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9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解《大学》“亲民”为“新民”之新证——从孟子讲“亲亲而仁民”入手
1
作者 乐爱国 《兰州学刊》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不同于唐孔颖达解《礼记·大学》“亲民”为“亲爱于民”,宋朱熹依照程颐将“亲民”解为“新民”;明代王阳明不赞同朱熹“新民”说,而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主张“亲民”说。后世不少学者为朱熹“新民”说辩护,并提出新证,主要有... 不同于唐孔颖达解《礼记·大学》“亲民”为“亲爱于民”,宋朱熹依照程颐将“亲民”解为“新民”;明代王阳明不赞同朱熹“新民”说,而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主张“亲民”说。后世不少学者为朱熹“新民”说辩护,并提出新证,主要有三:其一,以孟子讲“亲亲而仁民”的“爱有差等”及其所言“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为据,反对王阳明“亲民”说;其二,以“亲”“新”古字通用为据,为朱熹“新民”说辩护;其三,通过对《大学》思想内容的分析,而赞同朱熹“新民”说。这些论证,对于现今理解朱熹“新民”说,仍具有不少新意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大学》 亲民 新民
下载PDF
熊十力《大学》诠释思想新探
2
作者 刘莉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圣外王”相比,更突出了一体性,而减弱了内外之别。熊十力对《大学》的思想进行了三重拓展:第一,道德不是强加的规范,而是自发的良知,这一良知又是“天德”,是本体的自性,它不仅包含万善,而且是动态变化、生生不已的;第二,良知不仅仅是道德,科学精神、理性和知识都是良知的必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量度事物才能使良知呈现自身、实现其作用;第三,实现王道的主体由君、官、士拓展到所有人,人人均应发挥自身的生命精神,健动奋进,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熊十力 本心 天德 王道
下载PDF
《大学》《中庸》退还《礼记》与明末清初理学的自我批判和转向
3
作者 黄芳 郑熊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6,共12页
《大学》《中庸》在明末清初出现从四书中脱离出来,重新退还于《礼记》中的倾向。明末清初学者在将《大学》《中庸》退还《礼记》时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以东林学派顾宪成等学者为代表,提出将两篇退还《礼记》后,加入理学新经典来重构“... 《大学》《中庸》在明末清初出现从四书中脱离出来,重新退还于《礼记》中的倾向。明末清初学者在将《大学》《中庸》退还《礼记》时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以东林学派顾宪成等学者为代表,提出将两篇退还《礼记》后,加入理学新经典来重构“新四书”,从内部对理学系统展开修正。其次是焦竑、郝敬及王夫之等人提出恢复《大学》《中庸》原本的礼学特质,将两篇退还《礼记》以保证儒家之道的完整性,但其实质在于去除两篇以本体心性为核心的理学解释。最后阶段以陈确、姚际恒为代表,他们通过作者、文本等文献的考证斥责《大学》《中庸》并非孔门圣学,由此动摇了理学的经典结构体系。明末清初的《大学》《中庸》退还《礼记》运动是晚明理学自我批判与反思的产物,这种退还行为动摇了宋元以来的“四书”经典结构,反映出明末清初儒学由虚转实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中庸》 理学转向 明末清初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王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
4
作者 陈焱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43-57,共15页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既然外物对自我的影响起于身体,那么道德工夫的落实与显现也将终于我身。在政治层面,其强调了君主或政治领袖的身体在“齐治平”工夫层面作为立教之范型的关键意义,并指出为政者的“君子之身”是一国落实王道仁政与道德教化的发机与关键,这也是儒家王道政治合法性的根本立足点。从中国身体哲学发展的视域来看,船山所理解的《大学》工夫次序呈现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整体性,有别于宋明道学传统在这一方面的心性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王船山 《大学》 修身 工夫
下载PDF
《大学》对生态教育的启示
5
作者 李晗 张连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对人们的生态教育,即培养生态意识,学习生态知识,提升生态修养。《大学》“三纲八目”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功夫,“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养途径对生态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格物致知”促进人们学习生态知...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对人们的生态教育,即培养生态意识,学习生态知识,提升生态修养。《大学》“三纲八目”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功夫,“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养途径对生态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格物致知”促进人们学习生态知识,了解自然;“诚意正心”使人去除外在物欲,培养人们对自然的仁爱之心,“礼”规范人们外在行为,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形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家国”的层面上,家庭是个人生态教育的起点,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更全面地开展生态教育。在“天下”层面,构建生命共同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儒家 生态修养 生态教育
下载PDF
《大学》(研究与管理)征稿函
6
作者 《大学》编辑部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大学》创办于2006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 《大学》创办于2006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聚焦高校建设与管理研究、教学与教育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新思想、新学科、新流派,突出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及前沿性,跟踪及介绍相关领域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征稿函 高校思政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 学术交流 专业学术期刊 《大学》 高等教育领域
下载PDF
《大学》情况说明
7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3期18-18,共1页
《大学》2024年第1期,标题:《浅谈大学生党员如何引领青年价值观》作者:吴金玲、杨宇,该文章第二作者杨宇为通讯作者。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青年价值观 通讯作者 《大学》 第二作者 杨宇 文章
下载PDF
《四书》本《大学》修辞艺术微探
8
作者 陈欣怡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宋代朱熹将《大学》《孟子》《中庸》《论语》合注并收为《四书章句》,其中《大学》文章在表达说理时运用了多种辞格进行修饰,文篇语言优美,用词典雅,富有思想内涵。本文参照陈望道的修辞格分类方法,统计出《大学》中使用到的修辞格共... 宋代朱熹将《大学》《孟子》《中庸》《论语》合注并收为《四书章句》,其中《大学》文章在表达说理时运用了多种辞格进行修饰,文篇语言优美,用词典雅,富有思想内涵。本文参照陈望道的修辞格分类方法,统计出《大学》中使用到的修辞格共有七种,此外还有辞格套用的情况。根据《大学》文本所涉及的辞格进行分析,对其特征、作用以及使用原因展开深入讨论,发现《大学》中的修辞运用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在说理的同时不使文章失去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章句》 《大学》 辞格分析 修辞效果
下载PDF
《大学》(教学与教育)征稿函
9
作者 《大学》编辑部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大学》创办于2006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 《大学》创办于2006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聚焦高校建设与管理研究、教学与教育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新思想、新学科、新流派,突出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及前沿性,跟踪及介绍相关领域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征稿函 高校思政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 学术交流 专业学术期刊 《大学》 高等教育领域
下载PDF
蒙学典籍《大学》中儒家核心思想术语的英译与阐释
10
作者 程燕雯 《海外英语》 2024年第7期12-14,共3页
蒙学典籍《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通过翻译得以在海外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文章以《大学》中儒家核心思想术语的英译与阐释为切入点,考察林语堂与庞德英译本中所体现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蒙学典籍《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通过翻译得以在海外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文章以《大学》中儒家核心思想术语的英译与阐释为切入点,考察林语堂与庞德英译本中所体现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译者应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目的语的语用原则和民族文化习俗,深入挖掘原文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努力达到原文文化传递与译语形式的平衡,才能助推中国古代典籍的海外传播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儒家核心思想术语 英语与阐释
下载PDF
《大学》英译本书名的英语翻译探析
11
作者 丁宁 李隽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8期3374-3378,共5页
当前的《大学》英译本大多是基于朱熹的新本《大学》,受朱熹“即物穷理”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的翻译也出现了偏差。王阳明倡导的古本《大学》更贴近古人的思想精髓。一直以来,《大学》英译本研究中对书名翻译的研究很少。要想真正理... 当前的《大学》英译本大多是基于朱熹的新本《大学》,受朱熹“即物穷理”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的翻译也出现了偏差。王阳明倡导的古本《大学》更贴近古人的思想精髓。一直以来,《大学》英译本研究中对书名翻译的研究很少。要想真正理解并翻译《大学》的书名,首先要回溯古代汉语词典中“大”字和“学”字的造字本源,同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据此,《大学》的书名可以翻译为Recovering Self-Nature for Sage。书名是对整本书内容提纲挈领的高度概括,对《大学》书名英文翻译的重新梳理,将有助于中国国学经典的国际传播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译本 新本《大学》 古本《大学》 造字本源 中国文化内涵
下载PDF
伊藤仁斋的《大学》解读及其局限
12
作者 王月 于伟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24-30,156,157,共9页
日本江户儒者伊藤仁斋对中国传入日本的朱子学发生了从“崇敬”到“批判”的转变,特别是他的古学思想定型之后,更是猛烈抨击朱子学,并重新解读“四书”等儒学经典,试图清除朱子学者对孔孟思想的误读。对于“四书”中的《大学》,仁斋则... 日本江户儒者伊藤仁斋对中国传入日本的朱子学发生了从“崇敬”到“批判”的转变,特别是他的古学思想定型之后,更是猛烈抨击朱子学,并重新解读“四书”等儒学经典,试图清除朱子学者对孔孟思想的误读。对于“四书”中的《大学》,仁斋则从十个方面力证其不是“孔氏之遗书”,否定了程颐、朱熹等人赋予《大学》的儒家经典地位,并作《大学定本》,重新注解《大学》。然而,由于仁斋早年深受朱子学的影响,即使在转向古学之后,其思想中仍含有朱子学的价值取向,从而折射出其《大学》注解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古学 《大学定本》
下载PDF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13
作者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推动诗文融入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世界;《大学》《中庸》的思想取向,是选取诗文的价值依据;引诗诗文的递次引证,与《大学》《中庸》道德境界的升进理路是一致的。《大学》《中庸》的引诗方式,更贴近于《孟子》为代表的“释义”引诗传统,这种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为推进解决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的诗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规则 引诗传统 《大学》 《中庸》 诗学路径
下载PDF
“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从刘宗周的《大学》诠释看其对阳明心学的救正
14
作者 李敬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阳明由《大学》切入,成功地挑战朱子并创立新说,开启了不从《大学》而入就难以把握其思想的义理架构的学术格局。当前学界关于刘宗周对阳明心学的补偏救弊考察虽不乏关注,但少有从宗周最为倾心的《大学》注本切入展开的,这不仅背离阳明... 阳明由《大学》切入,成功地挑战朱子并创立新说,开启了不从《大学》而入就难以把握其思想的义理架构的学术格局。当前学界关于刘宗周对阳明心学的补偏救弊考察虽不乏关注,但少有从宗周最为倾心的《大学》注本切入展开的,这不仅背离阳明心学的学术进路,亦与宗周自身的问题意识相悖。作为乘心学流弊而起的学者,宗周针对阳明心学依循《大学》建构的思路,针锋相对地诠解《大学》,从文本和义理两方面辩难和救正心学,以“扭转‘六经注我’”“‘诚意’置于‘良知’之上”“打并本体、工夫为一”“以慎独为格物”的理论新诠形式,堵塞和填补心学漏洞,继而更新、生成和延续阳明心学,并仰赖宗周在宋明理学中殿军的地位,衍生出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推动晚明阳明心学由脱略经典朝向经典主义转进;二是深化和完善心学的意识结构和工夫体验,更为关注道德的纯粹性和自觉性问题;三是推动阳明心学由玄虚空谈朝向健实一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王阳明 心学 《大学》 救正
下载PDF
清代《大学》诠释的主旨、特质与启示
15
作者 李敬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在朱王之争、汉宋之争和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清代的《大学》诠释成就斐然。它既有对明代学术遗产的继承,亦有自身衍生出的新问题、新面向。在诠释主旨上,清代《大学》诠释主要围绕《大学》是圣经还是异端,古、今本孰为正... 在朱王之争、汉宋之争和今古文之争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清代的《大学》诠释成就斐然。它既有对明代学术遗产的继承,亦有自身衍生出的新问题、新面向。在诠释主旨上,清代《大学》诠释主要围绕《大学》是圣经还是异端,古、今本孰为正统,以及格物、诚意,亲(新)民的地位和义涵展开辨析,呈现《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双轨并行、改本《大学》数量减少、古本《大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等学术特质。清代的《大学》诠释虽然没有消弭和廓清辐辏在《大学》上的争议,却在更为丰富的意义上打开了《大学》的诠释维度和面向,使其在尽可能的逻辑衍化方向上展露;它所推崇的回归文本、以经解经的治经态度,体身见行、通经致用的学术诉求,因应时代、多元诠释的解经路径,皆为我们在后经学时代进行经典的诠释与创新提供了赖以遵循的途辙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大学》 以经解经 通经致用
下载PDF
德性与权利:《大学》的政治之道
16
作者 孔庆平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近代以来,无论中西,以个人的权利为核心建构政治法律,成为了核心的理念。然而,随着20世纪中期开始对自然权利论的检讨,以及近年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念和美德法理学的兴起,德性在政治法律建构中逐渐开始成为与个人权利具有竞争性的概念... 近代以来,无论中西,以个人的权利为核心建构政治法律,成为了核心的理念。然而,随着20世纪中期开始对自然权利论的检讨,以及近年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念和美德法理学的兴起,德性在政治法律建构中逐渐开始成为与个人权利具有竞争性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似乎水火不容,非此即彼。中国古典政治法律思想向来被视为以德性为导向,具有集体主义的道德倾向,而忽略个人之权利。而事实上,儒家要典《大学》,并非如旧时所认只是心性之学,而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思考。从《大学》历来的两种解释传统和其文本中分析可得,其明德、修身之论,并非仅止于个人的身心性命之学,亦广及于家国天下人类公共秩序的建立。其所欲建构的家国天下的公共秩序,是以修身为核心而展开的个人生活为根本所回应的人生困境,既包括对身心而言的人之为人德性的实现,也包括对家国天下而言的个人属身生活的权利保障。因而,中国古典政治法律思想并非向来所认定的忽视个人,其公共秩序的构建恰恰以个人生活为中心,只是其思想同时指向了个人的德性与权利。《大学》的政治关怀将个人的德性与权利糅为一体,以回应人在世间生活的双重困境,既有关于人的德性完满,又有关于个人权利的保障以实现良善的公共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性 个人权利 明德 修身
下载PDF
更生之变:《大学》文本走进教育生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4期24-36,共13页
韩愈《原道》一文以仁义道德与《大学》之修齐治平为中心,构想儒家道统的学术尝试,实开宋明儒者以《大学》文本为切入点来建构新儒学体系的理论先河。宋明儒者借助对《大学》文本的结构调整与理学式诠释,形成了以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来... 韩愈《原道》一文以仁义道德与《大学》之修齐治平为中心,构想儒家道统的学术尝试,实开宋明儒者以《大学》文本为切入点来建构新儒学体系的理论先河。宋明儒者借助对《大学》文本的结构调整与理学式诠释,形成了以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来诠释《大学》文本的学术进路。以《大学章句》为经典基础的“即物穷理”学说,与以《大学》古本为经典依据的“致良知”学说,就是朱熹与王阳明以心性儒学进路来诠释《大学》文本的生动体现。《大学衍义》与《大学衍义补》则是以政治儒学进路来诠释《大学》文本的代表之作。通过诠释《大学》文本,宋明儒者建构了四书学及理学思想体系,并将其以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士人乃至帝王的日常学习与教育生活之中,进而内化为他们为学修身的自觉规范。这就是以《大学》为己工夫来建构明体达用之学的更生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大人之学 帝王之学 修身为本 更生之变
下载PDF
以情为本:《大学》“絜矩”之儒家治道
18
作者 宁静贤 于述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 《大学》“絜矩”之道是在审慎而周密的度量中形成并持守治国、平天下的法度。本质上,“絜矩”之道乃情感体证之学。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治国之人要以自身的真实好恶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己之情与家人、国人、天下人之情的相通相合,生成修己治人的理性行为法则,并以此理性法则感化百姓、推施政教。“絜矩”之道下的治道由此获得了纯粹的主体自由性、公正性与平等性。这一理论指出了政治治理的根本所在,并能与西方技术性思维下的治道两相补足,为现代政治治理提供反思与补益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絜矩” 情感 好恶之情 通情 感化 儒家治道
下载PDF
克服“溺爱”:朱子《大学》思想中的“家教”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青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对家的理解上,朱子一方面接受了张载《西铭》中“宇宙大家庭”的架构,一方面强调由具体的父子关系而衍生的“爱”“敬”之情.在《大学章句》“修身齐家”章的注解中,“常人之情”“陷于一偏”“溺爱”是理解朱子“家教”的关键线索.“... 对家的理解上,朱子一方面接受了张载《西铭》中“宇宙大家庭”的架构,一方面强调由具体的父子关系而衍生的“爱”“敬”之情.在《大学章句》“修身齐家”章的注解中,“常人之情”“陷于一偏”“溺爱”是理解朱子“家教”的关键线索.“家不齐”便是因为爱、敬有所不得其宜.针对“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朱子强调“辟”即陷于一偏,本质上是迎合个人的私意.人之气质有其浅薄、粗劣,故而面对具体之“事”时往往无法保持本性、本心的审查能力.“家教”既要凝练“格致诚正”的工夫成果,又要考量“门内之治”的特殊处境.《大学》之“家教”固然没有在“修身”以外另立一门工夫,但正如朱子所说,“推己,便有转折意”,由内向外,修齐治平,需要实践智慧的运用,使之克其偏私而不失于爱,争其不义而不失于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家教 溺爱 修身齐家
下载PDF
论新时代《大学》间架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
20
作者 孙迎光 李瑞瑞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16-34,250,251,共21页
《大学》间架是儒家修身思想与实践的中介,是通向修身世界的桥梁。它以至善于为总目标,以明明和亲民为分目标,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子目标,形成了一个以修身为本、纲目结合、修己安人的目标网络。思想... 《大学》间架是儒家修身思想与实践的中介,是通向修身世界的桥梁。它以至善于为总目标,以明明和亲民为分目标,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子目标,形成了一个以修身为本、纲目结合、修己安人的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大学》间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大学》间架,建构身、家、国、天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寻找间架与当代人格塑造的契合之处,吸取《大学》间架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间架 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