精辟的论辩是翻译中的难点。近年来,篇章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译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恰当地处理篇章中的衔接手段就成为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 论说性散文 翻译 《匆匆》
下载PDF
词是内容骨 情从感悟出——闫学老师《匆匆》词语教学赏析
19
作者 夏斌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8年第4期15-15,共1页
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 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赏析 《匆匆》 词语 老师 感悟 读书方法 课文 默读
下载PDF
感悟与运用——《匆匆》教学设计
20
作者 吉春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4年第3期20-21,共2页
设计理念。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感悟和运用。
关键词 《匆匆》 教学设计 人教版 第十二册 小学 语文教学 设计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