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关在英美文学翻译作品中的应用——以《哈姆雷特》为例
1
作者 郭红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234-236,共3页
双关词是一种语言现象,其中一个词或短语具有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意义,经常用于幽默、讽刺或为了强调某种多层次的意味。在英美文学中,双关词不仅增加了文本的丰富性和深度,也为作家提供了展示智慧和机智的机会。当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 双关词是一种语言现象,其中一个词或短语具有两个或多个相关的意义,经常用于幽默、讽刺或为了强调某种多层次的意味。在英美文学中,双关词不仅增加了文本的丰富性和深度,也为作家提供了展示智慧和机智的机会。当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双关词的准确传达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其不仅需要传递表面的文字意义,还需传递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含义。若翻译未能捕捉到双关词的精髓,可能会导致文学作品失去原有的魅力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 英美文学翻译作品 《哈姆雷特
下载PDF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矛盾之人的一千种形象
2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8期84-91,共8页
莎翁诸多悲剧哪部写得最好?这显然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不说其他,就光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就各有妙处,让读者体验什么叫各花入人眼,况且还有一大批未能列人“四大”,但同样让人感慨晞嘘的悲剧,如爱情剧《... 莎翁诸多悲剧哪部写得最好?这显然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不说其他,就光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就各有妙处,让读者体验什么叫各花入人眼,况且还有一大批未能列人“四大”,但同样让人感慨晞嘘的悲剧,如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剧《尤利乌斯·恺撒》问题剧《雅典的泰门》等,足以让后人为争夺悲剧第一头衔辩论个没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悲剧 爱情剧 《雅典的泰门》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
下载PDF
救赎与沉沦:《哈姆雷特》中“珍珠”的基督教阐释
3
作者 李东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伊丽莎白时代末期,当时的英国新教经历了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天主教复辟以及宗教和解之后站稳了脚跟。该剧体现出莎士比亚受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表现出由早期人文主义向基督教思想的回归倾向。文章通过对《哈姆雷特》剧本中“亡魂显灵”“珍珠与圣餐礼”“沉默与献祭”等意象的重构,将复仇悲剧主题阐释为宗教意义上的“大团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死”是主动“献祭”行为,为所有“犯罪”的丹麦人赎罪,使“脱节了”的社会恢复应有的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珍珠 救赎 基督教
下载PDF
良知与悲悯——《哈姆雷特》人文主题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瑜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哈姆雷特》中的多数人物因欲望过度膨胀而丧失良知,陷入争斗,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教师应该依托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识力,让学生具备正确价值判断的立场、常识和底线,用经典激发学生的良知与悲悯,以实现学生语文学... 《哈姆雷特》中的多数人物因欲望过度膨胀而丧失良知,陷入争斗,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教师应该依托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识力,让学生具备正确价值判断的立场、常识和底线,用经典激发学生的良知与悲悯,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与未来社会参与的良好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人文主题 良知 悲悯
下载PDF
《哈姆雷特》舞台叙事对比分析——以奥斯特玛雅、林兆华两版演出为中心
5
作者 张雯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98,共4页
莎剧如何融入当代剧场一直是戏剧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哈姆雷特》作为莎翁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地搬演中被颠覆与重构。北京人艺林兆华的演出版本重在以简约的舞台凸显“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这一主题,而德国邵宾纳剧院... 莎剧如何融入当代剧场一直是戏剧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哈姆雷特》作为莎翁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地搬演中被颠覆与重构。北京人艺林兆华的演出版本重在以简约的舞台凸显“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这一主题,而德国邵宾纳剧院的演出版本则在人物形象和舞台设计上都进行了极具现代性的颠覆与突破。这两版《哈姆雷特》演出影响广泛,极力诠释了后现代戏剧与剧场的不可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奥斯特玛雅 林兆华 舞台叙事
下载PDF
审美意象在原创音乐剧作品中的探索与体现 音乐剧《哈姆雷特》
6
作者 陶思婕 《音乐爱好者》 2023年第10期65-68,共4页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2023年5月,徐俊导演选择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将《哈姆雷特》再度搬上舞台,这也是继音乐剧《赵氏孤儿》之后,徐俊导演及其主创团队的又一力...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2023年5月,徐俊导演选择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将《哈姆雷特》再度搬上舞台,这也是继音乐剧《赵氏孤儿》之后,徐俊导演及其主创团队的又一力作。音乐剧需要创新,创新是中国音乐剧进步的源泉。中国音乐剧已经走出了模仿与复制的阶段,不再重复自己,也不再重复他人。徐俊导演及其主创团队在中文音乐剧创作上不断探索与试验,通过每一次作品的创新让中文音乐剧再次获得力量,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剧 《哈姆雷特 主创团队 《赵氏孤儿》 原创音乐剧 徐俊 音乐剧创作 舞台剧
下载PDF
哈姆雷特能否算作“健全”的王子——评邵斌纳剧院版《哈姆雷特》
7
作者 武庭英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3期22-25,共4页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于16世纪初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原作的悲剧性在于哈姆雷特所怀有的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强大的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悲剧是自身局限性造成的,也是时代造成的...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于16世纪初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原作的悲剧性在于哈姆雷特所怀有的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强大的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悲剧是自身局限性造成的,也是时代造成的。哈姆雷特坚持人道主义的精神,想用最正义的手段复仇但优柔寡断看不清社会现实,从而低估了对手的强大而导致了必然的悲剧。其聚焦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引发的悲剧,爱情悲剧是为前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爱情悲剧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理想 悲剧作品 人道主义 优柔寡断 复仇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 被引量:81
8
作者 胡开宝 朱一凡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80,共9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对莎剧《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的显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依据Halliday提出的语言功能的划分,本文将显化分为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研究表明,由于两个译本关注的读...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对莎剧《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的显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依据Halliday提出的语言功能的划分,本文将显化分为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研究表明,由于两个译本关注的读者层次、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不同,和梁译本相比,朱译本的显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哈姆雷特 汉译文本 显化 动因
下载PDF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慧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61,共9页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始终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并不断激发出新的诠释和想象,以致在相关的论说中,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断定何为正确,却只能去描述变换不居的错误方式。“莎士比亚问题”也已经不仅是关于作家和文本的争论...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始终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并不断激发出新的诠释和想象,以致在相关的论说中,我们或许已经无法断定何为正确,却只能去描述变换不居的错误方式。“莎士比亚问题”也已经不仅是关于作家和文本的争论,而是不同语境从中延伸的理解和意义。本文以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为个案,追索最具代表性的诠释方法和批评类型,特别是当代的意识形态批评、性别身份批评和宗教观念批评,从而既为中国语境中的莎士比亚研究提供参照,也使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西方的主要批评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诠释想象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英 于治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32-132,共1页
素体诗,英语格律诗的一种。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每首行数不拘,不压韵。素体诗有着较固定的格律,即以抑扬格五音步建行。这种韵律格式非常接近自然语言,但它绝对高于自然语言,因为它拥有诗的韵律和生动的意象。
关键词 英语格律诗 《哈姆雷特 语言功能 自然语言 抑扬格 韵律 音步 音节
下载PDF
悲剧与基督教观念——对莎剧《哈姆雷特》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宗亦耘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68,共4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悲剧观念,它渗透着这个时代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等种种因素,并因此而各具特色。 通常人们认为最具人文思想的莎士比亚戏剧,由于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这一点是国内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悲剧观念,它渗透着这个时代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等种种因素,并因此而各具特色。 通常人们认为最具人文思想的莎士比亚戏剧,由于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这一点是国内研究者容易忽视的方面。莎士比亚所处的十六世纪的英国,文艺复兴的浪潮来的较晚,但也进行的最彻底。英国史学家摩根指出:“莎士比亚的经历表明他处在欧洲文化发展的十字路口。”山据历史记载,素来有天主教传统的英国,在亨利八世时新教已得到传播,路德派书籍自1520年传入英国,最初颇受欢迎,1525年到1547年间,英国出版了八百版宗教书籍,其中大部分是新教书。新教强调个体的价值,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反对教会神权,对改变人们的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至16世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基督教观念 基督教文化 莎士比亚戏剧 悲剧观念 文艺复兴 上帝 加尔文教 莎剧 《圣经》
下载PDF
认知视阈下《哈姆雷特》的修辞识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兴运 谢世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修辞既是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认知为视角,系统归纳分析《哈姆雷特》的修辞运用。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大量运用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并通过这种"银盘"般的修辞和"金桔"... 修辞既是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认知为视角,系统归纳分析《哈姆雷特》的修辞运用。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大量运用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并通过这种"银盘"般的修辞和"金桔"般的用语营造出一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氛围。识解这些修辞不仅能深入了解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对于探寻莎翁在修辞建构中的认知思维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修辞 认知
下载PDF
《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 被引量:15
13
作者 北塔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36-41,共6页
我国最早翻译莎翁剧本的是戏剧天才田汉,他为莎翁剧本的传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又有十 多个译本,有散文体,也有诗体;其中公认为最佳的是卞之琳的译本。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剧本 汉译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观对中国《哈姆雷特》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翼斌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隐喻认知观看来,翻译实际上就是使意义在原语和目标语不同认知语境中的转换。以此为观照,可以发现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杰出代表作之一的《哈姆雷特》在中国译介、研究众多,但却较少从两种语言文化积淀的角度,加以深入剖析。若对剧中的... 在隐喻认知观看来,翻译实际上就是使意义在原语和目标语不同认知语境中的转换。以此为观照,可以发现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杰出代表作之一的《哈姆雷特》在中国译介、研究众多,但却较少从两种语言文化积淀的角度,加以深入剖析。若对剧中的隐喻加以量化分析,找出其背后隐藏的隐喻构建和解读处理背后的认知理据,即在一个还原了的认知语境中对语义加以再现,将有助于发现《哈姆雷特》在语言和戏剧艺术上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观 翻译 意义 《哈姆雷特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坚 杨勇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16-417,共2页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研究主要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内容与主人公的分析,来探...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研究主要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内容与主人公的分析,来探索研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从主题到音舞的互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京剧转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伟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qu...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互文关系,即表现为借鉴的"互文性主题"与表现为再造的"音舞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京剧《王子复仇记》 莎剧《哈姆雷特 文化 转型
下载PDF
仪式化复仇的困境——《哈姆雷特》悲剧成因新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德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6,98,共7页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开的、仪式化的机会,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也是他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根本原因。但是,从诗性正义的角度看,哈氏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复仇大业,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父王的遗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被他的叔父颠倒了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复仇悲剧 仪式化 诗性正义
下载PDF
同一样的复仇 不一样的悲剧——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文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戏曲名剧,都是描写复仇悲剧的文学作品,但在主人公形象、悲剧思想和故事冲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 复仇悲剧 《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两个译本相异性归因——朱生豪译本和卞之琳译本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英 于治领 张东力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之一,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中国出现了几十种汉语译本,其中以朱生豪先生与卞之琳先生的译本最为突出。通过素体诗和双关语两个方面对莎剧《哈姆雷特》朱生豪译本和卞之琳译本进行研究,...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之一,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中国出现了几十种汉语译本,其中以朱生豪先生与卞之琳先生的译本最为突出。通过素体诗和双关语两个方面对莎剧《哈姆雷特》朱生豪译本和卞之琳译本进行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存在明显差异。翻译诗学、译者的翻译思想、读者的审美期待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素体诗 双关语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中的血气与政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0-17,共8页
血气问题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重要主题,始终贯穿全剧,并支配着整剧的戏剧行动。从根本上说,丹麦和挪威的国际关系,与两国统治者的血气状态直接相关;哈姆雷特的沉思和行动也取决于其灵魂中的血气状态。在莎士比亚笔下,丹麦和挪威的... 血气问题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重要主题,始终贯穿全剧,并支配着整剧的戏剧行动。从根本上说,丹麦和挪威的国际关系,与两国统治者的血气状态直接相关;哈姆雷特的沉思和行动也取决于其灵魂中的血气状态。在莎士比亚笔下,丹麦和挪威的关系,受制于两国统治者对荣誉的追求或自我保存的激情。而哈姆雷特的血气问题,主要源于与三种成问题的要素的结合:血气跟非理性(见鬼魂)、自然哲学(世界主义)以及成问题的诗文的结合。通过呈现血气问题在剧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莎士比亚引领我们思索血气与政治,乃至血气与正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血气 政治 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