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方考》湿痹三方证治探析
1
作者 崔绍永 许霞 +1 位作者 赵黎 李露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56-59,共4页
羌活胜湿汤、甘草附子汤、六物附子汤三方原非湿痹用方,却常被后世医家用于治疗湿痹,归因于吴昆《医方考》对此三方的方解。通过对此三方方证源流进行探析,发现吴昆基于《黄帝内经》“六气淫胜”理论,用“外伤于湿,以风胜之”解释羌活... 羌活胜湿汤、甘草附子汤、六物附子汤三方原非湿痹用方,却常被后世医家用于治疗湿痹,归因于吴昆《医方考》对此三方的方解。通过对此三方方证源流进行探析,发现吴昆基于《黄帝内经》“六气淫胜”理论,用“外伤于湿,以风胜之”解释羌活胜湿汤之方证,用之于治疗外伤风湿,病位偏表之痹证;根据性味理论,从“阳虚湿胜,辛热治之”角度完善甘草附子汤方证,用之于治疗寒湿外袭、阳气内伤、表里同病之痹证;根据寒湿之邪“寒性收引,阴邪袭下”之特性分析六物附子汤方证,并将其用于治疗寒湿流于足胫,病邪偏里偏下之痹证。《医方考》为拓展羌活胜湿汤、甘草附子汤、六物附子汤三方之主治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亦为当今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考》 吴昆 湿痹 羌活胜湿汤 甘草附子汤 六物附子汤 方论
下载PDF
《医方考》中黄芪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胥靖域 顾三元 沈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 黄芪 中药配伍 方剂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吴崑《医方考》气血理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邢赛伟 王茎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对《医方考》中所体现的吴崑的气血理论思想进行探析。其重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元气的重要作用,指出气虚的诊断应当四诊合参,辨证准确后方可补气,临证以顾护元气为首务,喜用独参汤大补元气,并擅以六君子汤培补中气。同时,吴崑... 对《医方考》中所体现的吴崑的气血理论思想进行探析。其重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元气的重要作用,指出气虚的诊断应当四诊合参,辨证准确后方可补气,临证以顾护元气为首务,喜用独参汤大补元气,并擅以六君子汤培补中气。同时,吴崑认为七情不调可致气病,擅于行无形之气。在营血方面,吴崑受朱丹溪影响,认为阴血易亏而难成。对于血虚之证,其认为应通过药物调和五脏功能以滋补阴血,而非通过药物直接生血。对于出血之证,其指出血热出血当分虚实,实火可攻,虚火可补;下焦出血则以"通""凉"二字立法,引而竭之。在气与血的关系方面,其认为二者互根互用,一损俱损,气血互生,气病可及血,血病可及气,临证治疗应统筹兼顾,气血并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考》 气血理论思想 新安医家 吴崑
原文传递
历代方剂资料述要
4
作者 左言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7期42-44,共3页
关于记载方剂的书籍,首为《内经》,书中载方十三首。说到方书专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计有经方十一家,295卷。历代方书迄今不下一千七百余种,它固然反映了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多采,但也给学习和研究方剂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 关于记载方剂的书籍,首为《内经》,书中载方十三首。说到方书专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计有经方十一家,295卷。历代方书迄今不下一千七百余种,它固然反映了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多采,但也给学习和研究方剂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扼要介绍方剂学的主要文献资料,以供有志研究祖国医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中医学院 《伤寒论》 专著 历代医家 祖国医学 《伤寒杂病论》 方书 《医方考》 古方选 伤寒论 济生方
下载PDF
吴崐著作版本考
5
作者 王旭光 陆翔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4-117,F0004,共5页
吴崐是新安医学名家之一。1584年,吴崐撰成《医方考》6卷。1594年,撰成《素问吴注}24卷。1618年,撰成《针方六集》6卷,由程标捐资刊刻。吴崐尚撰有《脉语》2卷,成书年代不详。《医方考》有明刊本、日本及朝鲜刊本、旧抄本、现代版... 吴崐是新安医学名家之一。1584年,吴崐撰成《医方考》6卷。1594年,撰成《素问吴注}24卷。1618年,撰成《针方六集》6卷,由程标捐资刊刻。吴崐尚撰有《脉语》2卷,成书年代不详。《医方考》有明刊本、日本及朝鲜刊本、旧抄本、现代版本4类版本。《吴注素问》有明清刊本、日本刊本、旧抄本、影印本、现代版本5类版本。《针方六集》有明刊本、抄本、影印本及现代版本4类版本。《脉语》多与《医方考》合刊,除部分现代版本未附《脉语》之外,《脉语》的版本大致同于《医方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崐 《医方考》 《吴注素问》 《针方六集》 《脉语》 版本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考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霄杨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546-1548,共3页
痛泻要方首见《丹溪心法》,痛泻方名出自《医方考》,其病机应为肝脾不和非局限于肝旺脾虚。其治疗一方面非有痛有泄均可应用,热证湿毒等引起的痛泻非此方所能治疗,另一方面符合肝脾不和之病机,不伴疼痛之泄泻亦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当... 痛泻要方首见《丹溪心法》,痛泻方名出自《医方考》,其病机应为肝脾不和非局限于肝旺脾虚。其治疗一方面非有痛有泄均可应用,热证湿毒等引起的痛泻非此方所能治疗,另一方面符合肝脾不和之病机,不伴疼痛之泄泻亦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当审症求因,切中病机,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肝脾不和证 肝旺脾虚证 热证湿毒 《丹溪心法》 《医方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