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堂吉诃德》与“《三体》三部曲”比较研究
1
作者 张叉 杨尚雨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1-100,共10页
对抗争的歌颂和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中西文学共同的经典主题。而在表现形式上,西班牙经典小说《堂吉诃德》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三体》体现出了一致性:两部作品都借助回归型人物进行了抗争主题叙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两部作品... 对抗争的歌颂和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中西文学共同的经典主题。而在表现形式上,西班牙经典小说《堂吉诃德》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三体》体现出了一致性:两部作品都借助回归型人物进行了抗争主题叙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两部作品所要阐发的思想又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两部作品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切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两部作品的解读提供新的角度,更好挖掘出其背后的中西文化机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三体》三部曲 抗争主题 回归型人物 本土化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译本对比——以《堂吉诃德》为例
2
作者 郭玉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7期106-108,共3页
《堂吉诃德》是一部经典的西班牙文学著作,已有上百种语言的译本。仅就中文来说,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将选取代表不同时代背景和风格的杨绛先生及董燕生教授的译本为例,并结合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 《堂吉诃德》是一部经典的西班牙文学著作,已有上百种语言的译本。仅就中文来说,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将选取代表不同时代背景和风格的杨绛先生及董燕生教授的译本为例,并结合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浅析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译本对比 《堂吉诃德》 杨绛 董燕生
下载PDF
荒诞中的不朽——浅谈《堂吉诃德》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3
作者 区琬晴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3期7-9,共3页
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意图谬论”,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本意是埋葬传统的骑士小说,他辛辣的笔调让当时的读者捧腹大笑,但几百年后,读者却能从《堂吉诃德》中读出理想主义者的坚守,看到其中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滑稽和戏谑... 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意图谬论”,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本意是埋葬传统的骑士小说,他辛辣的笔调让当时的读者捧腹大笑,但几百年后,读者却能从《堂吉诃德》中读出理想主义者的坚守,看到其中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滑稽和戏谑外,塞万提斯不经意间塑造了一个闪耀着人文精神的不朽英雄。本文旨在探究堂吉诃德这一荒诞形象下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理想主义 人文主义
下载PDF
骑士与圣僧:《堂吉诃德》《西游记》叙事艺术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爱琳 徐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5-201,共7页
《堂吉诃德》《西游记》是西方“骑士”和东方“圣僧”的形象书写。它们在各自由来有之的“骑士文学”和“西天取经”的历史规定下,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主仆”“师徒”的人物组合、游历型的叙事结构,以及以谐写庄的反讽范式,消解了小说... 《堂吉诃德》《西游记》是西方“骑士”和东方“圣僧”的形象书写。它们在各自由来有之的“骑士文学”和“西天取经”的历史规定下,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主仆”“师徒”的人物组合、游历型的叙事结构,以及以谐写庄的反讽范式,消解了小说文本的宗教宏大特性,实现了由宗教世界向世俗世界的转向,助推了可资探究的世界文学的轴心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西游记》 桑丘 孙悟空 叙事艺术
下载PDF
道德·死亡·再生——《堂吉诃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任虎军 严启刚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6期92-95,共4页
<堂吉诃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和盖茨比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两部经典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及其最终命运表明,道德是两部小说共同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在解读堂吉诃德形象与盖茨比形象方面,... <堂吉诃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堂吉诃德和盖茨比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两部经典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及其最终命运表明,道德是两部小说共同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在解读堂吉诃德形象与盖茨比形象方面,读者反应存在着一种偏颇:过分重视两位形象的影子作用而较少注意他们所反映的道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道德 死亡 再生
下载PDF
试论《堂吉诃德》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华裕涛 冯宇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0-183,共4页
《堂吉诃德》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评论家们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纵览中外对《堂吉诃德》的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人性哲理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于小说的后现代性研究较少。小说将虚构和真实的手法有机地结合... 《堂吉诃德》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评论家们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纵览中外对《堂吉诃德》的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人性哲理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于小说的后现代性研究较少。小说将虚构和真实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虚实处理的手法和新颖的创作观点对后现代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此外,《堂吉诃德》多重叙述层次的特点显著,其陈述的不确定性以及戏拟手法使后现代性之解构重构性得到彰显。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其鲜明的后现代性,其中的一些创作手法被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后现代性 戏拟
下载PDF
《阿Q正传》受到《堂吉诃德》影响了吗?——对一个老问题的新看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卫平 王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47,共8页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的关系已有多篇文章研究,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阿Q正传》的创作借鉴了《堂吉诃德》,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观点似乎很流行。事实是这样吗?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真的受到《堂吉诃德》的影响了吗?这...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的关系已有多篇文章研究,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阿Q正传》的创作借鉴了《堂吉诃德》,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观点似乎很流行。事实是这样吗?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真的受到《堂吉诃德》的影响了吗?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阿Q正传》 鲁迅
原文传递
《堂吉诃德》与“虚拟殖民” 被引量:2
8
作者 蹇昌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3,共5页
《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文本 ,其总督迷梦的核心是建立事实上的海外殖民统治 ,游侠狂想的实质是铲除异教的妖孽 ,文明的召唤则旨在张扬基督教的救赎力量。因此 ,只有重解塞万提斯的殖民叙事 ,才能够全面地阐释西方文化帝国... 《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文本 ,其总督迷梦的核心是建立事实上的海外殖民统治 ,游侠狂想的实质是铲除异教的妖孽 ,文明的召唤则旨在张扬基督教的救赎力量。因此 ,只有重解塞万提斯的殖民叙事 ,才能够全面地阐释西方文化帝国从种族主义到殖民主义的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召唤 殖民 救赎 塞万提斯 游侠 典型 基督教 事实 范式转变
下载PDF
狂欢中的终结者——重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被引量:3
9
作者 叶青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45-50,共6页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理论对《堂吉诃德》进行文本分析、梳理,可以揭示出该书成为骑士小说的“终结者”和近代长篇小说开山之作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 狂欢化文学 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 巴赫金
下载PDF
亦幻亦真的游走叙事——漫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3,共7页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以一个没落的乡绅堂吉诃德和邻居桑丘的充侠游走,嘲笑了以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和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的诸多错讹。在叙述方法上,如黑格尔所首评的以不变的主角在...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以一个没落的乡绅堂吉诃德和邻居桑丘的充侠游走,嘲笑了以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和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的诸多错讹。在叙述方法上,如黑格尔所首评的以不变的主角在游走中随境遇之变而结构情节;在风格上庄谐互渗,虚实相生,亦幻亦真,展现了如海涅所综括的"堂吉诃德主义"中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成为世界文学中公认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游走叙事 堂吉诃德主义 庄谐互渗
下载PDF
解构重构性在《堂吉诃德》中的多样化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文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堂吉诃德》是一部后现代性很强的小说,其后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其戏拟手法所带来的解构重构性。从文本写作角度看出,《堂吉诃德》的滑稽模仿即“戏拟”,既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变化、颠覆与解构,也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参照、继承与重构... 《堂吉诃德》是一部后现代性很强的小说,其后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其戏拟手法所带来的解构重构性。从文本写作角度看出,《堂吉诃德》的滑稽模仿即“戏拟”,既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变化、颠覆与解构,也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参照、继承与重构。正由于其解构重构所形成的文本间性,才使得文本在流传的过程中诱惑力激增。其解构重构主要表现在文本互涉(互文)、讥讽嘲弄、曲置对衬、聚集困境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后现代性 解构重构性
下载PDF
论《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的艺术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文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463-467,共5页
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戏拟手法,给《堂吉诃德》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主要表现为讥讽嘲弄与文本互涉(互文),它们使得文本在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过程中,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解构与笑谑,而更多的是读者在文本理解中... 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戏拟手法,给《堂吉诃德》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主要表现为讥讽嘲弄与文本互涉(互文),它们使得文本在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过程中,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解构与笑谑,而更多的是读者在文本理解中所不断发觉的文义自增性与多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戏拟 解构 重构 文本间性 自增性 多重性
下载PDF
塞万提斯的生活经历对《堂吉诃德》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雪岚 蔡冬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4期87-88,共2页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塞万提斯苦难的生活经历对《堂吉诃德》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深刻揭示了西班牙的社...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塞万提斯苦难的生活经历对《堂吉诃德》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深刻揭示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二、悲剧性和喜剧性交织的人物。三、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解构之维——《鹿鼎记》和《堂吉诃德》之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碧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拥有近乎相同的解构起点,但它们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解构并不尽然相同。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关键词 《鹿鼎记》 《堂吉诃德》 解构
下载PDF
批判精神的应合——《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的多重批判主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9-42,共4页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是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学巨著,但在主题意蕴方面,二者皆对各自的国家展开了广泛的批评,本文从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批判、社会现实批判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阿Q正传》 《堂吉诃德》 批判 主题
下载PDF
《堂吉诃德》中的“疯癫”意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愈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6-27,30,共3页
本文将"疯癫"视为西方文学史中一个文化表征,对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疯癫"意象进行分析。从梳理悲剧的表现入手,后由"悲剧性""死亡结局"和"反讽"三个角度阐释了该作中"... 本文将"疯癫"视为西方文学史中一个文化表征,对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疯癫"意象进行分析。从梳理悲剧的表现入手,后由"悲剧性""死亡结局"和"反讽"三个角度阐释了该作中"疯癫"的特征,而这些指向了文艺复兴时代"疯癫"的终极地位。真正的崇高和真理体现在被人们所嘲笑的愚昧和疯癫之中。作家通过非理性的"疯癫"来表达他们对社会黑暗、腐朽和堕落的控诉,在文明曙光初现的时代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疯癫意象 非理性
下载PDF
以《红楼梦》西译和《堂吉诃德》汉译看中西文学交流的不对等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振江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第5期60-60,共1页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是极不对等的交流。就文学作品而言,外国文学汉译远多于中国文学外译。这里所指的中西文学交流,主要是中国和西班牙语国家,而不是泛指西方国家。前不久,我将《堂吉诃德》汉译和《红楼梦》西译做了个对比,结果令人...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是极不对等的交流。就文学作品而言,外国文学汉译远多于中国文学外译。这里所指的中西文学交流,主要是中国和西班牙语国家,而不是泛指西方国家。前不久,我将《堂吉诃德》汉译和《红楼梦》西译做了个对比,结果令人震惊。1987—1989年,我应邀到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翻译《红楼梦》,每当报刊介绍《红楼梦》时,都说这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以此说明《红楼梦》在中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中西文化交流 《红楼梦》 文学交流 不对等 汉译 中国文学 西班牙语
下载PDF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啁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X期50-51,共2页
《堂吉诃德》由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塞万提斯创作,被认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塞万提斯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两个多面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并赋予二人多重文化身份,使人物生动立体。本文对《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由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塞万提斯创作,被认为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塞万提斯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两个多面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并赋予二人多重文化身份,使人物生动立体。本文对《堂吉诃德》中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加深读者对这部作品的了解。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
下载PDF
生命的自由飞扬——《堂吉诃德》的疯癫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右英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从疯癫本身所折射出的生命意义来分析小说《堂吉诃德》所喻示的审判力量。堂吉诃德的疯癫直接标举着心灵本真的动机,而桑丘·潘沙的疯癫却显示了外在秩序与生命自由的对立以及自我心灵的信仰执著。两者共同显示了疯癫“自由而为”... 从疯癫本身所折射出的生命意义来分析小说《堂吉诃德》所喻示的审判力量。堂吉诃德的疯癫直接标举着心灵本真的动机,而桑丘·潘沙的疯癫却显示了外在秩序与生命自由的对立以及自我心灵的信仰执著。两者共同显示了疯癫“自由而为”的特性和生命自我原初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疯癫 自由 快乐 幸福
下载PDF
《堂吉诃德》中的现代性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佳 《写作》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1547-1616)创造的那位瘦得像根高梁杆儿,但却立志要实现黄金世纪社会理想的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地几乎已是家喻户晓。2004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来自54个国家... 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1547-1616)创造的那位瘦得像根高梁杆儿,但却立志要实现黄金世纪社会理想的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地几乎已是家喻户晓。2004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作家推选《堂吉诃德》为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文学 虚构作品 塞万提斯 游侠 作家 现代性 民意测验 国家 社会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