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墙》的哲学及文本结构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媛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7-48,共2页
文章通过对萨特的小说《墙》的哲学和文本结构分析,指出《墙》所隐含的萨特的自由观,即若自由选择建立在“分裂”、“焦虑”、“虚无”化的自我之上,自由被“焦虑”侵袭,带有“虚无”色彩,自由选择就无法躲避偶然与荒谬的可能性。
关键词 《墙》 萨特 虚无 焦虑 对称
下载PDF
论萨特小说《墙》的人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小卫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文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 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文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 短篇小说 萨特 荒谬 人物形象分析 人学意义 文学创作 人的本质 自由 哲学
下载PDF
重读经典:萨特的《墙》在中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大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8-39,42,共3页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它们在推测萨特创作《墙》的意图时,却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反抗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写实之作;另一种则认为,《墙》是一部萨特用来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理论的哲理小说。而且在如何理解"墙"的象征意蕴上,它们的解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墙》 创作意图 写实之作 哲理小说
下载PDF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与萨特的《墙》——以存在主义哲学的方式解读两部小说
4
作者 席芳媛 《新余高专学报》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从表面上看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和萨特的《墙》这两部短篇小说没有丝毫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解读这两部作品,可发现它们在人物、情节、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关键词 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 萨特 《墙》 存在主义 极限境遇 选择
下载PDF
萨特酷刑题材文学作品中的本我和超我观点——以《墙》和《死无葬身之地》为例
5
作者 陈彦昭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0期84-84,共1页
通过《墙》和《死无葬身之地》的仔细阅读,可以认为:在这两部涉及酷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萨特对受刑者刑前心理的分析,展现了本我和超我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互相斗争,最终自我做出行动选择的过程。这一文学的表达,既继承了弗洛伊德关于... 通过《墙》和《死无葬身之地》的仔细阅读,可以认为:在这两部涉及酷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萨特对受刑者刑前心理的分析,展现了本我和超我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互相斗争,最终自我做出行动选择的过程。这一文学的表达,既继承了弗洛伊德关于本我和超我的理论,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也融入了自己的存在主义思考,肯定了人自我选择的尊严,表现了文学与心理学的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 《死无葬身之地》 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下载PDF
《墙》
6
作者 陈璐 《中外诗歌研究》 2001年第1期62-62,共1页
“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需要的语句”,这是当下流行的“个人化”写诗作的一句口号。诗人沙白“从身边的事物中”将他所“需要的语句”为我们在纷繁、浮躁的尘世里筑起了一道墙,同这个喧嚣的世界拉开了一道清凉的距离。
关键词 《墙》 “个人化” 语句 事物 诗作 诗人
下载PDF
《伊凡·伊里奇之死》与《墙》——海德格尔与萨特的死亡观差异探究
7
作者 刘家玉 陈国雄 《西部学刊》 2021年第12期153-156,共4页
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直接影响了海德格尔死亡观的建构,而《墙》则是萨特死亡观生动的文学表达。死亡与生存意义的关系,是萨特与海德格尔死亡哲学中对立最突出的部分。海德格尔认为,死亡之作为“悬临”,使人产生“畏”这... 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直接影响了海德格尔死亡观的建构,而《墙》则是萨特死亡观生动的文学表达。死亡与生存意义的关系,是萨特与海德格尔死亡哲学中对立最突出的部分。海德格尔认为,死亡之作为“悬临”,使人产生“畏”这种最本真的情态,由此人才得以“向死而在”;萨特在《墙》中回击了海德格尔“死亡具有本己性和不可通约性”这一论断,并表达了“死亡是荒诞的”观点。海德格尔与萨特死亡观差异的核心是:海德格尔力图在存在本体论的建构层面上理解死亡,而萨特直接从现实的、有意识生存出发考虑死亡问题。二者死亡观的差异,构成了存在论哲学中一种独特的张力。一方面揭示了存在论内部思想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极大推动了死亡哲学在现代哲学语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萨特 《伊凡·伊里奇之死》 《墙》 死亡观
下载PDF
因果悖离,事愿乖违——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在表现荒谬方面的契合
8
作者 林初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都通过描写偶然事件及其它因果悖离,事愿乖违的情节,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无逻辑的不可知性和异己性,人与环境的分离与对立,人的处境的荒谬性等思想,它们无论在精神取向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相似相通之处,两... 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都通过描写偶然事件及其它因果悖离,事愿乖违的情节,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无逻辑的不可知性和异己性,人与环境的分离与对立,人的处境的荒谬性等思想,它们无论在精神取向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相似相通之处,两者的契合成了钱钟书与存在主义文学的渊源的一个具体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围城》 萨特 《墙》 存在主义 小说
下载PDF
褪尽神话可能的现代生活——《墙》的文本分析
9
作者 高永 《阅读与写作》 2007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现代生活 《墙》 文本分析 神话 短篇小说 女性意识 精神困境 莫里斯
下载PDF
解读萨特小说《墙》的存在主义思想
10
作者 张志友 《作家》 2015年第7X期120-121,共2页
《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的作品,萨特成功塑造了伊比埃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让这部小说成为了对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审视和思考的重要文学作品。在这一部小说里面,萨特重新思考了人类、死亡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并且用伊比埃塔、... 《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存在主义的作品,萨特成功塑造了伊比埃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让这部小说成为了对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审视和思考的重要文学作品。在这一部小说里面,萨特重新思考了人类、死亡以及存在之间的关系,并且用伊比埃塔、格里等人的死亡,展现了独特的存在主义人生观,展现了萨特对于人类精神危机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 萨特 存在主义 伊比埃塔 西班牙内战
原文传递
《墙有茨》新解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86,共4页
《诗经·鄘风·墙有茨》的"茨"一般都认为是"蒺藜"的合音词,表示一种长刺的植物。安大简"茨"作"■■",二字皆从"虫"旁,词义应与昆虫相关。《尔雅·释虫》载有"蒺蔾... 《诗经·鄘风·墙有茨》的"茨"一般都认为是"蒺藜"的合音词,表示一种长刺的植物。安大简"茨"作"■■",二字皆从"虫"旁,词义应与昆虫相关。《尔雅·释虫》载有"蒺蔾",据考证义为蜈蚣。用居于墙上、活动于夜间、丑恶的蜈蚣起兴,引起夫妻夜间枕边所说之言辞,于诗意更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有茨》 蒺藜 起兴
下载PDF
校园网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春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0-34,共5页
讨论了与网络运行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相关的防火墙技术 。
关键词 防火 校园网 安全管理
下载PDF
Linux下基于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飞 杨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3-58,共6页
在对Linux下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工作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提高防火墙数据匹配效率的FLC(First-Last-Characters)算法,并在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中,与BMHS算法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提... 在对Linux下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工作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提高防火墙数据匹配效率的FLC(First-Last-Characters)算法,并在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墙中,与BMHS算法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火墙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 NETFILTER/IPTABLES BMHS FLC
下载PDF
“自由之于他人,他人即地狱”——《变形记》与《墙》中论自由之对比
14
作者 张卿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2期68-69,共2页
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萨特的《墙》体现了不同的自由观,本文将对二者的自由观进行深入对比:前者表现出夭折的自由,后者则是解脱的自由。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的自由归宿。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萨特 《墙》 自由
原文传递
15
作者 圣琼·佩斯 叶汝琏(译) 《中外诗歌研究》 2012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这扇墙堵在面前,阻拦你梦的回旋 可是意象发出了呼喊。 头贴着油污的安乐椅靠枕,你用舌尖舔着牙齿:你的齿龈满是油脂和调料的气息。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 《墙》
下载PDF
《墙》(组合之一)
16
作者 刘向东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X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墙》
原文传递
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人物存在分析
17
作者 李利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9-92,149,共5页
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的由非本真存在回归到本真存在的精神历程。认为华莱士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本真自我的回归史,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奴役是暂时的,最终回归人本态是必然的。
关键词 《墙中门》 本真存在 非本真存在 回归
下载PDF
女墙何以称为“睥睨”
18
作者 牛尚鹏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225-230,共6页
女墙何以称为"睥睨"?东汉刘熙认为是可以"于其孔中睥睨非常",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睥睨"的得名之由是其形体的矮小,跟看视没有关系。
关键词 睥睨 得名之由
下载PDF
《墙》:存在的开始
19
作者 何吉光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4年第9期21-21,共1页
《墙》是萨特于1937年发表在《新法兰西》杂志上的一篇小说。《墙》的发表不仅见证了萨特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同时也记载了他个人思想变化的印记。
关键词 《墙》 萨特存在主义 1937年 文学创作 思想变化 法兰西 小说 记载
原文传递
20
作者 张潇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09年第4期49-50,共2页
墙极普通,墙随处可见.而我家有一面墙。可谓别具一格。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墙》 张潇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