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西洋宪章》再现英美论战——评述历史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
杨永锋
|
《太平洋学报》
CSSCI
|
2014 |
4
|
|
2
|
战后日本利用《大西洋宪章》向美国索要土地的真相 |
胡德坤
汪凡家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3
|
《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
朱大伟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4
|
《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
杨永锋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5
|
《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
谭学秋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6
|
《大西洋宪章》 |
陈伟壁
|
《中学历史教学》
|
2012 |
0 |
|
7
|
人权普遍性的体现——《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回视 |
胡义成
|
《零陵学院学报》
|
1998 |
0 |
|
8
|
二战期间美国筹建战后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历程 |
金卫星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9
|
二战期间美英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
马晓京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2
|
|
10
|
大国保证和平的原则与大小国家平等的信念──论联合国的初始构想 |
资中筠
|
《太平洋学报》
|
1995 |
3
|
|
11
|
盟友和对手的双重博弈——《美英互助协定》第七条谈判 |
谈谭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基于审计新视角的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简述 |
李越冬
|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联合国成立的前前后后 |
李云峰
王杉
|
《党史博采(上)》
|
1995 |
0 |
|
14
|
抗日战争、台湾光复与祖国统一 |
苏显学
朱永丰
|
《长春大学学报》
|
1995 |
0 |
|
15
|
联合国:还能维护世界和平吗? |
方新民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
1999 |
0 |
|
16
|
二战时期美英苏首脑外交再探 |
许金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7
|
从敦刻尔克到德黑兰──论1940年至1943年底英美关系的演变 |
段丽珍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5 |
0 |
|
18
|
缔造联合国的中国代表 |
许辉
|
《决策与信息》
|
2007 |
0 |
|
19
|
浅议中国在联合国建立及当前改革中的作用和责任 |
卞晓鹏
|
《中州统战》
|
1995 |
0 |
|
20
|
二战时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
林文
|
《兰台世界(上旬)》
|
1997 |
0 |
|